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趣味物理小实验策划书
创意物理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利用大气压强实现瓶内液柱上升实验目的:1.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
2. 探究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器材:1. 玻璃瓶(无盖)2. 橡皮塞3. 水槽4. 红墨水5. 计时器6. 纸条7. 针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分子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当外界大气压强大于容器内液体的压强时,液体可以被大气压强推动,从而实现瓶内液柱上升。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洗净,并在瓶内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2. 用橡皮塞堵住瓶口,确保瓶内液面与瓶口齐平。
3. 将瓶口朝下,轻轻地将橡皮塞按入瓶内,确保密封良好。
4. 将瓶子浸入水槽中,使瓶口在水下。
5. 用针在橡皮塞上扎一个小孔,使空气可以进入瓶内。
6. 观察瓶内液柱的变化,记录液柱上升的高度和时间。
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进入瓶内,瓶内液柱开始上升,最终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数据:- 液柱上升高度:10cm- 液柱上升时间:30秒数据分析:1.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本实验中,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成正比,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3. 实验过程中,液柱上升速度逐渐减慢,说明液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
实验结论:1.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3. 本实验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并揭示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创新之处:1. 本实验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
2. 通过观察液柱上升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瓶内液体的密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物理实验展示策划书3篇

物理实验展示策划书3篇篇一《物理实验展示策划书》一、活动背景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为了激发大家对物理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特策划此次物理实验展示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展示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观众对物理的兴趣。
2. 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和原理。
3. 培养观众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点]四、活动对象面向所有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的人群。
五、实验内容策划1. 力学实验:如牛顿摆、摩擦力实验等。
2. 光学实验:光的折射、反射等实验。
3. 电磁学实验:如电磁感应实验等。
4. 热学实验:如热胀冷缩实验等。
六、活动流程1. 开场介绍:主持人介绍活动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展示:由专业人员进行实验操作和讲解,每个实验展示时间约为 10-15 分钟。
3. 互动环节:邀请观众参与一些简单的实验,增加互动性。
4. 答疑环节:观众提问,专业人员解答。
七、人员安排1. 实验操作人员:负责进行实验展示。
2. 讲解人员:对实验原理和现象进行详细讲解。
3. 主持人:主持活动,引导流程。
4. 现场工作人员:负责场地布置、设备调试、观众引导等工作。
八、宣传推广1. 通过社交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进行宣传。
2. 制作宣传海报、传单等进行线下宣传。
九、物资准备1. 实验器材和道具。
2. 宣传海报、传单等。
3. 音响、话筒等设备。
4. 奖品(如有互动环节)。
十、预算1. 实验器材和道具费用:[具体金额]2. 宣传费用:[具体金额]3. 设备租赁费用:[具体金额]4.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总预算:[具体金额]十一、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提前检查设备和器材。
2. 讲解人员要语言清晰、简洁,便于观众理解。
3. 互动环节要注意控制时间和秩序。
4. 活动现场要安排专人负责安全和秩序维护。
策划人:[姓名]日期:[具体日期]篇二《物理实验展示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探索物理奥秘,展现科学魅力”二、活动目的通过物理实验展示,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奇妙物理小实验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奇妙物理小实验教案在幼儿园中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科学探索,幼儿可以培养探究精神、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实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科学教育中,奇妙物理小实验可以激发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体验科学的乐趣。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奇妙物理小实验教案展开深入探讨。
