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报告

西宁2014年XXX工程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工程编号:2014-01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0一四年九月报告名称:XXX工程勘察阶段:详勘工程编号:2014-01勘察单位: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勘察日期:二0—四年九月经理:工程负责人:总工程师:目录1. 拟建工程概况 (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3.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评价及地基土承载力 (4)4.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 (5)5.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5)6. 场地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5)7.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6)8. 地基土的冻胀性评价 (7)9. 结论与建议 (7)10. 附图、附表 (8)毕业设计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1. 拟建工程概况我公司受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委托,为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拟建XXX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1.1勘察的目的及技术要求1.1.1勘察目的勘察目的主要是为XXX X程建设项目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和不良地质作用提出建议。

1.1.2技术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5)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详勘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1.2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模板

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模板

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模板工程勘察地质勘探报告报告编号:XXXXXX 日期:XXXX 年XX月XX日项目名称:XXX工程勘察项目承担单位:X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摘要:本报告针对XXX工程勘察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我们对该项目的地质情况和勘察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发现和建议,以供参考。

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XXXX地区,计划建设XXXX。

项目总面积约为XXXX平方米。

1.2 勘察目标本次勘察的主要目标是:- 详细调查项目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评估岩土工程性质和建设条件;- 提出合理的地质勘察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和过程2.1 野外调查通过野外实地勘查,我们对项目区域进行了地形、地貌、岩石露头等观察和记录。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土样采集、地下水位测量等工作。

2.2 室内分析测试采集回来的土样经过室内分析测试,包括粒度分析、含水率测试、压缩试验等。

地下水样品也进行了水质分析和测试。

3. 勘察结果3.1 地质构造根据野外调查结果,项目区域主要由XXXX岩层组成,分布较均匀。

地质构造相对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裂、隆起等现象。

3.2 岩土工程性质针对土样和岩石样本的室内测试结果,我们评估了其岩土工程性质。

根据实验数据,土壤属于XXXX类,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抗剪性。

3.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较深,约为XXXXXXXX。

水质良好,不含有害物质。

4. 勘察建议根据对项目区域的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4.1 地基处理考虑到土壤的工程性质,建议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处理或土壤改良。

4.2 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到岩石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 地下水管理由于地下水位较深,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地下水管理措施,以避免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5. 结论本次地质勘察工作全面了解了XXX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勘察结果。

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报告西宁2014年XXX工程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工程编号:2014-01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四年九月报告名称: XXX工程勘察阶段:详勘工程编号:2014-01勘察单位:某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勘察日期:二0一四年九月经理:审定:工程负责人:总工程师:审核:目录1.拟建工程概况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指标评价及地基土承载力 (4)4.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 (5)5.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5)6.场地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5)7.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6)8.地基土的冻胀性评价 (7)9.结论与建议 (7)10.附图、附表 (8)毕业设计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1.拟建工程概况我公司受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委托,为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拟建XXX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1.1勘察的目的及技术要求1.1.1勘察目的勘察目的主要是为XXX工程建设项目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和不良地质作用提出建议。

1.1.2技术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

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5)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详勘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

1.2 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格式规定(试行)(正式)

1-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格式规定(试行)(正式)
2.3.5 页眉、页脚和页码
版 式:距边界各 1.5cm; 页 眉:宋体,五号,带双线下边框(1.5 磅),下边框上粗下细,
文字内容:报告的名称; 页 脚:宋体,五号,带单线上边框(0.5 磅),内容为:华东有色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英文名为 East China Geological & Min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 中英文混排版,页眉中文在上、英文在下,页脚英文在上、中文在下。 页 码:(Times New Romanes New Roman),四号,居中)。 若表名较长且可能转为两行时,则可将字体减为小四号并尽可量缩为 一行。 表序:与图序的命名规则一致,与报告的一级标题相对应,如第一章 的第一个表为表 1-1,第二章的第一个表为表 2-1,并依此类推。 表序在表名之前,并与表名之间空两格,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符 号(如单位一致可附在表名之后);表序和表名置于表的上方正中。 表内文字:一般为小四或五号字,特殊情况可用小五或六号字。 表内文字段落设置:段前段后均为 0 磅;小四号字时行间距取 18 磅, 若字体缩小则行间距可相应减小。
2.3 正 文 ·······························································································5 2.3.1 标 题························································································5 2.3.2 正文文字····················································································5 2.3.3 图································································································5 2.3.4 表································································································6 2.3.5 页眉、页脚和页码 ····································································6 2.3.6 公 式························································································7 2.3.7 其 他························································································7

地质勘查工作情况汇报

地质勘查工作情况汇报

地质勘查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XX项目地质勘查工作的负责人,现向您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

自从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一直秉承着“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首先,我们对项目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通过地质勘查技术手段,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

