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物颁奖词事迹素材

合集下载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8篇)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8篇)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8篇)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篇1)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颁奖辞浪的执著、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

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

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

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王继才、王仕花人物事迹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20__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受老政委嘱托,踏上守岛之路“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了一个承诺,我选择了上岛;我是哨所的民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这是20__年10月,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进行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时,王继才所作的题为《为国守岛,我无怨无悔》报告里的一句话。

1986年7月的一天,灌云县人武部老政委找到他:“继才,组织上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去守开山岛,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好这个任务。

”老政委期待的目光,让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信任。

“1986年7月14日早上8时40分。

”王继才把自己登岛的`时间记到了“分”。

上岛后,王继才发现岛上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差得多:空荡荡的几排旧营房,一条黑咕隆咚的坑道,没有淡水,没有电……到了晚上,更是一片漆黑,海风呼呼作响。

2020年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020年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020年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1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
颁奖词: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

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
颁奖词: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

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

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出炉-堪比满分作文素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出炉-堪比满分作文素材

卢永根2017年3月,卢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廖俊波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

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

201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

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

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杨科璋2015年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

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杨科璋入伍以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2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0多人。

颁奖词: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素材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素材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一、杨宁-“90后”村支书颁奖词: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

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

事迹:杨宁是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0年,杨宁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委会,当起一名大学生村官。

2016年,她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为了摆脱贫困,她带动村民成立“苗村倌”合作社,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高山土鸡、高山香猪等特色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她敢啃硬骨头,接过“穷亲戚”的结对帮扶任务,甚至把婚房卖掉筹集资金发展产业。

如今,江门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降至0.05%,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二、沈忠芳-导弹总师颁奖词: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以国为重,以民为本。

事迹:沈忠芳是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

他曾目睹日本飞机轰炸中国。

高中时,他选择了飞机制造专业,渴望有一天能保家卫国。

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工作,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

他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这份信念和决心来自于对国家的忠诚。

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三、徐淙祥-“麦王”颁奖词: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

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赶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谷在秋风中飘香。

事迹:徐淙祥是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

为了种好粮,他不断学习农业知识。

如今,他成了种粮能手,还带领村民一起种粮,帮助村民致富。

他说:“为了种出好粮食,咱得不觉得累,掌握新技术,才能多打粮、打好粮。

”在徐淙祥的精心管理下,他家生产的粮食产量高、品质好。

他被评为“安徽省种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

以上是部分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可以查阅官网了解更多内容。

2019年-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高分作文必备素材

2019年-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高分作文必备素材

2019年~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1、杨振宁: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大物理学家事迹:杨振宁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

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

这个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

不仅如此,他资助学子赴美深造,还在清华亲自授课,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颁奖词: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

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得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应用示例: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有人说,35岁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是杨振宁的巅峰。

是啊,顶级物理学家的贡献不是一个方程所能衡量的,价值也不是一个归国人才所能概括的。

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影响力,早就写进了杨振宁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写在了中国科技进步的注脚里,写在了功在世界、心怀家国的隽永篇章里。

2、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最美家庭事迹: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

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

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

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

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颁奖词: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

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修出幸福花。

3、苏炳添: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事迹: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高龄”跑出九秒八三的成绩获小组第一。

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九秒九一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八位,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他是中国短跑的骄傲!颁奖词:摒住了呼吸,九秒八三,冲出亚洲的速度。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历史人物颁奖词一、孔子,中华文化的先驱颁奖辞一: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颁奖辞二: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材料,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

九州四诲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材料: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孔子一直享有“至圣先师”的美誉,直到今天,还依然为人所尊敬与推崇。

二、庄子,曳尾涂中颁奖辞: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

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

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

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

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泥?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材料:庄子(约公元前3 6 9一前28 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三、屈原,不朽的行者颁奖辞一: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

上下求索,踽踽独行。

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颁奖辞二: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

感动中国陈清泉颁奖词及事迹

感动中国陈清泉颁奖词及事迹

感动中国陈清泉颁奖词及事迹感动中国陈清泉颁奖词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

中国制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

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驰骋了四十多年,如今,你和祖国,正在超车。

感动中国陈清泉事迹为国家、为香港、也为全世界的科学发展!”1937年1月14日,陈清泉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马吉朗市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福建省漳州市。

当时,印度尼西亚爆发了为反抗日本和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时局动荡,许多华侨人心惶惶。

年幼的陈清泉目睹了这一状况,他深刻体会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个体命运的重要。

自此,他萌生了要回国求学的想法:“因为我在印尼的时候,华侨得不到保障。

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可以站起来。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他的求学、研学和治学之路,一直与祖国割舍不开。

