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5 倍的认识第3课时 解决问题(2)

三年级上册数学.5 倍的认识第3课时 解决问题(2)
三年级上册数学.5 倍的认识第3课时 解决问题(2)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2例3,完成教科书P54~55“练习十一”第5、8、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情境图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画线段图,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看图填空,回忆旧知识。

课件出示习题。

师:如果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该摆多少根呢?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动手摆一摆。

2.揭示课题。

师:如果没有小棒怎么办?你们想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复习倍的认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脱离实物下的求倍的关系该怎么进行,以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新授开始之前就有意识地去明确新授课的意图,让学生的思维逐步突破具象化,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分类。

二、优化方法,深入理解“倍”

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例3主题图。◎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复习“倍”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考虑怎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阅读与理解。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预设2:象棋的价钱比军棋贵多少元?

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考虑,有建设性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课件出示其中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知道数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借助课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特

点,也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分析与解答。

师:你们能想到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表示出来吧。

【学情预设】预设1:画图,画8个○表示军棋的价钱,然后画4组8个○表示象棋的价钱。

军棋:○○○○○○○○

象棋:○○○○○○○○○○○○○○○○○○○○○○○○○○○○○○○○

预设2:军棋:8元

象棋:8元8元8元8元

预设3:列式:8×4=32(元)。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寻找两名学生(画图、列式)板演自己的做法,并要求学生说明思路。

教师适时引导: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也就是有4个8元。

3.尝试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1)师:刚才画图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如果军棋的价格是20元,再用同等数量的圆

片表示钱数合适吗?(不合适)那要怎么表示才好呢?

师:我们可以用一条线段代替这么多圆片,表示军棋的价钱。

(2)师:那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想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尝试抽象出用线段表示出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学情预设】预设1:画出的表示象棋价钱的线段长度与军棋的一样长。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使学生明确

可以用线段的长

度来表示数量,而

且可以表示出两

种数量之间的倍

数关系。

◎教学笔记

预设4:画出的线段能明确表示出象棋价钱是军棋的4倍。

不管上台板演的学生展示的是哪种画法,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都要及时指出,并把学生往标

准画法上引导。

教师说明线段图中需要用线段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而且图中线段的长短关系要符合题目的数量

关系。

(3)分析研究,讨论画线段图的方法。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军棋的价钱(8元),再根据“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画出连续的4条线

段(每一段与第一条线段同样长)来表示象棋的价钱。

师追问:为什么把军棋的价钱用较短的线段表示?怎样看出哪条线段表示的是军棋的价钱?怎

样清晰地看出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呢?问题怎样在线段图中表示出来呢?

师生共同回复:在图的前端用文字说明;1份量(标准量)画短些;“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

倍就画几段;每段的长度尽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

(4)演示画线段图的过程,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完善自己的线段图。

课件陆续出示线段图的各部分。

(5)理解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要想知道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4=32(元)。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板书:8的4倍是多少?4个8是多少?8×4=32(元)

【设计意图】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量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

抽象的。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线段图简洁清晰的特点,逐步引导既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

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

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4.回顾与反思。

师: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除法进行检验。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解

决问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5.回顾解决问题全过程,梳理解决问题的步骤。

师:大家一起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遇到问题时,用什么方法分

析。

【教学提示】

回顾与反思

呈现学生主动思

考解答结果是否

正确,培养学生反

思的习惯。

◎教学笔记

全班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师小结:一个数的几倍=这个数×几倍。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建模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从以上层层推进的环节中,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里,借助线段图的分析理解,在比较、归纳中逐步抽象出这一模型。这个过程不

仅让学生清晰地体会了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还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完成教科书P54“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7×3=21”算式的意义。“为什么乘3?”

2.完成教科书P55“练习十一”第8题。

师:独立完成第(1)问,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再根据线段图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师:要完成第(2)问,需要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去年爸爸的年龄,去年小丽的年龄。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全班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教科书P55“练习十一”第9题。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集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把新旧知识进行无缝连接,通过看直观图、抽象文字理解生

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对倍的知识问题模型的建构更加清晰化。让学生在具体

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体现数

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有几份”

和“几个几”扩展而来的,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

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本节课学习先通过实物图比较,再抽象出线段图,帮

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掌握一种新的方法辅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学生会读线段图,但是画线段

图却有困难,以至于在后期不愿意去使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给学生更多独立

思考的机会,在学生理解线段图的用处后,后期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去做。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提示】

不要求列综

合算式,可分步解

答。

◎教学笔记

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67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5分)

1.一节课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时针在6和7之间,分针指向8,此时是()。

2.

