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思想,意味着教育应该面向()。

A. 所有人B. 贵族C. 有才能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A2.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汉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3. 以下哪位教育家主张“性善论”?A. 孟子B. 荀子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A4. 宋朝时期,书院教育开始兴起,以下哪个书院是当时著名的书院之一?A. 岳麓书院B. 白鹿洞书院C. 嵩阳书院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答案:C6.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中创立的新式学堂是()。

A. 京师大学堂B. 同文馆C. 江南制造局D. 以上都是答案:D7. 五四运动后,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化转型,以下哪个不是五四运动后的教育改革措施?A. 提倡白话文B. 废除科举制度C. 提倡女子教育D. 恢复科举制度答案:D8.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改革中,以下哪项不是改革的内容?A. 普及义务教育B. 推行九年义务教育C. 实施素质教育D. 恢复科举制度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A. 教育公平B. 教育民主C. 教育产业化D. 教育终身化答案:C10. 当前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发展()。

A. 职业教育B. 高等教育C. 基础教育D. 学前教育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

答案:《论语》2. 科举制度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得教育与选拔人才的制度更加______。

答案:系统化3. 宋朝时期,书院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学术的自由发展和______的交流。

答案:思想4. 洋务运动中创立的新式学堂,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次尝试,它引进了______的教育理念。

