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导学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课时,教学课题为“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重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需要准备课件和展示仪。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情况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然后给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对比条形图和统计表的特点,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三、巩固新知: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包括做一做2和练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重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相关练作为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第二节课的教学课题是“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需要准备课件和展示仪。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情境导入:通过创设“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展开调查,主动收集数据,并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
二、探究新知:出示统计表,并通过集体整理、谈论和交流,完成统计表。
然后出示课本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让学生通过涂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展示汇报,引导思考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
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
三、巩固新知:让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重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相关练作为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一格表示两格的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

3.完成课本101页第4题。
完成教材习题
归纳概 括提升意义
3分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们都会用哪些方法?有什么疑惑?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
反思
学生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可以用一格表示不同的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
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时
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5分
李阿姨在学校对面租了一间店面,准备开一家早餐店,委托我帮她做一个小调查,让你猜一猜,李阿姨要我向同学们调查什么?
方案一:添格子
方案二:拐弯涂
方案三:用1格表示2个单位
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不仅简单、美观,而且让人一眼就看出数量的多少。
梳理优化解决问题
12分
1.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并讨论交流。
(1)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
(2)9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3)你还能发现什么?
跃跃欲试。
讨论探究发现新知
20分
出示李阿姨准备制作的几种早餐(不包括主食):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
学案《条形统计图(2)》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最新)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便可以用1个格表示2个数据。
3.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1)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思考: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3)教师明确:可以用半个格表示1人。
报。
(3)学生认真倾听。
三巩固练习。
(8分钟)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分析,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爱吃是学生的天性,用吃早餐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又因为有了上节课的知识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难度并不大,整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发现,数据较大时用1个格表示1个数据绘制起来比较麻烦,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得出哪个统计图的数据更加合适。
整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教师点评和总结:圆的周长(2)预习指南: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圆的()或(),圆的周长公式为()或()。
圆周率是一个()小数。
2.教材第64页例1。
(1)阅读理解。
(2)分析思考。
问题一:求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走多远就是求这辆自行车车轮的()。
已知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cm,求它的周长,利用周长公式:C=(),将半径代入公式,然后计算出结果。
问题二:小明家距离学校1km,求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车轮大约转多少圈就是求1km里大约有多少个车轮的(),即用1km除以车轮的()即可。
(3)规范解答。
自行车轮子的周长:2×3.14×()=()(cm)≈()(m)1km=1000m1000÷()=()(圈)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m。
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圈。
3.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 1 格表示 5 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动态统计数据的收集过程,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初步体验数据整理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以一当五,能正确绘制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动态数据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科书第 109 页教学情境的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
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1.组织记录(1)给学生发记录单。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法记录既快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成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
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运用一个□表示 1 辆或 2 辆车。
最多画几个格?应怎么办?明确用 1 格表示 5 辆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尝试独立绘制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3.组织讨论:20 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1.独立完成第 111 页的“做一做”2.课后延伸: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 2 题。
调查二年级( 1 )班和五年级( 1 )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差的同学的建议,鼓劢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反思今天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第【2】篇〗【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条形统计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描述《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这一教案,以期为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与概率》中的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画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理解“以一当一”的概念,并掌握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 能够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 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和解读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则是理解“以一当一”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各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和实际案例;2. 白色board笔和彩色board笔,用于板书和强调重点;3. A3纸和剪刀,用于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4.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随堂练习和反馈。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以一次学校运动会的成绩统计为例,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通过展示实际的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将详细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包括每个条形代表的数据含义,如何表示数量等。
3. 制作方法:然后,我将示范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画图等步骤。
同时,我会特别强调“以一当一”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每个条形只能表示一个数据。
4. 实践操作:在讲解完制作方法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用A3纸和剪刀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出几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表格式导学教案

一、我会准备(课前准备)
你们早上最喜欢吃什么早餐呢?在全班统计一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课前创设“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展开调查,主动收集数据,并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
1、出示统计表
通过集体整理,谈论和交流,完成统计表。
2、我会探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独立学习
1、任选一个条形图把结果表示出来。
2、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初步理解数据分析的作用和统计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以一当二”的统计方式。X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学生学
课题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杨宗涛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3、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思考:如果把8、9月的天气情况统计在一个统计图里,你会吗?
三、达标检测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请学生回答问题。
3、通过统计图,说说9月天气的特点
4、渗透复式统计图的知识。
四、我的反思
我学会的知识:
我学到的学习方法:
我的学习表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导学案人教新课标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单元教学总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条形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结合实际,进一步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中蕴含的统计思想方法以及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的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也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 能绘制条形统计图,并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时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1)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
条形统计图(2)
书
优
条形统计图(3)
设。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
课件出示: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
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操作指导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61224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预设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3、将上面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怎么画比较合适?后,学生相互检测、交流疑问。
质疑探究二、探究新知,学习例2:
1、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
餐
牛奶豆浆粥
人数 6 12 24
1、出示课本96页两个条形统计图
(1)让学生通过涂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2)两个图的每格分别表示()人。
(3)最喜欢()的人数最多。
(4)引导思考: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
较合适?为什么?
(5)在观察、比较与交流中,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
(6)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
示?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本格来代
1、教师
强调先
独立观
察并完
成知识
点的相
关练习。
学生可
以从知
识点的
操练中
熟练掌
握用条
形图表
示统计
数据的
方法。
2、归纳:
绘制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