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教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书法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三章 隋唐的书法
第一节 虞欧褚薛 第二节 孙过庭
第三节 李邕 第四节 颜真卿
第六节 张旭和怀 素
第五节 柳公权
第七节 其他书家 和作品
第四章 五代、两宋的书法
第一节 杨凝式
第二节 王著与《阁 帖》
第三节 欧阳修 第四节 苏黄米蔡
第六节 张即之
第五节 赵佶
第七节 其他书家
第五章 元代的书法
第一章 上古的书法
第一节 甲骨文 第二节 钟鼎文
第三节 石鼓文 第四节 小篆
第六节 汉碑
第五节 简牍帛书
第七节 章草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
01
第一节 钟 繇
02
第二节 二 王
03
第三节 龙 门二十品
04
第四节 郑 道昭和《郑 文公碑》
06
第六节 其 他书家和作 品
05
第五节 《爨宝子碑》 和《爨龙颜 碑》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中国书法史》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品
龙门
书法史
玺印
书坛
世纪
郑道昭
书法
内容
书 碑
王铎
书家
篆刻
董米
吴门
祝文王
钟繇
中国书法史版
目录
01 第一章 上古的书法
02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 书法
03 第三章 隋唐的书法
04
第四章 五代、两宋的 书法
05 第五章 元代的书法
第九章 玺印篆刻
第一节 古玺印
第二节 篆刻流 派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第一节 赵孟頫 和前期书家
第二节 中后期 书家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46-51课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46-51课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第46-51课)王羲之的笔法,经智永传至张旭,终于形成相当完善的技法系统,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完整的体系。

我一级课程讲笔法,就是阐明这一系统。

现在基本上讲完了。

在历史上,其他人也论述过各种技法,但不是零零碎碎,就是不着要领,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他派别,以作对比。

如《翰林密论》说:“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走歴】笔。

并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

”这里提出了十二种笔法,但没有具体说明。

有些跟“九用”相同,有些就猜不出来,如“涡笔”。

至于什么叫“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老实说我不大懂。

你懂不懂?你搞懂了你教我。

张旭是真懂书法的人,有理论有实践。

无论是真书还是草书,有口皆碑。

更况他还有一个完整的技法系统,一个教学体系。

王羲之虽然水平极高,但他没有教授过外姓弟子,在中国书法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和张旭相比。

张旭的缺点就是技术保密,这在哪个行业都有。

所以他的体系没有普遍传开来,只限于几个弟子。

据崔邈说,外人只知道五执笔和“永”字八法,至于关键的“九用”,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人家来向张旭请教笔法,张旭只说:“多练练永字,永字写好就可以了”。

其实他心中知道,我们现在也知道,不懂“九用”,这个“永”字永远也写不好的。

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人家回去把“永”字写来写去,就是不见效,当然就怀疑起来了。

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人批评“永”字八法,有人说他不完善,有人说要改造,要补充。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懂得“九用”的。

1.林蕴的故事唐代有一篇《拨灯序》,作者是林蕴。

这篇文章很有代表性。

那些没有得到张旭真传的人,他们怎样学习书法呢?他们自己摸索一条路,找到一个拨灯法。

拨灯法是不同于张旭的一个流派。

林蕴是唐朝元和间人,他说曾拜一个叫安期的人为老师,因为安期的学问来之于卢肇,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当时颇有文名。

而卢肇说他书法曾经得到过“韩吏部”的指点,“韩史部”通常所指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

聊聊书法口语交际课堂笔记

聊聊书法口语交际课堂笔记

聊聊书法口语交际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聊聊书法”的口语交际课堂笔记,主要包括笔记内容和一些教学建议:
笔记内容:
1. 书法定义:书法是文字书写的一种艺术,通过书写技巧和审美表现,将文字从实用的信息传递工具转化为具有美感的艺术品。

2. 书法历史:介绍了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

3. 书法技巧:描述了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笔法、墨法、结构和章法等。

4. 书法鉴赏:介绍了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包括笔画、结构、章法和神韵等方面的分析。

5. 书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探讨了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广告设计、装饰艺术和礼品定制等。

教学建议:
1. 结合历史背景: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历史背景,介绍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书法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的演变和发展。

2. 展示作品: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实践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实践练习,通过亲身感受和实践,加深对书法技巧和艺术表现的理解。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尝试将书法元素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课堂笔记和教学建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国书法全集

