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

合集下载

大班动物的眼睛教案

大班动物的眼睛教案

大班动物的眼睛教案幼儿园科学活动:好玩的弹性物品一、活动目标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与人们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利用材料制作弹性玩具。

三、活动准备细铁丝、画纸、圆柱体、橡皮泥若干。

皮筋、皮球、气球、拉力器等。

四、活动过程1 、出示“会跳的小狗”引起兴趣,了解物体的弹性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小狗“汪汪汪”小狗可开心了,你们看,它们跳得多开心呀!我们欢迎欢迎两只小狗,不过两只小狗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问题,想听听是什么问题吗?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听,小狗是怎样回答的,好吗?“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的身体下有弹簧,潘老师用力把我压下去,下面的弹簧变短了,我就沉下去了,潘老师一松手呀,我们就跳起来,弹簧呢也就恢复原样了。

” 教师小结:听明白小狗的话了吗?噢,原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松开力时,又恢复原状,这就叫物体的弹性。

、提供各种材料,让小朋友感知发现弹性。

两只会跳的小狗还给我们带来好多好玩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这些好玩的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操作:拉拉皮筋会变长,一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压皮球,皮球会扁,松手又鼓起来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弹性的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物体有好多好多,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吗?自行车打气,座垫装弹簧,是为了减少振动,夹子、理发推子有弹簧是为了方便使用,沙发、床用海棉和弹簧是为了坐躺时更舒服,水龙头开关里有皮垫子是为了防止漏水,弹簧秤用来测量物体的轻重……。

、小制作“会跳的小人”师:今天“会跳的小狗”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有弹性的物品,为了谢谢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会跳的小人”送给他们好吗?出示示意图老师带来了制作“会跳的小人”的示意图,请小朋友看看,你们能看明白吗?谁能告诉我第一幅图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老师讲解后幼儿操作。

、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和会跳的小狗跳舞吧。

11动物的眼睛 教案

11动物的眼睛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眼睛结构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眼睛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眼睛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眼睛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动物的眼睛结构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眼睛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动物眼睛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动物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是哪种动物的眼睛;(2)学生分享猜测结果,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物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利用课件、图片等资源,讲解不同动物的眼睛特点;(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动物眼睛的特点对其生活有什么作用?”;(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一些动物眼睛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及适应环境的原因;(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动物眼睛特点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眼睛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填写学习评价表,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收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关注彼此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实践活动的反馈,给予评价和建议。

幼儿园: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

幼儿园: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

科学:动物的眼睛活动目标: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活动准备:挂图第25号(猫、蜻蜓、鹰、变色龙的眼睛)。

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9~20页《动物的眼睛》。

活动过程:一、引发讨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动物的眼睛有哪些有趣、奇特的本领吗二、奇特的眼睛1.越黑越灵敏的眼睛我们都有一双眼睛。

我们的眼睛能帮助我们看到很多东西,如果在晚上、在黑暗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有一种动物的眼睛越是黑暗就越灵敏,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没错,它就是小猫。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眼睛。

为什么小猫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更清楚呢?小猫眼睛的视力非常灵敏,但是它的眼睛不喜欢太阳光,所以它选择在夜间活动、捕食)像猫这样的动物还有谁呢?(猫头鹰、壁虎等)猫头鹰、壁虎等动物的眼睛同样能在夜间看得更清楚。

小结:原来猫、猫头鹰、壁虎的眼睛可以在夜间看的更清楚,你们喜欢它们吗?2.不止一双的眼睛我们人和大部分动物都只有一双眼睛,可有的动物却不止一双眼睛。

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有很多眼睛吗?(哇,蜘蛛、苍蝇、蚊子、蜜蜂、蜻蜓的身上都长着许多眼睛,这些眼睛也叫复眼。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眼睛。

你们知道它们长这么多眼睛有什么用吗?它们的眼睛能看清快速飞行的虫子,捕捉食物;还能快读躲避敌人靠近,保护自己。

3.看得最远的眼睛刚才这些小动物的眼睛都非常有趣和奇特你们知道动物当中谁的眼睛看的最远吗?它就是老鹰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老鹰的眼睛为什么老鹰的眼睛能看的最远呢?(幼儿讨论)因为老鹰飞得高,它能在很高的天空中看清田鼠那样的小动物。

