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大都市边缘区产业转型期工业型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之路
总体规划思路—— “四位一体、相辅相成”
以区域统筹为基础 ——研究城镇功能定位
以产业发展为动力 ——引导产业转型与升级
以空间协调为核心 ——基于生态保护和合理环境容量的城乡空间布局
以历史保护为重点 ——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6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7
概况
全镇总面积74.59平方公里。 都已纳入苏州城市规划区范围。 总人口23.2万,其中城镇人口21.7万。 下辖: 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 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 天池村 3个社区——香溪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 7个居委会——同春居委会、翠坊居委会、胥江 居委会、下塘居委会、白塔居委会、花苑居委 会、藏书居委会
苏州市总体规划将木渎镇38.20平方公 里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4
规划背景
木渎行政区划调整
2006年吴中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原藏书镇230省道以北地区并入木渎镇,加之穹 窿山风景区,全镇总面积74.59平方公里 。
规划法律环境日益完善
城乡规划法 物权法
木渎自身建设的需要
5
总体规划思路
我们的思考
其他 11%
其他 11%
陕西 湖北
陕西 湖北 湖南
湖南
江西 其他
江西
其他
江苏 28%
居住分布
暂住人口居住区域较为集中。 原木渎镇占98%。
江苏 28%
木渎镇外来人口居住分布
与高新区接壤的金山村、天平村 和西跨塘村三个村,就达到了 15.9万,占总数的64%。
与胥口、横泾相邻的尧峰村和姑 苏村合计5.0万,占20%。
第一产业 0%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一、前言木渎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拥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的老旧落后,木渎古镇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基础设施陈旧、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文化传承缺乏等问题。

为了提升木渎古镇的形象和吸引力,我们制定了以下提升工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将尽最大努力保护木渎古镇的历史和文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二、整体规划1. 景观提升在木渎古镇主要的道路和广场上,对景观进行提升,包括道路整体沥青铺设,绿化植被的更新和优化,保护老树木及新植树木的合理配置,美化沿街商铺外立面并引入古镇元素,提高古镇整体的美观度和宜居度。

2. 文化传承建设木渎古镇博物馆,将收集到的历史文物、图片、文献资料等进行整理陈列,展示木渎古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并在木渎古镇内开设工艺品店、手工艺品展销点,推动古镇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

3. 旅游服务设施在古镇内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高古镇的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旅游服务。

4. 连接改善修复并改善木渎古镇内的道路网络,改善交通设施,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引导游客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压力。

5. 活动举办定期举办古镇文化节、民俗活动、演出、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促进古镇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三、具体内容及步骤1. 景观提升(1)道路整体沥青铺设对木渎古镇主要道路进行彻底修整和沥青铺设,保证道路质量,提高行车安全性和旅游体验。

(2)绿化植被的更新和优化在古镇内进行绿植的更新,引入具有历史特色的植被,增加美观度并有利于环境改善。

(3)美化沿街商铺外立面对古镇商铺外立面进行整体美化,引入古镇元素,使古镇更富有特色,吸引更多游客。

并鼓励商家进行统一翻新装修,提高整体品质。

2. 文化传承(1)建设木渎古镇博物馆在古镇内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用于展示和陈列木渎古镇的历史文物、图片等,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文化体验。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
客 观 地 讲 ,保 护 古 镇 , 设 新 区 ” “ 建 的原 则 具 有 较 强 的 科 学
河 的幽 弄 古 宅 众 多 , 进 七 进 纵 深 的 大 宅 尚存 l 处 , 南 五 0余 如
街 的冯 秋 农 故 居 、 家 长 弄 堂 , 街 的 王 宅 和 严 宅 , 塘 街 的 雷 西 山
性 , 对 木 渎 城 镇 建 设 和 旅 游 发 展 的 高 度 概 括 。但 是 我 们 注 是 意 到 , 实 际执 行 过 程 中 , 关 部 门 对 这 个 原 则 的 理 解 是 不 到 在 相 位的 , 别 是 对 “ 护古 镇” “ 设新 区” 者 关系 的理 解。 特 保 和 建 二
的 , 州 园 林 已 入 选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然 而 , 木 渎 的 园 林 里 苏 在
面 , 又没有一项 入选 世界遗 产 的, 果 旅游 者要看 园林 , 却 如 完 全 可 以去 距 离 并 不 远 的 拙 政 园 、 子 林 , 何 必 来 木 渎 ? 木 渎 狮 又 旅 游 还 有 一 句 宣 传 口号 , 乾 隆 来 过 六 次 的 地 方 ” 这 恐 怕 也 叫“ ,
1木 渎 古 镇 旅 游 发 展 概 况 . 木渎是与苏州城 同龄 的江 南古 镇 , 史 悠久 , 化 灿烂 , 历 文 名人 辈 出 , 风 淳 朴 ; 内 名 山 障 列 , 水 环 绕 , 光 旖 旎 , 民 境 碧 风 秀
冠吴中。
算 不 得 特 色 , 古 代 的皇 帝 说 事 , 的 有 些 小气 。 拿 显
古镇 水 道 纵 横 , 水 相 连 , 道 总 长 近 6 0 街 河 0 0米 , 小 桥 梁 大 共 1 座 。河 街 平 行 , 路 相 间 , 8 河 自然 巧 妙 地 把 水 、 、 、 连 路 桥 房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苏州市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木渎,是苏州西南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秀丽自然景观。

