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界河流问题与中国周边安全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引言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状况和威胁。
由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大国,其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进行概述,包括主要的安全挑战和威胁,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主要的安全挑战和威胁领土争议在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一些领土争议问题,如东海、南海等海洋争端,以及中印边界问题等。
这些领土争端对于我国的安全和稳定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海洋争端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包括与日本在钓鱼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议,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在南海的争议等。
这些争端导致了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
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印两国在边界地区存在着边界争议,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尽管中印两国一直在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但边界问题依然对两国关系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
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着一系列非传统安全威胁。
其中包括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海盗活动、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于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恐怖主义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恐怖组织在周边地区活动,给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威胁。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情报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跨国犯罪也是一个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贩毒、人口走私、网络犯罪等问题在我国周边地区广泛存在。
这些问题不仅对地区的安全产生了影响,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
外部干预除了上述的安全挑战和威胁,我国周边地区还存在外部干预的问题。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我国周边地区的事务,干涉和破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安全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复杂挑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东海和南海的争议。
东海和南海是我国的重要周边海域,但同时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
在东海,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存在岛屿争议;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存在领土争议。
这些争议使得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得紧张,军事摩擦频繁发生,存在一定的冲突风险。
二是朝鲜核问题。
朝鲜半岛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周边安全的焦点之一、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使得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国际社会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也面临困难,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三是中印边界争端。
中印边界争端长期存在,尤其是中印边界地区的安全形势备受关注。
2024年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使得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边界争端的存在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一定的压力。
四是台海局势。
台海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然而,台湾当局和外部势力不断进行分裂活动,加强军事部署,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成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的重要因素。
台海问题的发展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五是周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
一些周边国家存在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如缅甸的内乱、尼泊尔的政治动荡等,这些动荡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可能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带来一定的冲击。
在面对这些复杂挑战的同时,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维护周边安全形势。
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话与合作。
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通过外交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途径增进互信,达成共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二是加强军事建设和力量部署。
我国对周边地区进行加强军事建设,强化军事力量和部署,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三是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我国积极参与亚太安全合作机制,推动各方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
四是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治理能力。
我国加强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能力,通过加强国际规则和机制的建设,维护我国的安全利益。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及面临的主要威胁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及面临的主要威胁一1 、对我国安全环境复杂性的基本判断: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2,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陆上有15个邻国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周边环境的复杂性。
我国地缘环境可谓先天不足,有后天难补的一面,但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我国拥有世界第二长边界线,陆地边界长达2.2万公里,海疆线长达1.8万公里,邻国众多,强邻不少,领土领海问题自然存在不好分歧。
二、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和两个重点地区”。
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既紧密联系,又相互交叉。