你们想不想来当一当这么厉害的老鹰呢?我们一起变成老鹰看一看吧!相信你们也有一双像鹰一样厉害的眼睛。

4.能变方向的眼睛如果我们想看到后面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吗?有种动物不用转头,照样能看清前、后、左、右的东西。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出示挂图:它是谁?没错,它就是变色龙,变色龙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它的眼睛是鼓出来的,可以自由地转来转去,所以它可以看清前后左右的东西。

11动物的眼睛 教案

11动物的眼睛 教案

教案:11-动物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眼睛特点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眼睛的认知。

3.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护动物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眼睛的基本结构。

2. 不同动物眼睛的特点和功能。

3. 动物眼睛在生存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动物的眼睛特点和功能。

2. 了解动物眼睛在生存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和功能。

2. 分析动物眼睛在生存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不同动物的眼睛图片,了解其特点。

2. 讲授法:讲解动物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眼睛在生存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的眼睛特点和功能。

【教学环节1】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眼睛,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吗?”2.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眼睛的观察和了解。

3. 教师讲解:介绍动物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环节2】1. 学生观察:展示不同动物的眼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动物眼睛的特点和功能。

3. 小组分享: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学环节3】1.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动物的眼睛特点和功能,如猫的眼睛、鱼的眼睛等。

2.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动物眼睛在生存中的作用。

3. 教师讲解:总结动物眼睛在生存中的作用,如捕食、逃避敌害等。

【教学环节4】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动物眼睛的特点和功能。

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如观察身边的动物眼睛,了解其特点和功能。

【教学环节5】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11-动物的眼睛六、教学环节6:1. 活动拓展:展示其他动物的眼睛图片,让学生继续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课时:1课时年龄段:5-6岁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眼睛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 能够观察、描述动物的眼睛特征。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一、导入部分(5分钟)1. 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动物的眼睛长什么样吗?它们和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眼睛图片,如猫、狗、鱼、鸟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动物眼睛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3. 教师讲解动物眼睛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生活习性。

三、实践操作(5分钟)1. 教师分发动物眼睛模具给每位幼儿。

2. 邀请幼儿动手操作,模拟动物的眼睛特点。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操作技巧。

四、总结部分(5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知识点,强调动物眼睛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或周围朋友的眼睛,描述其特点。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动物眼睛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动物的眼睛图片,如猫、狗、鱼、鸟等。

2. 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个动物眼睛模具。

3.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展示动物眼睛的生活习性。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张包含多种动物眼睛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基本部分:教师逐个展示动物眼睛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3. 实践操作:幼儿动手操作动物眼睛模具,模拟其特点。

4. 总结部分: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总结动物眼睛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幼儿清晰地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眼睛特点和功能。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眼睛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眼睛特点和功能。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眼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动物眼睛图片、视频、教学课件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字,激发幼儿对动物眼睛的好奇心。

2. 基本环节:a) 展示动物眼睛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眼睛的特点。

b) 播放动物眼睛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眼睛的功能。

c) 教师讲解动物眼睛的特点和功能,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d)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眼睛知识,分享彼此的收获。

3.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动物眼睛的特点和功能,强化幼儿的记忆。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家人或周围人的眼睛,了解眼睛的特点和功能,并与父母分享。

2. 园内作业:让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眼睛,并简要描述眼睛的特点和功能。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观察、描述动物的眼睛特点和功能。

2. 幼儿能够通过家庭作业和园内作业,展示对动物眼睛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动物眼睛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动物专家或家长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眼睛。

2.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动物的眼睛,增强幼儿的实践经验。

3. 开展动物眼睛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动物的眼睛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动物的眼睛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动物的眼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动物的眼睛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2.发展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帮助幼儿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4.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小动物贴图。

2.视频或图片展示小动物的眼睛。

3.标注小动物眼睛功能的图片。

4.彩色铅笔、黑色水彩笔。

5.蛋糕定位元素、眼球模型。

教学步骤:第一步:自我介绍老师向幼儿自我介绍,引导他们认识并了解老师。

第二步:引进主题老师向幼儿展示有不同眼睛的小动物的图片,并邀请幼儿一起探究小动物的视觉功能。

第三步:探索老师引导幼儿探索小动物眼睛的特点,比如大小、色彩、形状。

第四步:了解小动物眼睛的功能老师通过展示小动物眼睛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小动物眼睛的不同功能,例如看远和近、看黑和白、看颜色等等。

