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生存哲学

合集下载

尼采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尼采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尼采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文学家,他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他认为生与死是人类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对于他而言,生与死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自身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

一、生与死的合一尼采将生与死视作一个整体,他否认了常规观念中对于生与死的二元对立。

他认为,只有将生与死看作一个统一体,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提出了超越性的观念,即生与死存在于每个人的一生之中,它们相互依存、交织在一起。

尼采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不是追逐无尽的生存,而是探索、实现个体的真正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生与死是不可分离的。

他将生与死看作是一个循环,每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中都将经历成长与毁灭,从而获得新的可能性和意义。

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于尼采而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个体自己创造和决定的。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对于生命价值的客观评价标准,认为这种评价是片面和主观的。

他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定义自己的生命意义,以及为自己的人生奠定真正的价值基础。

尼采提出了“超人”(Übermensch)的概念,他指出超人是那些能够超越传统人类价值观念的人。

超人不受传统道德和伦理束缚,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超人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他们将生命视作艺术的创作过程,通过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来追寻人生的意义。

三、活在当下尼采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对于他而言,人们不应该过于关注未来或过去,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此刻的生活中。

只有将注意力放在当前,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尼采看来,过度的担忧和想象只会带来忧虑与痛苦。

他主张人们应该学会放下繁杂的思绪,专注于眼前的行动和体验。

通过专注于当下的生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经历真正的存在之感。

结语尼采对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他强调了生与死的合一与统一性,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应该由个体自己创造和决定。

尼采哲学的意义生存模式

尼采哲学的意义生存模式

2007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Nov12007第6期(总162期)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o16 尼采哲学的意义生存模式3马 毅【提 要】尼采的生存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存模式,即生命—创造—生成—超人—永恒轮回。

其中权力意志是生命存在价值的内在动力,它激活生命,不断能动地为生命创造、生成各种可能性的意义存在。

生命的本质内涵是自我创造,不断生成和毁灭,这一过程永恒轮回,在永恒轮回中有可能生成为最高的意义存在即超人。

这一生存模式由于夸大感性和意志而忽视了人存在的社会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尼采哲学 生命意义 意义生存模式〔中图分类号〕B516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52(2007)06-0038-05 西方哲学经过古代的客观本体论、近代的主观知识论到现代的意义生存论三次转向,终于使哲学由关注外在的世界返回到生活世界而关注人本身。

尼采是意义生存论哲学的确立者和代表。

雅斯贝尔斯曾断定:“在尼采的生存性阐释中,有一个健康的观念是标准的,它不可在生理与医学上得以论证,而是以人在自身完整的生存意义上的价值为取向。

”①尼采面对传统哲学设定的虚无存在和现代人平庸颓废的生存状况,以权力意志、超人、永恒轮回等思想,力图要为人的生存和未来发展确认和植入一种真实的生活意义,使人生活在自己建构的意义世界中。

尼采从批判、克服传统形上学的虚无主义哲学出发,肯定现实感性的生活世界和人的肉体生命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这一存在的本质内涵是:肉体生命所表征的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本体;权力意志不断扩充人的内在生命力,赋予人的生命以最大的力感和创造性本能;它促使人在各种可能性的生成中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个性成为自己所是的,并在永恒轮回的生死中走向超人境域。

这是尼采试图为人的意义生存所建立的基本模式。

哲学家尼采名言

哲学家尼采名言

哲学家尼采名言
1.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2.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罢了。

3.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

4.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
5.上帝是在利用我们人类的本性作为他的工具。

6.让我们将事前的考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7.我不能忍受无聊的生活。

我要寻找生活中美的东西,否则,我将会发疯!
8.上帝用天使般的声音向我们说话时,我们却像动物一样做出反应。

因为我们没有灵魂。

9.要知道,太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懂得珍惜,这是人生一大悲哀!
10.我也知道我自己很软弱,但是我要生存,所以必须坚强
起来。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尼采
11.如果你不想对任何事情感到后悔,那就继续做下去吧。

—— 1 —1 —。

尼采关于生命哲学经典语录

尼采关于生命哲学经典语录

尼采关于生命哲学经典语录
1. “如果阁下长时间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


2.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3.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4. “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于轻松而有害的享乐,因为,年轻人的疾病和不幸都是由懒惰而来的。


