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眼球运动障碍

合集下载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

3.多巴及多巴受体激动剂(C级推荐)
左旋多巴对RBD治疗效果尚不肯定;多巴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RBD有一定疗效; PET研究证实一些原发性RBD患者存在多巴胺能的黑质纹状体通路障碍,轻度原发性 RBD患者部分有效,但于治疗伴帕金森病的RBD可能无效,与氯硝西泮联合的效果优 于左旋多巴或普拉克索单药的疗效。
四. RBD诊断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
根据AASM修正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3rdedition,ICSD-3)的定义,RBD的诊断标准如下:
1. REM睡眠期出现RWA
8.当你做梦/做噩梦时,会否跟随梦 境动手动脚? 9.你有没有曾经试过在睡觉时掉下 床? 10.1你有没有曾经试过在睡觉时弄 伤自己,或弄伤身边其他人的情况? 10.2你有没有曾经试过在睡觉时差 点或有机会弄伤自己,或弄伤身边 其他人的情况? 11.以上10.1或10.2的情况是否经常 与做梦有关? 12.以上这些情况会影响你的睡眠吗?
鲜活/暴力的梦境
女性RBD患者相对来说有暴力内 容的梦境少见,但在梦境中多为受
临床前症状
在出现典型RBD症状之前数 年或数十年,患者常表现有睡 眠期间的不安定,如梦呓和肢 体活动频繁等现象
1 2 4 3
害者角色。
梦境相关的行为或情绪
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动作甚至是暴力行为,
思睡
虽然REM睡眠表现个体差 异明显,但仅少数患者主诉 白天思睡。
4.帕罗西汀(C级推荐)
帕罗西汀治疗效果尚不肯定,甚至有诱发或加重RBD症状的可能。此药可通过抑制 REM睡眠来达到缓解RBD的临床症状,一般用量为睡前服用10-40mg,不良反应主包 括恶心、头晕、腹泻、口渴等,故在治疗RBD中使用相对较少。 。

眼球运动及解刨

眼球运动及解刨

6.阿罗瞳孔
表现: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规整, 对
光反射消失, 调节反射存在 病变:顶盖前区光反射径路受损: 神经梅毒
多发性硬化
带状疱疹
7.埃迪瞳孔-强直性瞳孔
中青年女性多见。 表现: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 射均消失。暗处强光持续照射, 瞳孔缓慢收缩, 光照停止后, 瞳孔缓慢散大。调节反射同样缓慢出 现,缓慢恢复。常伴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 肢明显)。 埃迪综合征:节段性无汗, 直立性低血压。
(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病变: 一桥脑侧视中枢到展神经核之 间的内侧纵束。
表现:
• 双眼向同侧注视时: 患侧眼球不能外展 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 辐辏反射正常 • 刺激前庭可外展
(3)一个半综合征
病变:桥脑侧视中枢、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连接同侧动眼 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表现: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同侧眼球不能内收,仅对侧眼 球可外展, 伴眼震. 核间性眼肌麻痹和一个半综合征多见于脑干腔隙性梗死 或多发性硬化。
累及眼球运动系统病变的定位
首先,我们一起复习眼球运动肌与相 关神经的关系,每个眼球有4块直肌(上、 下、内、外),2块斜肌(上、下),由动 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外展神经Ⅴ三对 脑神经共同支配。
• 管理眼球运动的6块眼外肌,各有其运动方 向,正常人眼球运动在任何时候,任何方 向转动都是协同性的,等量、等速的一种 协同运动,这种共同运动,可分为同向性 运动和异向性运动,前者可分为同向性水 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异向运动分为集合和 散开运动。
前庭中枢性眼震 多为脑干或小脑,少数为中脑 可为水平、垂直、旋转和形式 多变
持续时间
与眩晕的关 系
较短,多呈发作性
一致
较长

运动障碍学习 ppt课件

运动障碍学习  ppt课件
12
MSA-P或MSA-C
Ø Babinski征伴反射亢进
Ø 喘鸣
可能的MSA-P
Ø 快速进展性帕金森综合征
Ø 对左旋多巴反应差
Ø 运动症状出现后3年内即有姿势不稳
Ø 步态共济失调,小脑性构音障碍,四肢共济障碍,小脑性眼球运动障碍
Ø 运动症状出现5年内即有吞咽困难
Ø MRI见壳核、小脑中脚、脑桥及小脑萎缩
14
不支持特征: l 典型球样滚动的静止性震颤 l 明显的其它神经病变 l 非药物诱发的幻觉 l 75岁以后发病 l 共济失调或帕金森症状家族史 l 痴呆(见DSM-IV) l 提示多发性硬化的白质损伤