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精心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其次,我们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展了地震勘探、地电勘探、重力勘探等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项目区域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认识,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对项目区域的土壤、岩石、水样等进行了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地球化学数据的研究,我们不仅验证了地质勘查的成果,还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勘查工作的合法合规进行。

我们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当地居民对地质勘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看,我们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后续的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合作、勇攀科技、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更大的成果而努力奋斗。

衷心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不负重托,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全力以赴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谨此报告。

XX项目地质勘查工作负责人。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勘察报告范本

勘察报告范本

勘察报告范本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怎么写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

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

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报告的编制程序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

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

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

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

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

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地勘报告介绍信范文模板

地勘报告介绍信范文模板

尊敬的[收件单位名称]:您好!我单位[发件单位名称],根据[项目名称]项目需要,特委托[地勘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对该项目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为确保勘查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我单位现正式向贵单位推荐[地勘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并随函附上该单位的相关资质证明材料。

现将有关事项介绍如下:一、项目背景[项目名称]项目位于[项目所在地],是我单位重点开发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具有[项目特点,如: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市场需求旺盛等]。

为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条件,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单位决定对该区域进行地质勘查。

二、地勘报告编制单位介绍1. 单位名称:[地勘报告编制单位名称]2. 单位性质:[国有/民营/合资]3. 单位资质:[地勘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编号]4. 单位简介:[地勘报告编制单位名称]成立于[成立时间],是一家专业从事地质勘查、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地质勘查团队,具备较强的项目实施能力和报告编制能力。

近年来,公司成功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地质勘查项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5. 报告编制团队:[地勘报告编制单位名称]项目组由[团队成员人数]名地质、水文、工程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具备以下特点:(1)具备丰富的地质勘查经验,熟悉各类地质勘查方法和技术手段;(2)具有高级职称,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地勘报告编制内容1. 地质背景调查: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等进行全面调查,为后续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2. 地质勘查:采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物探、化探等方法,对项目区域进行地质勘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等信息。

3. 水文地质勘查:对项目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4. 工程地质勘查:对项目区域的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岩土工程特性等进行调查,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地质背景该地区位于山脉腹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

地表地貌以起伏的山地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

地震活动频繁,属于高地震烈度区。

三、勘察范围和方法本次勘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500米范围内。

采用的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地质调查、岩石和土壤取样、地下水勘查、地球物理勘测等。

通过对勘察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数据。

四、地质情况1.岩石特征勘察区域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岩性坚硬,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地下存在一些断层和节理,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加以注意。

2.土壤情况勘察区域的土壤主要分为黏土、砂土和砾石土。

黏土含水量较高,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排水性较好,适宜作为基础填料;砾石土孔隙率大,透水性好。

3.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水量充足。

地下水受地层裂隙和断层的影响较大,需要合理利用和控制。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和地震活动情况,对勘察区域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滑坡、崩塌和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工程建议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以下工程建议:1.地震设计要求: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重要性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2.地基处理:根据勘察结果和土壤工程性质,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地质灾害防治: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固边坡、设置防护网等,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结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表明,勘察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风险。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工程概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1.2、勘察目的与要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分布情况,判明场地的湿陷性等级;1.2.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1.2.6、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勘察依据本次勘察主要执行以下勘察文件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2013.0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定: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为甲类建筑。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确定:拟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3.0.1条确定:拟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2条确定:拟建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5.1、布置原则⑴按中等复杂地基详勘布置。

⑵勘探点沿建筑物角点、周边及中心布置。

1.5.2、勘探方法本次勘察采用钻探、井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⑴钻探采用xy-150型钻机,回转钻进,采用双管单动取土器,将钻进与取土合二为一。

取土、标贯间距20.0m以上为1.50m,20.0m以下为2.00m。

⑵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设备及操作均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5节规定进行。

⑶探井采用机械洛阳铲成井,人工在井壁刻取土样,从地表下1.0m开始取样,取土间距为1.0m。

⑷静力触探试验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3节规定进行。

设备为zjy-15型静力触探车。

采用jtwj-2全自动数字采集仪对标定好的双桥探头进行自动记录。

双桥探头技术参数:锥头截面积为15cm2,探头直径为43.7mm,锥角为60°,摩擦筒侧面积为300cm2,摩擦筒长度为219 mm,贯入速度为匀速20mm/s。

试验结果曲线横坐标表示锥头阻力qc和侧壁阻力fs,纵坐标为深度h。

依据静探曲线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参照钻孔分层结合曲线的形态特征来确定分层界线,划分时已适当考虑超前和滞后的影响。

