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遗传学基因与发育(精品)
合集下载
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1)

NH 2 H3 C N Deamination H N O H N O H3 C N O H
5-methyleytosine (5mC)
Thymine (T)
Fig.21- Deamination of 5-methylcytosine to thymine.
呤被另一种嘌呤替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换。
(2) 颠换(transversion):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即嘌
呤为嘧啶代替,嘧啶为嘌呤代替。
A
G
T
C
转换 颠换
图 21-1
转换与颠换
2.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DNA分子中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引起密码 编组的移动(阅读框的改变) 。
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 隐性致死:纯合态才有致死 镰刀形贫血症、 植物白化基因等
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基因突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特征: (一)、突变的稀有性 (二)、突变的随机性 (三)、突变的可逆性
(四)、突变的多方向性
(五)、突变的重演性 (六)、突变的独立性
第三节、自发突变的机理
DNA复制错误
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进行DNA复制是一个 严格而精确的事件,但也不是完全不发生错误的。
(1)母链碱基发生互变异构,导致碱基替换
T A C G T A T A
T G T A T* A T A
(2)移码突变
新链 5’ A G T T T C A A A A A C G 模板链 5’ A G T T T C A A A A C G 3’ A 模板链环出 新链上缺失一个碱基 5’ A G T T T T G C T C A A A A C G 3’ A 5’ 3’ 3’ 5’ T A G T T T T T G C T C A A A A A C G 5’ 3’ 5’ 3’ 3’ 3’ 5’ T A G T T T T T C A A A A A C G 5’ 新链上插入一个碱基 5’ 新合成链环出 3’ 3’
5-methyleytosine (5mC)
Thymine (T)
Fig.21- Deamination of 5-methylcytosine to thymine.
呤被另一种嘌呤替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换。
(2) 颠换(transversion):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即嘌
呤为嘧啶代替,嘧啶为嘌呤代替。
A
G
T
C
转换 颠换
图 21-1
转换与颠换
2.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DNA分子中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引起密码 编组的移动(阅读框的改变) 。
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 隐性致死:纯合态才有致死 镰刀形贫血症、 植物白化基因等
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基因突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特征: (一)、突变的稀有性 (二)、突变的随机性 (三)、突变的可逆性
(四)、突变的多方向性
(五)、突变的重演性 (六)、突变的独立性
第三节、自发突变的机理
DNA复制错误
以DNA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进行DNA复制是一个 严格而精确的事件,但也不是完全不发生错误的。
(1)母链碱基发生互变异构,导致碱基替换
T A C G T A T A
T G T A T* A T A
(2)移码突变
新链 5’ A G T T T C A A A A A C G 模板链 5’ A G T T T C A A A A C G 3’ A 模板链环出 新链上缺失一个碱基 5’ A G T T T T G C T C A A A A C G 3’ A 5’ 3’ 3’ 5’ T A G T T T T T G C T C A A A A A C G 5’ 3’ 5’ 3’ 3’ 3’ 5’ T A G T T T T T C A A A A A C G 5’ 新链上插入一个碱基 5’ 新合成链环出 3’ 3’
遗传学第一至四章课件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负责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根据功能和结构特征,基因可分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编码RNA的基因。
总结词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负责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或RNA分子,从而影响生物体的功能。根据功能和结构特征,基因可分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编码RNA的基因,如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干扰基因等。
基因表达的启动调节
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节涉及对m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和蛋白质的修饰等方面的调节。
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节
表观遗传学调节是指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方式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表观遗传学调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基因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控。转录调控主要涉及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元件的作用,而翻译调控则与mRNA的稳定性、蛋白质的修饰等有关。
详细描述