5. “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6. “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7. “没有音乐,生活是一个错误。


8.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9.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10.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

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

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

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的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的思想极具独创性和影响力,尤其是他对超越和永生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尼采关于超越和永生的思想,并试图解释其对人类存在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尼采对超越的思考。

尼采认为人类是一种有限的生物,受困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然而,人之所以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拥有超越自我的能力和潜力。

超越自我意味着超越日常琐事和狭隘的视野,关注更广阔的人类经验和宇宙本身。

对尼采而言,超越是人类心灵的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力量。

这种超越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考,还包括对美、艺术和爱的追求。

通过认识和追求超越,人们可以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动力。

其次,尼采对永生的思考也非常重要。

他认为人类对永生有深深的渴望。

然而在尼采看来,永生并不是指个人灵魂的不朽,而是一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延续。

对尼采而言,永生是一种超越时间的体验,是对个人存在的延伸和升华。

他认为,只有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人们才能体验到永生的感觉,并能在当下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欢愉。

尼采主张通过超越自我的方式来实现永生,而不是依赖于死后的存在。

为了实现超越和追求永生,尼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思想和方法。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认为人们应该摆脱传统和社会的束缚,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超越方式。

他鼓励人们面对生活的挑战,拥抱痛苦和苦难,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尼采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经历,人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超人,达到自我超越的状态。

然而,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并非没有争议。

有人认为,他的思想过于个体主义和悲观,忽视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

此外,尼采的思想中也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之处,对他的思想进行解读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尽管如此,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仍然对当代社会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短暂的快乐和物质的满足,忽视了超越自我的重要性。

尼采的思想提醒着我们要超越当下的欲望,追求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尼采强力意志的生存哲学之探

尼采强力意志的生存哲学之探

长 。尼采深受叔本华 唯意志论 的影响 , 意 志作为 “ 将 物的 自在 ” 认为人 , 生 来 就 是 痛 苦 的 , 生 充 满 了 悲 剧 , 他 又 不 同 意 叔本 华 无 目 的无 意 愿 的 人 但 意 志 , 是认 为 意 志就 是 释 放 , 不 断 的 满 足 渴 求 和 欲 望 的 意 志 , 志 不 而 是 意 能改变时问的“ 过去存在”, 创造性 的意志却可 以将“ 但 过去存在” 碾为碎 块 , 人 生 从 痛 苦 中挣 脱 而 出 , 个 赎 拯 者 和 快 乐 的 信 使 就 是 强 权 意 志 , 使 这 而快 乐 则 象 征 着 权 力 感 的 取 得 并 意 识 到 更 大 的权 力 充 盈 。强 力 意 志 具 有 种肯定与否定 、 痛苦与快乐相并进 的统一性 , 它具 体表现为 一种反抗 , 以 对抗 恐 惧 和 奴 性 , 为 保 存 和 增 殖 的 条 件 , 生 命 得 以扩 张 , 而 成 为 作 使 从 自身 的 主人 。 在尼采看来世界和人生是毫无意义 的, 以道德 为最 高价值 的世界乃 是虚假 的世界 , 真实的世界是矛盾的 、 暴的和无意 义的 , 残 生命是 非道德 的, 因而一切道德都必须否定 , 要彻底消 除道德作为 最高价值 , 必须重建 套 与生命本质相适应的价值。强力意志则作为全新的价值设定的基础 和原则 , 而艺术则是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 二 、 力意 志 的 表 现 形 式 : 术 强 艺 尼 采 认 为 宗 教 、 德 和哲 学 表现 了人 的颓 废 形 式 , 使 人们 失 去 对 刺 道 会 激的反抗力 , 而艺术则刚好相 反 , 它是强 力意志的一种 表现形 态, 因为世 界本 身 就 是 一 件 生 殖 艺 术 品 。艺 术 不 仅 能 够 克 服 变 易 的 意 志 , 且具 有 而 阶段性 的“ 永恒化” 的特征 , 艺术是对抗 否定生命意志 的最佳对 抗力。他 以美 学 作 为 思 考 人 生 问题 的 一种 特 殊 方 式 , 到 底 其 实 质 是 要 用 酒 神 精 说 神来 代 替 消 极 的 虚 无 主 义 。 在 力 求 通 过 艺 术 来拯 救人 生 的 问 题 上 , 采 深 受 叔 本 华 的影 响 。 按 尼 照叔 本 华 的哲 学 , 生 即 是 痛 苦 , 如 何 才 能 摆 脱 痛 苦 ? 除 了 灭绝 意 志 , 人 人 走向“ 灭 ” 寂 即死 亡 这 一 根 本 彻 底 的解 脱 途 径 之 外 , 时 的 解 脱 办 法 则 有 暂 赖 于艺 术 。生 活 中的 痛 苦 则 可 以 为 艺 术 审 美 的 愉 悦 所 淡 忘 , 术 的 神 奇 艺 力量正在于此 。与之不同的是尼 采更 明确地肯定 了艺术对人生价 值的崇 扬 与升 华 。他 认 为 人 生充 满 了痛 苦 与 冲突 , 体 终 将 毁 灭 , 个 这是 真 理 。 但 真理 并 非 最 高 的 价 值 标 准 , 理 是 丑 的 、 忍 的 、 人 恐 怖 的 。 为 了 战 胜 真 残 令 这真理 , 人们只有求助于艺术 , 因为“ 术是 生命的本来使 命和形 而上 学 艺 的生命活动” 《 ( 权力意志》 3 27页 ) 术的根 本在 于使 生命变 得完美 , 艺 其 本质是对生命的肯 定。有 了艺 术 , “ 人 就不 致毁 于真理 ” 《 剧 的诞 。( 悲 生 》 3 6页 ) 第 6 尼 采 认 为 , 美 的 人 生或 人 生 审 美 化 的 必 要 性 , 于人 生 的 悲 剧 性 。 审 在 他 把 人 生 看 作 是 一 种 悲剧 艺 术 , 为 虽 然 人 生 中 充 满 了种种 困苦 和 不 幸 , 认 但人们在 同不幸 与痛苦的抗争 中 , 又会感受到宇宙生命力的旺盛与 丰盈 , 体尝到生命 的欢乐。而个体生命 的毁灭本身也是生命意志肯定 自身 的一 种形 式 , 就 是 人 生 的 悲 剧美 。 这

