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_刘丽峰

合集下载

GeoEast三维处理流程

GeoEast三维处理流程
中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研究中心
野外静校正应用 StApply GeoEast 培训讲义
野外静校正量:将数据由地表面校正到浮动基准面的校正量,
可以分离为以下两部分: 高频部分:炮点和接收点到CMP参考面的校正量 低频部分:CMP参考面到浮动基准面的校正量
作业例子
Csg:计算CMP参考面(低频 部分)和炮点、接收点到CMP 参考面的校正量,(高频部分)
中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研究中心
叠前去噪思路
GeoEast 培训讲义
1、分析干扰波的性质与特征,寻找噪声源,初步 确定噪声的生成机制。
2、建立叠前压噪的处理流程,合理的模块搭配, 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
3、采取多域或多域交替去噪途径,多种方法联合 叠代去噪可大幅度的提高叠前压噪的效果。
能量优先原则:先去能量强的,后去能量弱的; 一般先压制规则性干扰,最后是随机噪音。
中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研究中心
交互定义观测系统 GeoEast 培训讲义
界面稳定灵活方 便,具有拷贝、 剪切、插入、修 改等功能,界面 友好、图形显示 直观.
电子表格
SPS数据处理
中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研究中心
交互定义观测系统 GeoEast 培训讲义
界面稳定灵活方便. 图形显示直观.
中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研究中心
处理设计及流程的建立 GeoEast 培训讲义
1、了解地质任务,工区所在位置的地理位置、地表地震条件、 构造和地层特征,向用户索取必要的相关资料(近地表信息)。
2、对将要处理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试验初步掌握数据的 信噪比,分析了解野外施工质量及数据品质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
GeoEast 培训讲义

科学家发现三维分层材料结构分析的方法

科学家发现三维分层材料结构分析的方法

科学家发现三维分层材料结构分析的方法
佚名
【期刊名称】《《新材料产业》》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有关晶体材料、无定形固体、液体或气体材料的结构分析,已有一些非常成熟的方法,但对在不同长度尺度上分别具有有序和无序结构的三维分层材料,却没有较好的结构分析方法。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进行结构分析的新的通用方法。

【总页数】1页(P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0
【相关文献】
1.梯度材料三维稳态温度场的改进分层计算方法 [J], 田云德;曾全鹰;陈泽友;秦世伦
2.科学家发现用纳米离子包住聚合物生产新材料的方法 [J], 龙斌
3.科学家发现有机绝缘材料可导电方法 [J],
4.美科学家发现诱导非超导材料产生超导性的新方法 [J],
5.谈谈物理学上的创造思维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他回答说:“我已成功地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能作灯丝”六是综合思维科学家既是发明家又是综合家,在发现中综合,在综合中发现科学的发现总是集体劳动的产物,只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作出新的进展、新的突破因此必须综合利用他人的思维能 [J], 刘香茹;尤景汉;薛瑞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型不规则三维排样构造算法

一种新型不规则三维排样构造算法

一种新型不规则三维排样构造算法
近年来,在随着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排样模式,引入智能三维排样技术。

其中不规则三维排样技术是其中一种特殊的三维排样技术,是典型的离散装配问题,它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金属零件半成品装配组合所需的时间,节省了因拆卸而消耗的巨大能量。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不规则三维排样构造算法,此方法实现了分层路径生成、分层容量管理和高效的空间利用等功能。

该方法基于有限长度的分层路径,使得定量连接问题之间的两个物体可以按照一种构建准则进行分组,进而提高排样效率。

为此,该方法采用层次查找、多不同区域的考虑、物体记录和容器对对象绑定等技术来改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以便可以尽可能有效地放置物体到三维空间中。

在分层路径管理上,在同一层次中,每个容器采用有限长度的分层路径来限制每层的容量,实现容量记录和更新,以实现路径调整、空间占用率限制及改进。

该方法可以在极小的时间内较好地构建出物体的三维排样布局,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各种型号零件组成复杂结构时的效率、准确性和效果等问题。

