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患者的肺复张(下)

合集下载

ARDS之肺复张操作

ARDS之肺复张操作

PEEP效应
两组患者ZEEP时基本状况比较 PEEP的血流动力学、氧输送效应 使用PEEP后的肺容积改变
两组患者ZEEP时基本状况的比较
Cst FiO2 PaO2 PAWP PAP MAP CI
DO2I
PaO2 Qs/Qt
/FiO2
反 33±7 68±2 80.7 13±3 23±5 74±13 3.28 396±78 128 33±13
PEEP的血流动力学、氧输送效应
肺动脉嵌顿压
反应组
( PAW P,m m H g) 无 反 应 组
平均肺动脉压 反应组
( PA P , m m H g) 无 反 应 组
平均动脉压
反应组
( M AP, m m H g) 无 反 应 组
ZEEP
13± 3 11± 3 23± 5 24± 4 74± 13 84± 15
PAWP PAP
反应组 15±3 25±4 无反应组 12±3 24±5
MAP
75±12 83±17
CI
3.16±0.2 8
DO2I
395±90
PaO2/FiO
2
174±74
Qs/Q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8±12
3.71±1.2 402±98 136±51 34±12 0
P值
0.976 0.158 0.623
0.056 0.874
使用PEEP后的肺容积改变
20cmH2O 反 应 组 时的肺容积
改变
Δ VPEEP 281± 214ml
无反应组 53± 84m l
P值 0.004
SI效应
两组患者PEEP时基本状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SI的基本情况 SI的血流动力学、氧输送效应 使用SI后的肺容积改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
影像学检查 肺部CT;胸片透光度减低区域3-4象限; 电子阻抗扫描;
水肿原因的检查 肺血管外液体的测量;炎性标记物(IL-6等);基因标记物
肺动力学检查 胸膜压;肺内死腔;呼吸系统顺应性;每分通气量
病理学检查 肺活检弥漫性肺泡损伤的特征
小结
ESICM ARDS
按照PaO2/FiO2分型 取消PAWP指标 确定PEEP数值 界定ARDS的时限
PEEP or CPAP 5cmH20c PEEP 5cmH20
PEEP 5cmH20
a 胸片或CT b 如海拔高高超过1千米要做校正PaO2/FiO2(大气压/760) c 轻型病人可考虑无创通气
柏林2012-ARDS的治疗流程
体外膜肺
体外清除CO2
高频通气
治 疗
腑卧位通气


无创通气
神经肌肉阻滞剂
急性期形态学主要特征为弥漫性肺泡损伤 (如水肿、炎症、透明膜形成或出血)
引起ARDS的危险因素
AECC—ARDS
• 直接损伤的危险因素
• 1、吸入 • 2、弥漫性的肺感染 • 3、溺水 • 4、毒性气体的吸入 • 5、肺挫裂伤
• 间接损伤的危险因素
• 1、毒血症综合征 • 2、重症的胸部外的创伤 • 3、大量的输液 • 4、体外循环
可能最短的时间内作出诊断
该诊断标必须满足 以下三项标准
可信性:医师之间对定义标准的认 可
准确性:建立诊断标准准确性的方 法是需要有一个金标准,ARDS没 有用于参考的金标准,只能靠一些 间接的方法进行评估
终版柏林定义
国际专家小组根据共识意见拟定柏林定义草案后, 通过来自7个中心2个大规模数据集(4项多中心 临床研究和3项单中心生理学研究)共计4,457例 患者的meta分析进行了经验验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肺复张的方法与监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肺复张的方法与监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复张的方法与监测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危重疾病,其治疗方式与监测关键是肺复张,在ARDS的治疗过程中,肺复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ARDS的肺复张的方法与监测。

一、ARDS的肺复张的方法ARDS的肺复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道压力控制模式下的呼气末正压(PEEP)呼气末正压是个人工通气时常用的一种技术参数,它在ARDS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呼气末正压可以增加气道压,使肺泡保持部分开放状态,减少肺泡塌陷,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同时,呼气末正压还可以增加肺容积的稳定性,并改善肺弹性恢复时间,以减少肺泡复充期。

2、低潮气量通气低潮气量通气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呼吸潮气量的方法,达到同时减少气体体积和体内压力的目的。

在ARDS的治疗中,该方法可以减少大气道压力,减轻动脉压力,从而减少肺萎缩和肺泡损伤。

此外,低潮气量通气还可以提高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效率,使气体交换更加顺畅。

3、体位治疗体位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肺部实现更加均匀的通气和血流分布的治疗方法。