图中橡皮的长度是()厘米()毫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元硬币大约厚2()两头牛重约1000()

武汉地铁1号线长约39()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是90()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时=()分 30毫米=()厘米

1分40秒=()秒4000千克=()吨

90秒-1分=()秒 1吨-300千克=()千克

5.阳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音时间如下:

第一次:早上8:05—8:20 第二次:中午1:20—1:45

“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共播音()分钟。

6.在里填上“>”“<”或“=”。

7.

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倍。白珠子的个数不变,要使灰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的5倍,应增加()个灰珠子。

8.爸爸的钱包里有862元,买了一件379元的衣服后,剩下的钱()买一辆价值500元的童车。(填“够”或“不够”)

二、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5分)

1.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差一定是三位数。

()

2.一枚鸡蛋大约重50千克。

()

3.三年级数学书大约厚6毫米。

()

4.把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厘米。()

5.求8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8是多少。()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估算396+489的结果,它们的和肯定()。

A.不到800

B.大于800

C.小于700

2.3千克铜和3000克棉花比较,()。

A.铜重

B.棉花重

C.一样重

3.元元和菲菲约定8:25在少年宫门口见面,但元元迟到了一刻钟。元元到达少年宫门口的时间是()。

A.8:40

B.8:10

C.8:50

4.操场跑道长400米,乐乐跑了3圈后,还差()米就是2千米。

A.200

B.600

C.800

5.小明家到武汉的路程是96千米,爸爸带小明从家出发去武汉的黄鹤楼游玩,出行的方式应是()。

A.步行

B.骑共享单车

C.乘坐动车

四、我会算。(共23分)

1.口算。(8分)

42+37= 53-17= 75-15= 23+59=

360+450= 330-160= 510+200= 400-150=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7分)

278+326= 702-345= ★800-326=

3.估一估,连一连。(8分)

五、我会做。(填一填,并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4分)

生活应用(33分)

六、解决问题。(共33分)

1.请你根据节目预报回答下列问题。(6分)

(1)《音乐欣赏》会播放多长时间?《奇趣大自然》呢?

(2)7:19在播放什么节目?11:20呢?

(3)文化纪录片播放的时间比《科学讲堂》长多少?

2.(6分)(1)妈妈买这三件衣服,准备1000元钱够吗?说说你的理由。

(2)买这三件衣服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2吨,它能一次将这些货物运完吗?(4分)

4.(9分)

(1)南瓜的单价是月饼的几倍?

(2)南瓜的单价是牙膏的2倍,牙膏多少钱一支?

(3)如果月饼和油均涨价2元,涨价后油的单价是月饼的几倍?

5.(广东中山)每条小船限坐4人,每条大船限坐6人,如果每条船都坐满,怎样安排能恰好坐24人?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完成下表,在符合要求的方案后面画“√”。(8分)

把“喜迎新年”四个汉字分别换成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10分)

喜=()迎=()

新=()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复式统计表 第2课时 练习课

第2课时 练习课 一、下面是一、二年级各班人数的数据统计。请根据下面的数据, 完成统计表。 你能把上面的数据在一个表中显示吗? 根据复式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班的人数最多,( )班的人数最少。 2. 二(3)班比二(4)班多( )人。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班级 一(1)班 一(2)班 一(3)班 一(4)班 人数 28 30 29 31 班级 二(1)班 二(2)班 二(3)班 二(4)班 人数 35 33 36 32