尼采生存哲学

尼采生存哲学

尼采生存哲学内容简介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

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

本书是尼采原着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尼彩生存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1(我认为人类所具有的伟大性是对命运之爱:一个人无论在未来、过去或永远都不应该希望改变任何东西。

他不但必须忍受必然性,并且,他没有任何理由去隐瞒它---在面对必然性时,所有的理想主义都是虚假的---但它必须去爱他。

2(一个人必须坚定,必须用他的两条腿安全的站起来---否则,他根本就不能爱。

3(天才都是有赖于快速的机能活动,都是有赖于一种继续不断为自己获得大量精力的可能性。

4(打倒偶像非常接近我的工作。

一旦我们捏造了一个观念世界,我们就剥夺了现实世界的价值、意义和真理。

“真实世界”与“表面世界”----用一般英语来说,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

这个观念的谎言一向是现实世界的祸因;由于它,人类最基本的天性变成为厚颜和虚伪;而因为过于厚颜和虚伪,这些价值已渐渐被人尊崇,其实,这些价值是与确保人类繁荣、人类未来以及对这个未来的最大要求的那些价值正相反对。

5(寒冰在近,孤独可怕----然而,在阳光下的一切东西是多么沉静~6(哲学是一种自由的退隐到冰区和山峰---是对于存在上一切陌生而可疑东西的寻求,是对于一向为道德所严禁的任何东西的寻求。