本文算法已经应用于某家钣金加工企业,显著降低了排版时间,提升了质量,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总之,本文介绍的新型不规则三维排样构造算法能够较好地帮助不规则零件在空间中排样,避免重复的排布经验,实现生产的精确化,提高企业的排样效率、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

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煤层解释中的应用

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煤层解释中的应用

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三维地震勘探煤层解释中的应用王平;马小平;曾宪军;姜飞【摘要】通过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纵向、横向分辨率,也提高了对复杂煤层及煤层宏观结构解释精度。

利用该技术可对煤层厚度及结构进行定量解释,较好地完成了勘探中的任务要求。

该技术可应用于煤田类似任务要求的勘探工作中。

%Based on the logging technology of the constrained wave impedance inversion,which was not only developed the resolution of the seismic on the 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 profile,but also advanced the interpretative precision of the polygenic and macrostructure ing the 3-D seism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technology to the coalbed thick-ness a nd contexture,it’s preferable resolved the coal field explorational mission.and which could also be applicated in the comparable exploratory work.【期刊名称】《新疆地质》【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波阻抗反演;三维地震勘探;分辨率;煤层解释【作者】王平;马小平;曾宪军;姜飞【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新疆乌鲁木齐 83000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泰安 27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勘查不断深入,勘探目标日趋隐蔽和复杂[1],对地震勘探提出了很高要求[2],不仅要查明地下介质构造形态,还要解释地下介质物性等特征[3]。

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以晋城寺河矿西采区为例

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以晋城寺河矿西采区为例
和关键技术 【. j地球物理学进展,0 6 3. J 20( ) 0 『0 王怀洪 , 1] 王秀东, 田育鑫. 利用相干体技术探测煤矿微小构
造 方 法 研究 【.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 0 (5 . J地 J 2 7 ) 0 0
[ ] e gl n - a . si cvlm i a zt na dit — 3 D n i g G o3 es ou evs la o n ne a D mi ui i r
S in e & t c n l g i w ce c e h o o y ve
I T论坛 02 1 2
立连 接 , S H局端 系 统 的影 响 较小 , 对 D 同时 , 于 电 对
总头型业务中的双总头业务 ,如客户要求采用 业务主备保护时 , 可考虑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 方式一 :T P N设备提供通道 , 由客户数据设备组 三层网络进行保护 方式二 :T P N设 备提供启用三层 V R 功能实 R P 现主备保护 。
校 正 问 题 lJ 油 物 探 ,0 5 43 ) 8 — 8 . J石 . 2 0 , ( : 4 27 4 32
[] 1程谦, 国, 阎建 朱强三 维地震资料 的体解释 实用流程探讨
[. 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003 () 5 2 . 1 2 1,312 — 9 : [ E 2 成彬, 1 5 曹辉, 郭全仕 . 全) 真( 三维构 造解释 技术初探 石
P N应用 F T E专线业务按 照业务类型同样可分 为接人点到点、 接人点到局房 、 总头型业务。接人点
到点、 接人 点到 局房 的业 务 和单 总头 业务 比较 简单 ,
这 里不再 赘述 。
( 上接第 6 5页)
【 参考文献 】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解释复杂断裂构造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解释复杂断裂构造

利⽤三维可视化技术解释复杂断裂构造No.6王振升等:利⽤三维可视化技术解释复杂断裂构造845解研究区地震反射波的反射特征,主要⽬的层地层结构.局部构造的时间域剖⾯、平⾯形态,确定精细解释的具体思路和⽅法。

根据地震反射波的连续性分别进⾏解释,对于波阻抗界⾯清晰,且波形稳定的地震反射层,采⽤波形⾃动追踪的⽅法进⾏精细层位解释;对于波形相对不稳定的反射层,则采⽤⾃动追踪与⼿⼯追踪相结合的⽅法进⾏精细层位解释[4]。

按照由⼤到⼩、由粗到细的原则,根据标定结果所确定的地震反射特征,并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建⽴涵盖整个研究区的地震解释⾻架剖⾯。