在ARDS的治疗中,体位治疗可以帮助肺泡复张和保持肺部开放,提高了通气效率。

同时,体位治疗还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改善肺部血流动力学指标。

二、ARDS的肺复张的监测ARDS的肺复张的监测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体交换监测血气分析是治疗ARDS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ARDS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氧合状态和二氧化碳排泄情况。

需要通过监测气体交换参数对患者进行早期肺复张并评估治疗效果。

2、肺容积监测肺容积监测是治疗ARDS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可以提供有关肺泡塌陷,通气不足等病理过程的信息,并帮助监测肺复张的效果。

肺容积监测可以通过体外描记测量或气道描记进行。

3、血流动力学监测ARDS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测量心肺功能,评估通气和循环的匹配程度。

通过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肺复张的效果并指导ARDS的治疗。

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解读

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解读

PR训练后评价
2、对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病情恢复的评价,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 ⑴、机械通气时间 ⑵、住ICU时间 ⑶、平均住院时间 ⑷、医疗费用 ⑸、28天生存率 ⑹、是否发生并发症(如继发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急性肾损伤等)
PR训练后评价
3、是关于身体机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评价,具体包括: ⑴、简易机体功能(SPPB)评价,SPPB评价通过对患者步态、步速、平衡和下肢力量进行评分, 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机能状态。 ⑵、肌肉功能和肌肉强度评价,ARDS患者常发生快速肌肉萎缩,导致肌肉无力和功能障碍基于 肌肉的功能测量和直接测量身体成分组成有助于了解ICU幸存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⑶、自我测试报告:包括简式功能表现量表(FPI)和36项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PFS)等 ⑷、6min步行距离,是指患者在一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自定日常步速行走6min所能完成的 距离,时反映患者运动耐量和功能状态的常用指标。 ⑸、徒手肌肉检查(MMT),根据医学研究委员会(MRC)的标准进行评分。评分范围: 0~60分,分支越高表示肌肉力量越大,<48分表示“ICU获得性肌无力” ⑹、最大吸气压力(MIP),MIP可通过压力计测量,是衡量呼吸肌功能和力量的指标,也是衡 量膈肌力量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性标志。
3、心动过速或收缩压超过180mmHg:当ARDS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况,应立即停止 PR训练,并请重症或心血管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4、疲劳:疲劳是ARDS患者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变化,但导致肺康复训练中止的最常见原因。除 休息之外,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干预,避免因疲劳形成对后续的抗拒心理。
PR训练禁忌条件
轻度
200mmHg~300mmHg
中度
100mmHg~200mmHg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培训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目前对ARDS的认识统一称其为(\ [单选题]*A.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VB.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C.急性呼吸衰竭D.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E.重症呼吸衰竭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单选题]*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8 .突发性呼吸困难C.进行性呼吸窘迫,D.活动后呼吸困难9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单选题]*A .组胺B.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激活的中性粒细胞VD•氧自由基E.花生四烯酸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的共同发病环节()[单选题]*A .肺内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急性呼吸膜损伤V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11 以下关于ARDS机械通气,正确的是:()[单选题]*A .为了控制PaCO2升高的潜在危害(提高肺动脉压),应首先采用30至35次/分的相对高的呼吸频率。

B.太高的呼吸频率会产生动态过度充气的风险,并且还会逐渐逐渐吸气不足的潜在风险。

低于80mmHg的PaCO2通常是可接受的。

C .输送的潮气量将引起PEEP的压力增加,因此需要监测平台压,平台压应保持在30 cmH2O以下。

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低潮气量的潜在风险,例如人机不同步和双重触发。

VD.通常监测平台压的方法是给患者通气时予吸气未暂停,该呼吸暂停不应太长而使呼吸速率增加,或者太短而不便呼吸机测量压力。

调整呼吸机时,应常规使用0.7-1秒的暂停。

二.多选题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营养治疗原则。

()[多选题]*A .营养支持的能量分配为碳水化合物占40% ,脂肪占30% ,蛋白质占30%o V8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4-5g/kg体重,补充应控制适当比例。

VC.蛋白质在ARDS的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并改善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为(氨基酸),若有明显肝、肾功能障碍者,每日氨基酸摄入量宜降至(体重)。

ARDS肺复张

ARDS肺复张

Mediator translocation Bacteria and LPS translocation
MODS/MOF
邱海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1, 10(5): 293-294
持续肺泡塌陷-----预后不良
Duggan M.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3, 167: 1633-1640.
临床研究: 塌陷肺泡越多, 病死率越高
N Engl J Med 2006;354:1775-86
内容提要
• 病理生理特点
• 肺泡塌陷的危害 • 如何实施肺复张?
• 肺复张疗效的判断 • 影响肺复张实施的因素
肺复张是压力依赖性过程
100 R = 100% R = 93% R = 81% 1/5 of “Recruitable” Units
(Reabsorption)
0
10-20 cmH2O
20-60 cmH2O
Consolidation