7(他是从一个坚硬、可爱而芳香的东西中脱颖而出的。

他只享受对他有利的东西;当跨越对他有利东西的范围时,他的快乐,他的欲望就停止了。

他发现补救损害的方法;他知道怎样把那些严重意外事件变为对他有利的东西;凡是对他无害的东西,都使他更坚强。

他本能地从他所看到、听到和经验到的一切东西中收集他的资料。

他是一个淘汰原则;他扬弃很多东西。

无论他所接触的是书本、人或自然景色,他总有所伴;他尊崇他所选择的东西,他尊崇他所承认所信任的东西。

他对于一切刺激反应都很慢,而这种缓慢是长久的谨慎和故意的高傲在他向上产生的---他考验那迫近的刺激;他不会想到去接近它。

透视尼采生存哲学_马毅

透视尼采生存哲学_马毅

第28卷第5期2005年9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8 No.5Sep.2005透视尼采生存哲学马 毅(大连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622) 收稿日期:2005205208作者简介:马 毅(1955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外国哲学研究。

摘 要:尼采解构了非生存性的传统哲学,建构起以高扬人的生命价值为核心和标准的生存哲学传统。

这一生存哲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意境哲学,其意蕴是体悟生命的存在价值;是一种生成哲学,其本质是实现生命的创造价值;是一种理想哲学,其目的是追求生命(人性)的完美价值。