答案:西方5. 五四运动后,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其中提倡白话文的目的是使教育更加______。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入学测试机考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入学测试机考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入学测试机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标准答案:A2、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标准答案:B3、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 B.王昌龄 C.王之涣 D.王建标准答案:B4、《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陶潜标准答案:A5、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A.皆以力战为名。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标准答案:A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A.仕途失意 B.伤春惜别 C.羁旅行役之苦 D.伤古叹今之悲标准答案:C7、《观猎》的作者是()A.曹操 B.李白 C.王维 D.陶渊明标准答案:C8、谥号“靖节先生”的诗人是()A.杜甫 B.李白 C.陶渊明 D.曹操标准答案:C9、中国现代杂文的创始人是()A.鲁迅 B.郭沫若 C.梁启超 D.朱光潜标准答案:A10、《炉中煤》作者是()A.郭沫若 B.鲁迅 C.冰心 D.艾青标准答案:A11、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A.戊戌变法之前 B.戊戌变法失败后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标准答案:B12、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A.新月社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文学研究会标准答案:A13、《灯下漫步》选自鲁迅的杂文集是()A.《朝花夕拾》 B.《野草》 C.《坟》 D.《二心集》标准答案:C14、培根是16世纪()A.法国哲学家 B.俄国文学家 C.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D.德国政治理论家标准答案:C15、“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一语出自()A.培根 B.莫泊桑 C.欧.亨利 D.契柯夫标准答案:A16、《选择与安排》选自朱光潜的文集()A.《悲剧心理学》 B.《文艺心理学》 C.《诗论》 D.《谈文学》标准答案:D1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慰籍,蜂涌,家具店,独书己见B.修订,事绩,众生像,世外桃源C.黯淡,针砭,荧光屏,功亏一篑D.反馈,词藻,雄赳赳,再接再厉标准答案:C18、下列诗歌属于七言绝句的是()A.杜牧《泊秦淮》B.杜甫《蜀相》C.王维《山居秋暝》D.李白《行路难》标准答案:A19、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标准答案:C20、《诗经》的主体形式是()A.五言诗 B.七言诗 C.四言诗 D.杂言诗标准答案:C21、《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A.武姜 B.郑武公C.郑庄公 D.共叔段标准答案:D22、《氓》选自()A.《乐府诗集》 B.《楚辞》 C.《古诗十九首》 D.《诗经》标准答案:D23、世称“王右丞”的唐代诗人是()A.王建 B.王维 C.王之涣 D.王昌龄标准答案:B24、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孙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标准答案:B25、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季氏将伐颛臾》 D.《秋水》标准答案:C26、北宋豪放词的开创者是()A.辛弃疾 B.李清照 C.陆游 D.苏轼标准答案:D27、《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与李广构成对比关系的人是A.匈奴射雕者 B.李蔡 C.程不识 D.王朔标准答案:D28、从体裁上看,《饮酒》(结庐在人境)是()A.五言古诗 B.五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乐府诗标准答案:A29、婉约派词人柳永是()A.初唐人 B.盛唐人 C.北宋人 D.南宋人标准答案:C3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标准答案:B31、主张“唯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王安石标准答案:A32、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是()A.苏轼 B.王安石 C.柳永 D.晏殊标准答案:C33、《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大多是()A.正声雅乐 B.贵族诗歌 C.宗庙祭祀乐歌 D.民间歌谣标准答案:D3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一语出自()A.《答李翊书》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论气节》标准答案:B35、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的唐代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标准答案:D36、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国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标准答案:D37、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A.张勋复辟 B.辫子事件 C.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D.九斤老太唠叨标准答案:B38、《秋水》是一篇()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D.应用文标准答案:C39、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A.朱光潜 B.华罗庚 C.钱钟书 D.竺可桢标准答案:D40、下列各组词语中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恶wǜ,憎恶,可恶,深恶痛绝,好逸恶劳B.哄hòng,起哄,哄骗,一哄而散,哄堂大笑C.载zǎi,记载,登载,千载难逢,怨声载道D.强qiǎng,勉强,强迫,强弩之末,强词夺理标准答案:A4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积毁消骨,百无聊赖,敝帚自珍,风驰电掣B.豆蔻年华,感恩戴德,飞扬拔扈,蛊惑人心C.功成名就,觥酬交错,独辟蹊径,旁征博引D.撼然不顾,放浪形骸,苦心孤诣,刚愎自用标准答案:B42、下列的作品属于历史散文著作的是()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庄子》标准答案:C43、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陆游标准答案:B44、《梦游天姥吟留别》是()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乐府诗标准答案:D45、下列作品中属于乐府旧题的是()A.《虞美人》 B.《八声甘州》 C.《水调歌头》 D.《从军行》标准答案:D4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作者是()A.苏轼 B.柳永 C.陆游 D.辛弃疾标准答案:D47、《谏逐客书》一文选自()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孟子》标准答案:B48、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A.《饮酒》 B.《行路难》 C.《山居秋暝》 D.《泊秦淮》标准答案:D49、唐代号称“五言长城”的诗人是()A.杜甫 B.王维 C.刘长卿 D.王昌龄标准答案:C50、楚辞的开创者是()A.孔子 B.孟子 C.屈原 D.宋玉标准答案:C51、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A.《离骚》 B.《天问》 C.《九歌》 D.《九章》标准答案:C52、《陌上桑》选自于()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古诗十九首》标准答案:C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A.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七言歌行 D.七言排律标准答案:C54、《杜陵叟》是()A.律诗 B.绝句 C.新题乐府诗 D.乐府旧题诗标准答案:C55、杜甫诗歌的总体风格特点是()A.沉郁顿挫 B.闲适潇散 C.幽默风趣 D.豪放恣肆标准答案:A56、岑参是()A.山水田园派诗人 B.边塞派诗人 C.豪放派词人 D.婉约派词人标准答案:B57、在《选择与安排》一文中引用的“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一语出自() A.《答李翊书》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论气节》标准答案:D5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A.田园诗 B.爱情诗 C.宴饮诗 D.边塞诗标准答案:B59、唐代诗坛上的“小杜”指的是()A.杜审言 B.杜甫 C.杜牧 D.杜荀鹤标准答案:C60、《北方》的作者是()A.冰心 B.徐志摩 C.郭沫若 D.艾青标准答案:D61、用“茅盾”作笔名的作家是()A.周树人 B.沈德鸿 C.郭沫若 D.谢婉莹标准答案:B62、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A.今昔对比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标准答案:D63、《北方》选自()A.诗集《北方》 B.诗集《大堰河》C.诗集《宝石的红星》 D.诗集《向太阳》标准答案:A6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悖谬,急于事功,焕然冰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B.炫目,矫揉造作,愤世嫉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C.诀别,珠连璧合,直截了当,一言以蔽之D.起讫,风餐露宿,仓皇失措,万变不离其中标准答案:B6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个人崇拜的逐渐淡漠,那些曾经令人________的“圣地”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XXX《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XXX《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XXX《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XXX《中国教育简史》在线作业一单选题s1.元代国子学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

A.苏湖教法B.三舍法C.监生历事制度D.“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正确答案:D2.XXX认为教学过程是()?A.教师为中心的教的过程B.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过程C.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D.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正确答案:C3.殷商重祭祀、崇礼乐,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研究礼乐的学校____。

A.XXXB.XXXC.XXXD.东胶正确答案:A4.()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首倡者?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D5.本国传教士在中国国土上创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____。

A.XXXB.马礼逊学堂C.宁波女塾D.XXX正确答案:B6.殷商重祭祀、崇礼乐,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研究礼乐的学校()。

A.XXXB.XXXC.XXXD.东胶正确答案:A7.春秋期间规模最大、工夫最长、组织最完备的私学由谁创办?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A8.XXX明确提出办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A.兼相爱B.XXXC.XXXD.无为正确答案:C9.XXX生活教诲实际的方法论是____。