基因的表达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控。在转录水平上,基因的表达受到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元件的调节,它们可以影响转录的起始和效率。此外,转录因子、miRNA等也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在翻译水平上,mRNA的稳定性、蛋白质的修饰等也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这些调控机制对于细胞内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应对不同环境刺激时的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孟德尔遗传定律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对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产生影响。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
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体出现异常表型,甚至引起疾病。
连锁遗传
染色体上相邻基因一起遗传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15)

第 ●数量性状的特征
一
节
○数量性状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数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较多,且容易出现在特定的发
量 性
育阶段和环境中表达,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表达的
状
程度可能不同。
及
其
特
征
第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
一
节
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
数
量
举例:植株的高度是一个数量性状,但在有些杂
●推导: 令P、G和E分别表示P(表现型值)、G(基因型值)
和E(环境值)的平均数。
那么上式P=G+E各项的方差可以推算如下: ∑(P-P)2=∑[(G+E)-(G+E)] 2 =∑(G-G) 2 +∑(E-E) 2 +2∑(G-G)(E-E)
如果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没有相互关系, 则 2∑(G-G)(E-E)=0
或 h2B=[VF2-1/2(VP1+VP2)]/VF2×100% =[5.072-1/2(0.666+3.561)]/5.072×100% =58%
(2)狭义遗传率(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基因作用的分解 从基因作用来分析, 基因型方差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
组成部分: 基因相加方差(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或称加性方差VA) 显性偏差方差(dominant genetic variance或称显性方差VD) 上位性作用方差(interactive genetic variance或称上位性方差 VI)
也可以写成
X xi n
第 二
●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andard
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2)

2019/5/9
9
断裂—融合—桥
顶端缺失的形成
(断裂)
复制
姊妹染色单体顶
端断头连接(融合)
有丝分裂后期桥
(桥)
新的断裂
2019/5/9
10
(二)、缺失的细胞学鉴定
2、中间缺失的细胞学特征——
(1)缺失环(环形或瘤形突出);
中间缺失杂合体偶线期和粗线期出现;
(2)二价体末端突出;
变异型之二(重复纯合体):每个复眼的平均小眼
数→69
2019/5/9
25
(三)、重复的遗传效应
果蝇的棒眼遗传:
是重复造成表现型变异的最早
和最突出的例子。棒眼表现型 的果蝇只有很少的小眼数,其 眼睛缩成狭条。这种表现型是 由X染色体16A横纹区的重复 所产生的。
2019/5/9
26
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段重复的形成
第八章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
本章重点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形成,
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特征, 产生的遗传学效应。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形成,
染色体组及多倍体概念, 各种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核型描述, 及相应的遗传学效应。
2019/5/9
1
第八章 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分析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遗传学效应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1、缺失(deficiency) 2、重复(duplication) 3、倒位(inversion) 4、易位(translocation)
2019/5/9
4
二、结构变异的机制:断裂—重接
使染色体产生折断的因素:
自然:温度剧变,营养生理条件异常、毒素、 遗传因素、母亲年龄等生物因素。
第十五章基因工程现代遗传学优秀课件

、大小和反应条件,及切割DNA 的特点,可以将限制性内切酶分为三类:
Ⅰ型酶:分子量较大,反应需Mg++、S-腺苷酰-L-甲硫氨 酸(SAM)、ATP等。这类酶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但没有特 异的切割位点,所以在基因工程中应用不大。
Ⅱ型酶:分子量较小(105Da),反应只需Mg++的存在, 并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使这类酶在基因工程研究中,得 到广泛的应用。
Klenow片段:DNA pol I 用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成两个片 段,小片段(36KD)具有5’ 3’ 核酸外切酶活性,大片段 (76KD)称为Klenow片段,具有DNA链聚合及3’ 5’核酸 外切酶的活性。
Klenow
六、S1核酸酶:
来自于稻谷曲霉,该酶只水解单链DNA,用 于将粘性末端水解成平末端及cDNA发夹式结构的 处理。
七、碱性磷酸酶:
来自于大肠杆菌(bacterial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或小牛肠(cal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 CIP),该酶用于脱去DNA(RNA)5’末端的磷酸 根,使5’-P成为5’-OH,该过程称核酸分子的脱磷 酸作用。当需要5’端同位素标记(脱P后利用T4多 核苷酸激酶磷酸化)或为了避免DNA片段自身连 接(或环化)时可进行脱磷反应。