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启发他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物理现象;3.培养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内容1.实验一:风车的制作与观察1)准备材料:彩纸、麦片盒、竹签、剪刀、胶水;2)活动流程: - 制作风车:将彩纸剪成四个方形,固定在麦片盒上,并用竹签固定在中央;- 观察现象:用吹风机或在室外感受风力,观察风车旋转的情况。
3)活动目标:通过制作和观察,让幼儿了解风对物体的影响,初步认识风力。
2.实验二:磁铁的吸引与排斥1)准备材料:磁铁、各种材质的小物体(铁钉、塑料片、铝片等);2)活动流程: - 探索实验:让幼儿尝试用磁铁吸引不同材质的小物体,并观察现象; - 共享讨论:带领幼儿讨论吸引和排斥的现象,引导他们认识磁性和不同材质的特点。
3)活动目标: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磁铁对不同物体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初步认识磁性物质的特点。
三、活动总结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幼儿在制作和观察中,对风力和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实验中,他们不仅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实验后的讨论中,可以引导幼儿自由发言,促进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人观点在幼儿园中班阶段进行奇妙物理小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科学,激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奇妙趣味物理小实验策划书

趣味物理小实验策划一、实验地点红柳广场。
二、实验时间2014年6月10日。
三、实验项目1、水上旋转盘本实验将介绍一种制作会自动在水中旋转的双鱼形纸盘。
所需材料:硬纸板、剪刀、肥皂、水盆、清水。
实验方法: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双尖鱼形,用剪刀把它剪下来,在双尖内弯曲处用小刀豁开两个小开口,用小刀切两块小肥皂片,将肥皂片插在两个小开口内。
准备好一盆清水,把双尖鱼形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等一会儿两块小肥皂块在水中稍一溶解,双尖鱼片就会慢慢动起来,它会越转越快,好像有动力的水轮一样。
原理:肥皂在水中溶解时,产生一种向四面扩散的推力,由于纸鱼挡住了它向前的推力,两块肥皂所产生的同向反作用力便推动纸鱼旋转起来。
2、针浮水面所需材料:若干针、若干张薄纸、一个水盆、清水。
试验方法:一张纸放在水面上,上面放一枚完全干燥的针。
另外用一枚针把薄纸慢慢压到水里去,从纸边开始一步一步压到纸的中心,等到全张纸都湿透了,它就会自己沉没下去,而针却依然留在水面上。
在练习以后,你竟可以不用薄纸就把针放在水面上:只要用两只手指抓着针的中部,在离水面不远的地方水平地放下就可以了。
等你会做而且熟练之后,就完全可以使硬币浮在水面了。
原理:液体和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着一个薄层——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因此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3、神奇的分身术。
所需材料:一张扑克牌、一根针。
实验方法:在扑克牌上用针扎两个相距不超过3mm的针孔。
然后把针放在扑克牌的背后约2.5cm的地方,用单眼透过双孔观察,你看到的不是一根针,而是两根。
若在两孔的附近再扎第三个孔,当你透过这些孔观察时,就能看到三根针。
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针越多。
观察时,适当调整扑克牌(转动或改变扑克牌距人眼的距离),这种现象更清晰。
原理: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针上的光在透过不同的小孔时,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物像,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分身术现象。
4、自制小潜艇所需材料:一个透明塑料瓶、回形针若干、一根塑料吸管、清水。
幼儿园趣味科学物理实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趣味科学物理实验活动方案幼儿园趣味科学物理实验活动方案概述: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孩子探索世界、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关键时期。
通过趣味科学物理实验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知,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提供几个适合幼儿园的趣味科学物理实验活动方案,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一、浮与沉实验1. 目的: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沉力,理解物体的密度和重力对浮沉的影响。
2. 实验材料:- 不同的物体:如铁钉、橡皮泥球、小塑料玩具、木块等;- 直口瓶或水槽;- 水。
3. 实验步骤:1)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外观并猜测它们在水中会浮还是沉;2)将一个物体放入直口瓶或水槽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3)重复以上步骤,引导幼儿总结不同物体的浮沉规律。
4.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理解物体的密度和重力对浮沉的影响。