东北亚方向:影响我安全环境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二是日本问题。
如果说朝鲜半岛在我周边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台湾海峡的话,那么日本对我国家安全的威胁就仅次于美国。
中国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副所长刘鸣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即便不明确表述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范围”,那也只是一种文字游戏,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变。
就在中国人还在琢磨美国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立场时,日本媒体又披露了美日将于12月举行联合军演的消息。
虽然美日每年都会举行例行演习,但今次演习的区域竟包含钓鱼岛周边水域,针对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
《读卖新闻》报道称,过去日本防卫省出于对周边国家的政治考虑等原因,一直回避以夺岛为假想的大规模演习。
不过,近年中国海军和空军的活动日趋频繁,已对日本构成了相当的威胁,报道援引日本防卫省官员的话说,这次训练就是要“表明日本有决心和能力守卫西南岛屿。
这对中国将起到遏制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要求美方重申安保条约包括钓鱼岛也好,与美国在钓鱼岛附近水域举行联合军演也好,都是企图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下,借美国之力来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
日本媒体普遍认为,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和势力范围的扩大,日本自卫队和美军之间建立牢不可破的防卫合作态势,才是最重要的遏制力量。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首先,东海和南海的争端一直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焦点之一。
中国与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这些海域存在领土争端,导致海上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此外,美国
等外部大国也将这些争端作为干涉中国周边事务的借口,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其次,朝鲜半岛的局势时刻牵动着中国的周边安全。
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试验不断引发国
际社会的担忧,朝鲜半岛的不稳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国周边的安全。
中国需要
与朝鲜半岛周边国家和美国等国家密切合作,共同维护半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也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尤其是印
度的对华态度不断强硬,加强与美国等国家的军事合作,可能导致印度在中国周边的活动
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
面对这些复杂的安全挑战,中国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推动地区国家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主要大国的沟通和协调,共
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更多
的稳定和发展的机遇。
很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要求。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也时好时坏,中国的周边环境的复杂是世界罕见的中国陆地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公里,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
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土地,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为了生存,战争时不时的发生,随着历史推移,人们厌倦了彼此之间的斗争,从而希望和平,到现代,国与国之间很少发生战争,但是彼此之间的摩擦是必不可少的,就说我国在历史上很少对其他的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在与邻国之间的摩擦尽量都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解决。
1.首先说一下中美关系:美国是世界的霸主,靠着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一跃而起。
虽然它和我国不相邻,但对我国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威胁,其在整个亚洲与些许国家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就比如手日本,在中日钓鱼岛矛盾争端激烈的时候,日本强行登陆钓鱼岛,美国的航空母舰就在边上,中国本着你不争我不争的态度,先把这件事放一放,等到我们国家真正有那个实力的时候,那钓鱼岛就是我们国家的,再说钓鱼岛本来就是中国的,历史的许多资料都表明了,如果当时我们的先人们不知道会对今天造成这样的局面,我想也许他们会留下足够的证据说明的,但就像现在中国不对钓鱼岛问题作出有效的措施一样,不知道将来会对后人有何影响。
有了美国的保护,日本才会作出了那么多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有损中国经济利益的事情,像这样国家还有韩国。
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
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
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2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的连续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我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我国的海上邻国。
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如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因此,我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
我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我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在我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我国海问题。
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我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
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我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我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我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这一冲击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心理的层面。
从物质层面上说,我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与实力对比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
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
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我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我国影响力的上升。
简述中国周边的安全问题

