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写作指导(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同步作文课件

说一说
师演示第三步 老师又在水中加入了足够
多的盐,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这时鸡蛋终于浮起来了。
说一说
鸡蛋终于睡醒了,慢慢浮上水面, 露出一个小脑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这时,你的心情如何? 想知道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吗? 揭示原理: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鸡 蛋的密度大,所以,鸡蛋浮上来了!
板书:简要介绍小实验的名称和实验背景。 示例:今天的自然课上,周老师带同学们做了
2 习作思路
立意 方法
可以在实验结尾处谈谈实验收获:以小 见大,认识并掌握小实验中所包含的道理; 培养自己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质疑的 精神;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懂得实践出真 知的道理,勇于自己动手操作等。
选材 技巧 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的实验来写呢?一
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要简单,容 易操作,实验的安全性也要有保障。②尽 量选择结果呈现比较快的,方便我们观察 的实验。比如:摩擦起电实验、悬浮鸡蛋 实验、白醋去水垢实验等。
4 锦囊妙招
按照顺序,完整记录实验过程。 “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 清楚”是本次习作的总要求。同学们,我们 在写一项小实验时,需要把实验的经过讲清
楚,让读者能了解做实验的步骤。为了交 代清楚实验步骤,我们可以怎么写呢?有 两种常用方法:第一种是用上“先……接 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 第二种是用上“第一步……第二步……第 三步……”这样的句式。这两种句式都能 帮助我们把实验经过写完整。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玻璃杯一个, 纸片或杯垫一个。实验过程是:首先,我们 将杯子里倒满水;接着把纸片盖在杯子上; 然后慢慢地用手按着把杯子倒转过来,注意 在倒转杯子的时候不要让空气流进杯子里去;
最后再慢慢松开手。这时你 会发现,杯子里的水不会流 出来冲掉纸片,这就说明你 成功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含语文园地二)

范文赏析
放风筝
冬天悄悄地走了,春天迈着欢快的脚步来了,春风吹拂着大地
,到处生机勃勃。又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于是,我和几个小伙
伴相约来到绿草如菌的大草坪。
相亲相爱的三口之家,三三两两的好朋友都在放风筝。形态各
词句段运 用
1.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 几个。 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词句段运 用
1.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 几个。 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第一组词语是AABC式词语 第二组词语是“无×无×”式词语 可以回想以前学过的或看过的这类词语 也可以查词典或上网查阅。
异、五彩缤纷的风等把蔚蓝的天空装扮得像美丽的万花筒。有栩栩
如生的金鱼,翱翔天际的雄鹰,色彩鲜艳的孔雀,大蜻蜓,蜈蚣
……
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我和小伙伴们也迫不及待地放起风筝。
明明拿着风筝,帅帅则拉着风筝线往前跑,风筝很快就飞上了 天空,越飞越高。
夕阳西下,我们才带着风筝,带着疲惫回家。
动手写一 写
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 写;联系生活,加入自己 的想象,如在描写时可以 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态写进去。写完之后,给 家长读一读,给同学读一 读,再做修改。
分主次观察:详 略得当,重点突出。
习作指导:联系生活,合理 想像
1、习作中加入适当的想像,可以让观察到的 静态的画面变得有动感。 2、回忆自己放风筝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会和小 伙伴说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把观察到的 内容和想像的结合起来说一说。
习作指导:看图画
图上画的是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 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篇1一、回顾课文1、回顾课文题材及主题。
(1)这节课我们要进行第二单元的复习整理,以及语文园地二的内容。
第二单元学习的是寓言故事。
首先,我们来复习4篇课文的题材,以及道理。
《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教育我们做事要靠自己,不要想着不劳而获;《陶罐和铁罐》是中国当代寓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两篇都是中国寓言。
(2)《鹿角和鹿腿》是外国古代寓言,选自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池子与河流》是克雷洛夫寓言,警示我们不要贪图安逸,应该积极进取。
这两篇都是外国寓言。
(3)瞧!不同题材的寓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蕴含着道理。
2、世界四大寓言家:伊索、克雷洛夫、拉·封丹、莱辛。
3、中国的寓言出自哪里呢?那可是会让你引以为豪的。
寓言出自《战国策》《列子》《庄子》《三国志》等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所谓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所谓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中国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4、解决难点:《守株待兔》是人与动物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是事物与事物的故事,当然动物与动物,人与人的故事,我们也学过很多。
《鹿角和鹿腿》则是同一只动物身体的两个部分。
同学们,寓言故事可以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只要你肯动脑思考,生活处处是学问呢!二、学习词句1、结合ppt进行日积月累部分,进行师生交流。
你们提前搜这两个故事,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些成语故事吧!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 习作例文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案及反思( 2课时)