他们会发现较重的物体容易沉入水中,而较轻的物体则会浮在水面上。
这个实验可以为幼儿之后学习更复杂概念奠定基础,如浮力、压力等。
二、简易电路实验1. 目的: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电流、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电流的传导规律。
2. 实验材料:- 直流电池;- 电线;- 小灯泡或蜂鸣器;- 大头钉或铜片。
3. 实验步骤:1)将一个电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2)将电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触导电物体(如大头钉)和绝缘物体(如塑料玩具);3)观察灯泡或蜂鸣器的明亮程度或声音变化。
4.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初步了解电流在导体和绝缘体中的传导情况。
他们会观察到灯泡或蜂鸣器只在与导电物体接触时才能工作,从而理解电流需要导体来传导。
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精神,为以后更深入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气体的膨胀实验1. 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物体受热时的膨胀现象,初步认识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塑料瓶;- 热水;- 一个橡皮塞或气球。
3. 实验步骤:1)将橡皮塞或气球固定在塑料瓶口上,并确保密封;2)将热水倒入瓶子中,观察橡皮塞或气球的变化。
趣味物理试验教案

趣味物理试验教案教案标题:趣味物理试验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介绍三个趣味物理试验:水上火焰、自制纸飞机和磁铁的力。
教学准备:1. 水、酒精、玻璃容器、火柴、火焰抑制剂等材料。
2. 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3. 磁铁、不同材质的物体。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或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实验一:水上火焰1. 向学生展示一个玻璃容器中装满了水。
2. 在水的表面上点燃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放入容器中。
3. 观察火焰在水中的情况,并引导学生讨论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实验二:自制纸飞机1. 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纸飞机。
2. 让学生按照示范制作自己的纸飞机。
3. 在教室或操场上进行纸飞机比赛,观察不同设计的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和稳定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对飞行性能的影响。
实验三:磁铁的力1. 向学生展示磁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2. 让学生用磁铁试验不同材质的物体,观察磁铁对它们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力是如何影响不同物体的,并讨论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总结:1. 对三个实验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概念。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和进行更多有趣的物理实验。
2. 提供相关的物理实验资源和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或总结,评估他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扩展:1. 可以将趣味物理试验与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拓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应用能力。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一个针对趣味物理试验的教案建议,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高中自作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自作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气球和吸管制作火箭,探究气体的推力和动量转移的原理。
实验材料:
- 气球
- 吸管
- 小木棍
- 胶带
- 剪刀
- 尺子
- 纸张
实验步骤:
1. 将气球充气至适当大小,但不要充得太满。
2. 将吸管插入气球的开口处并用胶带固定。
3. 在另一端的吸管上固定小木棍,使其成为火箭的尾部。
4. 利用剪刀将一张纸张剪成长条状,将其卷成筒状,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的末端,使其成为火箭的尖端。
5. 将火箭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用手将气球的口部迅速拉出,观察火箭的飞行情况。
实验结果:
当气球中的空气被迅速排出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会推动火箭向前飞行。
通过调整气球的充气量和火箭的重量以及形状,可以探究推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延伸:
1. 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火箭,观察它们的飞行情况有何不同。
2. 利用火箭的飞行距离和速度的变化,探究气球的充气量对推力的影响。
3. 将火箭的尾部加上一块小垫子,观察火箭飞行时是否会产生更大的推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操作时注意不要将气球充得过满,以免爆炸。