二、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恒升小学一~六年级男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男生人数89 92 95 102 108 120 恒升小学一~六年级女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女生人数75 80 86 95 100 113 1.请把上面两个表中的数据整理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2.哪个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差最多?哪个年级男、女人数相差最少? 3. 全校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三、制作复式统计表并分析。 三(1)班同学背诵古诗的成绩如下:(单位:首) 男生背诵情况: 51 23 72 100 96 61 59 45 68 100 48 21 48 53 64 女生背诵情况: 35 62 78 58 71 90 82 75 63 84 12 33 42 58 56 等级标准:五级:100首四级:80~99首三级:60~79首 二级:40~59首一级:20~39首不达标:20首以下 请你根据数据独立整理,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观察表格,交流自己的看法,分析这个班男、女生古诗背诵的情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课时 搭配(3)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3课时搭配(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组合数与顺序无关,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以及正确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组合问题。 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组合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运动吗?2011年的亚洲杯足球赛A组球队分别是:卡塔尔、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小组赛时,每2个球队都要踢一场比赛,你知道一共要踢多少场吗? 2、出示各国国旗。 3、“每2个球队都要踢一场比赛”是什么意思? 如“甲与乙踢”也表示乙与甲踢“,与二者的顺序无关。 4、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2个球队已踢了一场? 学生:连线,把2个队用一条线段连接起来,就可以表示这2个队已踢了一场。 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1)动手连一连,2个球队之间要连几条?

(2)你是怎样连的? (3)一共要踢几场比赛?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再小组交流。 汇报: 方法一:每2个球队之间连一条线,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踢过一场比赛了。 方法二: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按顺序一个球队一个球队地连。 方法三:连法与方法二不同。 方法四:画曲线连,把四个球队依次排开。 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就能做到不重不漏。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03页的“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103页的“做一做”第2题。 3、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每两种颜色为一组,最多可搭配成不重复的几组? 四、思维训练 1、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2、三(1)班要从4个同学中选2个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共有几种选拔方法? 3、老师买来5种颜色的铅笔作奖品,本周玲玲被评为“全优”生,老师请玲玲选2支不同颜色的铅笔。玲玲有几种选择方法? 4、用天平称物体时要用砝码,现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用这三个砝码最多可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

(1)秒的认识 班姓名 一、巧手补天窗。 1.计量非常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是()。 2.钟面上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圈;分针走1大格是(),秒针走1大格是()。 3.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4.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二、我会填(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节课需40()。 2.李敏刷牙用了3()。 3.小强从家到学校走了15()。 4.爸爸每天工作8()。 5.用微波炉加热米饭大约用35()。 6.照相机照一张相片大约用1()。 7.小红每天晚上9()睡觉。 三、数学门诊。 1.钟面上秒针走1大格,是5秒。() 2.小李叔叔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1秒钟。() 3.小红跑100米用了16分钟。() 4.现在是10时59分48秒,再过12秒就是11时了。() 四、仔细看,认真填。 ()时()分()秒()时()分()秒 ()时()分()秒()时()分()秒 五、魔力圆圈。

2分 200 秒 3分 180秒 60秒 2分 300秒 6分 5时 400秒 240秒 3分 120秒 2时 2分10秒 70分 8分 8秒 3分5秒 180秒 六、体验数学。 1.乐乐跑40米用了8秒。 2.刘松在跳绳比赛中,如果他1秒钟能跳1下。 智慧宫殿 李师傅要把一根3米长的木头锯成6段,如果他每锯一段用6秒钟,要锯完这根木头需要多长时间? (2)时间的计算 班 姓名 一、巧手补天窗。 1.时针从4走到5,走了( )时;分针从4走到5,走了( )分;秒针从4走到5,走了( )秒。 2.当钟面上3根针都重合时是( )时。 3.从早上6时到上午10时,经过了( )。 4.现在是7时55分,再过5分是( )。 5.火车从长春到北京大约需要10( )。 小红写一页大字大约需要5( )。 汽车1( )行驶80千米。 李红深呼吸一次用5( ) 她1秒钟跑了多少米? 他1分钟能跳多少下?

三年级数学 倍的认识

第八讲 倍的认识 姓 名: 分数: 【倍数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3的5倍是多少? 4的10倍是多少? 7的9倍是多少?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书除以小的数 45是9的多少倍? 35是5的多少倍? 72是8的多少倍? 【应用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小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 总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 虫?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大数÷小数=倍数)

求每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三(1)班共有46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4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三)、求一倍数(大数÷倍数=小数)求平均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2、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360千克,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问鸵鸟多少千克?企鹅多少千克? 3、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4、、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5、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 6、一只海狮重378千克,是一只企鹅体重的9倍。这只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8、公园运来160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9、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10、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1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 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2页例8及做一做。 解决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铺地砖展开的,通过“阅读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制定的计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加强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核心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图理解分析题意,感悟用“画图”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解题计划,并能表述清楚,正确解答,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制定解题计划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先画一画,再填空 (1)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正方形,每行能摆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的长方形,每行能摆()个,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这样的长方形。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40里面有()个2。算式: 150里面有()个5。算式: 7200里面有()个9。算式: (2)填空 5平方米=()平方分米 9分米=()厘米 70分米=()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厘米=()分米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平方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案一