第五步:制作小动物眼睛老师将蛋糕定位元素和眼球模型发给幼儿,现场示范制作小动物眼睛,同时向幼儿解释如何制作不同种类的眼睛。

第六步:课堂展示老师鼓励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小动物眼睛,并邀请一些学生分享他们创造的作品。

第七步:小结老师总结本次课程,并向幼儿提出问题,例如:“你们今天学到了哪些关于小动物眼睛的知识?”、“你们今天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哪个?”等等。

评估方式:1.以一份简短的问卷来评估幼儿是否掌握了小动物眼睛不同功能的知识。

2.观察幼儿的制作成果,看是否能够根据小动物的不同眼睛特点进行创作。

3.通过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幼儿是否对小动物眼睛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幼儿们了解了小动物眼睛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发展了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制作小动物眼睛,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动物眼睛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并激发了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课件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动物的眼睛特征和功能。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眼睛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准备:动物眼睛图片、视频资料、动物眼睛模型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通过歌曲、谜语等方式引起幼儿对动物眼睛的兴趣。

3.2 主体部分:3.2.1 展示动物眼睛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3.2.2 播放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动物眼睛的特征和功能。

3.2.3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动物眼睛的特征,如猫的眼睛可以夜间发光等。

3.2.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动物眼睛的优势和适应环境。

3.3 总结部分: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动物眼睛的特征和功能,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动物的眼睛。

4.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布置动物眼睛的主题墙,展示幼儿作品。

4.3 区域活动:设置科学探索区,让幼儿自主探索动物眼睛的奥秘。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兴趣程度。

5.2 幼儿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3 幼儿认知水平:评估幼儿对动物眼睛特征和功能的认知程度。

第六章:活动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活动,通过一首关于动物眼睛的儿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6.2 第二步:展示不同动物的眼睛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6.3 第三步:观看动物眼睛的视频,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眼睛的特征和功能。

6.4 第四步: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动物眼睛的优势和适应环境。

6.5 第五步:总结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眼睛的奇妙之处。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观察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动物眼睛的特征和功能。

7.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动物的眼睛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Flash课件《动物的眼睛》
幼儿活动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看得远的眼睛
——我们有眼睛,动物也有,而且动物的眼睛有一些特别的本领。

——课件出示“老鹰”图片,看看老鹰的眼睛和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

——播放老鹰捕猎的视频,得出结论:老鹰看得远,是为了捕猎。

二、不止一双的眼睛
——我们人只有一双眼睛,可有的动物不止一双。

你们知道是哪些动物吗?(播放课件出示“蜻蜓”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蜻蜓的眼睛。

(眼睛大)
——问: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蜻蜓有这么多眼睛?(播放课件:蜻蜓的捕猎的视频)
三、越黑越灵敏的眼睛
——如果在晚上、在黑暗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东西吗?
——有种动物的眼睛是越黑越灵敏,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眼睛。

(播放课件)
——为什么小猫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很清楚呢?(播放课件:小猫夜晚捕猎的视频)
——像猫这样的动物还有谁?(猫头鹰、壁虎等)
四、能变方向的眼睛
——看课件,出示变色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变色龙的眼睛,找出变色龙的眼睛和我们眼睛别的不同之处。

——看课件,播放变色龙捕猎的视频,讨论并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特别的地方(引导如果我们头不动,能看到后面的东西吗?要想看到后面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吗?)
——变色龙的眼睛是鼓出来的,可以自由地转来转去。

——为什么变色龙要有这样的眼睛呢?(躲避敌人,捕捉食物)
——除了变色龙,还有谁的眼睛也会变方向呢?(变色龙、螃蟹等)
五、其他动物的眼睛
——打开书第19页,看一看还有哪些特别的眼睛。

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含量较大,知识面很全,涉及到的动物种类很多,了解了黑夜中活动的眼睛、复眼、变方向的动物眼睛,孩子们兴趣虽高,但活动含量超出范围,幼儿掌握的比较吃力。

活动形式较单一,科学探索不够。

主要通过看、说的形式开展,整个活动偏向于接受型。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科学知识如此博大,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科学知识,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家长更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有利资源。

我们一定要和家长做好有效沟通,事先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