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酸碱盐十大易错点汇总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易错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易错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易错知识点归纳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酸碱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酸碱盐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盐的制备等等内容都是需要掌握的。

然而,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归纳,总结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易错知识点。

首先,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混淆酸的离子和酸的分子。

酸的离子是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形式,而酸的分子是酸未与水反应前的分子形式。

例如,硫酸的离子是H+和SO42-,而硫酸的分子是H2SO4。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其次,还有一个易错点是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

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检验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其中最常见的是酚酞、甲基橙和溴腙绿等。

但很多同学容易混淆它们的酸碱变色范围。

例如,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表示中和点,而甲基橙由橙色转变为红色表示中和点。

同学们需要记住各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便正确判断溶液中的酸碱性质。

另外,酸碱中和反应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化学式需要正确配对。

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会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2O)。

同学们需要记住不同酸碱的配对关系,以确保正确预测反应产物。

此外,盐的制备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在盐的制备中,有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理解这一步骤的关键是要知道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式配对,以及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同学们要注意记住这些常用反应方程式,以便在盐的制备中正确应用。

最后,我们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危险化学品,如浓硫酸、浓盐酸等。

同学们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谨慎,并遵循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

戴上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

保护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九年级化学中的酸碱盐是一个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盐的常见实验错误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盐的常见实验错误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盐的常见实验错误分析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们在学习酸碱盐实验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实验错误。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酸碱盐实验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实验。

一、酸碱溶液使用错误1.未准确量取溶液在进行酸碱实验时,准确地量取酸碱溶液是非常重要的。

部分学生没有使用准确的量杯或容量瓶来量取溶液,导致实验数据的不准确。

解决方法:使用准确的容量瓶或量杯来量取溶液,并根据实验需求准确地计算所需的酸碱溶液量。

2.未正确标记试管和烧杯在实验中,正确标记试管和烧杯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正确标记容器,导致实验结果混乱或数据错误。

解决方法:在进行实验前,务必正确标记试管和烧杯,可以使用标签纸或巴西纸写上实验编号、试剂名称和溶液浓度等重要信息。

二、酸碱指示剂选择错误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在酸碱实验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学生们常常会选择错误的酸碱指示剂。

1.选择不敏感的酸碱指示剂有些学生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没有选择敏感的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解决方法: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宜的酸碱指示剂。

如在酸碱中性滴定实验中,酚酞是常用的指示剂,而溴酚蓝则适用于强酸和强碱的滴定。

2.过度使用酸碱指示剂有些学生可能会过度添加酸碱指示剂,导致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难以判断滴定终点。

解决方法:根据酸碱指示剂的使用说明,正确添加适量的指示剂。

必要时,可以通过反复滴加指示剂来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三、酸碱反应实验操作错误酸碱反应实验中,学生们常常会在操作上犯一些错误。

1.反应管没洗净有时学生们在进行酸碱反应实验时,没有将反应管洗净,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其他物质的影响。

解决方法:在进行反应前,先用蒸馏水冲洗反应管,并确保反应管内不含杂质。

2.实验室器材未彻底干燥在酸碱反应实验中,有些试剂对水分非常敏感,如果实验器材没有彻底干燥,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解决方法:在实验前,应确保实验器材完全干燥,可以使用干燥剂或加热器材来加快干燥过程。

化学九年级易混易错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易混易错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易混易错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

特别是在九年级阶段,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和错误理解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常见的易混易错的化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1. 酸和碱对于初学者来说,酸和碱的概念经常会混淆。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等,而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同时,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中的H+离子和OH-离子结合形成水的化学反应。

2. 化学方程式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同学们往往会忽略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的平衡。

每个元素在反应前后的摩尔数应该相等。

因此,在编写化学方程式时,我们需要通过系数来平衡各个元素的数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常见的反应类型,其中涉及到元素的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指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给予电子的物质。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

4. 离子反应在离子反应中,离子之间发生交换。

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种类。

当离子在溶液中遇到形成沉淀的离子时,会发生沉淀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离子种类和数量需要平衡。

5. 元素周期表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并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表层的能级,而族数表示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在使用元素周期表时,学生们需要了解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6. 功和能在学习化学时,学生们可能会对功和能的概念产生困惑。

功是指力沿着物体移动的过程中所做的功。

而能是指物体存储的在力的作用下能够进行工作的能力。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反应中释放的能量。

