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9)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9)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1)(粤教版必修2)(150 分150 分钟)一、(每题 3 分,共18 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木讷( nà)狡黠( xi á)飞来横祸( héng)装腔作势( ji ǎo)B.讥诮( qi ào)沉沦( miǎn)不即不离( j í)暴殄天物( ti ǎn)C.根茎( j īng)信笺( qi ān)怙恶不悛( quān)对症下药( li àng)D.翘首( qi áo)文档( dàng)如椽之笔( chuán)休戚与共( qì)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慑服勘探轰然心动感恩图报B.斡旋题纲聚沙成塔别出心裁C.摒弃协商胸无城府涣然冰释D.诽谤荒弃因地治宜前倨后恭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①《中国考试通史》一书古今考试资料,历经十年编纂,日前终于与广大读者会面了。
②韩美日三方对朝鲜在申明中宣告无穷期中断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商表示严重任忧,三方朝鲜立刻重返六方会商。
③社会保障法研究所黎建飞博士说:“民工不论到什么地方打工,第一要记着当地劳动督查部门的电话,这是最方便的维权门路。
”A.搜罗郭促简短B. 搜罗敦促简短C.搜罗敦促简捷D. 搜罗郭促简捷4.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样做既能够使大家获得锻炼,也能够为集体增添一点收入,是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B.实验已进入最后阶段,我们必定要严肃仔细,若有一点大意,便可能半途而废。
C.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在近期地震和海啸中遭到灾害的东南亚国家表示怜悯和慰劳,对邻国所受累难,中国感同身受,并将对相关国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D.以文为诗,自昌黎始,昌黎之文别出心裁,而至东坡则大放厥词,别出心裁,蔚然成一代之大观。
5.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足协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其实,谁来接掌足协,他所面对的最大问题都是如何以踊跃有效的举措来拯救中国足球?B.关于他自己常常在公共场合标榜的所谓“我不在意”,我一直都表示思疑——我想大体也不会有人会像他所期望的那样对他顶礼跪拜。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材料四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由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置身虚拟的教学环境之中,数字化教育缺乏现实情境中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和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这极易造成学习者的情感冷漠及交往能力退化。数字化环境不必考虑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规范约束,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易发生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数字化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可带来强烈刺激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倾向于回避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成为网络游戏的奴隶,身心发展严重受损。
B.从中国的传统民居来看,中国人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睦相处,不同于西方人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C.本文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主要是因为现代中国建筑既缺少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又有被西方文化迷失了方向的可能。
D.如今中国各地建造的新公房、居民小区、别墅群等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是失去了传统的融洽的邻里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基础题(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服饰和人类文化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_____________,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
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____________的,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
事物的发展往往_____________。
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
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
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
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休戚相关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否极泰来B.息息相关见仁见智扑朔迷离否极泰来C.息息相关众说纷纭错综复杂物极必反D.休戚相关见仁见智错综复杂物极必反2.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B.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C.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D.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2024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基础题(2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服饰和人类文化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_____________,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
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
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____________的,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
事物的发展往往_____________。
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
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
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
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休戚相关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否极泰来B.息息相关见仁见智扑朔迷离否极泰来C.息息相关众说纷纭错综复杂物极必反D.休戚相关见仁见智错综复杂物极必反2.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B.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C.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D.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
新教材高一语文下册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积累1.下列字音、字形和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组成的处方。
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
B.他最终以杰克逊总统钦()命(封建时代指皇帝亲自所命)美国外交官的身份重归故里,将在美国思考成熟的国民经济思想光大于德国,并深刻影响了俾斯麦时期德国的经济政策。
这成功揭示了美国历史的每一段历程都是与世界各国的历史紧密钩连、相互影响的。
C.至如梁、柱、枋、檩(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D.霍布斯构想了人们让渡权利、缔结契约(某一社会全体成员就该社会行动的基本准则取得的一致协议)进入政治共同体的过程,这构成了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
但西方当代自由主义者对霍布斯的理论多有诟()病,认为霍布斯过于强调主权者的绝对权力,没有能够对人民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力进行有效的论证。
2.下列有关说明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事物进程次序的文章,叫作程序说明文,它是说明文最为重要的一个类别。
常见的程序说明文有产品使用书、工艺流程说明、工作进程说明等。