其次对⾻架剖⾯进⾏解释,构建研究区的构造样式和构造模型框架,使构造框架在全区范围内闭合。

最后在⾻架剖⾯所建⽴的构造框架内,对地震数据体进⾏内插解释,并对⾻架解释剖⾯进⾏局部修改,进⼀步完善构造模型。

整个过程利⽤⼈⼯合成记录标定的38⼝井,制作14条⾻⼲⽹联井解释剖⾯,进⾏初步闭合解释,建⽴起全区的总体解释框架后,先进⾏16(线)×16(道)⽹格初步解释,然后逐渐加密解释测⽹,最终形成4(线)×4(道)解释⽹格。

图l研究区连井⾻⼲剖⾯的标定图2研究区东部L1636构造解释⽅寨846天然⽓地球科学VoI.192.3断层解释断层解释是构造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断点位置是否准确、断层组合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最终构造图的精度。

在断层的剖⾯解释中,笔者采⽤了三维可视化断裂的⽴体解释与全三维多属性体断裂解释相结合的⽅法,对⽬的层的断裂系统进⾏了系统解释[s-63。

2.3.1⽔平切⽚技术在解释过程中,断层的组合主观因素较⼤,存在多解性,没有⼀个客观的依据。

通过时间切⽚可以验证断层的组合及识别低幅度构造圈闭。

在断层解释中,⼀些⽐较隐蔽、延伸不长、断距较⼩的断层,容易被忽视,但通过时间切⽚发现这些断层波形的相似性会发⽣变化,连续性会变差。

根据断层的这⼀地震反射特点,结合波形分类,在相关值分布图上就可以把细⼩断层反映出来(图3)。

三维构造解释中的小断层识别技术及应用

三维构造解释中的小断层识别技术及应用

众所周知,断层解释是构造解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断裂与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等过程是息息相关的。

它既可以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也可以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遮挡。

所以在含油气盆地内,掌握断裂系统的分布是至关重要的。

在常规的构造解释中,解释人员通常是根据地震剖面上同相轴的错断、扭曲、分叉、合并等形态特征或者是特殊波的出现来识别断层的。

但是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对于小断层,采用常规方法来进行断层解释是很困难的,本文综合运用三维相干体技术、沿层倾角方位角技术,针对小断层的识别进行研究。

(1)相干原理。

三维相干数据体技术是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相邻道地震信号之间的相似性,来描述地层和岩性的横向非均匀性的。

当底层存在断层或者是岩性发生突变的时候,相邻道地震信号之间的相干性会变差,由此便可以识别细小的断层,或者研究岩性的横向非均匀变化,以识别特殊地质体的边界。

设有两个离散信号序列、,则其互相关函数:(1)其中,是和的互相关函数:(2)其中,k是时窗宽度。

方程(2)可以改写为:(3)由相关原理可知:再令:(4)则:由上述式子可以看出,当地下介质为横向均匀并且连续的时候,则与完全相干,可知接近于零;当地下存在有断层或者是岩性突变时,则会导致与的相干性变差,接近于2。

据此,应用(4)式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数学变换,可以得到三维的相干数据体,在三维相干数据体的时间切片中可以清晰的识别出地下的细小断层。

(2)沿层倾角方位角扫描原理。

沿层倾角方位角技术是沿层倾角及方位角的综合,而沿层倾角方位角的计算也是主要依据已追踪的层位数据。

假设由A1 ̄A9按顺序组成的方阵,代表着层位数据中相邻的九个点的T值,则可以定义沿层倾角及方位角如下:其中,为倾角,为方位角,g是A4和A6的差与A4、A6之间距离的比值,即,h是A8和A2的差与其两点间距离的比值,即。

由倾角和方位角的定义可以看出,输入层位数据的质量对倾角及方位角的影响比较大,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要求输入的层位数据是完全自动追踪和内插的,一定不能做平滑处理。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_刘丽峰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_刘丽峰