【中考复习】初中化学易漏易错知识点

【中考复习】初中化学易漏易错知识点

【中考复习】初中化学易漏易错知识点一、常见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俗称、名称CO2干冰二氧化碳CH4沼气天然气甲烷HCl盐酸氢氯酸CaCO3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Na2CO3纯碱苏打碳酸钠NaH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Cl食盐氯化钠CaO生石灰氧化钙Ca(OH)2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Hg水银汞二、酸、碱、盐易漏化学性质可溶性碱易变质的原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可溶性碱如NaOH反应烧煤造成降酸雨的原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举例否定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纯碱不是碱(是盐,但微弱的碱性)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三、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方法:找出特别的地方,看其左右的内容)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红褐色沉淀是:Fe(OH)3、蓝色沉淀通常是Cu(OH)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燃烧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甲烷或酒精燃烧。

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碱盐易错题与重难点专题

酸碱盐易错题与重难点专题

重点强化与拓展——易错及疑难酸碱盐(易错)易错1.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2.对盐的性质认识错误3.对酸、碱、盐的分类区别不清4.对复分解反应认识不清易错集训易错点1——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1.根据下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A.酸性变弱B.碱性变强C.酸性不变D.酸性变强2.图Ⅰ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种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Ⅱ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B.乙C.丙D.丁3.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厨房清洁剂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升高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氢氧化钠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4.一些食物的近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5.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B.Y可能是水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易错点2——对盐的性质认识错误6.在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金属元素B.氧元素C.非金属元素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盐均能食用,故称食盐B.所有的盐均易溶于水C.所有的盐都是白色晶体,且有咸味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均称为盐8.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②;③;④;⑤;⑥;⑦甲醛;⑧;⑨;⑩。

请用上述物质的编号填空。

(1)俗名叫纯碱的是,叫熟石灰的是,叫胆矾的是。

(2)可用于治疗胃酸多症的是,在空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是,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的是,其水溶液用于浸泡动物标本的是。

(3)属于盐类的是。

易错点3——对酸、碱、盐的分类区别不清9.下列关于酸、碱、盐的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B.酸、碱一定含氢元素,盐一定不含氧元素C.碱、盐可能含氧元素,酸一定不含氧元素D.盐一定含金属元素,酸、碱不一定含金属元素10.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1.元素周期表:易错点包括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周期表中的主、副族的划分以及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等。

学生容易混淆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或者搞混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电子层布局。

2.化学键:易错点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学生容易混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或者对化合物的键性判断不准确。

3.化学方程式:易错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配平和计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等。

学生容易忘记正确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或者忽略了化学式中的括号和系数。

4.酸碱中和反应:易错点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方程式和判断酸碱强弱的方法。

学生容易混淆酸碱溶液的PH值和溶液的酸碱性质。

5.氧化还原反应:易错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数和电子的转移等。

学生容易混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或者对氧化还原数的计算方法不熟悉。

6.化学实验:易错点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观察等。

学生容易忽略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或者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描述不准确。

7.酸碱盐类:易错点包括酸、碱和盐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酸碱盐类的命名和性质等。

学生容易混淆酸碱盐类的命名规则,或者对酸碱盐的酸碱性质和化学反应不理解。

8.金属与非金属:易错点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等。

学生容易混淆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或者对金属的活动性和氧化反应不了解。

9.能量与化学反应:易错点包括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

学生容易混淆化学反应的放热、吸热和不放热不吸热的特点,或者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不清楚。

10.空气和水的污染:易错点包括空气和水的污染原因、污染物种类和防治措施等。

学生容易混淆空气和水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或者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措施不了解。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今天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一、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10大中考化学易错点,不经意就失分的题,一定要仔细!

10大中考化学易错点,不经意就失分的题,一定要仔细!

10大中考化学易错点,不经意就失分的题,一定要仔细!中考化学易错点1. 走进化学实验滴管的使用、液体的倾倒、酒精灯的使用、药品的取用与加热,同学们在操作时往往顾及不全,导致操作时失误较多。

例1 小明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10.5g氯化钠固体,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此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B.添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错因会诊:天平、量筒的使用及误差分析是学生的易错题。

对天平有两个主要操作,一是称量末知质量的药品,一般是调节平衡后,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天平平衡;二是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一般是天平调节平衡后,在天平右盘加上所需的砝码,将游码移动到固定位置后,通过加减药品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解析:本题是要称量10.5g氯化钠固体,是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所称的质量就不是10.5g了,所以B、D是错误的;平衡螺母的调节是在称量前调节的,称量过程中不能移动,故D 错。