A.“生活即教育”B.“做XXX、做中学、做中求进步”C.“主动”、“行”D.“教学做合一”正确答案:D10.XXX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A.“生活即教育”B.“做XXX、做中学、做中求进步”C.“主动”、“行”D.“讲授做合一”正确答案:D11.“XXX”的思想最初是由()提出的?A.XXXB.XXXC.XXXD.老子正确答案:B12.以下哪句话最能够体现XXX提倡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思想?A.“学而时之,不亦悦乎?”B.“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学面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正确答案:D1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____。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资料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资料

四,简答题1,《中庸》是如何概括教学过程的步骤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第一,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公平。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含多种方面。

第三,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第四,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第五,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第六,教育还没有特意的园地和专职人员。

3,什么是乡三物?包含哪些内容?乡三物是西周乡学的教育内容。

内容: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学记》概括的教育方法有哪些?讲解法:“约而达〞〔言语简约而意思通达〕,“微而臧〞〔义理微妙而说的精善〕,“罕譬而喻〞〔举少量典型的例证是道理明白易晓〕。

问答法:教师的提问因先易简,后难坚。

答问应有针对性的作答,适可而止。

练习法:依据学习内容安排必要的练习,练习需要有标准,且因逐渐进行。

5,“三纲领,八条目〞指什么?三纲领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唐代的“六学二馆〞各指什么?六学二馆是唐代中央官学的简称。

六学指国子监所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

二馆指门下省所属的弘文馆和置于东宫的崇文馆。

7,清末厘定的教育宗旨是什么?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8,民国成立后,确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三句话〕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9,试列举北宋的六大书院和南宋的四大书院。

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10,试列举北宋三次兴学的名称和主要发起人。

第一次兴学:“庆历兴学〞,发起人:范仲淹;第二次兴学:“熙宁兴学〞,发起人:王安石;第三次兴学:“崇宁兴学〞,发起人:蔡京。

11,简述1922年学制改革的七大标准。

(完整word版)《中国教育史》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中国教育史》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中国教育史》课程考试卷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论述题(每题10分)1、阐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说明他建立儒家学说的原因?2、阐述孔子关于说明他建立儒家学对后代教育的影响?3、阐述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育内容等言论,评价其对后代教育发展的影响?4、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性善”、“性恶”的阐述有哪些?后代的教育家是如何加以发展的?对古代教育思想有何影响?5、中国古代的官学管理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当时的管理有何特点?封建社会后期又是如何发展的?6、书院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特点是什么?对现代学校有什么启示?7、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8、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并与现代高考制进行比较?9、试论蔡元培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10.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是如何演变的?高等师范院校《中国教育史》课程答案一、论述题1、(1)在孔子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

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进行仁、知、信、直、勇、刚,是君子应具备的六种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最重要的还在于行为实践。

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与仁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是忠与孝。

道德修养不是依靠外加强制,而是依靠自觉努力。

德育原则与方法: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中庸之道、改过迁善(2)背景: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了。

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西周前的井田制被破坏,出现了土地私有,从而使旧贵族分化成新兴的地主阶级,于是他们为了要更多的土地和人民(劳动力)便有了春秋的争霸战争。

而孔子是旧的奴隶主贵族代表,他认为春秋的战乱是因为没有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制度(春秋的战乱是因为诸侯国把周天子给灭了,所以孔子觉得是下级触犯了上级,因为下级无视那些等级制度。

)所以他主张恢复周礼。

同时又提出了仁礼中庸等思想,又开创了私学,把他的思想传下去……于是形成了儒家学说。

郑州大学网络教育网上学习导论(1)期末考试测试及参考答案

郑州大学网络教育网上学习导论(1)期末考试测试及参考答案

100学分
90学分
80学分
70学分
答案:100学分
题目:2007年,哪句话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共识。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做好继续教育推进工作”
“加强提高社区教育”
“大力发展终身教育”
答案:“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学位英语考试
全国统一考试(统考)两门课程
计算机等级考试
四六级英语考试
答案:全国统一考试(统考)两门课程
题目:可以申请学位的论文查重结果必须保证总文字复制比为
R≤30%
R≤10%
30%<R≤50%
R>50%
答案:R≤30%
题目:网站专门为我们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它使用特有的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搜寻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指




答案:
题目:URL指的是?
文件格式
网页地址
浏览器
一个软件
答案:网页地址
题目: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是
doc
pdf
ppt
xls
题目: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各专业总学分数由教学计划确定,其中基础医学学分
70学分
80学分
90学分
120学分
答案:120学分
题目: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其中高中起点专科是
5
2.5-5
2.5
3
答案:2.5-5
题目: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各专业总学分数由教学计划确定,其中专科起点本科(非医学)