中国书法全集

读书笔记
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全面的了解了书法的发展史,同时给了自己练习的方向。 蔚为大观,历代书法名家进行系统的梳理,简单扼要,点到为止,众多名作皆一一呈现,值得推荐。 读完,古今书法大家的字体特点,临学渊源讲得比较清楚,并附有书法大家的作品图片。 中国书法,好像西方的编程学,是独门绝学。元.西堂幻山朝日。
1
台阁体代表 “二沈”
2
直逼钟王的宋 克
3
宋璲小篆明朝 第一
4
宋广草书精熟
5
吴门才子祝允 明
吴门书派的代表文徵 明
王宠深入晋人格辙
王守仁书风高峻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 伯虎
晚明四大家
字林侠客徐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书家英雄“黄倪”
1
王铎气节不高 书艺妙
2
傅山为医书更 佳
3
八大山人亦哭 亦笑
4
康熙四家
5
康熙、雍正、 乾隆书艺高超
3
体现六朝气息 的《瘗鹤铭》
4
“真书第一” 郑道昭
5
北碑代表作
《嵩高灵庙碑》 与《张猛龙碑》
墓志的鼎盛时 期
1
峻严和雅的隋 碑
2
智永与《真草 千字文》
3
严峻风格的代 表欧阳询
4
南派之首
5
广大教化主褚 遂良
唐太宗李世民之“妙 品”
孙过庭草书得二王法
李太白诗名掩书艺 行书大家李邕
1
唐代篆书名家 李阳冰
扬州八怪书风 梁同书大字清朝第一
乾隆四家 书法篆刻大师邓石如
1
阮元首提北碑 南帖论
2
林则徐以笔墨 自娱
3
包世臣领军碑 学
4
吴熙载得邓石 如真传

中国书法简史王镛读书笔记

中国书法简史王镛读书笔记

中国书法简史王镛读书笔记中国书法可说是一项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人们学习文化(culture)、美观(aesthetics)和思想(ideology)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镛先生的《中国书法简史》一书,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讲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书法在文化传播、古代文物流传和文明交流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中国书法简史》一书以跌宕起伏的篇幅,从传统的“楷书”开始说起,梳理楷书之发展和普及,涉及了汉祖刘彝、汉初桓谭、两汉项羽等书法大家的作品欣赏,入出常用字体格局、技法表现等领域,探讨了历代书法家在楷书中传承、创新和改良书体的变化,贯彻至北宋努尔哈赤和明末曾国藩书体繁盛及流行之家。

此外,还涵盖了残书、隶书等曲折、繁杂的字体技法与发展进程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草书、行书和花书三大艺术流派及其演变历程。

在高校与高等教育层面,中国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理解思想。

比如,在学习法大师千古经典诗词文本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其书法技法的精湛度,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文化的思想。

而且,中国书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化,开拓思维,拓展视野,在大学课堂中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信息。

此外,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书法也在不断发展得更加精致和多样,更有利于实现文化的潮流与深度的结合,从而让普通人也可以体验到中国书法形式的钟爱与乐趣。

因此,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也可以利用中国书法传播核心文化,让不熟悉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人更加容易认识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

总之,王镛先生的《中国书法简史》一书,通过梳理历史文献,全面反映了中国书法从传统楷书到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书。

中国书法简史

中国书法简史

内容摘要
这一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 等人,他们的作品被誉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繁荣。唐朝的楷书尤为出色,被誉为“唐楷”。同时,草书和行书也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著名的书法家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为世人 所传颂。 宋元明清时期,书法艺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宋代的苏轼、米芾等人,他们的书法作 品既有古意又有新意;元代的赵孟頫,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元四家”之一;明清时期的董其昌、 文徵明等人,他们的书法作品既有文人气息又不失法度。 现代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理念。现代书法家们不仅注重技法的锤炼, 还注重书法艺术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简史》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历 史和发展,更让我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和文化底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 热爱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书法事业付出心血的书法家们。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书法,让这门古老的艺 术形式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内容摘要
《中国书法简史》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书法艺术的历史长卷,更是一部深入人心的文化瑰宝。通过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热爱和珍视 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
精彩摘录
《中国书法简史》是一部深入揭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杰出著作,其精彩 摘录如下,展示了书法的历史脉络、艺术魅力以及文化价值。
在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那些关于书法家们的故事。他们不仅技艺高超,更有 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经典作 品,不仅体现了书法家们的精湛技艺,更传达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 解。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

语文书法摘抄笔记(3篇)

语文书法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书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自古以来,书法艺术备受重视,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摘抄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本文将摘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二、摘抄作品1. 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摘抄如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以雄浑大气、气势磅礴著称。

其代表作《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摘抄如下:“惟尔侄真卿,生于丰城,长于洛下,才兼文武,艺冠群英。