B.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跟程序说明文的重点有所不同,使用的说明方法也完全不同。
C.说明文写作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了解事理,安排写作顺序,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引用、分类别等等。
D.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
为了保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应当是严肃、客观的,尽量少使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文学技巧,尽量不要显露作者的情感态度。
语文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下册(下)必修3综合质量检测含解析

综合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但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则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分别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而且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
高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4)(粤教版必修2)[共同基础平台]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炽热整饬叱咤风云插翅难飞B.唆使夙愿肃然起敬追根溯源C.小憩迄今同仇敌忾休戚相关D.显赫唱和溘然长逝欲壑难填【测控点击】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其中A项都读为“chì”的音。
B项“唆使”的“唆”读为“suō”的音。
其他读为“sù”;C项“同仇敌忾”的“忾”读为“kài”,其他读为“qì”;D项的“溘然长逝”的“溘”字读为“kè”,其他读为“hè”。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惦量嬉笑怒骂怠慢陨身不恤B.柑桔见异思迁脉膊百感交集C.徇私开门揖盗棘手礼尚往来D.裨益虚无缥渺浮浅当仁不让【测控点击】重点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
【解析】A项中“惦量” 应为“掂量”,“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B项中“脉膊”应为“脉搏”;D项“虚无缥渺”应为“飘渺”或“缥缈”。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白城地区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很好,我们可以办理。
②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华集会,我们怎么能满腔的怒火?③“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仿造遏止搜集B.仿照遏制搜集C.仿造遏制收集D.仿照遏止收集【测控点击】本题考查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析】“仿造”是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仿照”是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
“遏止”用力阻止;“遏制”是制止、控制,可以带宾语。
“搜集”是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根据语境选择B项。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身在茫茫沙漠中,前途未卜,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渡难关。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2020·山东高考模拟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中医针灸几千年来不断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医学是中医学中最早发现与应用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医的发展源流,也是中医经络学说和腧穴学说的起源。
针灸学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生存实践中,与大自然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现、提炼、①____ 、②____、③____ 的过程,即由零星到整体、偶然到必然、被动到主动,无序到有序、散在到系统、自发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运用。
几百万年前,伟大的祖先在广博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同大自然做残酷斗争和拼搏,慢慢学会了制造简单粗糙的石制工具,这其中就有用于针灸的砭石。
而针灸工具的使用、针灸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丰富,奠定了针灸保健和治疗的基础。
针灸的手法之一是针刺。
针刺的起源大体有两种说法:一种当起源于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一些出土文物可能佐证,此时期用于针刺的工具,已经被人为加工成一定形状。
第二种可追溯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此时期人们使用的针具前身是砭石,更趋原始与天然。
当人们驱赶野兽时或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石器、棍棒等,极易被碎石片、棍棒等击中或在劳作中受到意外创伤,这时人们开始下意识地自我按摩及用物品敲打这些部位。
天长日久,人们逐渐有意识地利用尖锐的小石片或荆棘、松针来刺激某些部位,以求止痛祛病。
后来,人们还将石片进行一定的磨制加工,以便更好地适应与方便应用,此即为砭石。
这种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最了不起的学术,即“以痛为腧”。
现今的病灶点、痛敏点、反应点、激痛点等针刺理论,即主要源于此。
以石为针,以砭而治,是早期针刺治病的萌芽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1)(粤教版必修2)(150分 150分钟)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木讷(nà)狡黠(xiá)飞来横祸(hãng)矫揉造作(jiǎo)B. 讥诮(qiào)沉湎(miǎn)若即若离(jí)暴殄天物(tiǎn)C. 根茎(jīng)信笺(qiān)怙恶不悛(quān)量体裁衣(liàng)D. 翘首(qiáo)文档(dàng)如椽之笔(chuán)休戚与共(qì)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慑服勘探砰然心动感恩戴德B. 斡旋题纲集腋成裘别出心裁C. 摒弃磋商胸无城府涣然冰释D. 诋毁荒废因地治宜前倨后恭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考试通史》一书古今考试资料,历经十年编纂,日前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②韩美日三方对朝鲜在声明中宣布无限期中止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表示严重担忧,三方朝鲜立即重返六方会谈。
③社会保障法研究所黎建飞博士说:“民工无论到什么地方打工,首先要记住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电话,这是最方便的维权途径。
”A. 网罗郭促简洁B. 收罗督促简洁C. 网罗督促简捷D. 收罗郭促简捷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样做既可以使大家得到锻炼,也可以为集体增加一点收入,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B. 实验已进入最后阶段,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如有一点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
C.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在近日地震和海啸中遭受灾难的东南亚国家表示同情和慰问,对邻国所受苦难,中国感同身受,并将对有关国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D.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昌黎之文别开生面,而至东坡则大放厥词,别出心裁,蔚然成一代之大观。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足协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其实,谁来接掌足协,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如何以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挽救中国足球?B. 对于他自己经常在公共场合标榜的所谓“我不在乎”,我始终都表示怀疑——我想大概也不会有人会像他所期待的那样对他顶礼膜拜。
C.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意,让人拿它作为自己心目中最可宝贵,最值得珍惜的资源。
D. “我们从来都只是在想为自己争取最基本的权利,”老张激动地对大家说,“凭什么要求我们去忍受城市人的毫无道理的仇恨!”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B. 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2004年是又一个大选年,选举结果是民主党克里竞选失败,共和党布什再次当选为美国第55届总统。
C. 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喜爱。