穹窿山作为苏州八大山体之一,是木渎镇开发旅游资源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穹窿山地区山体的保护与整治也愈发凸现其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穹窿山这一天然资源,为穹窿山周边地区的保护与整治提供依据,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有序指导,根据市政府要求以及我局工作,我局将组织编制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木渎镇穹窿山地区镇域用地规划图根据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确定木渎镇穹窿山地区范围,东北边界为绕城高速公路,西侧、南侧边界如图所示,总面积平方公里。

二、总体要求1.规划应在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 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自身的地区特色,完善城镇职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穹窿山地区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

3. 规划应充分解读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在吴中区的定位,分析其与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关系,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科学适度地使用旅游资源,达到居住和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以山体、耕地的保护为前提,以总体规划和上层次规划为依据,促进现状工业的外迁,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改善建筑风貌和公共配套设施,注重实现城镇集约化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5.充分考虑山体、周边林地、耕地以及基本农田保护。

6. 规划应以“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公平有序”为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并充分考虑旅游线路和对外交通。

7. 空间形态设计、绿化景观系统应充分体现生态保育原则和地方特色,建立城镇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构筑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政复[2017]24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4.14
【实施日期】2017.04.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
(苏政复〔2017〕24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审批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的请示》(苏府呈〔2017〕1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2016-2020)》。

你市要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统筹做好木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法保护好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存,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把木渎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生活舒适、社会和谐的历史文化名镇。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公示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公示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公示为了进一步保护木渎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古镇的城市形象,改善古镇的环境质量,提高古镇的旅游品质,木渎古镇管理委员会决定进行古镇提升工程,并向社会公示本方案,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建议。

一、工程背景木渎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距上海市区50公里,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曾为明清时期苏州府辖下的四大市镇之一,素有“江南第一镇”之称。

古镇汇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旅游吸引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木渎古镇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购物。

然而,由于长期的旅游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古镇周边的道路、建筑和环境逐渐老化和破损,给古镇的城市形象和旅游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传承木渎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古镇的城市形象,改善古镇的环境质量,提高古镇的旅游品质,木渎古镇管理委员会决定进行古镇提升工程。

二、工程内容1. 道路改造升级:对古镇内的主要道路进行重新铺设和改造,提升道路宽度和平整度,改善交通流线,增加行人通行空间,提高道路的通行和观光体验。

2. 建筑修缮保护:对古镇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重点保护古代建筑的原貌和特色,修补古建筑的裂缝和破损,加固古建筑的结构,恢复古建筑的历史风貌。

3. 环境绿化美化:对古镇周边的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增加绿地和花坛,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宜人的环境氛围,提升古镇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

4. 设施设备配套:增加古镇内的公共设施和旅游设备,设置便民服务站、垃圾分类点、休息座椅等,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服务。

5. 宣传推广活动:开展古镇的文化宣传和旅游推广活动,组织古镇的文化节庆活动和旅游主题活动,增加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工程实施1. 技术方案:木渎古镇提升工程采用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和保护修复技术,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2. 施工单位:木渎古镇管理委员会将委托专业的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建设,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管理。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
、性别构成
男 女
21-30岁, 49.5%
0 16岁以下 17-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岁以上
14
3%
5%