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 精神行为情绪4项 日常生活活动13项 运动检查27项 治疗并发症11项 H-Y分级
运动障碍学习

不自主运动的类型 帕金森病的诊断、评价
影像学的诊断价值 肌张力障碍 DBS 病例分享
2
不随意运动类型
不自主运动的类型
迟发型运动障碍及异动症 震颤 舞蹈症
肌张力障碍 抽动症 投掷症
手足徐动症
4
帕金森病及综合征
诊断:英国脑库临床诊断标准
第一步:诊断帕金森综合征 运动减少:随意运动在始动时缓慢,重复性动作的运 动速度及幅度逐渐降低 同时至少具有以下一个症状: A 肌肉强直 B.静止性震颤(4-6Hz) C.直立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功能,小脑及本体 感觉功能障碍造成)
Ø FDG-PET显示壳核、脑干、小脑代谢减低
可能的MSA-C
Ø 帕金森综合征(运动迟缓和僵硬)
Ø MRI见壳核、小脑中脚和脑桥萎缩
Ø FDG-PET显示壳核低代谢
Ø SPECT 或PET见突触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衰退

眼肌麻痹ppt课件

眼肌麻痹ppt课件
上丘下半损害 双眼向下同向运动不能
核上性眼肌麻痹临床上有三个特点:①双眼同时受累②无复视③反 射性运动仍保存
即患者双眼不能随意向一侧运动,但该侧突然出现声响时, 双眼可反射性转向该侧,这是由于颞叶有纤维与Ⅲ、Ⅳ和Ⅵ脑神经 联系的缘故。
导致眼肌麻痹的疾病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症
病因:一般认为是发生于海绵窦、眶上裂或眶尖部 的非特异性炎症或肉芽肿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巨 细胞性血管炎、胶原组织病等有关 。
高。 • 急性发病患者患者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增高 • 血沉增快 • 脑脊液检查:部分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轻度增高,脑
脊液细胞学检查出现淋巴细胞部分激活现象,
• 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病变同侧海绵窦扩大,密度增高。可合并 眶上裂扩大或眶尖部高密度影与海绵窦病变相延续。 CT检查可无异常,CT示海绵窦增大,呈软组织密度 影。
⑤结核性或化脓性脑膜炎:当脑膜炎以累及颅底区域脑膜为 主时,可引起类似THS的症状而易混淆,但脑膜炎病变累 及范围广,增强MRI脑膜片状累及、脑池变窄闭塞、脑膜 刺激征阳性、脑脊液生化检查的异常可资鉴别。
⑥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上有眶部肿胀。闻及血管杂音, 眶上静脉曲张明显,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DSA、 MRA对海绵窦的显示有一定的l临床价值。
• 临床表现
• 本病发病无性别差异,以壮年至老年多发,大约70%患者病前有上 呼吸道感染,咽峡炎、上颌窦炎、低热等病史。急性或亚急性起 病。早期一侧性眼球后眶区周围剧烈疼痛,可放射到额部或颞部。 疼痛的性质多大为持续性胀痛、刺痛或撕裂样剧痛;一般出现于 眼肌麻痹前,少数疼痛出现于眼肌麻痹后;可有恶心、呕吐。数 天后痛侧眼肌可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主要以动眼神经受累为主, 其次是外展神经。可表现为第Ⅲ、Ⅳ、Ⅵ对脑神经全部受累,眼 球固定,眼球突出,呈海绵窦综合征。眼内肌受累相当少见。 病 变累及视神经可出现视力改变,少数出现视神经萎缩。病变亦可 使眼球、眼眶部静脉回流受限,产生眼睑浮肿、结膜充血,也可 有视乳头水肿。有些患者可损害三叉神经第1、2支出现相应部位 的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尚有少数患者侵犯海绵窦段颈内动 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出现Horner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凹陷、 瞳孔缩小。病程一般为1~6个月。少数患者可呈两侧交替病变。

