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鉴赏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探索艺术的魅力,在艺术的殿堂里苦苦寻觅、采集那一块块筑起艺术大厦的基石。纵观原始社会为我们留下的作品,估且将它们都归为美术作品,在一定的情形下,它们也许只是作为一种生产、生活工具而存在。我们不难发现在它们身上多少都有我们祖先劳动所“刻下”的痕迹,我们都无时无刻在猜测,原始人是在什么样的动机和心境的驱使下创造出它们来的。但不论理由是什么,当我们的祖先赤裸着身躯制造出第一件石器时,从广义上讲,艺术就诞生了。

因为这第一件石器,就是人化了的自然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它既是第一件劳动工具,也是艺术史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河里的第一滴水。试着联想,当我们的祖先在河边嬉戏玩耍时,不小心被一块带有利刃的石块划伤了脚,在他发现这块石头能更轻松地划破皮肉时,一个主意就诞生了。继而,他制造出更多类似的石块工具,或用此类工具打猎,或分割食物,或者砍伐树木……这无非都掺杂了人本身的意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就在于具有自我意识、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这些本质力量。人在劳动实践中“懂得按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还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一个普通的事物尽管有它自身的形态、重量、颜色、大小、光泽、硬度等可感性特征,但它没有与先民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它就只能保持自身的自然形态而存在,然而,哪怕是一块奇丑无比的石器,只要它为我们的先民所运用,它就已不再是自然物了,而是人类的劳动资料。在人类为纯功利目的的制造物中凝结着对称、平衡、均衡、均匀、光滑、曲线等这些神奇的构成千姿百态的美的造型的形式因素,这就为后来的“审美”的人工造型奠下了“物质”的或“技术”的基础。如此看来,我们现代事物也同样继承了当时的审美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斥着平衡、对称或曲线的建筑物、手工作品,我们今日的农村或其他某些地方都还使用者与原始石斧相似的斧头,这不就体现了原始的魅力。北京猿人是我们所熟知的旧石器时代的代表,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石打制成有棱角的用以砍伐树木、割剥兽皮、切割筋的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在丁村人的石器看来,打制石器的技术比猿人更进一步,石器石片长而且薄,石器的类型和形石器陶器绘画式也多种多样,并在打制的基础上又运用了修正技巧。属新人阶段的山顶洞人文化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形态,他们发明创造了骨角器、骨针和用细石器、细长石等镶嵌在骨角或木料上的复合工具。这表明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类对物质材料的驾驭能力和对美的形式的感受

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自觉地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美的造型。从山顶洞人的发掘的材料看,有一块磨光的鹿角上刻有弯曲或平行的浅纹道,在一块砾石上染有三条红线,这或许就是先民们为了标记自己的所有物而信手涂鸦的作品,但在不断进化的人类文化中,这却是极其光辉的一笔。还有那些钻孔的小砾石、石珠、贝壳等,虽然最初可能具有记事记量的性质,而不是纯粹的装饰品,但这却体现了先民们在生存斗争中的激情和对劳动生活的热爱,蕴含了很大的审美性质。那些在最开始只是做为一种生产生活工具或者只是标记符号所存在的东西,在后来才显得美丽,这说明,不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一件作品或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总是优先于它的审美价值。

石器时代的另一个艺术作品的代表——陶器,其实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制作一些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显示着巨大的精神意义。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 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 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 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 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关于陶器的产生有很多解说,无论是哪一种,都吸引着我们对其的不断探索。最开始,陶器只是人们用泥土捏成型后,用火烧制而成的。以日用陶器为主,器型有:豆、盆、碗、钟、筒杯、勺、盘、缸、甑、釜、小壶、茧性壶、扁壶、钵、罐等。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欣赏价值。但是后来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结构简单的的横穴窑与竖穴窑已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已取得了一定经验,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那时出现的一些陶器,器型庄重,文饰精美,堪称艺术精品。随着陶器形态上的发展,彩陶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内。彩陶的产生,表明人类自觉的审美意识已逐步成为事实。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仰韶型彩陶,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前2500 年,因1921 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仰韶文化以半坡遗址的陶器为典型。主要纹饰有动物纹(包括鱼纹、蛙纹)、几何纹、陶器基本为手制,出现了慢轮修整技术;陶质以细泥红陶、夹砂红陶为主,灰陶、黑陶较少,出现白陶;陶质松软,烧成温度约900—1000℃。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的杰出成就,烧前彩画,不易脱落,以黑彩为主、兼用红色。器型有碗、钵、杯、罐瓮、瓶、釜、甑、尖底瓶等。陶器常饰以线纹、绳纹、弦纹和附加堆文等。彩陶给人一目了然,又余味无穷的审美享受。如果说彩陶是以其造型和纹饰的有机结合而光彩夺目的话,那黑陶则是以质地精美和丰富的造型取胜。公元前2600 年-公元前2000 年,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文化历史上孕育出了黑陶文化。黑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发展,也向后人展示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1928 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中,发现了一种从所未见的史前遗存,其色泽漆黑光亮、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黄河中游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通过这次发现,学界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文化以首次发掘遗址所在地命名为龙山文化。谈到彩陶,不得不提的就是原始绘画。原始时代的绘画,可从三方面来考察:陶器上的装饰性绘画、岩画和地画。陶器上的装饰纹样,不是单纯的装饰图案,而是充满了原始观念内容,具有浓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是有“意味的形式”。我们知道仰韶半坡彩陶纹样以鱼纹最为普遍,而“鱼”在汉语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半坡彩陶屡见的鱼也可能意味着对氏族生殖繁荣的祈求,除了对此的向往,半坡人对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四季与昼夜方面都必须崇敬,并以其为氏族成员标志。从新石器时代众多的彩陶纹饰的描绘方法上,可见当时的绘画技法相当熟练,几何纹的严整连续、动植物纹的生动造型,对人自身生活的认识与表现都说明了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创造美的技法越来越多元化。

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的史书。因为不少岩画都刻画着打猎、射雁和牛羊、狗等家畜形象,作为一种记录事物而被发明。这些岩画,在时代上显然较迟,但也是处于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绘画遗存,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原始社会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物质文化、艺术作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祖先带给我们的创新精神。在现代这个科技、文化繁荣的时代,人类的本质似乎不复存在,我们大力提倡创新,希望在新的领域有所建树,希望能更好的让人类生活。不妨想想我们的祖先,他们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尚且能改造环境、生产工具,艺术的核心魅力就在于此,在继承先辈们留下的物质遗产时,我们更应该将这种创新精神发扬光大。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批有确实的历史记载,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不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画名。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曹不兴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他能在长五十尺的绢上画一像,须臾即成,而头身四肢比例都没有差错。虽然他的作品无存,但从这些传说中也可以窥见他的才能。曹不兴画的佛像,根据中亚(萨玛堪)僧人康僧会传入的为稿本。他曾利用在屏风上误落的墨迹绘成一蝇,而引起孙权误为真蝇,用手去弹,于是传为美谈。而曹不兴更以画龙出名,唐代还保存着他画龙的真迹。但曹不兴的作品主要的是人物画,尤其是佛教的画像。曹不兴在过去被认为是最早的知名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