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课程教案

数据结构》课程教案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授课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4学分一、课程性质、任务课程性质:《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组织和设计、如何编制高效率的处理程序的一门基础学科。
课程任务:1、学习计算机程序编写中的数据组织和设计;2、数据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3、经典算法的设计和算法效率的分析。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程序的编写,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程序中数据的组织、数据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重要算法的实现上逐步提高编程能力。
(二)技能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数据结构,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能编写出使用重要算法知识的程序,并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三)素质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习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中数据结构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严谨、认真、仔细、踏实、上进的好习惯。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版本信息《数据结构与算法简明教程(Java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叶小平陈瑛主编教材使用评价本教材经过两年的使用,得到了读者一致认可,同时也在不断改进,适合高职高专教学使用,内容基础、重难点突出,符合高职高专“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要求。
选用的参考资料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殷人昆.《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C语言程序设计》•石油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后续课程《面向对象技术》、《操作系统》与其他课程配合与取舍情况《数据结构》与《离散数学》知识点结合较多,《离散数学》讲求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据结构》中逻辑结构的学习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做铺垫。
同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也为学习《数据结构》打下了基础,对于本课程的教材,我们采用C语言来描述数据结构,因此程序设计基础也是以C语言作为的对象。
《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掌握数据结构中常用的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的特点和操作方法;3. 使用适当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2. 线性结构的介绍和应用;3. 非线性结构的介绍和应用;4. 数据结构的算法设计。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的特点和应用;3. 理解数据结构的算法设计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2.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3. 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在开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数据类型,如整型、字符型等,并与学生讨论这些数据类型的特点。
【知识讲解】1.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根据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可将数据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2. 线性结构的介绍和应用线性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如线性表、栈、队列等。
线性结构常用于解决需要按照某种顺序进行操作的问题,例如按顺序处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寻找某个元素等。
3. 非线性结构的介绍和应用非线性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如树、图等。
非线性结构常用于解决需要表达复杂关系的问题,例如建立组织结构、模拟交通网络等。
4. 数据结构的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的算法设计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并设计相应的操作方法。
算法的设计应考虑问题的特点和要求,使得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都能得到保证。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结构的应用。
例如,对于一个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用线性表来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使用树结构来表示各个班级的关系,使用图结构来描述学校内部的交通路线等。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编写代码实现线性表和树结构等的基本操作,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数据结构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2. 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3. 理解不同数据结构之间的优劣势,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4. 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等;5. 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算法在不同数据结构上的性能。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特点;- 数据结构的应用领域。
2. 常见的数据结构:- 数组:定义、特点、操作;- 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的定义、特点、操作;- 栈:定义、特点、操作;- 队列:定义、特点、操作;- 树: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的定义、特点、操作。
3. 不同数据结构之间的优劣势:- 不同数据结构在存储和操作上的差异;- 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4. 数据结构的常见操作:- 插入:在不同数据结构上的插入操作;- 删除:在不同数据结构上的删除操作;- 查找:在不同数据结构上的查找操作。
5. 算法性能分析:-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概念;- 不同算法在不同数据结构上的性能比较;- 如何评估算法的性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和常见的数据结构。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
3. 实践操作法:通过编程实践,让学生亲自实现不同数据结构的操作,并进行性能评估。
4.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据结构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和常见的数据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通过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数据结构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常用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项、数据类型等。
2. 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包括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3. 熟悉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了解它们的特点、操作和应用场景。
4.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数据结构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结构,如线性表、二叉树等。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的介绍。
2. 常用数据结构的特点、操作和应用场景。
3. 数据结构的算法分析和评价。
4. 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和常用数据结构的特点、操作等。
