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考点汇编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考点汇编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考点汇编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含解析)

2009--2015年高考真题考点汇编--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2015年

【2015·江苏·19~20】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1~2题。(双选)

1. 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A.加拿大B.马来西亚C.墨西哥D.阿根廷2.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答案】1.AC 2.CD

【解析】1.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核泄漏物质随北大西洋暖流向东扩散,来到北美洲沿岸主要影响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故答案选AC。2.加拿大西海岸纬度较高,水温较低,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等温线向北凸出,对应选项C。墨西哥西海岸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等温线向南凸出,对应选项D。故答案选CD。

2014年

【2014·上海·34~37】1.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4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4分)

(3)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4分)

【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2)寒流。依据: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oC的海区向水温高于24o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多。依据: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方,易于形成涌升流,有利于

吸引鱼群集聚。(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成因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随直射点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

(2)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是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

(3)秘鲁渔场成因知识的迁移。1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

(4)沙漠带的成因主要与冬夏季都是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与夏季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

2013年

【2013·江苏·17~18】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2题。1.左图中甲处的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洋流相关的知识,如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等。

【解题思路】首先,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因此从气温分布规律上来说,北高南低;又材料中所给a>b>c,所以由北向南为a、b、c,排除①和③;又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中低纬大洋西岸,所以该处为暖流,故选择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洋流的地理意义等知识,中等难度。【解题思路】该处为暖流,故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选择C项。A选项,顺风顺水才能加快,逆风逆水反而会减慢;B选项,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补偿流处易形成渔场,该处不符,故排除;D项,洋流应该是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2011年

【2011·福建卷·40】(选修2——海详地理)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由南向北、由近海向外海递增)

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

(2)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解析】(1)根据经纬度可知该海域位于南半球太平洋海域,东侧为南美洲,表层海水温度主要受纬度、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该海域有著名的秘鲁寒流。

(2)简述M附近侮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当良大影响,若表层侮水温度升高,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009年

【2009·全国Ⅰ·39(3)~(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看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充?威康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理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变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指出三角贸易涉及海区的大洋环流规律,以及三段航程海域洋流的性质(寒、暖流)。

(2)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并如期回到里斯本。说明该船队到达里斯本时。那里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1)属于北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2)特征:到达里斯本时为7月(8月或7~8月),气候干热(地中海气候)。成因:受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解析】第(1)题,主要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洋流分布及各航程的洋流性质。第(2)题,依据里斯本的地理位置确定其气候类型,进一步分析其特点和成因。

【2009·上海·31~34】2.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8分)

⑴读图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 、_____的作用。

⑵左图中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 (方向)流动。在右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左图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海区。

⑶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⑷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答案】(1)南;高;暖;升温增湿(2)南;①(3)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4)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的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②处

【解析】(1)关键判断出该海域所在半球:向北气温升高,纬度降低,该海域位于南半球(2)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向南流。右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只有①位于南半球。(3)西南季风双成因:一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北印度洋西南风吹拂,季风洋流向东流,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4)受离岸风(风由大陆吹向海洋)的吹拂,会形成涌升流。右图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只有②盛行离岸风。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城乡规划 (?天津卷)图4、图5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6.结合图4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7.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6. B 7. D 【解析】 试题分析: 6.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故选B。

(?四川卷)图3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答案】5、C 6、B

(?江苏卷)“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2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 一、判断南、北半球 1、判读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从地球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据此可归纳: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 2、应用分析 【例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哪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 【分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图示地区等温线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 二、判断温差 1、判读规律 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2、应用分析 【例2】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比较甲、乙两地温差大小。 【分析】第(1)题:1月代表我国冬季,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特征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我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 北方获得的太阳

辐射量小于南方;②冬季,我国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③冬季,我国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第(2)题:从甲、乙两地等温线疏密度看,甲地等温线较乙地密集,所以甲地气温差异比乙地大。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读规律 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表明有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表明有寒流经过。 2、应用分析 【例3】读某海域2月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 (1)图中M 与N 两地的温差为( ) A.4℃ B.6℃ C.8℃ D.10℃ (2)关于图中4条海流(洋流)的流向, 正确的是( ) A.L 1海流向东流,为寒流 B.L 2海流向北流,为暖流 C.L3海流向南流,为暖流 D.L 4海流向北流,为寒流 【分析】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图示地区主要为黄海海域。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 线分布特点和数值特征可知,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且数值间距为2 ℃。据此可推测,等温线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2-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 一、单选题 (2017高考题)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5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1~12题。 11 图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1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7高考题)6.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7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2017高考题)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2017高考题)图5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9~10题。 图5 9.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10.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17高考题).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A.同时出现日落 B.经过太阳直射点 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 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2017高考题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5~17题。15.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16.日至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A.正北 B.东北 C.正南 D.西南 17.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A.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晴朗少云、风急浪高 C.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安徽卷)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列问题。 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答案】23.A 24.D 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根据该区域的纬度范围25°N-32°N和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埃及,从而确定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热点荒漠带;第2问,该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便捷地连接两个区域的判断,也是根据空间定位后,就能准确判断连接了西欧与南亚,其它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条件。总体上,此难度不大,但对空间定位要求较