D. 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思想政治课都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寓言,儿童不宜。
”这是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提出的观点。
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之父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
他们这样讲有什么依据呢?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
”钱先生却说“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会处处碰壁上当。
”卢梭得出这个观点的演绎过程是这样的:他是“原始主义者”,认为“人性本善”,倡导“回归自然”。
寓言故事反映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性相对于他所向往的人性来说,是复杂的。
卢梭认为读寓言有“坏心术”,他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
读了会使人变得狡诈,变得不择手段。
那就无法回归到他所竭力倡导的那种社会去了。
所以小孩子不宜读这类故事。
那么,钱先生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呢?“孩子是善良的,他们同情乌鸦,憎恶狐狸。
乌鸦是生活中那种因虚荣这是人性弱点而受骗的弱者,你如果同情它,帮助它,甚至因此与狐狸结怨作对,就会受到凭欺诈阴谋而得权势财富的强者狐狸的嫌弃攻击。
你在现实生活中会吃亏、摔跟头。
当一个善良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吃亏之后,他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了,去投靠取媚狐狸,奚落欺侮乌鸦。
”应该说钱先生的推导是正确的。
卢梭主张科学和艺术是道德的罪恶的敌人。
对文明持否定态度,希望重建原始初民的生活。
他的这个观点比较接近《老子》一书中的“小国寡民”。
纵使那时人类“与自然万物和平相处,跟所有族类友好不争”,但要人类抛弃一切文明,回归到原始状态,那是绝不可能的事。
钱先生固然认为禽兽中间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比较公平清楚,古代的狡猾奸诈也不像现代这样“蔚为大观”,但他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使他对企图重塑人性、再造社会的乌托邦思想有着理性的警惕和抵制。
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整体史观,他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
对其中的“进步”一词应该这样理解: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的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精神文明也多有长进。
但人类的道德会堕落败坏,产生的各种丑陋卑劣的现象,在文明的进程中也会越积越厚。
举个不雅的比喻,那好像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排出的粪便。
两人的理据貌似迥异,其实细究下去,他们推论的前提却是同中有异。
钱先生在《读<伊索寓言>》文中最后说:“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呢?这就全看我们成年人造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来给小孩子长大了过活。
”至此我们明白了钱先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1. 下列选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卢梭反对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希望与自然万物建立和谐的关系,反映了他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的现实主义思想。
B. 钱钟书反对历史的倒退,肯定社会的发展,同时能正确看待社会前进中的黑暗,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C. 钱钟书先生与卢梭都认为儿童不宜看寓言,虽然他们的观点相同,但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却并不相同。
D.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一文的写作意图在于揭露现代文明中伴随的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丑陋,呼吁儿童要远离寓言。
2.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释卢梭倡导的“那种社会”是怎样的一种社会。
3. 请写出“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这句话的含义。
4.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及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卢梭希望复古,回归“小国寡民”的生活,他怕纯朴的小孩失去本真,因此可以看出他思想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B. 钱先生以发展的、整体的历史观看待现代社会,因此他不赞成小孩子读寓言,怕他们适应不了复杂的社会生活。
C. 人类精神文明伴随物质文明的进程中,也难免产生“垃圾”,但要回归原始状态,终将被历史车轮碾碎。
D. 钱先生希望成年人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纯净的社会,来给孩子们过活,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武则天)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①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而系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媪藉②,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
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粟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注】①引:揭发,检举。
②藉:宽和,宽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名:称呼名字B. 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审:明白C. 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固:一定D. 愁在公门矣公门:府衙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狄仁杰正直的一组是()①仁杰好面引廷争。
②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③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⑤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
⑥百姓为之立生祠。
A. ①③⑤B.①③④C. ②④⑥D. ②⑤⑥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称他“国老”;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
B.武太后要为朝廷选拔人才,狄仁杰就推荐了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朝的名臣。
C.狄仁杰不仅在选才上认真,而且在用才上也很较真。
他举荐张柬之为宰相,然而武太后没有照办,他就敢于当面提出不同的看法。
D.狄仁杰一生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的爱戴,但他因教子无方,最后损害了自己的名声。
四、(18分)1. 把下面的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②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⑥封人因窃谓仲曰:“④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⑤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乡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天涯”一词在前两句中反复出现,请说出两个“天涯”不同的含义。
(4分)(2)古诗中有“无理而妙”的评论语,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析。
(5分)3.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诗歌到了唐代体制最完备。
有古体诗,如的《琵琶行》;有律诗,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尾联是“戎马关山北,。
”(2)宋代,词发展到了最盛时期,词分两大派。
前者以柳永为代表,代表作是《雨霖铃》,其脍炙人口的名句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后者以苏轼为代表,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3)春秋时代的思想家(人名),他的著作富有哲理意味,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就是这样一个名句。
五、(18分)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三十年前,我在西藏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