五、DNA pol I及Klenow片段
该酶常用于制备放射性比度比活体标记高得多的DN A 探 针 , 探 针 的 制 备 方 法 是 采 用 所 谓 的 缺 口 平 移 ( nick translation)法制备的。
该酶还用于裂口(gap)修补、反转录第二条链的合成 ( Klenow )、隐蔽末端的填平反应( Klenow )等。
Ⅰ型酶:分子量较大,反应需Mg++、S-腺苷酰-L-甲硫氨 酸(SAM)、ATP等。这类酶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但没有特 异的切割位点,所以在基因工程中应用不大。
Ⅱ型酶:分子量较小(105Da),反应只需Mg++的存在, 并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使这类酶在基因工程研究中,得 到广泛的应用。
Klenow片段:DNA pol I 用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成两个片 段,小片段(36KD)具有5’ 3’ 核酸外切酶活性,大片段 (76KD)称为Klenow片段,具有DNA链聚合及3’ 5’核酸 外切酶的活性。
Klenow
六、S1核酸酶:
来自于稻谷曲霉,该酶只水解单链DNA,用 于将粘性末端水解成平末端及cDNA发夹式结构的 处理。
七、碱性磷酸酶:
来自于大肠杆菌(bacterial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或小牛肠(cal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 CIP),该酶用于脱去DNA(RNA)5’末端的磷酸 根,使5’-P成为5’-OH,该过程称核酸分子的脱磷 酸作用。当需要5’端同位素标记(脱P后利用T4多 核苷酸激酶磷酸化)或为了避免DNA片段自身连 接(或环化)时可进行脱磷反应。
五、DNA pol I及Klenow片段
该酶常用于制备放射性比度比活体标记高得多的DN A 探 针 , 探 针 的 制 备 方 法 是 采 用 所 谓 的 缺 口 平 移 ( nick translation)法制备的。
该酶还用于裂口(gap)修补、反转录第二条链的合成 ( Klenow )、隐蔽末端的填平反应( Klenow )等。
现代遗传学原理(精)

遗 传 学 的 先 驱 孟 德 尔
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三、发展阶段
1、细胞遗传学时期 (1900-1940)
摩尔根(Morgan T.H),1910
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遗传规律
2、微生物和生化遗传学时期 (1941—1960)
华生(Watson JD)和克里克(Crick FHC)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
一、推动基础科学的发展
弄清生物进化的机理 揭开生命的本质
二、指导工农业生产
动植物新品种 生物能源 环境保护
转基因动物
三、保障人类健康
疾病防治 生物制药 基因治疗
重症综合性免疫缺乏症(SCID)
生物发酵
SARS病毒
第四节
遗传学的研究
一、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二、遗传学研究的分支 三、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四、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五、遗传学研究的特点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三、发展阶段
20世纪初以后
一、启蒙阶段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拉马克(Lamarck JB)——用进废退,1809 达尔文(Darwin C)——物种起源,1859
二、建立阶段
孟德尔(Mendel GJ)——两大定律,1866 贝特生(Bateson W) ——遗传学,1906 约翰生(Johansen WL)——基因,1909
一、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课堂提问 课后复习,完成作业 认真对待实验课 作业和实验记入成绩 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加强师生、同学间交流。
二、主要参考书目
遗传学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课件.ppt

◇ 进一步的细胞分裂最终产生雌雄同体的 959个体细胞。
(二)细胞谱系示意图(lineage diagram)表明 每个体细胞的生活史
◇ 雌雄同体的C.elegans的完整的细胞谱系
(三) 卵孔(vulva)形成的遗传分析
1、 C.elegans的生殖系统
2、卵孔的发育方式: 细胞通过信号分子来改变其它细胞基因组
1、母体效应基因(maternal-effect genes)
◇ 母性效应基因编码转录因子、受体和调 节翻译的蛋白,在卵子发生(oogenesis) 中转录,产物由滋养层细胞合成并输送入 卵母细胞中,由细胞骨架瞄定在细胞质的 不同区域,沿前-后轴呈梯度(gradient) 分布。
◇ 母性效应基因产物的梯度起始胚胎发育, 突变研究指出,调节果蝇发育的母性效应 基因约40个。如:bicoid, nanos.
complex(ANTP-C)和 双胸复合体 Bithorax complex(BX-C)。
胚胎体节的划分确定后,同源异形基因负责确定每个体节的特征 结构。若发生突变,会使一个体节上长出另一个体节的特征结构,如 Pb基因的突变使触须变成腿和UbX突变成四翅果蝇。
同源异形基因的结构特点:
❖具有同源异形框。 ❖有多个启动子和转录起始点。 ❖有多个内含子。 ❖同源异形基因之间的相互排斥。
(二)早期胚胎发育 P376
1、配子发育与受精 精卵形成、受精信号
2、卵裂与囊胚形成 除哺乳动物以外,多数动物合子基因组暂时不表
达,即转录处于抑制状态。卵裂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 于受精前储存在卵细胞质中的母源性分子,包括 mRNA和蛋白质等,及其受精后的翻译产物。这些母 源性物质能够支持受精卵发育到囊胚期(Blastocyst )。 3、胚轴建立与图式形成 背腹轴(D-V)、前后轴(A-P)、左右轴。
(二)细胞谱系示意图(lineage diagram)表明 每个体细胞的生活史
◇ 雌雄同体的C.elegans的完整的细胞谱系
(三) 卵孔(vulva)形成的遗传分析
1、 C.elegans的生殖系统
2、卵孔的发育方式: 细胞通过信号分子来改变其它细胞基因组
1、母体效应基因(maternal-effect genes)
◇ 母性效应基因编码转录因子、受体和调 节翻译的蛋白,在卵子发生(oogenesis) 中转录,产物由滋养层细胞合成并输送入 卵母细胞中,由细胞骨架瞄定在细胞质的 不同区域,沿前-后轴呈梯度(gradient) 分布。
◇ 母性效应基因产物的梯度起始胚胎发育, 突变研究指出,调节果蝇发育的母性效应 基因约40个。如:bicoid, nanos.