高,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平时复习过程中,对世界区域的空间定位加强训练。 (2019?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2019?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出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作者:

-----------------------日期: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资料请访问.(.....)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8—农业 (2011全国新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答案】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解题时要根据材料,结合巴西、美国、中国的国情进行比较分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答案】 D 【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 A 【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2011全国卷大纲卷)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分析和判读图像能力以及对描述气候特征的正确思路和表达。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气温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三个方向描述,降水从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三个方面描述。结合所有季风气候共同特征,将图像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看图说话就好。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答案】(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或者自内陆向沿海渐低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图区域图的判读以及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方法的掌握程度,属于容易题,区分度不高。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弯曲和延伸方向、疏密程度、河流的流向、海陆分布特点描述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海拔高度地势特征(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起伏大小、可能的地质灾害等。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答案】水网密、水量丰、利于运输;利于干季时或干旱时对黄麻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专题讲解 1.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3.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d B.C C.b D.a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下图为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甲、乙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读下图,完成3—4题。 3.导致该地当日25℃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B.海拔C.气压D.坡向 4.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M、N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上午,M地的谷风比N强B.M、N两地日照时间相同

C.下午,N地的山风比M弱D.M、N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 C.太阳辐射D.地面状况 6.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海陆D.地形 下图为8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M处寒暖流交汇,等温线密集 B.N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C.O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D.P处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 8.据图中等温线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是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B.中低纬海区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高 C.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 D.若①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处的,则出现拉尼娜现象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最新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汇总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10年上海卷文综) 13.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 答案:A (10年上海卷地理) (六)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王化丰富多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4.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答案:B 15.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娃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16.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10年海南卷地理) 22.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 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10分) 【答案】22.答案要点: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3分)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4分)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3分) (10年北京卷文综第5题)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答案】A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 (2015?新课标II卷)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下列问题。 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 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答案】8.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我国和葡萄牙的海洋渔业发展合作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商业区位条件分析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第三小题考查区时计算,首先根据经度确定摩洛哥采用零时区时间,就可以知道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然后计算四个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即可完成。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 C.195° D.285° 【答案】3.C 考点: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特点。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二)(2015?上海卷)下图所示为某天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箭头为地球公转方向。 26、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在上海能够看到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7、假设一个月内会发生月食现象,则月球从图示位置开始,到出现月食,大约需要的天数是() A、3天 B、8天 C、12天 D、16天 【答案】26、B 27、C 考点:月球公转运动。

(完整word版)等温线判读技巧.doc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一、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 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 平分布。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①同线等温。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同图等距。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 距。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 弯曲变化。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1L1 沿线 ,②点温值小于①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1L2 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 和⑥点)。 ④“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 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0℃< TA < 2℃。“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 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如图中B点气温范围为4℃<TB <6℃。 二、等温线图的应用 ①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

道向两极递减。 ②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南陆南”来判断。“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7 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 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 1 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 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注意,7 月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 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判断依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 等温线稀疏。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 b.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 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海拔高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c.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丘(山峰)。如下图所示。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专题地理图形综合判读 (2019?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C 10.B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9.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答案选C。 10.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 故答案选B。 11.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开始出现结冰期,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水流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第三小题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坝,避免洪水溢出。 (2019?新课标I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7、B 8、A 9、A 【解析】 试题分析: 7、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试题分类汇编

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之地球运动 一、单选题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Ⅲ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0~11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 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 (2017年高考真题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5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 到日出。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3.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 动。 4.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 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 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 D.立冬到小寒 (2017年高考真题江苏卷)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 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5.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 B.15点C.18点 D.21点 6.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2017届高考真题分类之大气运动 一、单选题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7.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8.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9.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10.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

2020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

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 【2019 年高考真题】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中国的农业】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 2 反映 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 3~5 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3.C 4.A 5.B 【解析】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

3.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 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 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 符合题意,故选 C。 4.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 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 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 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 错误。故选A。 5.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 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 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 C 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 错误。故选 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中国的交通】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 9.该公路位于 A.吉林B.内蒙古C.西藏 D.新疆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2009--2014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温线图的判读

本资料涵盖2009--2014年高考真题---等温线小专题所有试题,为高考复习提供最好的 素材。 2009--2014年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温线图的判读 【2014·安徽·9~10】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2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1.D 2.B 【解析】1.因受北部秦岭山脉和西部横断山脉的影响,我国亚热带范围变化西南部分分布较小,故B选项正确。2.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故D选项正确。 【2013·安徽·30~31】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4题。 3.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看出,1月0 ℃等温线位置总体上向北偏移,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图中北侧山峰为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故本题选D。 4.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知,甲、乙两地为同纬度地区,乙地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其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且1月0 ℃等温线位置向北偏移,说明冬季均温在上升,图中甲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其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低,应该地势较高。 【2013·山东·5~6】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等温线图的判读(教案)_