1953年,年仅16岁的陈清泉带着向往之情,回到了祖国怀抱。

他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机电系,师从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矿山机电专家汤德全教授。

毕业后他留校担任助教,主讲电机学,期间还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机系进修读研究生班。

他在被借调至煤炭工业部期间,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煤矿电工手册》,为煤炭部动力处组织自动化工作组设计、试制低频发电机,并担任教调干班的老师。

1971年,陈清泉调到上海先锋电机厂。

6年时间,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到设计组的组长,除完成煤炭工业部的项目,把低频发电机组系列产品研制成功之外,他还研制了中国早期的直线电机。

正在陈清泉一心投入祖国建设中时,远在千里的父母思子心切,年事已高的他们多次催促陈清泉回到印度尼西亚继承父业。

一面是如火如荼的科研事业,一面是割舍不了的亲情,有着自己理想追求的陈清泉反复斟酌后,选择了一个爱国和亲情折中的位置——香港。

1976年,陈清泉移居香港。

当时内地学历并不被港英政府认可。

在同学的推荐下,陈清泉才得以进入香港电灯公司工作。

虽然,学识过人的他很快便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公司的工程师,但他还是意识到,想要更好地在香港学术界立足,必须要拿到当地认可的学历证书。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素材(8篇)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素材(8篇)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素材(8篇)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素材(篇1)20岁的山西师范大学女学生孟佩杰5岁时父母双亡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瘫痪养父离家出走。

20__年孟佩杰考上百公里外的大学,执意背上瘫痪母亲,“带着母亲上大学”感动全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丁俊杰这样评价孟佩杰: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小小的年岁,撑起几经风雨的家。

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颁奖辞∶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素材(篇2)顾方舟(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男,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宁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伦敦)院士,欧洲科学、艺术、文学学院院士,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长、一级教授。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

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

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

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

_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

从1957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

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颁奖词事迹及素材运用于敏适用范围:为科学献身拼搏爱国敬业刻苦艰辛艰苦条件取得成就他自己说的:1. 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并且更快2. 我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人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更多人【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名人评价: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科学家钱三强)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家彭桓武)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科学家朱光亚)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节目摘录核武器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的氢弹研究中于敏发出了宝贵的作用宁静以致远鞠躬而尽瘁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觉得很平凡就好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五字概括报国心皎洁相似人物 :钱学森(民族脊梁)朱敏才孙丽娜适用范围奉献转变(外交官→乡村教师)平凡中的伟大艰苦条件取得成就他自己说的1.山寨里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只是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2.夫:只要还能动就要干下去3.妻:它是以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事迹】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

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

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

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

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

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

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

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

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

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

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

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

”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节目摘录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面对夕阳却选择了朝阳曾经是外交官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参赞夫妇俩爱上了黔西南的孩子他们离不开这里的徒弟募集善款350多万元改变了无数山里人的命运从05年支教一直没回过家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相似人物张丽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赵久富适用范围牺牲小家为大家爱国孝顺基层平凡取舍他自己说的1儿子在你得病走了不要怪儿子(面对死了的父亲2希望全国的人民不要忘记我们库区人民做出的奉献和牺牲3“可以说几代人也可以说几十年”为别人作出了贡献4我们四十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那不是什么物质可以弥补的5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吃水不能忘记乡亲们的付出(面对北方人【事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

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

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

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

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

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

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

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

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

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

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需要外迁到黄冈,村民们很不理解30年党龄的老赵放弃内安选择外迁到黄冈老人不外迁,儿子不能尽孝,母亲赶了五公里山路送儿子逢年过节父母亲生日忌日都是想老家的时候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尖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

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五字概括量与江海宽相似人物乔宗旺(2014最美村官获奖人物)张纪清(炎黄)适用范围平凡爱带动建立了300个爱心团队榜样舍己为人奉献他自己说的1不是我在做人人都在做只不过我坚持的时间长一些罢了2“长大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3从小被祖母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一直在教导只有两句话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后代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也算是吧)个人简介【事迹】张纪清(江阴炎黄)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

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

”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白岩松评论”这个名字我们谁都知道但是我们不知道他是谁”——汇款人炎黄在张继清看来做一个好人做一些好事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通过养殖技术致富手上有了几万多块钱的存款但是在这时候他致富的脚步却停了下来他卖掉厂房的设备辞退厂房的职工资助孩子资助残疾人资助敬老院←首次使用”炎黄”的花名汇款把镇政府给他看病的5000元慰问金捐给了当地的敬老院人的一生你的成长是离不开别人帮助的所以不要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个崇高的事业这只是别人帮助你的回报一个人带动了一座城建立爱心团队五字概括:涓滴见沧海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

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相似人物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陶艳波适用范围母爱信念幸福【事迹】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

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

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

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

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

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

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