不幸遭逢家难,遇害于江宁。

余闻之,心酸鼻酸,泪如雨下。

乃作此祭文,以慰尔之魂。

”3. 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被誉为“柳体”。

其代表作《玄秘塔碑》结构严谨,笔画遒劲。

摘抄如下:“大历三年,余以书学官秩,谒见大圣皇帝,进呈玄秘塔碑文。

皇帝览而嘉之,命臣书之。

臣虽愚昧,敢不敬谨?谨以告于天地,誓无有负。

”4. 苏轼《寒食帖》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其书法以行书著称,风格豪放。

其代表作《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摘抄如下:“寒食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黄庭坚《诸上座帖》黄庭坚,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其书法以草书著称,风格奔放。

其代表作《诸上座帖》被誉为“天下第四行书”。

摘抄如下:“诸上座,一坐莲花座,一坐金莲花座,一坐宝莲花座,一坐如意莲花座,一坐金如意莲花座,一坐宝如意莲花座,一坐清净莲花座,一坐光明莲花座,一坐智慧莲花座,一坐般若莲花座。

六上语文聊聊书法笔记

六上语文聊聊书法笔记

六上语文聊聊书法笔记一、引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书写方式。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书法的历史、特点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结合六上语文教材,谈谈对书法的认识和感受。

二、书法的历史与特点1.历史: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和作品。

2.特点: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笔法、结构和章法等方面。

笔法是书法的基础,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等技巧;结构是书法的骨架,要求字形端正、匀称;章法则是书法整体布局的安排,要求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协调统一。

三、书法的技巧与练习1.技巧:学习书法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包括选笔、墨色、纸张等方面的选择和使用技巧。

同时,还需要了解各种字体和流派的特点和风格,以便更好地掌握书写技巧。

2.练习:练习是提高书法水平的关键。

通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掌握书法的技巧和规律,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书法的应用与传承1.应用:书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书写春联、制作牌匾、设计广告等方面。

同时,在教育领域中,书法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传承:传承是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书法。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下一代的书法人才,为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语通过学习六上语文教材中的聊聊书法内容,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书法的历史、特点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和练习书法,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
5 晋书 唐· 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 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 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
克罗齐(Benedetto
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
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 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 主要是意志行动。一切历史当它不 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 就变成了编年史。
书法史的构建及存在问题
书法史是书法艺术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基础,
但迄今为止,这一基础的研究还很薄弱,存 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1、只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叙作品 和书家,三千多年的书法史往往呈散断现象 的缀合、对现象的解说,很少能体现通史之 融会贯通的学术思想,也很少有史学意义可 言。
中国书法史
主讲人:周小徐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 1889-1943)英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 学家。代表作《历史的观念》中提出:所谓 史实是历史学家先验的历史想象的产物,历 史的基础不是史实,而是解释历史的思想和 先验的历史想象。他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理 论,强调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客观历史真理,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二十五史简介: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 史”。 明朝以《元史》及以前诸史为正史,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年间,《明史》行世,与此前正史合称 “二十二史”,后将《旧唐书》并入其中,从而得 “二十三史”。后又有人将早已散佚的《旧五代史》 依据《永乐大典》等辑录整理成书,经乾隆皇帝钦 定,与“二十三史”合称“二十四史”,成为过去 传统史学领域中的“正史”。 民国年间,设清史馆,由赵尔巽统稿,写成《清 史稿》,由此得二十五史。

3、书法异于其他艺术门来,在古代
是所有识字用字的人都参与的社会性 的艺术,无论哪一个历史时期,全社 会关于书法的人和事,都可能会对书 法史造成影响,没有理由把注意力局 限在帝王、士大夫和书法名家的身上。
4、修史在于结构和连贯,只有各种书体变迁
和作品、书家列叙,充其量是书法风格史的 现象解说,决不是完整的书法史。 如果看到书法的稳定传承,确认它是历史 的发展,那么,一定会有支配着发展的内在 动因。如果看到观念、性情在影响作品的艺 术风格,那么,就应该尝试去发掘可以影响 观念、性情的文化与生活等各种相关内容。 必须做到正确解释各种书法现象,提示其 内在规律和外部背景,使书法史学充满生机 活力,具有理论的支撑。
11 北齐书 唐· 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 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 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