complex(ANTP-C)和 双胸复合体 Bithorax complex(BX-C)。
胚胎体节的划分确定后,同源异形基因负责确定每个体节的特征 结构。若发生突变,会使一个体节上长出另一个体节的特征结构,如 Pb基因的突变使触须变成腿和UbX突变成四翅果蝇。
同源异形基因的结构特点:
❖具有同源异形框。 ❖有多个启动子和转录起始点。 ❖有多个内含子。 ❖同源异形基因之间的相互排斥。
(二)早期胚胎发育 P376
1、配子发育与受精 精卵形成、受精信号
2、卵裂与囊胚形成 除哺乳动物以外,多数动物合子基因组暂时不表
达,即转录处于抑制状态。卵裂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 于受精前储存在卵细胞质中的母源性分子,包括 mRNA和蛋白质等,及其受精后的翻译产物。这些母 源性物质能够支持受精卵发育到囊胚期(Blastocyst )。 3、胚轴建立与图式形成 背腹轴(D-V)、前后轴(A-P)、左右轴。
现代遗传学1-12章包括绪论全部课件 (3)

(一)、 测交法
孟德尔采用测交法验证两对基因的独立分配规律。他 用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当F1形成配子时,不论雌 配子或雄配子,都有四种类型,即YR、Yr、yR、yr, 比例为1∶1∶1∶1
(一)、 测交法
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测交 : 黄圆(YyRr)× 绿皱(yyrr)
(二)、自交法
规律。
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 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的 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2. 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 对性状差异明显。
3. 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 的存活率。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 色体上。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相互分离,而非同源 染色体(非等位基因, non-allele)自由组合到配子中。
注:Y, y位于豌豆第1染 色 体上;
R, r位于豌豆第7染色体 上。
三、 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一)、 测交法 (二)、 自交法
F2的基因型、表现型类型与比例
说明F2群体共有9种基因型,因Y对y为完全显性,R对r 为完全显性,故只有4种表现型。
3. 独立分配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是由于两对等位基因的独立分配的 结果
而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应位置上 因此,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细胞学基础)在于:
糯性是隐性性状,由wx基因控制,含有支链淀粉,与稀碘液反应后呈红棕 色。
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由Wx基因控制,只含有直链淀粉,直链淀粉与稀碘液 反应后呈蓝黑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
和分化的 myo-D基因基因家族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眼形成基因
无
眼/小眼基因
例如:控制肌肉细胞的决定和分化的 myo-D基因家族
脊椎动物中的myo-D基因家族成员的核苷酸和氨基 酸序列相似,进化上高度保守。 myo-D家族的一种蛋白myogenin由224个氨基酸组 成,其中含有HLH域。 myo-D基因家族的作用模式:myf5最先表达,是决 定的开关基因→myo-D与myf5共同作用维持成肌细 胞的一致性→所有4种因子协同作用起始肌肉细胞的 分化→myogenin维持分化的成体表型。
调控细胞调亡的基因
1)秀丽新小杆线虫:ced基因
2)昆虫的Reaper基因 3)哺乳动物的细胞凋亡基因
ICE基因 bcl-2基因 bax基因 MCL-1基因
Bcl-XL
细胞凋亡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
当调控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而打乱细 胞死亡程序时,可造成发育异常或引起肿瘤
细胞凋亡与线粒体
第十章 基因与发育
性别决定 个体发育 ----基因按时空顺序表达的结果
第一节 发育遗传学
什么是发育? 细胞的分化 细胞凋亡 生物形态的建成 性别分化与繁殖
什么是发育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发育是生物的细胞分裂, 分化,形态建成,生长繁殖的一系列过程。
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发育是基因按照特定的时 间,空间程序表达的过程。研究基因对发育的 调控作用的学科就是发育遗传学 (Developmental Genetics) 。
线粒体在凋亡的表现 释放细胞色素C 电子传递改变 细胞氧化还原作用改变
第三节 胚胎发育