眼球运动障碍的诊断思路PPT课件

眼球运动障碍的诊断思路PPT课件
眼球运动障碍的诊断 思路
汇报人:xxx
2023-12-26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 诊断流程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及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眼球运动障碍定义与分类
定义
眼球运动障碍是指眼球在注视或追踪物体时出现的异常运动,表现为眼球震颤 、眼球偏斜、注视障碍等。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式,如戴镜矫正、视觉训练、手术矫正等。
针对弱视
采取遮盖治疗、视觉训练等措施,提高视力水平。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促进视觉发育 。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报告内容总结回顾
01
眼球运动障碍的分类与症状
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眼球运动障碍及其对应的症状表现。
误诊原因分析
体格检查不仔细
未认真观察患者眼球运动情况, 忽略了一些细微的异常表现,导 致误诊。
神经系统检查不完善
未全面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忽略了神经系统疾病对眼球运动 的影响,导致误诊。
实验室检查不全面
未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性地进 行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 导致一些潜在疾病被漏诊。
病史采集不全面
治疗手段有限
尽管有多种治疗手段可供选择,但每种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且对于某些严重 或复杂的眼球运动障碍,现有治疗手段可能无法完全治愈。
临床研究不足
目前关于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的 了解不够深入,限制了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客观化、量化诊断指标的研究与 应用
02

神经眼征

神经眼征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
眼球震颤
分类
水平性眼震 垂直性眼震 旋转性眼震 摆动性眼震 跳动性眼震(快相、慢相) ----NS疾病多为此类 分离性眼震(仅一眼有)-----脑干病变

眼震的临床观察
观察方法

1.距离50 cm 2.向侧方牵引<70度
观察内容
1.方(方向):快相的方向 2.节(节律):眼球偏离注视点的距离 细小: <5度(1mm) 中等:5~15度(1~3mm) 粗大: >15度(>3mm) 3.度(强度): Ⅰ度:眼球向一侧牵引>60度以上出现眼震 Ⅱ度:眼球向一侧牵引45~60度以上出现眼震 Ⅲ度:眼球平视时出现眼震 4.频(频率):每分钟眼震次数 慢速眼震:10~40次/分, 中速眼震:40~100次/分 快速眼震:>100次/分 5.时(持续时间):持续性眼震,顿挫性眼震
眼球运动障碍病变部位
Horner综合征
内侧纵束综合征
一个半综合征
三叉神经损害眼症
1.角膜反射改变 2.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结膜 充血、流泪 3.麻痹性角膜炎
面神经损害的眼症
一、刺激性:----面肌痉挛----眼裂变小 二、麻痹性:----面瘫: 眼睑闭合不全 角膜反射消失 溢泪、无泪、鳄鱼泪(进餐时)
动眼神经的损伤



动眼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 目前尚未完全统一认识,多认 为是因受脑干挤压所致,受挤压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小脑幕切迹疝是疝出的颞叶钩回直接压迫动眼神经及供 应的血管; ②动眼神经在大脑脚处,其上方是大脑后动脉,下方是小 脑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被夹在其中,因此,当 大脑后动脉被小脑幕切迹疝压迫时,动眼神经可间接的受 到挤压; ③动眼神经损伤是因脑干移位牵拉所致; ④脑干被挤压时动眼神经及附近的脑组织由于缺血、水肿 和出血等而受损伤。但是以上几种说法比较起来一般认为 “动眼神经根被牵拉”较为合理,即小脑幕切迹疝发生过 程中,中脑因被挤压向下垂直移位,受到该侧大脑后动脉 向下牵拉所致。

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

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

生活技能训练
教授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 技能,如阅读、书写、导航、使用电 子设备等。
辅助器具与技术
视觉辅助器具
电子视觉辅助设备
如眼镜、隐形眼镜、低视力助视器等,帮 助患者更好地看清周围环境。
如电子阅读器、屏幕放大器等,将视觉信 息转化为音频或触觉信息,供患者感知。
导航辅助工具
计算机软件与应用程序
和空间感知能力。
心理问题
长期视力问题可能导致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03
CATALOGUE
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治疗与康复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使用药物来缓解症 状或控制病情发展。
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方法矫正眼球运动障 碍或改善视觉功能。
物理治疗
利用物理因子如光、热、电等 刺激眼部周围组织,促进血液 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案。
期望未来能够开发出更加智能和 个性化的康复训练系统,以帮助 患者更好地恢复视力和眼球运动
功能。
期望未来能够加强视觉障碍和眼 球运动障碍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平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视觉障碍的影响
01
02
03
生活质量下降
视觉障碍可能导致患者无 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 生活质量。

