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教育学全套PPt-完整优秀PPT
2024版教育学图文全套ppt课件

教学工具
包括教材、教具、 多媒体设备等。
在线教育
包括网络课程、远 程教育等。
03
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
01
教育起源
古代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 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
02
教育目的
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
03
教育内容
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注重 德育和智育。
定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者向受教育 者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 念和行为习惯等。
技能教育
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等, 如听说读写、计算机操作等。
行为习惯教育
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 作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育手段
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 法、案例法、实验 法等。
实践活动
包括实验、实习、 社会实践等。
定义
02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知识传授者
将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受教育者。
引导者
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 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榜样
以身作则,为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品德 和行为榜样。
受教育者
定义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学生或 学习者。
教育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 主体性和创造性。
现代教育
教育普及
现代教育注重教育的普 及和公平性,推动义务
教育的发展。
教育多元化
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包括职业教育、特殊教
育、终身教育等。
教育科技化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 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
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代表著作:《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 到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
•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社会、 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 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 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
• 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代表著作: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 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地增长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 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 发展的差异性。来自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 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 不同的教育学派在相同的教育问题上越 来越难以取得共识,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 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科学声誉也因 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律 C教育体系 D教育问题
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4、强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这个观点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 • 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 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解读 •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梳理 • 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策略
探讨
2
目录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分享 •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推进策略
研究
2024/1/27
提问技巧
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 、引导式提问。
表达技巧
清晰表达、情感表达、非 言语表达。
2024/1/27
共情技巧
理解学生感受、表达共情 、提供支持。
辅导策略
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行 为训练、家庭治疗。
27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推
07
进策略研究
2024/1/27
28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分析
塑造孩子性格
02 近代教育学
开始关注教育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能,代表人物 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03 现代教育学
形成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如实验教育学、文化 教育学、制度教育学等。
2024/1/27
6
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
01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
02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 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
2024/1/27
10
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探讨
价值取向的含义
教育理念的含义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 、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一 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 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和追求。
《教育学全部》课件

的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02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对孩子的个性、价值观、行为习
惯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特点
03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
点。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定义
社会教育是指通过社会生活和环境,对人们进行的教育和影响。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科分支
教育学包括普通教育学、分支学科教育学和独立学科教育学 三个层次。其中,分支学科教育学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育 技术学、教育经济学等。
研究领域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 、德育论、教师教育等。这些领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教 育学的学科体系。
02
教育原理
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的内涵
04
教师与学生
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 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 育理论知识,以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和课堂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
教师专业发展
1 2
教师培训与进修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学全部》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教育学基本概念 • 教育原理 • 课程与教材 • 教师与学生 •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 教育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定义与性质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社会化 ③教育的生产化 ④教育的民主化 ⑤教育的国际化 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
2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一)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教育学课程ppt课件完整版(2024)

29
THANK YOU
感谢聆听
2024/1/30
30
及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等。
2024/1/30
27
教学论基本原理及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论基本原理
包括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等。这些原理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基 本理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模式探讨
介绍和分析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 学习等。通过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
依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对课 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进 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课程目 标设计、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
课程结构安排等。
课程实施
将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 过程,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 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
和运用等。
课程评价
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的过程,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 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
11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2024/1/30
12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并为政治服务;同时, 教育也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促进科技进步和生 产力提高;同时,经济发展也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和条件。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范围和内容上有很多交叉点,社会学为教育学提 供关于社会结构、文化、人口等方面的理论支持,教育学则通过教育实 践验证和发展社会学理论。
教育学原理全套精品课ppt课件

课件•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德育、美育和体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目录01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教育学定义及研究对象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史与流派发展历史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科学化发展阶段等多个时期。
在古代,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哲学、政治、伦理等著作中;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主要流派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如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
这些流派和理论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当代教育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探讨如何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研究当代教育学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国际化趋势,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推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技术革新当代教育技术的革新对教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涌现,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践领域。
当代教育学研究趋势02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1 2 3培养人的总目标,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的定义包括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2024年度-《教育学原理》全套课件完整版x