关键词:尼采;生存哲学;生命价值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5)0520009204Perspective of Nietzsche ’s Philosophy of ExistenceMA Y i(De partment of J ournal Editing ,Dalian Universit y ,Dalian 116622,China )Abstract :Nietzsche deconstructed the nature of non 2existence of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constructed his philosophy of ex 2istence ,the core and criterion of which are the value of life.This philosophy of existence can be understood both as a prospec 2tive philosophy which is a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as a generative philosophy whose nature is to achieve the creative value of life.It is also an ideal philosophy seeking after the perfection of the value of life.K ey w ords :Nietzsche ;philosophy of existence ;value of life 尼采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尼采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在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支配下,人的生命力遭 到压制,本能遭到摧残,对此他提出重估一切 价值,对传统道德,特别是基督教道德展开严 厉的批判: 1.旧道德提倡柔顺,压制生命的本能。尼采认 为,否定和破坏,乃是肯定生命的先决条件。 基督教道德却强调驯服、柔顺、慈悲、怜悯, 使人类变得怯懦无力,这是从根本上反对生命。 2.传统道德提倡无私,抹杀个性。尼采认为, 自私和自爱都是人的本性,自私,才有自乐、 自爱,才能爱人。基督教的道德却鼓吹博爱、 邻人之爱,提倡舍己为人,轻视个人独立,否 定自我,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三、尼采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
“超人”说的提出: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的最 高自由的表现,因此他提出“超人”说,为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新的意义和 新的理想。以往,人们把进入天国视为自己的人 生目标。“上帝死了”,价 值世界出现了空白,尼采便 找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人格形 象——“超人”来填补,取 代上帝的位置。
四、尼采人生哲学与现代中国人的精神 重建
尼采人生哲学的提出:尼采所生活的时代,正是 近代西方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商品经济蜂拥 发展,乐观主义信念流泛的时代,尼采以敏锐的 眼光觉察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危机及文明社会的 病态:物质的进步和丰富掩盖着生命理想的贫乏、 精神创造力的贫乏、文化的贫乏。面对资本主义 世界顿失诗情画意的现实,尼采不免忧心忡忡: 衰落文明那触目惊心的荒凉,现代人那“无家可 归”的彷徨,被基督教的毒汁浸润了的人的心灵 的僵固,都急切地需要寻求一条创造人生的新路,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尼采提出了他的人生哲学, 力图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二、尼采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3.传统道德反对创新,扼杀有创造精神的人, 阻碍了人类的进步。尼采认为,只有具有创造 精神的人,才是人类的希望。传统道德却把创 新视为恶,把守旧视为善,把一切新兴事物和 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视为洪水猛兽,判其为罪人 和恶人,从而断送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意义∶尼采通过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确 立了新的价值观念,为人的创造力展示 了广阔的自由前景。
三、尼采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
“超人”说的两重性对后人的影响:一部分人 看到了“超人”所体现出来的人的自我超越性, 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高度来完善自己,发展自 己;而另一部分人则看到“超人”作为上等人、 高贵者的面孔,以此来为法西斯主义和种族歧 视主义服务。
其实,后者并非尼采的本来用意,尼采 固然提出了人的等级学说,但他只是把 这作为手段,作为达到超人的途径而非 目的。
三、尼采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
尼采所塑造的“超人” 形象: 1.有着健全的生命本能和旺盛的权力意志的强 者,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能力的人; 2.超越自身和超越弱者的人,能充分展示自己 的个性和才能,从而支配世界,支配命运,主 宰平庸之辈; 3.“超人”是生之痛苦的超越者,敢于面对人 类最大的痛苦,具有无所不在的放纵和欢欣的 天性,是生之欢乐的享受者,是酒神的再生, 是权力意志之主 总之,“超人”是自我生命的创造、享受和肯 定者,是自己的主人。
一、尼采人生哲学的出发点—悲观主义
★2.继承发展:尼采从叔本华那里继承了意志是世界 的本质的观点,但他却把叔本华对生命意志的否 定改造成为对生命意志的肯定—他歌颂了人的原 始的生命意志。认为它是一种永恒的力量,个体 生命的毁灭总是伴随着生命整体的再生,生命之 泉源源不断,人生虽然永远根植于痛苦之中,但 却是有价值的。意识到人生的痛苦并不能否定人 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存在,而应肯定生命,享受人 生,在痛苦中求欢乐,在死亡中求生存。尼采在 他提出的悲剧精神中认为,悲剧的实质并不像叔 本华所说,来源于生命的有限与欲望的无限,而 是根植于人性之中的两种精神——狄奥尼索斯精 神与阿波罗精神的对立与冲突。
二、尼采人生哲பைடு நூலகம்的主要内容
把权力意志作为世界之本体,并赋予其超越性 特点。把人的本质看成是未定型的、未完成的, 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表明了其自由观的现代 意义: 1.人没有任何超验的本质,上帝不必说,社会的 影响、祖先的遗传,乃至个人的经历,都不能 把一成不变的“人的特性”给予人。因而人在 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创造自己的本质 2.人没有任何超验的目的,由人自己来确立目的 3. 人没有任何超验的罪恶及赎罪的责任,宇宙 的生成变化超于善恶之外,而人同样如此,其 头顶上并无一个“绝对命令”或至高无上的道 德准则,其行为全由自己决定、自己衡量。
尼采的人生哲学 与 现代中国人精神重建
一、尼采人生哲学的出发点—悲观主义
★1.理论前提 :叔本华哲学的悲观主义─一切生命现象 在本质上都是痛苦。如果欲望得到暂时的满足,人 们又会感到无聊。人生不过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 回摆动;生命意志总是附着于个人,个体生命的必 然结局是死亡,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意志是充斥 整个宇宙的生命力量,是无限的本体。所以,无限 的生命意志在有限的个人身上必然得不到满足,人 生的痛苦来源于意志,“如果我们还是为我们的意 志所充满……我们就永远得不到持久的幸福,也得 不到安宁。” 所以,人生的出路就在于否定生命意 志。
三、尼采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
“超人”学说的积极因 尼采的阶级狭隘性:把 素:提出“超人”的理 “超人”的称号封给 想中说,意志完成其 所谓“上等人”─即 “改造”人类的使命, 所谓“人是非动物和 拯救人类使之免于退 超动物,上等人是非 化。他把超人看作是 人和超人。” 由此他 现实的人不断自我超 便成了社会等级制度 越的过程。 的狂热鼓吹者。
四、尼采人生哲学与现代中国人的精神 重建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值得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借鉴的 方面表现在:它赋予人生以积极的意义,肯定了 人生的价值;宏扬了人的主体性,提高了人在自 然界中的地位,颂扬了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人 的自我超越性、自我完善性;他对基督教伦理、 对传统道德、对理性主义的尖锐批判,是对价值 重估的伟大尝试。
今天,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的前提下,借鉴一下尼采哲学的合 理成分,对于解决人们信仰上的滑坡危机, 不无益处。
四、尼采人生哲学与现代中国人的精神 重建
今天,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已经经历过的 那种人的异化、精神的匮乏、道德的沦丧已经初 露端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得到 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 潮也伴随而至。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导致了人们道 德的沦丧,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造成了精神的 空虚。人们在信仰上出现了断裂,传统的价值观 念不再完全适应当前的形势,人们在精神上陷入 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面对这种精神上的危机, 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 流,而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 的热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