中考化学易错点2. 质量守恒定律在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时,常出现以下错误:(1)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理解不透,常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反应,有些同学却用来解释一些物理变化;(3)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时,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一定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点。

例2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C.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g水答案:B中考化学易错点3. 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酸碱盐十大易错点汇总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最难掌握的部分之一。

酸、碱、盐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形成认识上的误区。

1、酸溶液就是酸性溶液,碱溶液就是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包括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不能说酸性溶液就是酸溶液。

如CuSO
4
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7,说明该溶液呈酸性,但它不是酸溶液而是盐溶液。

所以说,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同理,碱性溶液包括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不能把碱性溶液都误认为是碱溶液。

如Na
2CO
3
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7,说明该溶液呈碱性,但它不是碱溶液而是盐溶液,
故Na
2CO
3
有俗名纯碱之称。

所以说,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2、盐溶液呈中性pH=7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pH<7,碱溶液一定呈碱性pH>7,但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如CuSO
4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7,说明该溶液呈酸性;Na
2
CO
3
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7,
说明该溶液呈碱性;NaCl溶液用pH试纸测其pH=7,说明该溶液呈中性。

因此,有的盐溶液呈酸性,有的盐溶液呈碱性,还有的盐溶液呈中性。

到底盐溶液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还是呈中性?不能一概而论,这要看具体是哪种盐才能确定。

特别指出,pH<7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但不能说明就是酸,pH>7只能说明溶液显碱性但不能说明就是碱,pH=7只能说明溶液呈中性但不能说明就是盐,也可能是水、酒精等中性物质。

3、盐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 a Cl),食盐是盐,是正确的,因为食盐是由Na+和Cl-组成的化合物;盐就是食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化学中的盐是指
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CuSO
4、Na
2
CO
3
等都是盐,不仅仅是
指食盐。

另外,有些化合物中不含金属离子,而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
如NH
4Cl、NH
4
NO
3
等。

可见,盐不一定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

4、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可以看出,中和反应的生成物是盐和水,反应物必须是酸与碱,如: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NaOH+HCl ═ NaCl+H
2
O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2NaOH+H
2SO
4
═Na
2
SO
4
+2H
2
O
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
2NaOH+CO
2═Na
2
CO
3
+H
2
O
2NaOH+SO
2═Na
2
SO
3
+H
2
O
这两个反应都生成了一种盐和水,但参加反应的物质不是酸和碱,所以不属于中和反应。

因此,中和反应一定生成了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5、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能使酸或碱的溶液显示不同颜色
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是两种最常见的指示剂,它们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

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

需要注意的是,是“酸或碱的溶液使指示剂的颜色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指示剂使酸或碱的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石蕊溶液使酸溶液变成红色,使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不能使酸溶液变色,能使碱溶液变成红色”,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6、利用氢氧化钠也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污水、中和胃液里过多的胃酸
在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污水、中和胃液里过多的胃酸的时候,常常要用到一些碱性物质。

如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中和胃液里过多的胃酸可以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氢钠等)的药物。

但是,利用氢氧化钠来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的污水、中和胃液里过多的胃酸是绝对不可以的,不少同学会做出这样错误的选择。

首先,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对农作物和
人体皮肤器官等有很大的腐蚀作用,更不能食用;再者氢氧化钠的价格比熟石灰高得多,制取难度也比较大,实际中的数量也比较少,不宜用作上述用途。

7、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在瓶口会形成白烟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时,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与空气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在瓶口有白雾出现,而不是白烟。

小液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是雾,烟是由固体小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8、酸雨就是雨水呈酸性,pH<7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溶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 ≈5.6,酸雨的pH<5.6。

所以,pH<7雨水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雨,只有pH<5.6的雨水,才能定性为酸雨。

9、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可用来干燥所有的气体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以用做气体的干燥剂。

但是,他们对干燥的气体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所有的气体都可以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来干燥。

例如CO
2、SO
2
气体等因为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来干燥。

同样
道理,浓硫酸也不能用来干燥氨气等气体。

10、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都会变稀,其原因是一样的
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都会变稀,但是二者变稀的原因是不同的。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时,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是盐酸溶液的溶质,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相当于溶质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液变稀;
而浓硫酸是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水是硫酸溶液的溶剂,吸收水分相当于溶剂增加,故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液变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