第21卷 第3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ol.21 No.32006年9月(页码:864~871)PRO GRESS IN GEOP H YSICSSept. 2006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刘丽峰, 杨怀义, 蒋多元, 董 宁, 王相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 要 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对层位标定、层位解释、断裂、速度解释及成图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重点分析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使用的关键技术如可视化技术、相干体技术、变速解释技术和真三维解释技术.本文可为从事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人员提供借鉴.关键词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相干体,变速解释,真三维解释,虚拟现实技术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006)0320864208Prim ary Exploration of 32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L IU Li 2feng , YAN G Huai 2yi , J IAN G Duo 2yuan , DON G Ning , Wang Xiang 2wen(Ex ploration &Production Research I nstit ute.S I N O P EC,B ei j ing 100083,Chi 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ically summarizes the method and flow of 32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and descibes ,every step such as horizon demarcate 、horizon interpretation 、faulting 、velocity interpretation and cartography.Espe 2cially lt explains the key technology 2visualizing technology 、coherence cube technology 、velocity 2varied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This article can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to the novice of 32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K eyw ords 32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coherence cube ,velocity 2varied interpretation ,true 32D interpretation VR收稿日期 2006202210; 修回日期 2006205220.基金项目 中石化东北分公司《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所图探区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刘丽峰,女,1974年生,河南遂平人,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于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构造解释方面的研究工作.0 引 言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构造解释技术在近年来已有较大的发展[1].传统的三维解释方法是把三维地震资料当作加密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存在信息利用率低,工作效率低,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解释人员需要在层位解释和断层识别、组合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随着地震资料属性处理和人机联作解释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高效、高精度的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已经切实可行.三维可视化(Voxel Geo )技术[2]的不断发展,更是推动了三维解释技术,出现了真(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 R )应用于三维地震资料的可视化解释,使地震资料解释更为自动化、智能化[3].目前,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支持软件是Landmark 地震解释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Paradigm 地震解释软件及可视化技术.1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步骤是层位标定,层位、断层解释,速度解释和构造成图.1.1 层位标定构造解释的第一步是层位标定,首先分析比较分层数据的各层位划分情况,使分层数据准确一致;之后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编辑,剔除畸变.并结合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电阻率、密度等曲线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制作单井合成记录;制作完单井的合成记录之后,再制作联井合成地震记录.结合VSP 叠加地震剖面,进行粗框架地震剖面追踪对比,检查各反射波闭合情况,当存在不闭合时,依据钻井分层数据调整少数不闭合井的合成记录,并根据声波速度、地3期刘丽峰,等: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震速度、反射极性、岩性变化、波形特征、波阻抗大小与地震波强度的关系,结合构造特征、地层组合、沉积环境等,对层位、岩性、深度在纵横向上进行全方位的统一标定[4].1.2 层位、断层解释在层位综合标定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剖面的压缩、放大、任意线组合、等时切片、自动追踪、种子点追踪、立体显示等技术,使用自动追踪模式,尽可能在断块间进行三维数据体的层位自动追踪,取代传统的逐点逐线人工拾取的解释模式,保证地震波追踪的波峰、波谷、零相位等特征在全区一致,保证地震反射波追踪对比的可靠性.如局部区域因受断裂、反射杂乱、振幅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可使用手动对比追踪技术精细刻画,确定层位解释合理、正确,达到精细解释和落实微幅度构造的目的.在应用Land2 mark软件Geoprobe模块进行真三维层位解释的过程中,如地震资料品质好,可通过种种子点进行快速全区的追踪;若资料品质不好,可局部手动追踪,结合面、块、切片立体显示,进行全区的追踪[4].断裂是解释剖面和构造图的骨架,断裂的形成不仅与构造应力有关,同时受风化剥蚀、岩溶作用、岩体坍塌的影响,因此断裂解释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5].断裂解释的步骤是:首先浏览工区的三维数据体、等时切片、方差体时间切片、相干体等,对全区大小断裂的发育规模和分布特征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建立全区断裂解释框架;然后对线和道方向的剖面进行精细解释,详细刻画断裂的性质、断开层位、倾向和倾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第3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 ol.21 N o.32006年9月(页码:864~871)P ROG RESS IN G EOP HY SICSSept. 