倍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数学课吧!(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你能知道哪些有关萝卜的信息? 2、学生汇报: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白萝卜10根 3、这些萝卜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有什么发现? 谁来帮老师将黑板上的红萝卜图片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 4、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可以圈出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 那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的根数之间有没有倍数关系呢?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填一填。 5、谁能根据自己的圈法将黑板上的白萝卜图片也摆一摆? 6、出示例2 出示课本例2情景图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两个信息可以解决这样问题。 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呢? 那么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同桌互说) 7、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不仅圈一圈、分一分,还可以用除法。 三、练习巩固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 练习课

第5单元面积 第5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4×90 60×3 300×9 4×50 20×4 6×500 22×13 15×11 15×17 70×4 37×5 8×53 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

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60-36=24(平方厘米) 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 三、对比练习 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积需知道什么条件?边长与周长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题中给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长,怎么求边长?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64÷4=16(米) 16×16=256(平方米) 答:面积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知识点,附练习题及答案

一、倍的意义 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知识概要: “倍”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可见,“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重要性与关键性。只要“1份的个数”确定了,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 基本练习: 1、2的3倍是();5的4倍是()。 2、()的3倍是18;3的()倍是12。 3、5×6=(),表示()个()相加是();还表示()的()倍是()。 4、4的6倍是()个(),算式是()。 5、5个3可以说成()的()倍;7的3倍可以说成()个()。 6、△是○的3倍,△有()个。第一行:○○○○第二 行: 7、4×7读作()。它表示()个()是多少,也表示()的7倍是()8、9的3倍是(),9是()的3倍。

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是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要在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融会贯通。 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6斤苹果,30斤梨,妈妈买的梨是苹果的多少倍? 2、花园里有12只蝴蝶,蝴蝶的只数是蜜蜂的2倍,蝴蝶和蜜蜂一共多少只? 3、小红有5支铅笔,小华有9支铅笔,小明的铅笔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有多少支铅笔? 4、我校的兴趣小组中,书法小组有30人,舞蹈小组有6人,书法小组是舞蹈小组的几倍;? 5、爷爷今年63岁,小明今年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多少倍? 我来想一想: 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要用多少天才能长到5厘米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同 步练习汇总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一、填空。 1. 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 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2. 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 面是 ( )面,你的右面是( )面。 3. 傍晚,当我面向太阳时,我的后面是( ),左面是( ), 右面是( )。 4. 朗朗面向东方,他向左转,这时他面向( )方;他再向 后转,这时他面向( )方。 二、选一选,填一填。 A. 小兔 B. 小象 C. 小狮子 D. 小熊 三、按要求写算式。 1. 把得数是小于等于10的算式写在北面。 2. 把得数是大于10且小于等于21的算式写在南面。 森林学校的北面是( )家;南面是( )家;东面是( )家; 西面是( )家。 小象 小狮子 小熊 小兔

3. 把得数是大于21且小于等于30的算式写在东面。 4. 把得数是大于30的算式写在西面。 第2课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一、填空。 1. 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 制的。 2. 在()里填上相应的方位。 二、辨方向。 1. 小猫在小兔的()方。 2. 小猴在小兔的()方。 3. 小猪在小兔的()方。 4. 小象在小兔的()方。 5. 小猪在小猴的()方。 6. 小猫在小象的()方。

三、看图填空。 1. 李刚家在学校的()面,王红家在学校的()面, 公园在学校的()面,图书馆在学校的()面。 2. 李刚家在公园的()面;图书馆在王红家的()面。 四、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完成校园示意图。 教学楼在操场的南面,图书馆在操场的西面,体育馆在操场的东面,大门在操场的北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课堂教学课时作业设计-第8课时 练习课

第8课时练习课 一、填空题。 1. 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和(); 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 一个周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面积是8()一支钢笔长13()一台电视机屏幕的面积是20()一张课桌高6()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0()一张邮票的面积约4()小明的身高是130()一扇门的面积约2() 5. 4平方米=()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70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选一选。 1. 常用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A.10 B.100 C.1000 D.10000 2. 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A.16平方厘米 B.16平方米 C.16米 D.1600平方米

3. 长方形面积为16平方厘米,将其拆分为两个小长方形,原长 方形和拆分后的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和的关系是()。 A.原长方形面积大 B.原长方形面积小 C.相等 D.无法比较 三、一张正方形桌子的桌面边长是12分米,要配上一块同样大的玻 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有多大? 四、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用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 地,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如果每块地砖18元,铺完这条人行道一共要多少钱?