2. 实例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演示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法:通过编写程序,实现简单的数据结构,加深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习的动力。
2. 理论讲解:首先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等,然后详细讲解不同逻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演示不同数据结构的应用,如使用数组实现线性表、使用链表实现栈等,让学生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4. 算法分析:介绍数据结构的算法分析方法,如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计算,让学生能够评价不同数据结构的优劣。
5. 设计实现:引导学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结构,如线性表、二叉树等,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数据结构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 掌握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的基本知识;3. 理解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4. 能够使用适当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结构的定义和分类;2. 线性结构:数组、链表、栈和队列;3. 树形结构:二叉树、堆和哈夫曼树;4. 图形结构:有向图和无向图;5. 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案例。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例如:什么是算法?算法和数据结构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例来匡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
3. 线性结构的讲解(20分钟)教师挨次讲解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图示来说明不同线性结构的使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4. 树形结构的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二叉树、堆和哈夫曼树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和实例来匡助学生理解树形结构的层次关系和操作方法。
5. 图形结构的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有向图和无向图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例来说明图形结构的节点和边的关系以及图的遍历方法。
6. 应用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如迷宫问题、图的最短路径等,来展示数据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量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解决具体问题。
7. 总结与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量和回答,以检验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1. PPT或者黑板;2. 图示和实例;3. 实际案例和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考察他们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练习题: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3. 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教案

《数据结构》课程教案一、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对数据的组织、存储和访问方法的研究。
数据结构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计算机中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数据结构》课程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 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并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理解各种数据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问题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3.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算法,如查找、排序等;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编程实践的能力;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实践提升学生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讲解和实践操作:第一章:绪论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与作用;2. 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与价值;3. 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
第二章:线性表1. 线性表的定义与分类;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3. 线性表的基本运算和实例分析。
第三章:栈与队列1. 栈的定义与基本操作;2. 栈的应用场景与实例分析;3. 队列的定义与基本操作;4. 队列的应用场景与实例分析。
第四章:树与二叉树1. 树的定义与基本术语;2. 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3. 二叉树的遍历方法与实例分析;4. 哈夫曼树的构建与应用。
第五章:图1. 图的定义与基本术语;2. 图的存储方式与基本操作;3. 图的遍历算法与实例分析;4. 最短路径算法与实例分析。
第六章:查找算法1. 顺序查找与二分查找;2. 哈希查找的原理与实现方法。
第七章:排序算法1. 冒泡排序与插入排序;2. 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3. 堆排序与希尔排序。
第八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 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回顾;2. 对数据结构的进一步学习与应用的展望;3. 学生反馈与教师建议。
《数据结构》教案(精华版)

《数据结构》教案(精华版)《数据结构》教案(精华版)前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算法和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引言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到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学习数据结构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1.1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结构是一种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它涉及到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些关系的操作。
1.2 数据结构的分类数据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明确的顺序关系,而非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没有固定的顺序关系。
1.3 数据结构的应用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结构被用来组织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在图形图像处理中,数据结构被用来存储和操作图像数据。
第二章:线性结构本章将介绍线性结构,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
学生将学习这些线性结构的定义、实现和应用。
2.1 线性表线性表是一种最简单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组数据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按照线性的顺序存储。
2.2 栈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具有“先进后出”的特点。
学生将学习栈的定义、实现和常见应用。
2.3 队列队列是另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具有“先进先出”的特点。
学生将学习队列的定义、实现和应用。
第三章:树结构本章将介绍树结构,包括二叉树、搜索树和平衡树。
学生将学习这些树结构的定义、实现和应用。
3.1 二叉树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结构,它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学生将学习二叉树的定义、实现和遍历算法。