等温线图的判读教案 云县一中高三地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等温线图上,根据等温线的形状、疏密、弯曲等判断其形成因素。 2能力目标:在掌握等温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进行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克服学习自然地理计算方面的畏惧心理 考纲要求 1.读图,从等温线图中读取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2.析图,对等温线图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3.用图,运用给出的等温线图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高考地位 1.2013年安徽30—31题 2.2013年新课标全国2卷6—8题 3.2014年安徽9—10题 4.2015年浙江9—10题 教学重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难点:等温线分布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体系 1.等温线延伸方向判读 2.等温线疏密判读 3.等温线弯曲判读 4.特殊形状等温线判读 5.等温线分布的描述 复习过程 一、判读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①若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的影响显著;②若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大;③如果等温线与山地或高原的边缘平行,说明气温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大。 二、判读等温线的疏密 依据等温线疏密判断温差的大小 三、判读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1.判断洋流流向 等温线凸出方向→洋流流向 2.判断洋流性质 等温线凸向低值(高纬)→暖流 等温线凸向高值(低纬)→寒流 3.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依据:由于海陆比热容不同,海洋(水)的比热容大,陆地的比热容小,所以陆地具有遇热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doc 15页)

?.(.....) ?.(.....)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08—农业 (2011全国新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答案】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解题时要根据材料,结合巴西、美国、中国的国情进行比较分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答案】D 【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A 【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

等温线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中的数值特征 等温线就是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 平分布。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数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① 同线等温。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同。 ② 同图等距。即同一幅等温线图上, 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数值差为零或相差一个等温 距。相邻的两条等温线,温差相同。 ③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局部区域等温线会发生 弯曲变化。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低(如图 1L1沿线,②点温值小于① 和③点);等温线凸向低值方向的连线区域比两侧气温高(如图 1L2沿线,⑤点温值大于④ 和⑥点)。 ④ “小于小的”或“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即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 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该闭合线的温度值, 如图2中A 点气温范围为O Cv TA v 2 C 。“大于大的”,即如果闭合等温线的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 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该闭合线的温度值更高, 如图中B 点气温范围为4C v TB v 6 C 。 、等温线图的应用 ① 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的为北半球,向南递减的为南半球。 判断依据:受纬度(或太阳辐射)的影响,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数值由赤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 _____________ _______

道向两极递减。 ② 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 可用口诀“点北陆北,点 南陆南”来判断。“点北陆北”即阳光直射点落在北半球时( 7月份)时,全球陆地等温线 在海岸带附近向北凸出(北半球凸向高纬、南半球凸向低纬 ),如甲图所示;“点南陆南”即 阳光直射点落在南半球时(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在海岸带附近向南凸出(北半球凸向 低纬,南半球凸向高纬),如乙图所示。 判断依据: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上,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注意,7月 份,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1月份,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③ 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该处地势升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 该处地势降低。判断依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a. 地势较陡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大,等温线密集;平缓宽阔地带,气温垂直差异小, 等温线稀疏。在山脉沿线两侧,等温线表现为连续数条等温线大体沿等高线平行延伸。 b. 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 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 穿过河谷或低地时, 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海拔高的地方) 。如下图所示。 c. 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丘(山峰) 图所示。 | 1ST? ---- - ■ I O 丈阳 i 18TJ 一 十—_ 1 30tt N r ist; * + - ” 2012卅冋i e :wil 、去 I ? 2WTC -" [181D ------- " 60" N 30° N 30a S 60" & 。如下 N 一 = 时海岸海洋 乙圏

地理高考真题汇编

地理高考真题汇编 专题一大气受热过程 【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 【解析】(1)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 错。 (2)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近地面气温有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气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 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频率高,故选D。 (3)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而水汽的凝结高度由近地面温度决定时,近地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小。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近地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近地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近地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近地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近地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 【答案】(1)C (2)D (3)A 专题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2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考点1】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2012安徽卷文综28~29)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 题。 1.该州实 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提取有效信息能力,①③④与区域特征相符,②项从北南气候类型差异: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量比较差别应该不大,说明背部地区湿润多 雨作为调水地理不成立。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答案】D 【解析】理解“水银河”: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1993年前后都有运作,采取“同类相容”法比较,A、B、C为同一人文类,则D为自然因素突发影响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再有相关材料支持就完美了。 3.(2012江苏卷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 图。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 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 张状况。 (1)试对两 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8分) 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 因 ①② 单位调水量 耗能大小③④原因⑤⑥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分)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3分) 【答案】:(1) 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 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 候,降水丰富;北方为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 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 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 年少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