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

合集下载

三江平原 ppt课件

三江平原 ppt课件

青海湖鸟岛 河流
洞庭湖湿地
三江平原沼泽
长江中下游稻田
海南红树林
返回
一、关于湿地
陆、水过渡带
1、含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 天然湿地: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红树林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
3、作用
调节功能 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调洪蓄水 美化环境 降解污染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
江平原水文变化
• 据统计,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 水面积达50多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 个。目前多因水位下降而枯涸者占三分之二。湖 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同步,大型的明水面日 益萎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大型的湖泊正在 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昔日的水乡泽国已成 历史。
• 萝北过去曾有个莲花泊,形成长50km,宽5km, 深4—5m的明水面,并滋润着100多万亩沼泽。 而莲花泊早在建国初就已干涸,残留上百个湖泡 和几十万亩沼泽。如今人们在这一带挖成一条从 团结乡到鸭蛋河的宏大排水工程,将这一带的湖 泡和沼泽水几乎排泄一干二净。
三江平原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江平原—曾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 中期以后,进行大规模开垦,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现在国 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学习目标
• 1、能够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分析三 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 2、能够说出三江平原从“北大荒” —“北大 仓”—“北大荒”的演变原因
三江平原气候变化
• 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区,50年代最 大降水量可达800mm,可是近些年来降水量逐 年减少。据气象部门资料,近年来,降水量比20 年前减少了180mm,比其它地区多减少了 100mm,年递减率是松嫩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 区的两倍,夏季平均气候比20年前高2℃左右。 1970年—1990年的20年间与1949年—1969年的 20年相比,旱灾发生频率增加39.5个百分点。 1949—1999年的50年中构成春旱并造成作物减 产的有26年。1949年—1990年的41年中,累计 旱灾减产粮食100亿kg。

东北三江平原知识点总结

东北三江平原知识点总结

东北三江平原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东北三江平原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

其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3度至48度之间,东经122度至131度之间。

该地区总面积约为13.2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松花江、辽河和鸭绿江三条河流形成,因此得名“三江平原”。

东北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之一。

在东北三江平原上,水系丰富,湖泊众多,水资源极为丰富。

平原上还分布着大片的湿地,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是大型迁徙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二、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东北三江平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以丰富的黑土地为主要特点,是小麦、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

同时,该地区也是大豆、高粱、棉花、甜菜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2. 水资源:东北三江平原水系发达,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

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河流穿行于平原之中,为当地的灌溉、航运和渔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此外,平原上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松花湖、五大连池等,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3. 森林资源:东北三江平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覆盖面积达60万公顷。

这些森林为当地的木材、采伐和狩猎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4. 矿产资源:东北三江平原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金矿、稀有金属、稀土等矿产资源,尤其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三、气候特点东北三江平原地处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平均气温在摄氏15℃到-15℃之间,年降水量为400-700毫米,日照时间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四、人文景观1. 东北三江平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业产区之一。

平原上栽种着大片的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是中国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谷物和油料生产基地之一。

2. 东北三江平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各种鱼类在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水域中生长茂盛。

三江平原有多美

三江平原有多美

三江平原有多美
沿着人来人往的黄梅公路,一路漫漫飘拂着柳荫,细看这里平原草木横竖,乘车穿行在这独特的三江平原,景色尽收眼底,恍然如诗如画。

三江之源谷,犹如深渊,那环抱着的景色千奇百怪,游人在醉人的芦苇丛中漫步,银装素裹的鹭鹚千百只空中轻拍着翅膀,耳畔回荡着它们寂寞清脆的叫声,淡雅而概灵;在黄沙沉沉处,彩虹荡漾着远处的奇缘,蓝色的湖水如同一面明镜,湖心折射出一片绚烂的光景。

三江口更是千姿百态,几米延伸的的缆索若横架天桥,金色的余晖把照耀的河流绘得如梦似幻,我突然想起昔日,在母亲的怀抱中,在这浩瀚的河流之中,孩童的我仿佛获得了天籁之律;而飘着的蓝色湿球仿若传承着古老活跃的灵魂。

令我流连忘返的,必然是三江(Sanjiang)平原上俯瞰向下的面貌,夹在那河流之际,野草花榭翩然于周围绿野之中,跚步踏遍,仿佛走进明清的神话故事,无不能被这景象唤醒的共鸣。