3.2 搜索树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都符合一定的大小关系。
学生将学习搜索树的定义、实现和查找算法。
3.3 平衡树平衡树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树,它可以保持树的高度平衡。
学生将学习平衡树的定义、实现和平衡算法。
第四章:图结构本章将介绍图结构,包括无向图和有向图。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数据结构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匡助学生全面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便运用各种数据结构,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编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的分类等。
2. 线性表:顺序表、链表、栈、队列。
3. 树形结构: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堆、哈夫曼树。
4. 图结构: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
5. 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
6. 排序算法:插入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 引入数据结构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解释数据结构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 引起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2. 理论讲解与示例演示(30分钟)- 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特点和适合场景。
- 通过示例演示线性表、树形结构、图结构的基本操作和算法,让学生理解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与编程实现(40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线性表、树形结构、图结构等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
- 引导学生思量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编程实践能力。
4. 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 提供一个综合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分组讨论,分享解决方案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数据结构的更多知识。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 讲义、教材、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 编程环境和相关编程语言的开辟工具。
2. 评估方式:- 学生的课堂参预度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教案安庆师范学院教案(课时计划)课程名称:数据结构授课班级:授课地点:主讲教师:程玉胜22015----2016 学年第2学期3目录01、数据结构的概念及相关术语02、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和算法分析03、线性表的类型定义、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04、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线性链表)05、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06、栈、栈应用举例(数制转换、括号匹配、行编辑)07、迷宫求解、表达式求值、栈与递归的实现08、队列09、机动10、习题课11、串类型的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412、串的模式匹配算法、串操作应用举例13、数组的定义、顺序表示和实现、矩阵的压缩存储14、稀疏矩阵的存储结构、广义表15、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二叉树的定义16、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17、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18、树和森林19、赫夫曼树及其应用20、习题课21、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22、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图的遍历23、图的连通性问题24、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25、最短路径26、静态查找表27、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528、B-树和B+树29、哈希表30、排序概述、插入排序31、快速排序、选择排序32、归并排序、基数排序33、外部排序、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34、文件编号 1周次1日期9.3课时安排2课题数据结构的概念及相关术语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2)数据结构的存储结构(3)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教学目标掌握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的概念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及其逻6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分类掌握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数据结构非数值计算问题举例《数据结构》产生的背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1.2 基本概念和术语7学过程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形式定义Data-Structure = (D, S)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分类:集合、线性、树形、图形结构数据的物理结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的形式定义ADT = (D, S, P)抽象数据类型定义举例—Triplet师生双边活动:8提问:什么是数据类型?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1.2,1.19教学后记教材:[1]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参考书目:[1]Wirth N:Algorithms+Data Structures=Programs,Prentice-Hall Inc.,1976[2][美]S 巴斯:计算机算法:设计和分析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编号 2周次1日期9.6课时安排2课题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和算法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算法复杂度的分析方法9难点:(1)算法复杂度的分析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抽象的意义(2)熟悉类C语言(3)掌握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和实现方法(4)掌握算法描述和算法分析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与排板书设计:1.3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和实现数据抽象的意义类C语言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和实现举例10教学过程1.4 算法和算法分析算法算法的定义算法的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算法设计的要求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算法效率的度量时间度量的方法分析时间复杂度T(n) = O(f(n))时间复杂度的计算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S(n) = O(f(n))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1.4,1.20教学后记编号 3周次2日期9.10课时安排2课题线性表的类型定义、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1)顺序表的基本运算(2)顺序表上实现的各种算分析法的时间性能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征(2)熟练掌握顺序表的描述方法、特点及有关概念(3)熟练掌握顺序表的基本运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第二章线性表线性结构的特点2.