五、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60米,宽30米,池底铺面积为8平方分 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六、有两个长都是18厘米,宽都是9厘米的长方形。 1.用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 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演示教学

2019年春箍湖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袁双林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拟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比较扎实;但一些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少数同学学习习惯极差,学习能力极差,如罗志等同学,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在端正他们学习态度的同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加强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搭配(二)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能认、读、写小数)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六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二)图形与几何 1.测量。 第五单元:面积。 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四)综合与实践 1.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2.实践活动(“制作活动年历”和“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课时作业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课时作业练习 1.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1.口算 70×4= 6×30= 800×5= 400×9= 7×60= 500×6= 2.口算80×9,可以先算()个()乘9,得()个(),是 (). 3.在括号里填上“>”或“<”. 314×9()2700 89×5()450 360()91×4 4.明明一家3口去公园划船,每人票价28元.他们带90元够吗? 1.2倍的认识 1.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求36是9的几倍,列式是36÷9=4.‥‥() (2)求42比6多多少,列式是42÷6=7. ‥‥‥() 2.列式计算 (1)56里面有()个7,56是7的()倍. (2)12里面有()个3,12是()的()倍. 3.学校生物小组养了白兔24只,灰兔3只,黑兔6只.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几倍? (2)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4.河里有6只鸭,还有42只鹅. (1)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2)鹅比鸭多多少只?

5.小红有6张画片,小华有15张画片;后来,他们又分别收集了3张画片.这 时小华的画片张数是小红的几倍? 1.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 亮亮捡了30个贝壳,东东捡的个数是亮亮的2倍.东东捡了多少个贝壳? 2. 小白兔拔了9个萝卜,小灰兔拔的个数是小白兔的3倍,小黑兔拔的个数是 小灰兔的2倍.小灰兔和小黑兔各拔了多少个? 3.一支铅笔5角钱,一支自动笔2元钱. (1)一支自动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几倍? (2)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自动笔的5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4.三年级同学举行踢毽子比赛.小明踢了40下,小丽踢的下数是小明的2倍, 小强比小丽多踢了15下.小强踢了多少下? 5.小刚收集了200张邮票,小芳收集的邮票张数比小刚的2倍多一些,3倍少 一些.小芳收集的邮票最少有()张,最多有()张. 1.4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用竖式计算 3×32 3×321 242×2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

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线、绳子、直尺、皮尺、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老师有一种本领,可以一笔画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 2、师示范用一笔画出: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物体的外部形状。 3、同学们想学老师这样画一笔画吗?从起点开始用一笔画出图形的外部形状,再回到起点为止,不间断,不重复。 4、学生尝试用一笔画出简单的图案。 二、描一描,量一量 5、将自己采集的、喜欢的树叶放在纸上,描出它的外形。 6、你有没有办法量出你所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请试一试。(培养动手能力。) 7、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8、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 9、小结:同学们刚才测量的是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摸一摸

小学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

小学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 案例分析 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及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 吗?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一课一练课时作业本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 一课一练课时作业本含答案 1.1 认识东、南、西、北 1、图上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合称“五岳”。它们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岳衡山、()岳华山、()岳恒山。 2、观察中国地图,以陕西为参照,河南、江苏大致在陕西的()方向,内蒙、甘肃大致在陕西的()方向,青海、西藏大致在陕西的()方向,广西、重庆大致在陕西的()方向。 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小牛在小兔子的()面,小猴子在小兔子的()面, 小兔子在小牛的()面,小兔子在小猴子的()面。

1、南西北 2、东北西南 3、南西北东 1.2 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小马虎制作了一个方向板,标出北后,其他的方向忘了,你能帮他填完整吗? 2、(1)小华从家向( )走( )米,再向()走( )米到商场。 (2)小芳从家向( )走( )米,再向()走( )米到商场。 (3)冬冬从家向( )走( )米,再向()走( )米到商场。 (4)小军从商场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家。 3、小红要到学校,从家出发向走米到打谷场,再向走米到小树林,再向走米到商店,最后向走米到学校。