2006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刘丽峰, 杨怀义, 蒋多元, 董 宁, 王相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 要 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对层位标定、层位解释、断裂、速度解释及成图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重点分析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使用的关键技术如可视化技术、相干体技术、变速解释技术和真三维解释技术.本文可为从事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人员提供借鉴.关键词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相干体,变速解释,真三维解释,虚拟现实技术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03(2006)03-0864-08Primary Exploration of 3-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LIU L-i feng, YANG H ua-i yi, JIANG Duo -yuan, DONG Ning, Wang Xiang -w en(E xp lor ation &Pr od uction Resear ch In stitute.S I N OP EC,Beij ing 100083,China)Abstract T his article sy stemically summar izes the method and flow of 3-D f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and descibes,every step such as ho rizo n demar cate 、hor izon int er pretatio n 、f aulting 、v elocity interpretat ion and cart og raphy.Espe -cia lly lt ex plains the key technolog y -visualizing techno log y 、co her ence cube technolog y 、v elocity -v aried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 y.T his article can be used as the r eference to the nov ice of 3-D fine st ructur e interpretation.Keywords 3-D f ine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coherence cube,v elocit y -var ied inter pretatio n,t rue 3-D interpretation VR收稿日期 2006-02-10; 修回日期 2006-05-20.基金项目 中石化东北分公司《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所图探区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刘丽峰,女,1974年生,河南遂平人,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于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构造解释方面的研究工作.0 引 言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构造解释技术在近年来已有较大的发展[1].传统的三维解释方法是把三维地震资料当作加密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存在信息利用率低,工作效率低,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解释人员需要在层位解释和断层识别、组合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随着地震资料属性处理和人机联作解释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高效、高精度的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已经切实可行.三维可视化(V oxelGeo )技术[2]的不断发展,更是推动了三维解释技术,出现了真(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于三维地震资料的可视化解释,使地震资料解释更为自动化、智能化[3].目前,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支持软件是Landmark 地震解释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Paradig m 地震解释软件及可视化技术.1 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步骤是层位标定,层位、断层解释,速度解释和构造成图.1.1 层位标定构造解释的第一步是层位标定,首先分析比较分层数据的各层位划分情况,使分层数据准确一致;之后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编辑,剔除畸变.并结合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电阻率、密度等曲线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制作单井合成记录;制作完单井的合成记录之后,再制作联井合成地震记录.结合VSP 叠加地震剖面,进行粗框架地震剖面追踪对比,检查各反射波闭合情况,当存在不闭合时,依据钻井分层数据调整少数不闭合井的合成记录,并根据声波速度、地3期刘丽峰,等: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震速度、反射极性、岩性变化、波形特征、波阻抗大小与地震波强度的关系,结合构造特征、地层组合、沉积环境等,对层位、岩性、深度在纵横向上进行全方位的统一标定[4].1.2层位、断层解释在层位综合标定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剖面的压缩、放大、任意线组合、等时切片、自动追踪、种子点追踪、立体显示等技术,使用自动追踪模式,尽可能在断块间进行三维数据体的层位自动追踪,取代传统的逐点逐线人工拾取的解释模式,保证地震波追踪的波峰、波谷、零相位等特征在全区一致,保证地震反射波追踪对比的可靠性.如局部区域因受断裂、反射杂乱、振幅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可使用手动对比追踪技术精细刻画,确定层位解释合理、正确,达到精细解释和落实微幅度构造的目的.在应用Land-m ar k软件Geoprobe模块进行真三维层位解释的过程中,如地震资料品质好,可通过种种子点进行快速全区的追踪;若资料品质不好,可局部手动追踪,结合面、块、切片立体显示,进行全区的追踪[4].断裂是解释剖面和构造图的骨架,断裂的形成不仅与构造应力有关,同时受风化剥蚀、岩溶作用、岩体坍塌的影响,因此断裂解释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5].断裂解释的步骤是:首先浏览工区的三维数据体、等时切片、方差体时间切片、相干体等,对全区大小断裂的发育规模和分布特征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建立全区断裂解释框架;然后对线和道方向的剖面进行精细解释,详细刻画断裂的性质、断开层位、倾向和倾角。