自主特化(autonomous specification): 大部分 无脊椎动物的特性(由细胞 继承合子细胞质不 同部分,从而使细胞有不同命运)
条件特化(conditional specification):所有脊椎 动物和少部分无脊椎动物的特性(通过与周围 细胞 的 相互作用决定细胞命运。)
例如: Gurdon的爪蟾核移植实验 第 一 个 哺 乳 类 乳 腺 细 胞 核 的 遗 传 克 隆 ——
Dolly羊
双重开关(binary switch)
◆
双重开关(binary switch):在不同发育途径的决 定点上,具有多向分化功能起核心作用的基因。
例如: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控制肌肉细胞的决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编程性死亡的一 种方式。
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在生物发 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引起发 育异常。
例如:正常的蝌蚪变成青蛙时,尾巴的细胞进入编程性 死亡。人的指(脚)蹼细胞在胚胎56天后进入编程性 死亡。
本该死亡的基因不死亡,导致癌的形成或自身免疫性疾 病。
合胞特化 (syncytial specification):大部分昆 虫纲无脊椎动物的特性(由母体细胞质相互 作用决定)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基因作用
基因的等价性(genome equivalenc胞的全能性指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能重复个体 的全部发育阶段和产生所有细胞类型的能力。植物的 细胞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
本该不进入死亡程序的细胞发生死亡,引起中风或老年 性痴呆等疾病。
细胞病理性死亡(necrosis)
(如:机械损伤,化学毒品)
细胞病理性死亡
细胞肿胀 细胞内容物泄漏 并导致炎症 由巨噬细胞吞噬
细胞凋亡的特征
•细胞收缩 •线粒体破裂, 并释放细胞色素C •细胞核中的染色质降解 •通常隐藏在细胞膜中的磷脂酰丝氨酸暴露 到表面 •细胞碎片被周围细胞吸收 •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抑制炎症产生
例如:眼形成的主调控基因:无眼(eyeless) /小眼(small eye)基因
◇1995年Walter Gehring及其同事建立了果蝇的无眼 基因和小鼠的小眼Small/pax6基因额外拷贝的转基因果蝇, 实现了这两个基因的异位表达(ectopic expression)。
◇无眼基因异位表达的结果在转基因果蝇的腿上长 出了完整的果蝇复眼
◇小鼠Small/pax6在转基因果蝇中的表达,证明了 无脊椎和脊椎动物的眼形成基因在分子水平上是同源的。
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多细胞生物的一些细胞在发育中不再为生物 体所需或受到损伤时,会激活遗传控制的自杀 机制死亡。这种自我毁灭的死亡称为细胞编程 性死亡。
发育遗传学的研究特点
发育是生物的共同属性 发育是贯穿每个生物体的整个生活史。对有性
生殖生物而言,则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个体正常死 亡。其中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裂和胚 层分化,是发育的关键的阶段, 如哺乳类的早期 发育过程
发育遗传学的研究特点
发育是基因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遗传控制发育的图式(pattern),发育则
是基因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表达的结果, 是基因型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转化为相应表型 的过程。
发育遗传学的研究特点
发育调控基因具有保守性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如线虫、果蝇和
人类的发育途径基本相同,控制发育的基因在 进化上是保守的,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高的同 源性。
发育遗传学的研究特点
发育中基因之间的作用 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基因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对
执行了发育进程的调控。
个体发育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分化的多样性功能 细胞分化 形态建成 生长
生命的延续性功能 性别分化 繁殖
细胞定向(commitment)
决定(determination): 早期胚胎期间的全能或多能干细胞在基因的调控 下,确定了特定细胞的分化趋势,即指定了这些 细胞的分化命运。
例如:受精卵分裂成512个细胞时所有细胞已经定位, 并确定了特定细胞的形态建成等命运。
特化(specification): 细胞或组织按照已经被决定的命运自主地进行分 化,形成特异性组织或细胞地过程。
例如:被决定命运的细胞,按照指令继续分化成特 定的组织,形成体节,器官等不同形态。
决定细胞命运的三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