(modified from Gattinoni)
肺泡复张的决定因素(3): 压力与时间
• 实现 open the lung and keep the lung open in the 24/26 pats
• 肺复张疗效的判断 • 影响肺复张实施的因素
A .低氧血症
PEEP— 肺复张与 低氧血症改善
Gattinoni L, Caironi P, Pelosi P,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 164:1701-1711
B. 剪切力(Shear force)
内容提要
• 病理生理特点
• 肺泡塌陷的危害 • 如何实施肺复张?

医学专题一ARDS患者的肺复张nursing

医学专题一ARDS患者的肺复张nursing
婴儿肺(BABY LUNG)的概念
– 通气的肺仅相当于正常肺的20 – 30%
ARDS患者肺容积的减少并非意味(yìwèi)胸 腔内总容积的减少
– 仅仅是实变组织替代了气体
Gattinoni L,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ung computed tomographic density, gas exchange and PEEP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nesthesiology 1988; 69: 824-32. 第七页,共三十九页。
ARDS的肺复张
• CPAP
• CPAP 30 – 45 cmH2O
• PCV
• PC 15 cmH2O • PEEP 30 – 45 cmH2O
• 叹气(tàn qì)(Sigh)
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肺复张操作(cāozuò)
肺复张前5 – 10分钟将FiO2提高到1.0 通常需要镇静(zhènjìng)以保证肺复张过程中无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肺复张能够 改善氧合 (nénggòu)
Schreiter D, Reske A, Stichert B, Seiwerts M, Bohm SH, Kloeppel R, Josten C. Alveolar recruit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sufficient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increases oxygenation and lung a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est trauma. Crit Care Med 2004; 32: 968-975