通常主测线方向的地震剖面清楚地刻画了工区内主要断裂,但也要注意与大断裂垂直发育的小断裂.最后对解释的断裂进行合理的组合,包括剖面上断开若干层位的大断裂的描述和断层的平面组合.应用三维可视化功能,结合区域地质规律对断裂进行三维空间的组合,保证断裂在三维空间的闭合以及断层面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平滑及合理性,实时地观察到断层走向、倾向、倾角的空间变化.断层解释中常用的技术是相干体技术、方差体技术,另二维分形技术在断裂解释中也有应用[4].1.2.1相干体技术三维地震数据体反映地下一个规则网格的反射情况,通过对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计算某一时间域内波的相似性,认为地震三维数据体的不连续主要反映断层和岩性的变化,通过量化处理地震相干属性,生成可解释的断层和隐蔽地层构造的图像.第一代方法采用三道相干处理.目前,Landmark、Geo-Fram e等软件的相干算法大部分采用能量归一化后的互相关计算;第二代方法采用多道相干处理;第三代方法称作特征构造,把多道地震数据组成协方差矩阵,应用多道特征分解技术求得多道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倾角、方位角.在计算地震相干性时要根据研究地质目的不同来选择参与计算的相干道数.相干时窗的选择一般由地震剖面上反射波视周期T决定,通常取T/2到3T/2.1.2.2方差体技术方差体技术,在复杂断块构造精细解释中,效果良好.在开始解释前提取方差体地震属性,突出三维地震体中与断层有关的信息.方差体的提取是运用Geofr am e软件中的方差体模块,通过计算样点中心道与相邻道间的方差值,突出道间差异,特别地使常规地震数据体上较隐蔽的小断层在方差体上反映清楚.1.2.3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是以三维可视化立体显示技术为基础,以地质研究对象为目标,从点、线、面、体等多渠道以及数据的多侧面,全方位解剖三维地震数据体,最终获得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彩色、阴影、三维透视显示使得来自于层位、构造和断层解释的信息得以综合[6].虚拟现实技术是在真三维环境下对层位进行自动追踪及显示,实现对任意切片与数据体的交互动态显示,使操作者能够从外到内、从内到外观察数据体,分析数据体的空间关系[7].并运用透明滤波、三维体雕刻、立体显示和目标体检测等技术,对地质异常体进行三维雕刻,从而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地质异常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纵横向叠置关系[8].1.3平均速度解释(1)平均速度的求取利用DIX公式,将由处理得到的叠加速度转换成层速度,并对转换得到的层速度进行平滑处理,剔除不符合总体变化规律的异常值,计算地震平均速度;利用地震平均速度内插成三维地震平均速度体.(2)拟平均速度求取[4]若研究区内井多,控制点分布广且均匀,利用拟平均速度来校正地震平均速度是可行的.钻井分层深度(D),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t0),计算出拟平均速度v=2D/t0.再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对地震平均865地球物理学进展21卷图1地震资料频谱分析F ig.1Seismic data spectr um analysis速度加上地震平均速度与拟平均速度的差值进行校正,用校正过的平均速度再进行各井点差值校正,经多次校正,使井点拟平均速度与地震平均速度差值为零或接近零值时,界面平均速度校正完成.1.4变速解释在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当中,速度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成图的质量与钻探井位设计的准确性.为了做出准确的构造图,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变速成图.变速解释为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准确的时深转换关系,具体步骤是:(1)把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得到的经速度分析得到的速度场加载到解释系统里,利用地震资料中的解释层位,从速度数据中沿解释层位提取平均速度层面,形成一个沿层平均速度场.(2)对沿层平均速度场进行校正.校正时,利用各井的该层地质分层、声波时差曲线转成的平均速度曲线,计算出各井位点该层的平均速度,将计算的各井点平均速度与提取的沿层平均速度场中井点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计算两者的系统误差,将沿层平均速度场同时加上或减去存在的系统误差,再利用井点处速度对该速度场进行校正,直到达到误差允许范围内.(3)把校正好的沿层速度数据体乘以解释的地震反射层位即得深度数据体.1.5构造成图利用Landmark解释软件中的ZM APPlus模块可自动成构造图.