12
PART 03
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分 析
REPORTING 13
教育制度类型及其特点比较
01
02
03
学制类型
包括双轨制、单轨制和分 支制等,各种类型学制在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 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育行政体制
包括中央集权制、地方分 权制和教育行政合作制等, 各种体制对教育政策制定 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加强国际化协同育人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和机构的 合作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32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33
主要流派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解释主义教育学、批判理论教育学和 建构主义教育学等。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 异。
5
教育学核心思想及理论框架
核心思想
教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 教育个性化等。这些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平等性和多样性, 以及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
学校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0
社会在协同育人中支持网络构建
社会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承担着 提供实践平台、拓展学生视野、 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责任。
社会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 长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 会和志愿服务岗位,引导学生积
教育功能的特点
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方向性。
10
价值取向在教育中作用探讨
价值取向的定义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 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 ❖ ①学习要虚心。“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②学习要专心。
❖ ③学习要有恒。“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 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 子之心矣……”。
❖ ②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 爱。
❖ ③主张“学而优则仕”,即学习优秀的不论其出身 如何都可以参与政治。
❖ ④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
❖ ⑤重视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特长, 进行诱导和教育,发展学生的秉赋和才能。提倡启 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愤 (心求通而未得)不启,不悱(囗欲言而不能)不 发”。
❖ 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 预期变化的活动。
❖ 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种影响, 借助于一定的媒介,通过受教育者自觉的学习活动, 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形成预期的品质。
(二)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绪论
一、什么是教育学? (一)什么是教育? ❖ 1、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促使个性形成
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它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 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 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 及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2、狭义的教育:
❖ 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 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的“产婆术”——引导学生自 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前470年—前399年) 苏格拉 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 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 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 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和他的《理想国》
❖ 古希腊哲学家,也 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 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 一,他和老师苏格拉 底,学生亚里士多德 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 学家。
教育学
流水线
教育的社会功能
❖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学校教育的直接显性功 能是帮助学生实现从原有生活处境向较高层 次生活处境的社会流动。 血统本位用人体制
❖ 社会用人体制: 学历本位用人体制
能力本位用人体制
中美学生学习情况比较
❖ 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比较
❖ 两份报告
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3、文艺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 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 碑式的人物。 他于1632年发表了 《大教学论》,在这部著作中,他 提出了诸如普及教育、学校教育的 目的和作用、班级授课制、直观教 学等一系列教育革新措施和一整套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奠定了控教 育学理论的基础。这部著作后来被 认为是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统教育学 论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从 哲学的体系中分解出来,初具雏形。
(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 除了指平时所说的学校教育外,也包括各种校 外教育机关和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 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在内。教育学研究教 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的 客观规律,阐明有关的教育原理,明确教育 本质,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如何进行教育实 践,作出科学的理论上的回答。
3)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政治学》
❖ 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 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 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主张按 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 进行分阶段教育,成为后来强 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 渊源。
❖ ③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 教师观。
❖ ④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⑤还揭示和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 教、循循善诱、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藏息相辅” 等一系列极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原则。
❖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他
4、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 1)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 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2、应试教育:是以应试和选拔为目的的教育。
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1)考试、选拔人才的标准 2)教育管理模式 二、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1、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3、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三、实施素质教育,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1、转变教育观念; 2、调整教育内容 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1、素质教育 1)素质: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
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比 较稳定的潜在的品质条件以及所达到的身心发展的 总体水平。即个体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际中所具 有的自身条件和能力。
2)素质教育: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为协调发展、基 本素质健全的人的教育。
❖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 1)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孔子:思想集中
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论语》中。
❖ ①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 形成的。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不论其人属于何类 (宝贵贫贱、聪明愚笨、贤与不贤等),均应施以 教育,发展其潜能。
❖ ④学习要自得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 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 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 ⑤主张循序渐进。
❖ 3)《学记》的教育思想——人类历史上第一部阐 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
❖ 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②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 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