⑸波速测试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8节规定进行。

测试仪器为cdj-p28型拾震器, fd-p204系列全程浮点动测仪,采样间隔10μs-65ms。

采用单孔测试法:将内置三分量传感器探头放入k61#钻孔中,在地表距钻孔中心1.50m放置木板,零时传感器埋置在板下地表面,在板上放置重物。

用大锤敲击木板两端产生剪切波,由地表零时传感器和孔内传感器分别接收剪切波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器记录。

测试间距为2m,测得随深度和岩性变化的剪切波速走时t,最后根据:v=△h/△t,计算出土层的剪切波速值。

式中:v为剪切波速,△h为测试土厚度,△t为测试土层中剪切波速走时。

⑹勘察绘图及计算软件本次勘察绘图及计算软件为《工程地质勘察cad(gicad)》(ver8.5)。

1.5.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勘察外业工作于2013年5月5日~2013年5月15日完成,室内土工试验于2013年5月21日完成,内业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于2013年5月24日完成。

本次勘察共完成勘探孔12个。

其中勘探钻孔8个,孔号k57~k64,孔深65.00m~80.50m,钻孔间距21.17m~24.09m;取土试样探井2个,井号t17~t18,井深均为8.00m;静力触探试验孔2个,孔号j18、j19,孔深31.35m、35.15m;波速测试孔1个,测试深度50.00m。

外业钻孔进尺566.70m,探井掘进进尺16.00m,静力触探进尺66.50m,总进尺649.20m。

波速横波测点数25点,孔口高程测量12点,取原状土样144筒,取扰动土样61件,做标准贯入试验152次,取土腐蚀性分析试样1件,取水腐蚀性试样1件。

1.5.4、室内试验室内试验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

⑴常规试验常规试验主要测定土的分类指标及物理性质、状态指标,试验项目主要为含水量、密度、比重、液限、塑限。

本次勘察对144件土样均进行了常规试验项目。

⑵固结试验为评价地基土的压密状态和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压缩变形指标,对144件土样进行了常规压力固结试验。

本次勘察固结试验压力如下:0.0-5.0m 200kpa5.0-30.0m 800kpa30.0-60.0m 1000kpa60.0-80.0m 1200kpa⑶颗粒分析试验对所取23件砂样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

对22件扰动粉土样进行了黏粒含量分析(采用六偏磷酸钠做分散剂)。

⑷湿陷性试验为查明地基土的湿陷性,对10件探井原状土样进行了土的湿陷性分析。

⑸扰动土定名分析对38件扰动土样进行了土的定名分析。

⑹土腐蚀性分析为查明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下水位以上基础埋深范围内所取1件土样进行了土的腐蚀性分析。

⑺水腐蚀性分析为查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所取1件水样进行了水的腐蚀性分析。

以上工作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勘探点一览表”、“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及所附有关测试试验结果图表。

篇二:岩土地质勘察报告范本岩土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普查报告目录1. 绪论 11.1 工作目的任务 11.2 位置交通 1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1.5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32.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32.1 区域地质 32.2 矿区地质 53. 矿床地质 73.1 矿体分布、规模及产状 7 3.2 矿石特征 83.3 矿石中有益及有害组份含量及其变化 9 3.4 矿体围岩地质特征及覆盖层特点 10 3.5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103.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14.1 水文地质 11 4.2工程地质 154.3 环境地质 165.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65.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65.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75.3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17 5.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85.5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96. 资源/储量估算 206.1 储量/估算所依据的工业指标 20 6.2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20 6.3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216.4矿体圈定原则及块段划分 22 6.5资源/储量分类 226.6剥采比计算与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237.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3 7.1水泥用石英砂岩资源形势分析 23 7.2矿山开发的技术条件 247.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8. 结论 258.1结论 258.2 建议 26 1. 绪论1.1 工作目的任务为与##水泥灰岩矿寻找配套的硅质原料基地,##省国土资源厅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013号文件,将“####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勘查”项目下达我队承担。

2004年6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队提交的《##省###县##水泥用石英砂岩矿普查设计》进行审查,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058号文批准实施。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矿区1:2000地形地质草测,基本查清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产状及相互关系。

地表以75m间距沿矿体周边布置探槽,中间以稀疏浅井控制矿体,通过系统取样基本查清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及矿石质量,估算资源/储量。

同时调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发利用和规划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1.2 位置交通####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区位于####市北15公里,隶属###县##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9°$$′45〃~119°%%%′30〃,北纬 40°$$$′45〃~40°%%%′30〃。

矿区面积1.46km2。

^^^^公路自矿区东南3km通过。

矿区西侧有“村村通”水泥路至%%和%%村。

交通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3.1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山脉东段南缘,地势北高南低,区内沟谷发育,属@@支流水系,仅在雨季洪水较大,间歇性强。

区内最高峰海拔312.70m,最低70.2m,最大相对高差242.5m。

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