如果工区内断裂多,构造格局复杂,机器成图可能在等值线走向、连接的合理性存在问题,可采取人工干预,互动成图,使构造图等值线走向自然,构造形态合理,图面清晰,使最终图件达到构造解释的行业标准)))/一般不漏掉10m s幅度(面积为0.2km2)的构造、断块和圈闭0.2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实例利用笔者参加解释的实际例子,详细给出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全过程.8663期刘丽峰,等: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图2 X 井的合成地震记录Fig.2 Synthetic seismic recor d o f X well图3 多井联合标定结果F ig.3 Associat e demarcatio n result of many w ells867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1卷图4 层位的三维可视化解释F ig.4 T hr ee dimensio n v isualizatio n inter pr etatio n o f ho rizon图5 相干体解释立体图和平面图F ig.5 T he ster eo g ram and ichnog raphy of inter vention inter pr etation8683期刘丽峰,等: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图6 层位与断层解释三维可视化图F ig.6 T hree dimension visualization gr aph of ho rizon and fault interpretation三维解释工区的满覆盖面积为87km 2,解释的基础数据为三维叠偏的成果数据及三维叠加速度体.目的层段的频谱分析(图1)表明地震资料的频带较宽,一般在10~70H z 左右,主频为30~35H Z,目前地震资料的品质可以满足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要求.2.1 层位标定及波组地质属性针对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来进行层位标定,对于泉头组以上的地层采用地震合成记录法进行层位标定,而对于未钻遇到的地层,采用与二维标定成果对比及地震反射特征、不整合面特征的方法进行标定.本区的地震反射标志层为嫩江底界(K 2n),反映在地震剖面上的两个相邻的强相位中的第二个强相位对应该层的地质分界,而在合成记录上该界面正好对应的是一个强波峰.在标定过程中,采用的是主频为35H z 正极性的雷克子波.多口井、多个层位联合标定的结果如图3.从地震解释的剖面上看,研究区内的地震反射自下而上特征清晰,强弱反射带相间特征明显.1000ms 以上为一大套较强振幅的高频反射,代表了四方台组的一套沉积.接下来是一段明显的弱反射带,测井特征为声波时差差异较小,该段反射主要代表了嫩江组的沉积.T 1是该区典型的标志层,波组有两个同相轴组成,反射能量强,连续性好,可全区进行追踪,测井分析表明该界面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差界面.向下进入到该区主要的目的层段青山口组,该套地层在地震上表现为一大套中)))强反射振幅,基本可连续追踪,上下平行接触的反射特征.在时间为1800m s 以下是一个杂乱反射,振幅较强反射带,主要代表了一套泉头组的沉积.向下又是一个明显的弱反射带,是登娄库组的地层沉积,该弱反射带的底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其顶底界面是识别标定追踪T3、T 4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和依据.营城组与沙河子、火石岭组在地震上表现为一套强反射,较连续,不平行的反射特征,该套反射的底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是古风化壳(基底)的反射特征,边界之下为古生界地层的杂乱反射.2.2 层位断层解释在解释过程中采用了常规解释和三维可视化解释相结合的解释方法.(图4、图5、图6).2.3 三维平均速度场建立(1)用地质模型与叠加速度体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按构造层位重新对速度谱进行解释,解释时强调869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1卷速度数据取点与层位的对应,形成新的解释速度体.(2)在确定的层位上下界面间插值,求取相应的均方根速度,再利用DIX 公式求层速度.(3)层速度平滑为了克服随机干扰造成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平滑技术,设计平滑因子.这种方法不仅去掉了横向上随机干扰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去掉了纵向上随机干扰造成的异常.层速度作为重要的地层参数之一,反映了地层岩性、沉积、构造等多方面的特征,因此层速度的展布特征应与地层的地质特征有很强的相关性.