中国教育史-第13章测试答案郑大

中国教育史-第13章测试答案郑大

《中国教育史》第13章在线测试《中国教育史》第1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6:41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下列(d)改革北大时提出的办学方针?A、A.陶行知B、B.黄炎培C、C.李大钊D、D. 蔡元培2、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命(a)为第一任教育总长。

A、.蔡元培B、.严复C、C.孙家鼐D、D.张百熙3、“壬子癸丑学制”将清朝的学堂改称为(c)。

A、A.洋学B、B.新学C、C.学校D、D.学院4、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c)。

A、A.华兴会B、B.兴中会C、C.光复会D、D.同盟会5、1907年5月,蔡元培前往(d)学习。

A、A.英国B、B.法国C、C.俄国D、D.德国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通令各省:各地高等以上学校教学内容要删除(abcd)。

A B CDE.A、.《大清会典》B、.《大清律例》C、.《皇朝掌故》D、.《国朝事实》E、《颁定教育要旨》2、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一股恢复封建文化教育的浪潮,采取的措施有(abc)。

A、A.恢复尊孔祀孔B、B.改定民国元年临时教育会议确定的教育方针C、C.重新确定儒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课程D、D.恢复《大清会典》E、E.恢复《大清律例》3、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abcde)。

A、A.缩短了学制年限B、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C、C.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D、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E、E.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4、民国教育方针包含有(abcd)。

A、A.德育B、B.智育C、C.体育D、D.美育E、E.世界观教育5、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abcde)。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1章在线测试《中国教育史》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1:22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取火技术的是() .A、A.伏羲B、B.燧人氏C、C神农D、D.仓颉2、部落联盟时期,实施乐教的场所称为()。

A、A.泮宫B、B.辟雍C、C.庠D、D.成均3、氏族公社末期,培养劳心者主要是指未来国家的()。

A、A.技术人员B、B.教育人员C、C.文艺人员D、D.管理人员4、氏族公社末期教育发生分化,其社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A、A.劳力者B、B.社会所有成员C、C.儿童D、D.成年人5、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以后,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时主要经济部门是()。

A、A.手工业B、B.农业C、C.畜牧业D、D.商业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原始宗教教育的主要活动有()A、A.自然崇拜B、B.图腾崇拜C、C.鬼魂崇拜D、D.祖先崇拜E、E.英雄人物崇拜2、原始时期的教育有以下特点()A、A.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B、B.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C、C.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D、D.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E、E.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3、氏族公社的教育中,生产劳动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

A、A.制作工具B、B.取火C、C.渔猎D、D.农耕E、E.纺织4、在氏族公社时期,“庠”这种机构的作用是()。

A、A.练兵B、B.聚会C、C.饲养畜生D、D.教育E、E.养老5、原始宗教教育对自然崇拜,这些自然崇拜物有()。

A、A.朝霞彩虹B、B.日月星辰C、C.风雨雷电D、D.山河土地E、E.禽兽草木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古代教育产生于劳动。

是否正确错误2、氏族公社末期,产生了文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史》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06年10 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了解学校的产生;(二)本章重点、要点1.理解: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文字的产生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那些?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说明:各章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问答题四部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可参考教学课件中的每章的自测题。

本指导书每章只列出问答题部分。

问答题答案学员自己整理。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奴隶制社会的教育的发展兴衰过程;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称之为“学在官府”;三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西周教育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孔丘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2.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3.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4.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六艺的教育内容是什么?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3.孔子在教育史上有那些贡献?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2.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3.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4.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5.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重在对教育、学校、私学起源和先秦诸子各派教育思想基本特点的了解上,打好学习教育史的基础。

可以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加深理解,如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孟子和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的异同等。

对于教材中所引用的史料原文要尽可能读懂,至少在涉及教育的领域能够准确理解。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评法家教育思想的得失。

2.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3.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教育从确立发展到完备的时期。

应了解封建文教政策的探索和确立过程,特别要掌握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体制构建和有关制度措施,掌握其中重要举措,如太学的招生和考试制度、文翁兴学、私学的次相授受制度,各种专门学校的兴办等。

了解选士制度产生和发展演变的线索,特别要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对教育的作用。

另外要了解、掌握这个时期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点。

要点有:(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封建文教政策的确立过程。

2.掌握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3.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体制、制度措施。

4.了解选士制度产生和发展演变的线索。

5.掌握董仲舒有关封建教育政策和目的观点。

6.掌握王充的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观点。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试述秦朝在文教方面采取的措施。