6、中国书法史:元明卷,黄惇著。
1947年3月生于江苏太仓,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 1982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 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 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全国篆刻艺术展评委、江苏省美术馆艺 术鉴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等。 作品入选第一至第五届全国展、全国第一至第四届中青展, 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一等奖,后为历届中青展和篆刻展评委,著 有《历代书法名作赏析》《中国古代印论史》等,著作曾获中 国书法理论兰亭奖。 著有《中国书法全集--董其昌卷》、《董其昌书论注》、 《中国古代印论史》、《中国书法全集--金农、郑燮卷》、 《中国书法通史—元明卷》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黄惇主 编的《书法篆刻》教材,至今已重印逾十万册。他所著的《中 国古代印论史》,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5、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 ,曹宝麟著。 1946年5月生,上海嘉定人。 1964年9月入华东化工学院化机系 1978年10月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2——1993年在安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 1993年12月调至暨南大学文化艺术中心,任书法篆刻 研究室主任。 作品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一等奖,入选全 国第二、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河南“国际书法展览”、 第一、二届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览等。 《代表著作为《抱瓮集》、《中国书法全集· 米芾卷》。 还参加《汉语大词典》、《全唐诗词典》、《新编文 史词典》、《中国书法鉴赏大词典》的编纂和编委工 作。
历史,并不像被错误地描写成的那样,是
连续事件的故事。与自然科学家不同, 历史学家不关心各种事件本身。他仅仅 关心成为他思想外部表现的那些事件。 归根到底,历史学家只关心思想;仅仅 是就这些事件向他展示了他所正在研究 的思想而言,他才顺便关心着思想的外 部表现出来的那些事件。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其他成果: 1、《中国书法发展史》陈振濂著,天津 古籍出版社。 2、《插图本中国书法史 》沃兴华著,上海 古籍出版社。 3、《 中国书法史》沃兴华著,湖南美术 出版社 。 4、《中国古代书法史》、《中国现代书 法史》朱仁夫,贵州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一、关于汉字的起源
先秦和秦代书法
(一)仓颉造字说:始于战国,此时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总结与阐发。 1、“神” :《世本· 作篇》——关于各种事物及其创始 人的专著,言“史皇作图,仓颉作书” 《吕氏春秋· 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 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所作,当矣” 《淮南子· 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论衡· 骨相篇》”仓颉四目“ 《路史禅通纪》 “龙额侈哆,四目灵光”
2、”人”:司马迁、班固认为仓颉为“黄帝之
史官” 史官——据先秦文献记载和青铜器铭文所 见,职掌文书典籍,并及于书字。 许慎《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 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契。”代表天地人一切客观事物均有其独立的 属性与形状,依照自然物理彼此别异,因此仓 颉取象造字。 《春秋元命苞》“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 文鸟羽山川指掌,而造文字”。
生于l944年3月,浙江绍兴人,师 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诸人。毕业 于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一级美术师。 1994年6月任浙江省书协主席。 2000年至今任浙江省书协主席、中 国书协第四、五届副主席。 著作有《颜真卿年谱》(西泠印社 出版社),《初果集》(以唐代为核心 的书法史研究专著,荣宝斋出版)。
20 宋史 元· 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 张廷玉等 332 25 清史稿 民国· 柯劭忞 550
1、已有的书法断代史成果:
以历史年代分为先秦秦代、两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代七卷。近300 万字、1000余幅图版的双色套印文本中,完整、 深刻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三千多年间的嬗变轨 迹,论据详实、新见迭出,该套丛书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考古、艺术等许多领域。江苏教 育出版社对这一选题计划从1995年初立项,到 全套出版已经整整历时8年,投资费用高达150 万元。整套图书投资巨大,类似的例子在出版 社并不多见,该书所提供给读者的文化价值是 无限的。

(二)书法断代史研究: 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以朝代为断 限的史书。始创于东汉班固所著《汉书》。二十五 史除《史记》之外,均为断代史。编年体和纪事本 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断代史。 二十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 《元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 《清史稿》(也有将柯劭忞撰《新元史》取代《清 史稿》的说法)
3、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刘涛著。
1953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留校 任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 从事书法技法教学、书法史研究。发表 专业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书法谈丛、 《书法鉴赏》、《中国书法史图录解 说》。
4、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朱关田著

2、 中国书法史:两汉卷 华人德 著 194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图 书馆学系,文学学士。 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 作品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六届中青年书法篆 刻家作品展览;全国第三、四届书法篆刻展览。现 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青年书 法篆刻展评委、苏州市书协主席、沧浪书社社员、 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部主任及中文系汉语言文 字专业书法史方向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 馆员。

中国书法兰亭奖:又名兰亭奖,创办
于2001年。由中国书协、中国文联、 中国美协主办。是中宣部批准的唯一 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 第一届在郑州举行,之后每两年举行 一次。 第二届在合肥举行。王学仲、李铎、 沈鹏、欧阳中石4位书坛老一辈艺术家 荣获本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第三届在平顶山举行。
2、随着地下出土文字遗迹的日益宏富,相关
学科的研究成果累积日巨,不断地对书法研 究提出新的课题,影响着书法史近三分之二 的内容。而今尚缺乏与之相应的学术准备, 未能很好地借鉴汲取,以推进书法史的研究。 在没有把各种出土文字遗迹的性质、作者 身份搞清楚的情况下,即对作品进行了时间 序列上的简单衔接,使得历史上本不处于同 一层面、不属于同一性质的书法现象,人为 地混淆起来,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