ARDS患者肺复张策略选择及机械通气管理

ARDS患者肺复张策略选择及机械通气管理

气压伤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
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和肺容积,以减少气 压伤的发生。
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管 路、加强口腔护理等措施预防VAP。
肺不张和肺实变预防
脱机与拔管
定期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采取适当的肺 复张策略预防肺不张和肺实变。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呼吸力学指标,逐步 减少呼吸机支持,实现脱机和拔管。
02
肺复张策略选择
肺复张策略分类
间断性肺膨胀
通过短暂、反复地增加气道压力 来实现肺泡复张。
俯卧位通气
通过改变体位,利用重力作用促 进背部肺泡复张。
01
02
持续性肺膨胀
通过持续正压通气使肺泡重新开 放并保持稳定。
03
04
阶梯式肺膨胀
逐步增加气道压力,使肺泡逐步 开放,避免压力骤变带来的损伤 。
不同策略适用人群及效果
家属沟通技巧及心理支持
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
以诚恳、耐心的态度向家属解释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消除其疑 虑和不安。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照护
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照护技能,如翻身、拍背等,增强其对患者的 关爱和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与安慰
关注家属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共同面对治疗过程 中的困难和挑战。
06
3
病例三
68岁男性,ARDS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双肺广泛实变,PaO2/FiO2 50。治疗 方案:在ECMO支持下,采用超保护性 肺通气策略(3-4ml/kg PBW)联合高 频振荡通气(HFOV),进行肺复张操作 。
实际操作中注意事项总结
操作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 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及时调 整通气策略。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RM方法的比较
Sustained inflation 45 for 40 s
Incremental PEEP PIP 35, PEEP 8 - 35
PCV PIP 45, PEEP 16 I:E 1:2, 2 min
Lim CM, Adams AB, Simonson DA, Dries DJ, Broccard AF, Hotchkiss JR, Marini JJ. Intercomparison of recruitment maneuver efficacy in three models of acute lung injury. Crit Care Med 2004; 32: 2371-2377
PEEP 8
对于VILI模型PCV是 最佳的RM方法
其他模型结果相似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P 12
PEEP 16
Lim CM, Adams AB, Simonson DA, Dries DJ, Broccard AF, Hotchkiss JR, Marini JJ. Intercomparison of recruitment maneuver efficacy in three models of acute lung injury. Crit Care Med 2004; 32: 2371-2377
内容
小潮气量通气的问题 肺复张的理论与实践 肺复张与PEEP 肺复张后的PEEP 不同复张方法的差异 肺复张的临床适应症 肺复张的副作用 肺复张存在的问题
RM保护肺内皮而非肺泡上皮
试验动物: 大鼠
模型制备: 酸(pH 1.5)吸入
机械通气:
– Vt
6 ml/kg
– PEEP – FiO2 –F
不同RM方法的比较
Odenstedt H, Lindgren S, Olegard C, Erlandsson K, Lethvall S, Aneman A, Stenqvist O, Lundin S. Slow moderate pressure recruitment maneuver minimizes negative circulatory and lung mechanic side effects: evaluation of recruitment maneuvers using electric impedance tomography. Intensive Care Med 2005; 31: 1706-1714
内容
小潮气量通气的问题 肺复张的理论与实践 肺复张与PEEP 肺复张后的PEEP 不同复张方法的差异 肺复张的临床适应症 肺复张的副作用 肺复张存在的问题
不同RM方法的比较
基础通气方式
– VCV: Vt 10 ml/kg, f 20 bpm, I:E 1:2, FiO2 0.5
RM: ARDSp与ARDSexp
Lim CM, Jung H, Koh Y, Lee JS, Shim TS, Lee SD, Kim WS, Kim DS, Kim WD. Effect of 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 in earl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ccording to antiderecruitment strategy, etiological category of diffuse lung injury, and body position of the patient. Crit Care Med 2003; 31: 411-418
原发性ARDS对RM反应不佳
Saline lavage
Oleic acid injury Pneumonia
Sustained inflation 1. CPAP 40/30 2. CPAP 60/30 3. CPAP 60/30
Van der Kloot TE, Blanch L, Youngblood AM, Weinert C, Adams AB, Marini JJ, Shapiro RS, Nahum A. Recruitment Maneuvers in Three Experimental: Models of Acute Lung Injury Effect on Lung Volume and Gas Exchang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161: 1485-1494
稳肺 定复 所张 需后 时氧 间合
Tugrul S, Cakar N, Akinci O, Ozcan PE, Disci R, Esen F, Telci L, T Akpir. Time required for equilibration of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 after setting optimal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rit Care Med 2005; 33: 995-1000
叹气: ARDSp与ARDSexp
Sigh: 3 consecutive sighs/min at Pplat 45 cmH2O
Pelosi P, Cadringher P, Bottino N, Panigada M, Carrieri F, Riva E, Lissoni A, Gattinoni L. Sigh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 159: 872-880
RM保护肺内皮而非肺泡上皮
Frank JA, McAuley DF, Gutierrez JA, Daniel BM, Dobbs L, Matthay MA.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ustained inflation recruitment maneuvers on alveolar epithelial and lung endothelial injury. Crit Care Med 2005; 33: 181-188
不同RM方法的比较
对于灌洗造成的急性肺损伤模型 缓慢低压复张操作可以
– 促进肺泡复张 – 减少对循环系统的抑制 – 避免对呼吸力学的不良影响
Odenstedt H, Lindgren S, Olegard C, Erlandsson K, Lethvall S, Aneman A, Stenqvist O, Lundin S. Slow moderate pressure recruitment maneuver minimizes negative circulatory and lung mechanic side effects: evaluation of recruitment maneuvers using electric impedance tomography. Intensive Care Med 2005; 31: 1706-1714
SI改善氧合
Sustained Inflation: 45 cmH2O x 30 s
250
200
PaO2/FiO2
150
100
baseline
15 min
1 hr
ARDSp ARDSexp
4 hrs
6 hrs
Tugrul S, Akinci O, Ozcan PE, Ince, S, Esen F, Telci L, Akpir K, Cakar N. Effects of sustained inflation and postinflation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ocusing on pulmonary and extrapulmonary forms. Crit Care Med 2003; 31: 738-744
RM: ARDS早期 vs. 晚期
Villagra A, Ochagavia A, Vatus S, Murias G, Fernandez MF, Aguilar JL, Fernandez R, Blanch L. Recruitment Maneuvers during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 165: 165-170
5 cmH2O 1.0 60 – 70 bpm
复张操作:
– 30 cmH2O x 30 s x 2 – 间隔1分钟
Frank JA, McAuley DF, Gutierrez JA, Daniel BM, Dobbs L, Matthay MA.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ustained inflation recruitment maneuvers on alveolar epithelial and lung endothelial injury. Crit Care Med 2005; 33: 181-188
SLRM PCRM ViCM


RM
方 法 的 比 较
Odenstedt H, Lindgren S, Olegard C, et al. Slow moderate pressure recruitment maneuver minimizes negative circulatory and lung mechanic side effects: evaluation of recruitment maneuvers using electric impedance tomography. Intensive Care Med 2005; 31: 1706-17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