心理影响
长期的视觉障碍可能导致 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
社会负担
视觉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 来巨大的经济和照护负担 。
02
CATALOGUE
眼球运动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眼球运动障碍是指眼球运动调节功能 受损,导致眼球无法正常转动或协调 运动。

非肢体瘫运动障碍鉴定标准

非肢体瘫运动障碍鉴定标准

非肢体瘫运动障碍鉴定标准引言非肢体瘫运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的丧失,导致运动障碍。

准确的鉴定标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鉴定标准,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运动障碍的定义和分类运动障碍的定义运动障碍是指由神经系统病理性改变引起的运动功能异常,表现为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的丧失。

运动障碍的分类1.肢体瘫痪型: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能力的丧失。

2.非肢体瘫型:主要表现为非肢体运动能力的丧失,包括言语、吞咽、眼球运动等。

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鉴定标准临床表现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言语障碍:患者的语言能力受损,表现为发音困难、语速缓慢、语调异常等。

2. 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受损,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缓慢、呛咳等。

3. 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眼球运动能力受损,表现为眼球无法自由移动、注视困难等。

4. 姿势和步态异常:患者的姿势和步态异常,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等。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鉴定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MRI、CT等。

神经生理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是鉴定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另一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等。

遗传学检查遗传学检查有助于确定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遗传因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基因测序、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痉挛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协调和控制能力,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物理疗法等。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非肢体瘫运动障碍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包括深部脑刺激术、脑电刺激术等。

结论非肢体瘫运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鉴定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和遗传学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肌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的作用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控制眼球运动(眼动)的中枢神经系统
眼动系统
眼动系统
扫视运动中枢
水平扫视运动通路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1
综合征1:外展神经麻痹(外 展神经受累) 同侧外展麻痹,内斜视 若受累范围大,可出现同侧 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受累), 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
垂直扫视运动综合征4
综合征4:动眼神经核上方被盖受累, 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2
综合征2:核间性眼肌麻痹 (INO)(MLF受累) 单侧INO 同侧内收麻痹,(但不总是) 会聚正常 对侧外展震颤 若部分受累或恢复期,同侧 内收明显减慢,双眼眼震 (对侧外展明显) (分离性眼震) 双侧INO 双侧内收麻痹,外展侧单侧 眼震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3
综合征3:外展神经核麻痹 同侧内收、外展麻痹, 会聚正常 罕见,多为炎症性 常伴有同侧面神经麻痹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6
综合征6:中脑被盖旁正中、 锥体束受累 对侧偏瘫,对侧扫视麻痹 (交叉水平以上), 同侧平滑追踪受损,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和/或动眼神经核 受累)
头居中和眼居中中枢(同向凝视系统)
破坏性病灶对眼位及头位的影响
刺激性病灶对眼位及头位的影响
垂直扫视运动通路
垂直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4
综合征4:一个半综合征 (外展神经核及MLF受累) 同侧外展神经核麻痹 对侧INO(MLF受累) 同侧眼球固定不动(一个), 对侧只能外展且有眼震(半个)
PPRF受累合并有/无外展神经 受累为该综合征的变异型
水平扫视运动相关综合征5
综合征5:PPRF受累 单侧受累,同侧扫视不能, 对侧返回中线位置缓慢, VOR正常 若累及PPRF头侧,同侧扫视 不能, 若累及PPRF尾侧,外展神经 经常同时受累, 若累及双侧PPRF,水平扫视 不能,
垂直扫视运动综合征1
综合征1:动眼神经核受累, 同侧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上直肌麻痹(上直肌运动神经元交叉) 变异型 伴或不伴有瞳孔散大或上睑下垂
垂直扫视运动综合征2、5
综合征2:双侧riMLF部分受累,向上扫视不能 综合征5:双侧riMLF完全受累,垂直扫视不能
垂直扫视运动综合征3
综合征3:后连合或后连合旁顶盖前区受累, 向上扫视不能
眼球运动障碍
晋江市医院神经内科 施清晓
眼球运动障碍的定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眼球运动障碍是指眼肌或支配眼肌的神经及其中枢 病损,出现眼肌麻痹、眼球位置及其运动异常。 眼球运动障碍可分为眼外肌麻痹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和眼内肌麻痹导致瞳孔改变两类,如两者均麻痹则 称为全眼肌麻痹。 正常的眼球向内转时瞳孔内缘可达上下小泪点连续 的直线,向外转时角膜可达外眦角, 向上、向下运 动范围约为5mm。如不能达到上述范围即为眼球运 动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