- 操作时要注意不要将火箭指向人或物体。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气体的推力和动量转移的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
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获得乐趣,并对物理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奇妙物理小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奇妙物理小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本实验旨在通过奇妙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小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三个有趣而具有教育意义的物理实验设计。
实验一:浮力与水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浮力和水压的作用,让学生理解物体浮在水中的原理,以及水压的产生和应用。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的瓶子2. 水3.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例如硬币、塑料球等实验步骤:1. 将瓶子装满水。
2. 选择一个物体,将其慢慢放入瓶子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3. 尝试放入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浮力表现。
实验原理与讲解:1. 浮力的原理:当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使物体能够浮在液体表面上。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出的液体的重量。
2. 水压的原理:在液体中,由于液体的重力和液体柱的高度,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
这个压力称为水压。
水压随着液体柱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表现不同。
较大体积的物体浮力更大,较小的物体浮力较小。
这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水流的方式感受到水的压力变化。
例如,当他们在瓶子底部打开小孔时,可以看到水流速度增加,这是因为水压的作用。
实验二:电流的导电性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不同材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导电性,并学习如何安全地使用电流。
实验材料:1. 电源2. 电灯泡3. 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金属、塑料、纸张等实验步骤:1. 将电源和电灯泡连接在一起,确保电灯泡能正常发光。
2.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触碰电灯泡的两端,观察电灯泡的亮起情况。
实验原理与讲解:1. 电流的导电性:金属等导体材质能够良好地导电,电流能够顺利通过。
而绝缘材质,如塑料、纸张等,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电流不能通过。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金属等导体触碰电灯泡时,电灯泡亮起来了,说明电流能够顺利通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物理小实验策划
一、实验地点
红柳广场。
二、实验时间
2014年6月10日。
三、实验项目
1、水上旋转盘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制作会自动在水中旋转的双鱼形纸盘。
所需材料:硬纸板、剪刀、肥皂、水盆、清水。
实验方法: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双尖鱼形,用剪刀把它剪下来,在双尖内弯曲处用小刀豁开两个小开口,用小刀切两块小肥皂片,将肥皂片插在两个小开口内。
准备好一盆清水,把双尖鱼形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等一会儿两块小肥皂块在水中稍一溶解,双尖鱼片就会慢慢动起来,它会越转越快,好像有动力的水轮一样。
原理:肥皂在水中溶解时,产生一种向四面扩散的推力,由于纸鱼挡住了它向前的推力,两块肥皂所产生的同向反作用力便推动纸鱼旋转起来。
2、针浮水面
所需材料:若干针、若干张薄纸、一个水盆、清水。
试验方法:一张纸放在水面上,上面放一枚完全干燥的针。
另外用一枚针把薄纸慢慢压到水里去,从纸边开始一步一步压到纸的中心,等到全张纸都湿透了,它就会自己沉没下去,而针却依然留在水
面上。
在练习以后,你竟可以不用薄纸就把针放在水面上:只要用两只手指抓着针的中部,在离水面不远的地方水平地放下就可以了。
等你会做而且熟练之后,就完全可以使硬币浮在水面了。
原理:液体和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着一个薄层——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因此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3、神奇的分身术。
所需材料:一张扑克牌、一根针。
实验方法:在扑克牌上用针扎两个相距不超过3mm的针孔。
然后把针放在扑克牌的背后约2.5cm的地方,用单眼透过双孔观察,你看到的不是一根针,而是两根。
若在两孔的附近再扎第三个孔,当你透过这些孔观察时,就能看到三根针。
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针越多。
观察时,适当调整扑克牌(转动或改变扑克牌距人眼的距离),这种现象更清晰。
原理: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针上的光在透过不同的小孔时,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物像,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分身术现象。