2.试述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专门学校的设置。

2.“九品中正”选士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致使汉“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

此时地方豪强势力强大,统治者不得不依靠他们的支持才能生存,于是形成了门阀世族集团。

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改革。

“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二)本章重点、要点1.傅玄的教育思想:振兴国家,人才是关键,道德修养要注重“内省法”。

2.掌握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观点: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要爱与教相结合、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试述魏晋时期教育制度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2.比较南北朝学校教育的异同。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学校教育体制的发展。

2.了解唐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3.掌握隋朝时期出现的科举制度以及中国封建教育的产生的重大影响。

4.掌握韩愈的师道之说。

(二)本章重点、要点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兼重佛老。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有哪些?2.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二、教学目标和学习建议1.掌握宋代官学和科举制度的创新举措2.理解宋代的三次兴学和三舍法3.了解书院的产生,重点掌握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的特点4.掌握蒙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5.全面掌握朱熹的教育思想(二)本章重点、要点注意中央集权制的强化和理学的产生是宋代教育发展演变的主要背景,制度上更趋于健全化,思想上更趋于理论化和系统化。

对于辽、金、元教育,则应从其吸收汉族文化和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及政治特权两个方面加以归纳。

朱熹的教育思想,则应放在理学的学术背景上去分析。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简述宋初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2.简述宋朝书院的特点?第八章明朝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文教政策的特点2.了解明朝时期封建官学的衰落。

3.全面掌握王守仁、王廷相的教育思想(二)本章重点、要点注意极端的封建专制是明清教育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科举和官学融为一体导致学校教育的高度发展,同时又沦为科举的预备场所。

蒙学教育集中在本章叙述,应注意联系前代的蒙学及蒙养教材。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可与朱熹教育思想相比较。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述评明朝的文教政策及其具体表现。

2.明朝官学制度具有哪些主要特点?第九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的文教政策:崇尚儒家经术,提倡程朱理学;广兴学校,严订学规;软硬兼施,加强控制。

2.了解清朝的官学制度:清朝官学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旧制,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类。

中央设立的主要有国子监,此外还有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算学和俄罗斯文馆等;地方设立的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和卫学,统称为儒学,此外还有社学、义学和井学等。

3.了解清朝书院的发展,前后分为两个时期。

(二)本章重点、要点1.王夫之的教育思想2.颜元的教育思想3.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述评清朝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其具体表现。

2.简述清朝书院的发展及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的特点。

第十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封建教育的衰败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明末清初西学的输入和早期“西学东渐”中止;封建教育的病态发展,由于缺乏对外的文化教育交流,自身也不注意变革,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依然保持传统封建教育的特点,甚至呈现病态发展的景象;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

2.了解太平天国的教育情况,文化教育的基本政策与措施,从反儒到容儒,对文字、文风与科举制度的改革,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二)本章重点、要点早期的教会学校,从英华书院到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竞相设立。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清末封建教育的衰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评述早期教会学校的特征和影响。

第十一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洋务学堂的创建。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西艺”为主。

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它们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

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2.了解洋务运动留学教育。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运动开展已近十个年头,也设立了一定数量的新式学堂,洋务派人士在实践中已认识到,国内办新式学堂存在师资、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局限。

于是,决定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主要是派遣留美幼童和留欧学生两个方面。

(二)本章重点、要点1.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张之洞及《劝学篇》。

2. 基督教教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要认清教会学校的性质,基督教教会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把教育作为重要手段,作为教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教士是为了基督教的利益而办教育的。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简要介绍洋务学堂的发展概括,并评析其特点。

2.评价洋务留学教育的历史作用。

第十二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早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早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4.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清末学制的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性,废科举、兴学堂,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订教育宗旨。

(二)本章重点、要点留学教育的勃兴。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评价其历史地位。

2.如何认识清末学制的性质和特点?第十三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1912年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教育部成立后的当务之急,是敦促各地迅速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并在革除清末教育封建性的前提下,为全国教育提供指导意见。

主要有文献《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2.着重掌握1912-1913年学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二)本章重点、要点辛亥革命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有力推动,掌握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握蔡元培的主要教育理论观点。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评述《壬子癸丑学制》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2.蔡元培教育思想和实践包括哪些重要方面?分别予以评述。

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历史意义。

2.了解勤工俭学运动,工读互助运动。

3.掌握五四时期的各种教育思潮的内容、作用和影响。

4.了解党的教育纲领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产生5.熟悉党领导和创办的革命干部学校(二)本章重点、要点收回教育权运动和反封建复古主义教育的斗争;1922年学制(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新文化运动促使教育观念发生哪些变化?2.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历史意义何在?第十五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国民党统治时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