本次研究分别为采用二个不同的立体平滑算子求得的层速度剖面,对比可以得知立体平滑算子有效地去掉了一些局部速度异常,从而避免了可能由速度异常引起的构造假象.图7 平滑半径500米的层速度剖面F ig.7 Inter val velocity pr ofile ofsmo oth radium 500m图8 平滑半径1500米的层速度剖面F ig.8 Inter val velocity pr ofile ofsmoot h r adium o f 1500m(4)将平滑后的层速度转换成平均速度图9为青三段顶(T 11)平均速度图.开始原始平均速度横向变化较大,有许多的异常假象,通过平面约束调整,使得最终的平均速度则明显合理与构造趋势吻合良好.图9 青三顶(T 11)最终平均速度分布F ig.9 A v er age distr ibution of qing san t op(T11)图10 青山口组顶(T 11)平均速度图Fig.10 A ver age v elocit y of qingshanko u g ro up to p8703期刘丽峰,等: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5)建立三维平均速度场速度场建立前后各主要层位的平均速度对井都存在误差.本研究区初始平均速度对井速度误差在0.8%~4%之间,最终平均速度对井的速度误差在0.1%~1.5%之间,速度精度明显提高.可以确保低幅度构造和断层解释的精度.同时分析还表明在校正前,平均速度误差一般为20~130m/s,通过钻井的实际平均速度的校正,平均速度误差降低到1~ 10m/s的范围内,速度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精细构造解释奠定了基础.图10为目的层的平均速度平面图,分析得知东西速度场总体上呈西低东高、北高南低之式,东西向速度的变化梯度比南北向速度的变化梯度大.分析表明速度的这种变化与构造的变化趋势吻合.(6)对三维平均速度场进行标定由于成像的速度精度低的原因,通常地震速度与实际的钻井速度存在误差,分析表明地震速度普遍大于测井速度,故必须用钻井的实际速度加以校正.在平均速度体上提取各井主要层位的速度值与实际钻井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求出平均速度与实际速度的误差,得到各层相应的标定值,分别对各层位进行标定.最终建成平均速度模型.用最终的平均速度场对研究区内的解释层位的等T0进行了时深转换,通过和钻井实际数据比较,误差范围0.3~7m,绝大部分误差小于4m.说明用上述方法建立的平均速度场的精度较高.2.3成图利用Landm ar k解释软件中的ZM APPlus模块最终制成构造图(图11),同时进行人工干预,使所成构造图更加符合研究区的地质规律.3结语三维地震数据已经成为石油工业中用来探寻地下未知地层的关键工具[11].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信息,结合测井数据,并且将一些属性体如相关数据体、方差体用构造解释中,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解释精度大大提高,使解释的结果更完整更准确.可以预见,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新方法的出现,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也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参考文献(References):[1]谢里夫R E,吉尔达特L P.勘探地震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Geoffr ey A.Dorn.Vis ualization in3-D s eism ic interpretation[J].Th e Leading Edge,1995.1045~1049.[3]李剑峰,董宁,关达.虚拟现实技术在鄂尔多斯东北部低渗透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5,44(5):471~472. [4]安精文.精细构造解释在塔河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新疆石油地质,2004.[5]Bob A,H ardage etc.3-D S eism ic Inter pretation of Deep,Complex Structures in the Delaw are Basin,West T ex as[J].Geological Circu lar99~1.[6]王咸彬.真(全)三维构造解释技术初探[J].石油物探,2000,39(2):90~94.[7]刘兵,刘怀山,姜绍辉.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西北地质,2004,37(4):107~112.[8]赵庆国,赵华,湛林福.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1):30~33.8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