青山碧水,绿草如云,竹林片片,牧笛声声,飘逸在空中,显得更为凄婉,性感,独具匠心。

三江可谓是美景之乡,在那蛙鸣鸟叫之余,加上朦朦胧胧水中的余晖,渔火映舞,灿烂夺目,伫立在这次美景之上,使我心怀敬畏,叹为观止。

生活娱乐尽在这里!。

【高中地理】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

【高中地理】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

【高中地理】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冲积而成,因此得名。

包括合江北区和牡丹江地区的21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0.68万平方千米,1989年年末总人口759万,分别占东北全区的11.2%和7.6%。

三江平原地貌类型主要为低阶地和漫滩。

海拔大多在50~60米之间,最低仅34米。

因此,除大河外,中小河流没有明显的河道。

其中大部分是沼泽河流,很容易被洪水淹没。

许多地区在雨季是一片辽阔的海洋,只有少数地方有孤山和残山。

三江平原气候温和,≥10°c的积温2400~2700°c,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特别适宜于春小麦和大豆生长。

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富,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干流外,流经本区的主要支流还有200多条。

平原地下水位埋深多在1~5米之间,易于开采,矿化度一般小于0.5克/升,适于灌溉。

全区水资源总量约为310.9亿立方米,人均水量达4096立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区还有宜农荒地118万公顷,集中连片,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大型机械化操作。

并有宜牧荒地41万公顷,宜林荒地16.5万公顷,以及6.7万公顷苇塘和天然水面,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

三江平原是我国新的农业开发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国有农场为主力,大量开垦土地。

耕地面积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多万公顷扩大到现在的368万公顷,增长了8倍多。

每个农村人口拥有0.88公顷可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8倍。

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大,在粮食单产不高的情况下,该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1990年,全区人均粮食904公斤,粮食商品率高达82.6%。

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粮食近7000公斤,人均农业总产值8035.9元。

人均粮食、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农业产值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2.6倍、5.2倍和5.4倍。

主要的谷物品种是大豆和小麦,其次是玉米和水稻。

1990年,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总面积的36.0%、34.6%、16.2%和9.6%,产量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20.5%、37.7%、23.2%和15.5%,与松嫩平原有显著差异。

三江平原PPT

三江平原PPT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 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 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 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人工湿地
在另外一个方面,湿地还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虽 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 种提供了生存环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湿地也 给人类和陆地上的其他动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能 源,比如人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水产品和部分禽畜产 品、谷物、药材也都是由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联合 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 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 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水的来源:
(1)夏雨集中,且多暴雨; (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水的支出:
(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 地表水不易下渗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北大荒进 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初 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 的时期。数万解放军复员官兵进行北大荒,谱写 了北大荒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大荒的开发 者们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艰 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个个机械 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这是改造自然的奇迹,是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 。如今的“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还出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
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45°N-48°N,130°E-135°E 位于东北平原的东北部

中国的三江并流、三江源、三江平原都在哪?

中国的三江并流、三江源、三江平原都在哪?

中国的三江并流、三江源、三江平原都在哪?秦为胜一、世界奇观—三江并流三江并流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这三江是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三条大江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与怒江不到19公里。

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4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地壳隆起上升、在流水深切作用下,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观。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

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江并流”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评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三江并流”区域是反映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代表,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和地质现象,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所经历的极其复杂的地壳演变历史及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

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

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

其区域特色有:1、茶马古道发祥地2、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3、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4、“世界生物基因库”,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它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

5、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6、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三江水流湍急,悬崖峡谷,滩险众多,形成地貌奇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江平原
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鸡西市等所属的21个县(市)和哈尔滨市所属的依兰县,境内有52个国有农场和8个森工局。

总面积约10.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2.5万人,人口密度约为79人/平方公里。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雨热同季,适于农业(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

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乌苏里江边的东方第一哨,是我国迎接太阳升起的"华夏东极"。

饶河、同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集中居住地。

历史上,三江平原曾经是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的满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依然人烟稀少,沼泽遍布,故有"北大荒"之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和45万知识青年"屯恳戍边",昔日"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荒芜景象,才渐至今日"北大仓"--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达1500万吨,商品率更是高达70%!
现在,三江平原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广大林区、农村和大部分农场的大气质量均属清洁级水平;除部分河段外天然水质良好。

天然沼泽湿地面积尚有134.7万公顷,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三江平原的收获季节最让人向往,在广袤的田野上,渠道纵横、农机轰鸣、稻花飘香、麦浪滚滚,一个个领先全国机械化水平的现代化农场,生机勃勃,忙碌而殷实。

冬日的三江平原又是寂静、闲适的,冬季有多么漫长,农闲就有多么漫长。

在这片无数知青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的土地上,已有10个沿江县市作为一级口岸面向东北亚开放,生活安逸、祥和的老百姓开始梦想着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