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链构成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产业链构成及启示

汽车产业链构成及启示

摘要:汽车产业的显著特点是产业链长、波及面广、带动效应强,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中游涉及研发、教育、咨询培训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物流、加油站、餐饮、旅馆等,产业链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欧美及日本相比,中国汽车产业链存在产业链短、协同性差、骨干企业少等明显缺陷。构建功能完善、效率高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关键词:汽车;产业链;零配件;整车;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18-0173-02

一、汽车产业链的构成及其特征

1.汽车产业链的构成。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概念,即多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与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关系和时空布局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汽车产业链是以汽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吸引为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管理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形成的动态关联体,共同完成汽车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各

项任务[1]。有资料表明,汽车业可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链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中游涉及研发、教育、咨询培训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物流、加油站、餐饮、旅馆等行业[2]。汽车产业链上各企业和单位的关联方式有:(1)产品供需关联。围绕汽车产品而彼此提供产品、零配件、原材料和服务而建立起来的关联方式,这种关联方式以供需关系为纽带。(2)技术关联。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而建立起来的关联,如研究和中介服务机构、高校等部门与汽车企业之间的关联。(3)服务供需关联。供需关系表现形式为服务,关联产业之间彼此提供服务,如金融、贸易、广告等行业与汽车企业之间的关联。(4)资源关联。为了获得或共享某第一地区的资源,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联方式,包括自然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交通与信息资源、智力和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等。(5)历史关联。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的千丝万缕关系,包括某一大型企业在改制或发展过程中蜕变出来的子公司。(6)政策关联。地方政府通过产业规划、政策导向,建立开发区或特色产业园区,并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完善服务。

2.汽车产业链的特征。汽车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属性。(1)价值链。构成产业链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由大量同类企业构成,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物质和资金交换关系,构成价值递增过程。同时,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呈现多层次的网络结构。(2)供需链。汽车产业链上各环节角色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汽车制造商位于产业链的内核,处于主导地位,供应、销售、服务、教育等环节均为内核提供服务。(3)企业链。为了获得整个产业链效益最大化,并形成竞合力,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存在密切协同关系。(4)空间链。为了形成紧密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产业链运行成本,汽车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往往聚集于某一特定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如底特律和丰田汽车城以及中国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3]。

二、安徽省汽车产业链的特点

汽车产业的显著特点是产业链长、波及面广。汽车生产商不能局限于自身内部的资源,而必须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广泛的业务外包和高度专业化分工,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环境,才能增强整体竞争能力,以求得生存和发展[4]。因此,汽车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产业链团队的竞争,而决非单个汽车制造企业间的竞争[5]。“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汽车产业虽然获得长足发展,但从产业链角度看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

1.产业链亟待进一步延伸。目前,安徽省汽车产业链处于初步形成阶段,仅局限于零部件配套环节,体现在产业链短,结构不完整。产业链延伸方向包括汽车文化塑造、品牌建立、市场和营销策划、金融和政策支撑、标准研究、知识产权服务、教育和培训,以及物流、维修、销售网络规划,面向产业链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等。

2.产业链上核心配套企业少。虽然安徽省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1 000余家,并建成合肥和芜湖两个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也涌现出西门子VDO、安徽中鼎、佳通轮胎、蓝实特种玻璃、创佳汽车电器、合肥万向钱潮、星通橡塑、合肥凯创、大陆汽车电子、江森自控等同行业有竞争力的企业。

3.产业链上各企业缺少有效协同。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建立了合肥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芜湖市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业园、蚌埠市滤清器产业集群、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全椒县汽车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但整车制造商对产业链上配套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强,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缺少紧密合作机制以及密切协同的技术支

撑条件和信息交换平台。其主要原因是产业链上各企业间目标取向不完全一致。

三、关于安徽省及芜湖市汽车产业链的思考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1 826.47万辆和1 806.19万辆,

呈现爆发式增长。安徽省则是汽车制造业的一匹“黑马”,后发优势明显。安徽省2010年整车产销量分别为124.64万辆和122.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9%和37.71%,奇瑞、江淮分居全国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第七位和第十位。其中,奇瑞生产69.2万辆,销售68.2万辆,出口9.2万辆,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7%,稳居全国汽车企业出口第一位;江汽生产46.8万辆,销售45.8万辆;昌河生产5.6万辆,销售5.7万辆,华菱公司生产3.1万辆,销售3.05万辆,取得了不俗成绩,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安徽省汽车产业存在的明显不足。

进入2011年,汽车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减弱,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4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福特和神龙,分别销售8.76万辆、8.76万辆、7.74万辆、5.39万辆、4.48万辆、3.98万辆、3.43万辆、3.38万辆、3.34万辆和3.13万辆。与上月相比,上海大众和北京现代保持增长,其他企业有所下降,其中东风日产、奇瑞和长安福特下降更快。随着国家政策支持效应的逐步减弱,油价进一步上涨以及道路通行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的逐步显现。从宏观上看,2010年汽车产业“井喷”式的增长局面将不会维持太久,残酷竞争的态势将很快到来。在此背景下,安徽省汽车产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