人口分析
暂住人口分析
文化程度:较低
暂住人口文化层次总体偏低,大专 及以上仅有3%。
暂住人口学历统计
3% 5%
小学及以下 中学 大专及以上
15

人口分析
暂住人口的群体矛盾和社会问题
租房问题
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 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 出租户7472户。房屋租赁所得成 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 的组成部分。在苏州高新区、苏 州工业园区的许多企业,没有建 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 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 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 80%来自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 园区的企业,这也是木渎镇许多 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暂住人口超过七成来自省外,遍布 全国各地。省内以苏北为主。
江苏 28%
其他 11%
江苏 安徽 河南 山东 四川 陕西 湖北 湖南 江西 其他
江苏 安徽 河南 山东 四川 陕西 湖北 湖南 江西 其他
江苏 28%
木渎镇外来人口居住分布
居住分布
暂住人口居住区域较为集中。 原木渎镇占98%。
与高新区接壤的金山村、天平村 和西跨塘村三个村,就达到了 15.9万,占总数的64%。 与胥口、横泾相邻的尧峰村和姑 苏村合计5.0万,占20%。 而市镇上居住的外来人口较少。
西 跨 塘 1 1 6 9 金 山 1 1 1 0 天 平 1 0 1 9 姑 苏 8 7 8 尧 峰 5 8 9 灵 岩 5 4 0 香 溪 3 0 9 翠 坊 3 0 8 花 苑 5 4 2 白 塔 2 3 4 同 春 3 3 4 胥 江 2 5 6 下 塘 1 8 4

工业与保留村庄互促发展的案例(3篇)

工业与保留村庄互促发展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工业发展与村庄保护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在工业与保留村庄互促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二、案例介绍木渎镇位于苏州市区西南部,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2个社区。

木渎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保留村庄原有的风貌和文化,实现了工业与保留村庄的互促发展。

1. 工业发展木渎镇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等产业为主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近年来,木渎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9年,木渎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8.5%。

2. 保留村庄木渎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保护村庄原有的风貌和文化。

全镇共有22个行政村,其中,有10个村庄被列为苏州市级以上历史文化村落。

木渎镇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了工业与保留村庄的互促发展:(1)规划先行。

木渎镇制定了村庄保护规划,明确村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方向,确保村庄风貌和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2)整治村庄环境。

木渎镇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同时,加强对村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挖掘村庄历史文化资源。

(3)发展乡村旅游。

木渎镇依托保留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将村庄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村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4)推动村庄土地流转。

木渎镇积极推动村庄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用于工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使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三、互促发展成效1. 工业发展成果丰硕。

木渎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村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 保留村庄风貌得到保护。

木渎镇通过规划、整治、发展乡村旅游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村庄原有的风貌和文化,使村民得以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自己的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渎镇发展战略1.1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从春秋末年的山乡小市,唐代的“鱼米之乡”到现在在吴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型小城镇,从解放前寥寥无几的工业布局到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并举的状态,木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城镇。

2005年,木渎镇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开了古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的篇章,《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整治规划》等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木渎镇政府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

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木渎镇作为苏州西南部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速度明显加快。

表1.1 木渎镇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表 1.2 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51.48: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

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

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条件下,对比相关古镇发展的道路,木渎镇必然面临着多种城镇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可能,而如何在这些可能的发展模式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成为木渎镇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2.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耕地主要集中于藏书片区(特色农业)本次规划范围共包括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10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

近年来由于村庄合并,2007年木渎镇靠近镇区的姑苏、灵岩、金山、尧峰、西跨塘、天平这6个村改设为社区,原名不变。

木渎镇现状仅有五峰村、善人桥村和天池村这3个村。

考虑到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将这些新建社区也纳入镇域研究范围。

图 1.2 镇域村庄布局状况表1.3 镇域村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1、基本情况2、产业发展总人口耕地面积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所得年末固定资产值三产收入结构三产从业结构姑苏社区5467 0 37590 14500 49449 1.8:95.2:3.0 0.9:89.1:10.0 五峰村5529 1448 20388 13280 29689 0.5:88.2:11.3 2.1:72.3:25.6 善人桥村4145 903 12733 11997 0 14.1:63.6:22.2 0.5:24.4:75.1 天池村6106 6186 840 11546 26085 10.1:47.6:42.3 42.0:33.4:24.6 灵岩社区4110 0 45676 14600 23084 0.0:88.9:11.1 0.0:68.5:31.5 金山社区4328 0 45002 17032 49228 0.0:68.5:31.5 0.0:56.2:43.8 尧峰社区3893 3200 24280 13485 0 1.0:78.8:20.2 2.9:74.1:23.0西跨塘社区4586 0 72643 17292 42216 0.3:92.9:6.8 0.0:91.2:8.8天平社区4983 0 75700 17925 35770 0.0:83.9:16.1 0.0:84.2:15.8(1)基本情况分析1、现有耕地数量较少。

现有耕地基本集中在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村这4个村。

尧峰村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差,2007年改为尧峰社区后,城市化发展有了一定程度加速,除基本农田外的土地征用较多。