4、自制小潜艇
所需材料:一个透明塑料瓶、回形针若干、一根塑料吸管、清水。
实验方法:将塑料吸管按三等分折起来,然后用回形针扣上去,弄好后把它放入装满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
当用了挤塑料瓶是塑料吸管往下沉,手放开时,塑料吸管向上浮。
如果不能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增减回形针的数量来调节实验,使其呈现上述
的实验现象。
原理:挤压瓶子是水中的空气会溢出迫使吸管下沉。
5、烧不断的棉线
所需材料:若干跟棉线、一杯清水、食盐、一双筷子、火柴。
试验方法:在一杯清水中不断的加入清水,并用筷子不停的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中泡一会儿后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晾干;接下来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来,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棉线从下端烧到上端,但是被烧过后的线灰任然像一根线一样没有断。
原理: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
6、水中火山
所需材料:一个水槽、一杯热水、一瓶红墨水、一个小的小口集气瓶、一根玻璃棒或则一根筷子、清水。
试验方法:将热水倒入小集气瓶中,然后向小集气瓶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后盖好瓶盖;接下来把集气瓶放入装满清水的水槽中,放好后慢慢地把集气瓶瓶盖拿掉,然后就可以看到小火山爆发了。
原理:热水的密度要比冷水的密度小,所以它会从集气瓶中冒出来浮到冷水的上方。
7、障眼法
所需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支记号笔、若干白纸、清水。
试验方法:先用记号笔在一张白纸上面画一到两个方向相同的箭头,然后把没有装水的玻璃杯放在箭头前,我们透过玻璃杯看箭头和所画的箭头方向相同;我们向玻璃杯中倒满清水后再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我们会发现我们看到的箭头方向和纸上的箭头方向方向相反。
原理:水的折射使我们看到的像与真实的相反。
8、不会漏的水
所需材料:一个玻璃瓶或者是玻璃杯、一张卡片(比玻璃杯或者玻璃瓶的口子要大)、一个水槽、清水。
实验方法:向玻璃杯中倒入三分之一的清水,把卡片盖到杯口上面,然后一只手压着卡片、一手托起被子把它迅速翻转过来使杯口水平,接下来把压住卡片的手移开,我们发现水和卡片都不会掉下来;我们还可以把卡片快速移开,卡片移开后水还是不会掉下来,但是我们必须得保证被子保持绝对水平下水才不会流下来(难度比较大)。
原理:当把杯子迅速翻转过来的以后被子里面的压强比外界的要低,所以首压强的影响谁不会流下来,但是要保持水平不能打破它们的平衡。
9、气球烧水
所需材料:若干个气球、酒精灯、火柴、清水。
实验方法:把气球吹大后放在酒精灯上面烧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气球爆掉,但是我们在气球里面装一些水然后吹打放在酒精灯上烧有水的部位气球就不会爆掉。
原理:气球塑料的熔点要比水的沸点高,当放在火下燃烧时水不断吸热导致温度不能达到塑料的熔点,所以气球不会爆。
10、液体交换
所需材料:两个一样的透明杯子、红墨水、一盒纯牛奶、一张卡片、清水、一根筷子。
试验方法:在一个杯子中倒满牛奶,在另一个中倒满清水并滴入几滴墨水搅拌均匀,然后把卡片盖在装有牛奶杯子上面,接下来一只手按住卡片,另一只手托起杯子迅速翻转过来放置在装有牛奶的杯子上面,注意杯口要对整齐,当杯口对整齐后就把卡片往外拉使上下液体能有一小部分接触,最后我们会看到上下液体交换流动的现象。
原理:上下液体的密度不同,密度大的往下流,密度小的往上流,所以就形成了液体间的交换流动。
注:待定10个物理小实验,如果在实验那天的前段时间有更好的、更有趣、更具可行性的实验再做添加。
四、实验负责人
五、实验总负责
首知全。
六、实验流程
实验前:各个实验的负责人熟悉自己负责的实验方法、步骤记起原理,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做自己负责的实验,确保在实验当天能轻松自如的完成实验,并向同学们完美地讲解好自己所做的实验。
实验时:实验负责人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中找齐自己负责实验所需的所有材料并保管好,做实验时也要注意安全,注意保护好实验器材。
做完实验要细心的向同学们讲述自己所做实验的实验原理,其他同学有问必答,不能忽悠同学,如遇到自己也不懂的可以寻求其他同
学的帮助,如果实在弄不明白可以和提问同学说清楚并表示歉意。
当天,每个人负责的实验有可能会反复的进行多次,所以必须得做到不浪费。
实验后:当天活动结束后,负责实验的各个同学将自己所负责实验的实验所需材料整理好,交到领取材料的地方并分类放好。
实验期间如有实验器材遭到破坏的请登记好交到总负责人处,登记表见附录一。
七、经费预算
总计:167元
八、注意事项
1、实验中注意安全,注意自身安全也要注意周围同学的安全;
2、保管好实验材料与实验器材不受破坏;
3、友好面对前来观看实验的同学并耐心讲解。
九、可行性分析
对于实验负责人来说:通过实验即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使他们物理知识得到了一定的补充,还给你们带来了锻炼口才、锻炼做事能力、端正做事态度、结实同学的好平台。
对于学校同学来说:这不但使他们的眼界、思想得到开阔,而且还能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的奥妙,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动手的机会。
对于学院来说:展示了学院的风采、提高了学院的名气,为学院做了一个比较好的广告。
对于整个学校来说:这次活动能给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增添活力,并对校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这样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理学院分团委、学生分会
理学院学生分会生活部
2014年5月14日
附录一
实验器材损坏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