习作例文·习作:奇妙的想象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并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象故事。
本次习作是在精读课文感受奇妙的想象并借助“交流平台”梳理如何展开想象,通过“初试身手”进行大胆想象的尝试和实践的基础上,对本单元习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语言浅显,情节有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旨在给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
《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描述了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各种梦想。
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铅笔的梦想在不断变化。
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
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
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就是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展开想象。
例文配有插图,对应铅笔的第三个梦想。
图上铅笔像细长的豆角一样长在青青的藤上,表现了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
《尾巴它有一只猫》这篇例文颠覆惯常思维展开想象,不是猫有一只尾巴,而是尾巴拥有一只猫。
顺着尾巴的思维,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故事。
课文的旁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提示常规思维下不可能发生的事,反着去想象就能实现。
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启示反方向去想象,打开思路,说出更多新鲜有趣的想法,把学生带入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例文配有插图,从绿色的枝叶中伸出一条猫的尾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例文内容形成了呼应。
习作主要分为“题目晾衣图”和习作要求两部分。
单元习作的第一部分,提供了7个题目,旨在以富有想象力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习作思路。
第二部分,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
首先对习作范围作了说明:可以选教材中的题目来写,也可以自拟题目。
然后强调了本次习作最主要的要求:想象要大胆。
之后对习作交流提出要求:完成习作后要交流分享,互相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含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这些动物写得很 细致,小瓢虫仿佛就 在我的眼前。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句,我们要细细品味。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 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通过读句子, 我们可以体会到小燕 子飞行的轻盈。
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小燕子的动作,用 “偶尔沾”表现了其动作之轻。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句,我们要细细品味。
嗅觉(闻一闻) 触觉(摸一摸) 味觉(尝一尝)
全面了解植物的外形、 生长特点等。
听觉(听一听)
习作指导
仔细观察
我
干、枝 大小、高矮、形状、色彩
的
植 物
叶 形状、色彩、变化
朋
友
花 形状、姿态、色彩
习作指导
观察范例--梅花
观察一:选一棵长得 好的梅花,看看花是怎样 排列在茎上的,是一排还 是两排,是对排的,还是 隔着排的。
交流平台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句,我们要细细品味。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 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读到这句话,
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 行的轻盈。
作者的感受 真独特,把花朵 写活了。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 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 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 溜;收拢硬刺,严丝合缝。
lāo
捞(打捞) luò 络(网络) dài 贷(贷款)
yuán zhì lāo fù liáo luò zī gòng dài 援掷捞缚缭络资贡贷
读一读,认一认
yuán
援(救援) fù 缚(束缚) zī 资(资产)
zhì 掷(投掷) liáo 缭(缭乱) gòng 贡(贡献)
lāo
捞(打捞) luò 络(网络) dài 贷(贷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 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案及反思(2课时)

习作:国宝大熊猫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
教材的第一部分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三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教材呈现的三个问题,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类别,有的指向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而“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则指向大熊猫的价值。
它们只是问题列举,是小朋友可能提出问题的一部分。
其作用是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继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要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大熊猫奠定了基础。
考虑到学生对大熊猫的知识储备有限,教材提供了一些新资料,从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几个方面,提供了简洁明确的信息。
有的还直接回应了上面的疑问,如“分布地区”就回应了“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
但是教材上的信息是非常基本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第三部分对习作的要求作了说明。
一是习作后要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而是交流互查。
自查和互查的重点聚焦在习作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尝试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
3.能在自评和互评中,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能在自评和互评中,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1.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信息、整合信息。
2.能根据修改的内容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策略要完成本次习作,学生需要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清楚、准确地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
可以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等多种方式查找资料。
提醒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不要局限于书中所提示的问题。
习作指导的重点是避免学生对信息资料的生搬硬套和随意拼接,习作评价的重点是信息的准确性。
人教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奇妙的想象》同步作文

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 的想象故事。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 象世界。
写完后,可以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 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如“想象岛”,展 示大家的习作。
习作要素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习作内容
1.从所给的题目中任选一个,或自拟题目, 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6 例文引路
最好(hào)玩的国王
□作者/陶彦行 指导老师/姜丽群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特别喜欢玩。他每 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玩。他最喜欢玩的就 是积木,因为整天沉迷在这些积木中,他一天 也没有理过朝政,满朝文武百官可是看在眼里, 急在心上啊!
第①段:介绍故事主人公及其性格特点。“看在 眼里,急在心上”写出了大臣们的担忧。
第⑤段:小明 以后是怎样做的呢? 这里应简要交代故 事的结果,使情节 完整。
原文
提升点
6 我们可不能和以前的小明一样, 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手。
第⑥段:结尾如 果强调一下要养成讲 卫生的好习惯,就更 好了。
升格文 手罢工啦
1 小明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他有一个不爱洗手的坏习 惯。有一天,他的手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决定罢工。
第③段:通过想象塑造了一个由各种类型的糖组 成的世界。
曾经有人想占领糖世界,但全都失败了。 因为糖世界有个神秘的守护者——糖巨人。以前, 苦瓜大军想要占领糖世界,于是苦瓜大军先向糖 世界发射了大量的苦苦弹,但全都被糖巨人挡住 了。苦瓜大王愤怒了,发射了终极苦苦弹。糖巨 人为了让糖世界渡过劫难,用糖之力挡住了终极
风过了,雨停了,在烈日的暴晒下,我飞 不了,也跑不动,最后只能一点点枯萎。在离 开世界的最后一刻,我终于明白:世界万物都 有不同的精彩,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作为一棵 树,扎根大地才是真正的精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含语文园地六)

“老宽”名叫罗闰腾,小名叫宽宽,还不到四岁。为什么叫他“老宽”
呢?这是因为他刚学说话时,他爸要他叫“老爸”,他妈要他叫“老妈” ,他就觉得名称前面加个“老”字很好玩,于是就叫自己“老宽”了,还 管我叫“老哥”,管我妈叫“老姨妈”。有一次,我叫他:“宽宽,快过来 !”他噘着嘴说:“不对,我是‘老宽’!”逗得我们捧腹大笑。从此,大 家只有叫他“老宽”,他才满口答应。 (名字的由来)
习作指导:写作手法
要把一个人写得鲜活,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貌,还要抓
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通过对人物的行
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通过心理描写体现 人物的思想动态和性格。此外,还要通过具体、真实的事例 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写好人物的外貌
人物的外貌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 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 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的描写 。 示例:他今年7岁,个人不算高,比较瘦,但看起来却
嘴上的油和肉,便大功告成的开始了下一道工序。
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 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 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 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范例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 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 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 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 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给忘
热心肠 昆虫迷 幽默王子 智多星 小问号 故事大王 乐天派 小书虫 运动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