简述中国周边的安全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国土规模宽广,其周边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问题。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陆续面临着各种忧虑,既能从整体上考虑安全策略,又能从微观上构建具有一定实效性的安全系统。
分析中国周边安全问题,首先要通过政治环境来看待中国的周边情况。
中国周边地区政治环境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不少冲突隐患。
首先,中国与邻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比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中越海域主权控制问题。
这些争端存在的背后,是各国在竞争经济发展、文化利益或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利益冲突。
其次,尤其是与周边亚洲国家相邻的西南地区,长期以来外国势力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美国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一直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因此,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稳定,抑制外部的不稳定因素,维护本国的主权和统一。
经济贸易是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重关系的中心内容。
中国的发展以来,其在经济交流方面以及影响日益增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也极其密切,从经济上可实现互利双赢和携手合作。
但是,随着跨国贸易规模的扩大,中国在现有经贸合作中也受到了外部不稳定因素的严重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危机。
因此,中国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同时维护国家安全,优化贸易环境,确保经济安全。
此外,中国周边安全问题还与文化环境有关。
中国在文化传统上一直主宰亚洲,其文化影响力大大超过其他国家,但也存在着外部文化的冲击,一些异教文化带来了另外一种文化冲击,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概念,并捍卫其它国家文化的多样性。
当然,中国也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抵抗外来传入的不良文化,确保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继续,保护其传统价值,维护中国的安全。
综上,中国周边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以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的安全策略,充分结合文化价值,以抵御外部不稳定因素,保障中国的安全。
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最新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最新版)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近年来,不仅是中国的崛起,而且是一批发展中大国的崛起以及亚洲整体的崛起。
这一新阶段的核心问题是:一方面,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能否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新潮流,适应、接受和容纳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崛起并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和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等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能否融入和适应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并在参与中推动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美国虽然仍是全球居于首要地位的大国,但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正力不从心。
同时,在权力平衡方面更有意义的趋势是:上升的大国中国与守成大国美国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持续发展,这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界河流问题与中国周边安全①李志斐【内容摘要】:中国是跨国界河流数量比较丰富的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出现的跨国界河流问题主要集中在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水资源分配与利用开发等方面。
跨国界河流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将对中国周边关系的良性发展构成消极影响,并为区域外国家插手中国周边事务创造时机。
中国对跨国界河流问题的处理一贯持积极姿态,在主动与周边国家开展国际航道开发利用、水情预报与信息共享等合作的同时,坚决反对和抵制有关“中国水威胁论”的攻击。
基于跨国界河流的特性和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诉求,中国在未来应联合周边国家建立一套涉及管理、开发、预防、应急内容在内的合作与协商机制,增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互信,推动跨国界河流问题的解决与预防,构建和谐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跨国界河流;周边安全;协商合作前言2010年是中国周边跨国界河流问题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年度。
作为跨国界河流数量丰富的国家,跨国界河流问题的发生与存在涉及中国与周边19个流域国外交关系的处理,关系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维护与构筑。
本文将系统的阐述中国周边跨国界河流问题现状,分析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阐释中国应如何应对跨国界河流问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和平与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
一中国周边跨国界河流②问题现状①李志斐,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亚太地区非传统安全。
②现代国际法和国家环境法尚未明确跨国界河流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通常将跨国界河流与国际河流、国际水道的概念通用。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河流”的定义是“自然形成的流淌于渠道里、有明堤岸的水流,它的现代用法中包括有多条分支的河流、断断续续的间歇河流或者实际上没有堤岸的短命河流”。
参见“river”Encyclopedia Britannica Encyclopedia Online[EB/OL]./eb/article-9109500.199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水道非航行适用公约》第2条规定,河流单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他们由于自然信联系且流入同一终点而构成一个单一的整体,国际水道就是组成部分位于不同国家的水道。
参见/ga/documents/gares51/ga51-229.htm。
在国内学术界,对国际河流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阐释是朱德祥在《国际河流研究的意义与发展》一文中认为,国际河流包括一般河流的概念,即天然水流流经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多国河流或跨国河流,以河为界分隔两个国家的河流称为界河,它具有国界的性质和地位。
多国河流和界河统称为国际河流。
参见朱德祥:《国际河流研究的意义与发展》,载《地理研究》,1993年第4期,第85页。
另外,据有关中国政府与其他主权国家签署双边协定显示,跨国界河流被定义为穿过或位于国界的河流。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哈国界管理制度的协定(中文本)》,载/pages/chinalawinfo/8/96/b1e3ae740bf26f6318507b21dba37d1c_0.html因此,在本文对中国据有关水资源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的跨国界河流数量大约为263条,其中,亚洲57条,非洲59条,欧洲69条,北美洲40条,中南美洲38条,跨界河流的流水量占到了全球陆地淡水的60%之多。