1、略 2、(1)东 50 东南 200 (2)西 50 西北 180 (3)南 70 西南 300 (4)西南 50 西南 180 3、东南 80 东 100 东北 50 东南 50 2.1 口算除法 1.用两种读法读算式,再口算出得数。 30÷3 60÷6=40÷2= 60÷2= 300÷3= 8000÷4= 400÷4=45÷5= 72÷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250 60×()<185 90×()<380 80×()<650 50×()<480 70×()<430 40×()<180 20×()<190 3.(1)30除270得多少? (2)28除以4得多少?2800除以40得多少?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0÷10= 3×40= 12×70= 180÷20=350÷70= 140÷20= 100÷5= 400÷5= 30×40= 640÷80=96÷3=360÷60= 5.同学们到农场劳动,高年级去了120人,是中年级的3倍,中年级去了多少人? 6.一头大猪重280千克,一头小猪重40千克,这头大猪的体重是小猪的多少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课时作业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课时练习题 1.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1.口算 70×4= 6×30= 800×5= 400×9= 7×60= 500×6= 2.口算80×9,可以先算()个()乘9,得()个(),是()。 3.在括号里填上“>”或“<”。 314×9()2700 89×5()450 360()91×4 4.明明一家3口去公园划船,每人票价28元。他们带90元够吗? 1.2倍的认识 1.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求36是9的几倍,列式是36÷9=4。‥‥() (2)求42比6多多少,列式是42÷6=7。‥‥‥() 2.列式计算 (1)56里面有()个7,56是7的()倍。 (2)12里面有()个3,12是()的()倍。 3.学校生物小组养了白兔24只,灰兔3只,黑兔6只。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几倍? (2)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4.河里有6只鸭,还有42只鹅。 (1)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2)鹅比鸭多多少只? 5.小红有6张画片,小华有15张画片;后来,他们又分别收集了3张画片。这时小华 的画片张数是小红的几倍?

1.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 亮亮捡了30个贝壳,东东捡的个数是亮亮的2倍。东东捡了多少个贝壳? 2. 小白兔拔了9个萝卜,小灰兔拔的个数是小白兔的3倍,小黑兔拔的个数是小灰兔的2倍。小灰兔和小黑兔各拔了多少个? 3.一支铅笔5角钱,一支自动笔2元钱。 (1)一支自动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几倍? (2)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自动笔的5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4.三年级同学举行踢毽子比赛。小明踢了40下,小丽踢的下数是小明的2倍,小强比小丽多踢了15下。小强踢了多少下? 5.小刚收集了200张邮票,小芳收集的邮票张数比小刚的2倍多一些,3倍少一些。小芳收集的邮票最少有()张,最多有()张。 1.4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用竖式计算 3×32 3×321 242×2 2.一件外套121元,买4件这样的外套要用多少元? 3.公园里有一棵古松,今年124岁,还有一棵古柏,年龄是这棵古松的2倍。这棵古 柏今年有多少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教案文本)

苏教版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教案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周教案(教案文 本) 数学课程教案 周次 5 课次 19授课课题 认识克 教学基本内容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2.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1克有多重。 教学方法 及手段与生活实际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 学法指导 注重演算过程中的算理说明和习惯养成。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预习 认识家里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 学 环 节 设 计一、复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千克和克这方面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克作单位?二、学习新知1.你知

道怎样的物品重大约是1克?请举例。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轻还是重?1.一把直尺呢?2.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币,看它有多重?3.看图说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橙子:150克哈密瓜:1250克4.拿出带来的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分别标有多少克?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包装袋,分辨每个包装袋分别装有多少克?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称一称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再称称铅笔盒大约重多少克?2.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3.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纸、一些铅笔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2千克=()克3000克=()千克9000克=()千克 7千克=()克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在组织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观察杯子里的水与空杯的变化,想一想:(1)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2)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