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线性表的定义及其表示线性表的类型定义线性表操作举例:用线性表表示集合、线性表的合并教学过程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线索性表的顺序表示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及其特征顺序表的基本运算顺序表的初始化顺序表的插入操作顺序表的删除操作顺序表的合并顺序表基本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计算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2.12教学后记编号 4周次2日期9.13课时安排2课题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线性链表)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链表的基本运算(2)链表上实现的各种算法的时间性能分析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链表的描述方法、特点及有关概念(2)掌握链表的基本运算(3)掌握静态链表的构造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2.3.1 线性链表单链表的定义单链表的存储结构特征单链表的基本操作:插入教学过程删除有序链表的合并静态链表静态链表的定义静态链表的操作举例师生双边活动:提问:malloc() free()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2.17,2.25教学后记编号 5周次3日期9.17课时安排2课题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难点:(1)循环链表教学目标(1)掌握循环链表的特点(2)掌握双向链表的特点(3)从时空角度综合比较顺序表和链表的不同特点及使用场合(4)能应用线性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2.3.2 循环链表循环链表的定义循环链表的操作教学过程2.3.3 双向链表双向链表的定义双向链表的操作特点线性链表的类型定义2.4 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一元多项式的表示一元多项式的相加一元多项式的类型定义多项式的相加算法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2.32教学后记编号 6周次3日期9.20课时安排2课题栈、栈应用举例(数制转换、括号匹配、行编辑)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1)栈在两种存储结构上实现的基本运算。
分析难点:栈满栈空的条件及它们的描述教学目标(1)掌握栈这种数据结构的特点(2)熟悉栈与线性表的关系(3)重点掌握顺序栈和链式栈的五种基本运算(4)掌握栈的应用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第三章栈与队列3.1 栈3.1.1 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栈及其与线性表的关系栈的类型定义教学过程3.1.2 栈的表示和实现顺序栈的定义链栈的定义3.2 栈的应用举例3.2.1 数制转换3.2.2 括号匹配的检验3.2.3 行编辑程序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3.15教学后记编号7周次 4 日期9.24 课时安排 2课题迷宫求解、表达式求值、栈与递归的实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1)能应用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了解递归算法执行过程中栈的变化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3.2.4 迷宫求解3.2.5 表达式求值3.3 栈与递归的实现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3.19,3.25教学后记编号8周次4日期9.27课时安排2课题队列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队列在两种存储结构上实现的基本运算。
难点:(1)循环队列(注意队满队空的条件及它们的描述)教学目标(1) 掌握队列这种数据结构的特点(2)熟悉队列与线性表的关系(3)掌握循环队列和链式队列的五种基本运算(4)能应用队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3.4 队列3.4.1 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队列的定义(FIFO)队列的类型定义教学过程3.4.2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和实现单链队列的定义单链队列的操作3.4.3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3.29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编号9周次 5 日期10.1 课时安排 2 课题机动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编号10周次 5 日期10.4 课时安排 2 课题习题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讲授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编号11周次 6 日期10.8 课时安排 2 课题串类型的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串的基本运算难点:(1)串的动态存储结构教学目标(1)熟悉串的有关概念,串与线性表的关系(2)掌握串的静态存储结构与动态存储结构和它们的优缺点(3)熟练掌握串的基本运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第四章串4.1 串类型的定义串的概念串类型的定义教学过程4.2 串的表示和实现4.2.1 定长顺序存储表示串的定长顺序存储表示串联接求子串4.2.2 堆分配存储表示串的堆分配存储表示堆的基本操作4.2.3 串的块链存储表示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4.17,4.22/4.24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编号12周次 6 日期10.11 课时安排 2课题串的模式匹配算法、串操作应用举例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串的模式匹配算法(2)了解串的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过程4.3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3.1 求子串位置的定位函数4.3.2 模式匹配的一种改进算法KMP算法教学过程4.4 串操作应用举例4.4.1 文本编辑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4.8教学后记编号13周次7 日期10.15 课时安排 2课题数组的定义、顺序表示和实现、矩阵的压缩存储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多维数组的存储方式(2)矩阵的压缩存储方式难点:(1)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表示下实现的算法教学目标(1)熟悉数组的按行(列)优先顺序的存储结构中的地址计算方法(2)熟悉特殊矩阵在压缩存储时的下标变换(3)理解稀疏矩阵的三元组和十字链表两种压缩存储表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5.1 数组的定义数组的类型定义二维数组教学过程5.2 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二维数组的存储方式数组的顺序存储表示和实现5.3 矩阵的压缩存储5.3.1 特殊矩阵对称矩阵对角矩阵5.3.2 稀疏矩阵稀疏矩阵的类型定义1、三元组顺序表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5.21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编号14周次7 日期10.18 课时安排 2 课题稀疏矩阵的存储结构、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广义表的定义及其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稀疏矩阵的存储结构(2)熟悉广义表的有关概念和运算(3)掌握广义表的两种存储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2、行逻辑链接的顺序表3、十字链表5.4 广义表的定义教学过程广义表的类型定义广义表举例广义表的特点5.5 广义表的存储结构讨论:M元多项式的表示广义表的递归算法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5.26,5.12教学后记编号15周次8 日期10.22 课时安排 2课题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二叉树的定义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1)树的基本术语(2)二叉树的定义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树的定义和有关术语(2)熟悉二叉树的递归定义,有关术语及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与板书设计:第六章树和二叉树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树的类型定义基本术语教学过程6.2 二叉树6.2.1 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的类型定义二叉树的基本形态师生双边活动:提问:举例:演示实验:教具准备:课后作业6.2教学后记编号16周次8 日期10.25 课时安排 2 课题二叉树的性质和和存储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难点:(1)二叉树的性质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二叉树的性质及证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