2、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各个村人口相近的情况下,按经济总收入、人均所得和年末固定资产值三个要素进行叠加聚类分析,将这9个村(社区)分为3个等级:高级——姑苏社区、金山社区、西跨塘社区、天平社区;中级——五峰村、灵岩社区;低级——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社区;这种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了现有3村的现实,主要与镇区的远近、本村发展土地的限制以及与高新区的临近程度有关。

图 1.4 农村经济发展聚类统计(2)产业发展分析表格中对于9个村庄(社区)的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收入分析表明,木渎镇的这几个村庄(社区)基本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但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1、天池村和善人桥村的一产比例较高,特别是农业在天池村产业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

在其他村庄(社区)基本不从事农业的情况下,现状中的天池村和善人桥村具有较高的一产和三产比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天池村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与农业产业收入比例差距较远,这与现状村庄调研中,天池以花卉乔木为主的农业分散生产相对应。

2、金山社区的三产优势较为明显。

特别是从收入来看,有代替二产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与其他村庄(社区)二产突出的优势产业地位相区别。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金山处于木渎镇以北、紧邻苏州新区和木渎金枫工业园区的区位有关,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促进了该村的服务业发展。

表 1.5 典型村庄三产收入及从业结构善人桥村天池村金山社区14.1:63.6:22.2 10.1:47.6:42.3 0.0:68.5:31.5三产收入结构0.5:24.4:75.1 42.0:33.4:24.6 0.0:56.2:43.8三产从业结构1.2.2经济发展总量较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7年末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为40.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6%左右,GDP 总量排全区第二位。

257875328268402473552234638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亿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增长速度51015202530354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GDP增长速度图1.6 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2004—2008) 图1.7 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度假区开发区长 桥甪 直郭 巷木 渎胥 口横 泾临 湖东 山光 福金 庭万元图1.8 吴中区2007年各镇、区生产总值木渎镇作为苏州的边缘城镇,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受到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以及新区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机遇,木渎镇也逐步走向了产业快速转型与升级的阶段,在提优第二产业的目标引导下,提出了调优全镇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内企业的,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的策略。

另外大力发展商贸业,建立四大商圈以及四大市场,通过产业载体的集群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到西串联整个镇区,打通与苏州高新区的联系,为城镇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表1.9 历年来吴中区各镇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度假区40 41.8 43.3 46.6 45.43 46.28 长桥38.8 40 41.3 41.2 41.97 49.57 甪直38.20 38.10 38.40 38.50 38.35 39.18 车坊37.5 38.1 37.3 59.1 59.67 59.28 郭巷41.6 42.5 41.5 45.8 46.27 47.33 藏书41.9 41.8 40.2 39 40.03 40.79 木渎37.40 38.40 40.10 41.50 41.77 41.47 胥口43.5 39.6 27.8 25 25.46 24.54 横泾43.4 42 41.6 36 36.28 37.02 浦庄37.1 33 32.2 39.4 35.12 40.38 渡村36.9 36.8 36.4 36 39.64 41.89 东山40.7 40.7 40 39 38.86 39.93 光福38.7 38.7 39.4 39.3 38.06 38.01 西山40.4 42.6 44.3 50.8 52.07 52.94注:数据来源《吴中区统计年鉴》(村)社区“退二进三”项目推进速度迅速,以金枫路为轴心的创新创意产业街区逐渐形成,科技创业产业园区大量发展,其中包括吴中(木渎)科技创业园,金枫高新产业创业园等。

1.2.3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居住、教育等服务配套设施欠缺(1)外来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从人口分布来看,木渎镇人口仅次于吴中区中心城区排名第二,并且从2001年以来,木渎镇也是外来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从镇域及镇区外来人口总人数及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看,木渎镇的在吴中区各镇及街道中都高于中心城区处于领先地位。

外来人口总数2007年23万人,比中心城区多7万人,镇域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90%,镇区达到62.3%。

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高比重成为木渎镇的重要特点之一。

随着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受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外来人员逐年增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以江苏苏北地区居多,所占比例是:27%,安徽占17%,河南占14.3%,山东占10%,四川6%,其他省份占25%。

图1.10 吴中区分镇(街道)外来人口横向比较(2007年)(2)外来人口导致木渎镇私房出租业的迅速发展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出租户7472户。

房屋租赁所得成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没有建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80%来自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的员工,这也是产生木渎镇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表1.11 各村(社区)私房出租户(7472户)(3)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通过对木渎镇大量企业以及居住在集宿区的外来人口的调查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外来人口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木渎镇本镇学校教育机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上学还受到很多规定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