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月日星期姓名第次等级 一、填空题。 1.太阳升起的地方是( )方.面向太阳.前面是( )方.后面是( )方.左面是( )方.右面是( )方。 2.地图上的方向应该是上( )下( )左( )右( )。 3.与左相反的方向是( ).与上相反的方向是( ).那么.与东相反的方 向是( ).与北相反的方向是( )。 4.玉溪在华宁的( )方。 5.湖南在广东的北方.内蒙古在湖南的北方.那么内蒙古在广东的( )方。二、按规律填图。 如果变成那么应变为________ 仔细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请回答: (1)在方框④中应画怎样的图形? (2)按①、②、③……的顺序数下去.第⑩个方框是怎样的图形? 月日星期姓名第次等级 一、在()里填出八个方向 二、按要求画图形.并填一填 1.在的东南面画。 ·1· () () () (北) () () () () 北

2.在 的西面画 。 3.在 的东北面画 4 )面 . )面。 三、看图填空 ⑴小猪从家出发.向南走到( )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⑵小猪从家出发.向( )走到小狗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⑶小猪从家出发.向( )走到小兔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⑷在上面三种走法中.你觉得小猪怎样走.到小猴家会近些? ⑸算一算.小猪从家出发.经过小鹿家到小猴家要走多少米。 ⑹小狗从家出发.到小鹿家去玩。你觉得它怎样走近些? 月 日 星期 姓名 第 次 等级 一、画一画.填一填 1.向东走2格.再向南走1 2.在的( )面. )面。 小狗家 小鹿家·3· 北

二、按要求涂色 (1)在■的东南面画“○”。(2)在■的东北面画“△”。 (3)在■的西南面画“☆”。(4)在■的西北面画“◇”。 三、走进汽车展览大门.在收费厅的正北面有“夏力”屋.南面有“红旗”屋。在收费厅的东 南面有“金杯”屋.西南面有“奥迪”屋。在收费厅的东北面有“奥拓”屋.西北面有“捷达”屋。请你根据上面的描述.把这些屋名填在适当的位置上。 月日 星期姓名第次等级 一、 (1)北京城区的西南地区下雨.用“☆”在图上表示出下雨的位置。 (2)北京城区东北方向受到冷空气袭击.用○在图上表示出受冷空气袭击的位置。 (3)北京城区西面气温最高.用□在图中标出气温最高的位置。 二、 聪聪的后面是( )面.是( )的家;聪聪的前面是( )面.是( )的家;聪聪的左面是( )面.是( )的家;聪聪的右面是( )面.是( )的家。 三、看图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4·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 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 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

倍的认识 教学设计: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第四小学吴云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的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让六个学生上讲台,听老师口令排队。排成3个2,2个3,6个1,1个6。意在复习“几个几”。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师出示题目:复习“几个几” 动物园里有2只猴子,6只兔子, 师提问: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几只猴子,几只兔子,兔子比猴子的数量少4只,猴子比兔子的数量多4只) 师提问:以两只猴子的为标准量,看作一份,6只兔子包含了几个这样的一份呢? (生上台圈一圈) 师指导生得出:以猴子的2只为标准,6只兔子包含了(3)个2,就是包含了这样的3份。 2、师出示:又来了2只小兔子,这时,8只兔子包含了(4)个(2),就是包含了这样的4

份。 3、师出示:这时来了2只小猴,你得说出几个几吗? (目的:复习几个几,为新课作铺垫。) 三、探索新知,理解概念。 1师出示:看,到了喂食的时间了,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给小兔子们喂食了萝卜。 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会遇到困难,师让生用分类的方法,将3种萝卜分类) 师提问:你能从以上信息中,用几个几的形式,说出任意两种萝卜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吗?生上台用白板操作。 (生A.胡萝卜和红萝卜的关系:胡萝卜2根,红萝卜的数量包含了3个2,我们就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生B,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关系:胡萝卜2根,白萝卜的数量包含了5个2 ,我们就说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倍。 2、师引出今天的新知: 我们在比较各种萝卜的数量关系时,都用到了一个倍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板书,倍的认识) 3、师提问:你是怎样认识倍的?你觉得什么是倍? (两个数进行比较时,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刚我们就用了倍的知识,解决了3种萝卜之间的关系。 突出强调:以量少的为标准一份。 四、巩固练习 1、改变萝卜的数量,让生说一说倍数关系。提出当两种数量一样时,它们之间就是1倍关系。 2、做一做 A、思考,绿球与黄球,蓝球之间倍的关系。 B、拓展:知道倍数关系,求其中较大的数量。 3、练习 学生自己动手设计3种颜色的球之间的关系,并用()是()的()倍,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