①作为河流数量丰富的国家,中国和周边国家共享有40余条跨国界河流,其中最主要的有15条(分布及基本参数见如下图表)。
表1:中国周边主要跨国界河流基本情况及问题:《世界知识地图册》,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9年1月版;《中国知识地图册》,济南:山东地图出版社,2009年1月版;百度百科/。
近些年来,中国开始对某些跨国界河流的境内部分进行适度开发,修建一定数量的水坝、水道等基础设施,主要用于生产用水、蓄水发电等。
而一些周边国家对此却认为,中国对跨国界河流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而且会加重水资源天然分配不公的事实影响,严重威胁到他国的水资源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虽然周边国家的“指责”没有科学根据,但跨国界河流问题的确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以河流问题类别划分的话,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跨国界河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跨国界河流的界定主要分为界河和跨境河流两种。
①Aaron T Wolf,Annika Kramer,Alexander Carius et al.,2005.Management Water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In State of the World2005:Redefining Global Security.The Worldwatch Institute.Washington D.C.,pp.83.(一)水环境污染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黑龙江水域上。
在松花江沿岸设立的一些工厂将为为治理或直立不达标的排放物排放到松花江,松花江把这些污染物带入黑龙江,然后一路漂流到俄罗斯境内,最终殃及俄罗斯城镇居民的用水安全。
2005年11月13日,中国吉林省一家化工厂向松花江倾倒了大约100吨的苯,随后俄罗斯政府声称,由于中国工厂生产的污染物质和中国污染监督机构的缺职少责而出现的污染问题为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流域居民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此后中俄成立了联合调查专门委员会,在污染治理和环境灾害应急方面开始加强监管,但中俄界河污染至今没有得到有效制止。
(二)水资源分配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伊犁河与额尔齐斯河水域上。
中国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担心中国为此会持续增加从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中的取水量,导致巴尔克什湖干涸和不能保证两国足够用水。
另一方面,俄、哈两国认为,中国从1997年开始修建一条长约300公里的运河,用于额尔齐斯河中国境内水域的治理和乌鲁木齐市供水以及农田灌溉,该运河一旦在2020年投入使用,每年将会从额尔齐斯河中取走20%的水量,会导致整条河流水量下降和缺水,影响到俄罗斯鄂木斯克市和哈萨克斯坦巴布洛达尔等工业中心的用水保证。
同时会影响哈萨克斯坦扩建额尔齐斯——卡拉干达运河工程引水至阿斯塔纳的成功。
(三)水资源的利用开发这类问题主要集中澜沧江-湄公河和雅鲁藏布江上。
在澜沧江—湄公河水域上。
中国制订了对澜沧江进行水电开发的计划,未来几年打算在云南省修建12个水坝,对此其他流域国担心中国筑坝会造成湄公河河流水量的下降,会致使其他流域国发生严重旱情。
另外,随着气候变暖和雨季周期的变化,中国可能会从澜沧江形成的人工湖中大量汲水用于灌溉,严重影响下游国的用水安全,而且,如果中国的开发不断持续扩大的话,更将有可能威胁到其他流域国的国家安全。
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上,印度担忧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水电站和发展西藏经济不但会导致江水污染加剧,而且有可能会在旱季截水、在雨季放水,或者将雅鲁藏布江改道,尤其是在跟中国爆发冲突的时候,中国可能会出于军事目的人为让雅鲁藏布江涨水,以切断通讯线路或水淹敌军。
印度认为中国修建水坝是中国施压印度的潜在手段,会给印度带来安全威胁。
(四)河流及周边环境保护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怒江水域上。
2003年中国开始计划在怒江上修建13座水坝用于水力发电。
由于该地区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政府组织和环境部门的干预下,中国决定只修建4座水坝。
有些周边国家担忧,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国可能会修建更多水坝,从而对怒江及周边区域环境的保护形成挑战。
而与中国共拥怒江的缅甸之所以不反对中国用破坏环境来修建的水坝,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会可能向它提供能源,缓解其因受国际社会孤立而遭遇的能源不足之苦。
二跨国界河流问题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一)破坏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良性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跨国界河流问题证明了“水资源正在成为一种具有战略性的稀缺资源”,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丁早在1995年就预言:“下一个世纪(21世纪)的战争将因为水而引发”。
①水虽然从来不是唯一的和主要的引发冲突的原因,但是它却能恶化现存的紧张局势,②尤其是与国家之间固有的一些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纠纷等因素媾和在一起时,就会可能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国家冲突与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
跨国界河流的水量占到了中国所有河川水量的27%,③“除了澜沧江之外,中国对跨境河流的开发利用非常少,水资源利用量不超过5%,而中国在澜沧江修建的水电站并未影响出境的水量,只是对于出境水流量的时空分配产生一定影响”。
④但近两年,中国对跨国界河流的境内部分事实适度开发和利用引发了一些周边国家的争议和担忧,虽然中国一直以积极态度去应对和解决,但某些周边国①Barbara Crosette,“Severe Water Crisis Ahead for Poorest Nations in the Next Two Decades,”The New York Time,10August1995,Section1,p.13.②Aaron T.Wolf,Annika Kramer,Alexander Carius,and Geoffrey D.Dabelko,“Chapter5:Managing Water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In State of the World2005:Redefining Global Security.The World Watch Institutes. Washington,D.C.2005.③何大明:《国际河流管理事关中国和平崛起》,载/c/2006-01-11/17418838121.shtml。
④“外国媒体热炒中国水威胁称我国用水牵制亚洲”,载/c/2006-09-21/000110067730s.shtml。
家国内和域外国家以此为“借口”而发表的舆论,会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关系发展构成严重消极的影响。
目前宣扬“中国正在用水牵制亚洲地区”、“中国过度使用跨境河流将给其他国家造成生态灾难”、“中国在出口污染”、“中国利用生态武器制造洪水”等言论的大都是海外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他们都一致把重心放在中国开发跨境河流损害相关国家利益上面。
①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特大旱情,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出现严重旱情。
泰国受灾人口达600万。
越南一些地区出现河流干涸,甚至海水倒灌。
一个由湄公河岸许多环保组织联合组成的保护湄公河同盟表示,湄公河非同寻常低水位,系由中国大坝造成。
②越南《青年报》称,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设的8座水电站,在旱季拦截河水,导致河流枯竭,饮水困难,雨季到来后,水坝蓄足水后开始大规模泄洪,导致洪涝灾害。
位于泰国清迈的东南亚河流网络则干脆请求政府“立即停止所有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利水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