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舒曼艺术歌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色
舒曼艺术歌曲 诗人之恋 的艺术特色的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舒曼艺术歌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色的论文艺术理论论文摘要:舒曼是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其音乐创作中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思想倾向:把音乐和诗歌完美结合,以诗人的眼光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从中发掘诗中的意境。
关键词:舒曼《诗人之恋》艺术特色德国作曲家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aer schumann,1810—1856)是19世纪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其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有交响乐、清唱剧、协奏曲、钢琴小品、钢琴套曲、声乐套曲等。
舒曼的主要作品有《狂欢节》、《童年情景》、《桃金娘》、《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和生活》等。
他的艺术歌曲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抒情风采,为后来作曲家艺术创作奠定了艺术歌曲的基础。
其中艺术歌曲《诗人之恋》是由16首短小精悍的歌曲组成,内容取自海涅的诗作,改编而成,主要描绘了一位诗人经历相恋和失恋后的悲伤心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诗人之恋》就像一部抒情的叙述诗,音乐与诗歌结合、形象生动、旋律优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简洁含蓄、意境深邃,给人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意幻想。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舒曼受家庭环境及诗人文学家的影响,自幼喜爱文学,并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被称为“诗人音乐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的色彩。
在舒曼的五百多首艺术歌曲中,爱情为主要题材,还兼有一些抒情的以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和叙事曲,艺术性非常高。
其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大多选用如海涅、歌德、拜伦、席勒、莎士比亚等诗人的作品,常常在文学中汲取主题和形象,把音乐和文学相互融合,以诗人的眼光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通过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及他对诗歌的敏捷而直觉的洞察力从中发掘诗歌更深的意境。
1828年,18岁的舒曼在慕尼黑结识了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海涅的形象给舒曼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诗歌给予了舒曼很大的启示,于是舒曼共将海涅的42首诗歌曲化,《诗人之恋》就是其中一首作品。
浅谈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青年爱上少女》的创作风格及演唱技巧

11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3也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年”,这一年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要修成正果,走向婚姻,所以《诗人之恋》这部作品也被称为是舒曼的爱情日记。
他从海涅的《诗歌集》中选了16首诗为之配乐,创作了此组套曲。
在《诗人之恋》里这些描述爱情的美好开始和结束的歌曲组合在一起成为举世瞩目的声乐套曲,也成了舒曼声乐作品中的典型杰作。
此部作品通过一定的情节贯穿起来:从爱情的春天(前三部)到失恋后的心情(彷徨,苦闷,对于幸福的渴望,和积极起来埋葬自己的痛苦)。
这些歌曲中含有着极其丰富而细腻的情感,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配合也是天作之合,相辅相成地表现出了许多音色上的微妙差异。
《诗人之恋》的重要主题——爱情欣喜的苏醒与痛苦的失去。
有些歌曲的开头是很特殊的,是魔幻的典范,套曲中具有不同音乐风格的曲调,有悠扬婉转舒适惬意风格的《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有民歌风格的《小玫瑰小百合》,《那小的花儿们如果知道》等,还有庄严肃穆风格的《莱茵河》等等,这些都是经过千百年洗涤流传下来的经典声乐作品。
这部套曲中的第一首作品——《灿烂鲜艳的五月里》中,体现着气象万千、春意盎然的繁华景象,体现着诗人心中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歌曲在旋律音调上并没有运用过分浮夸的华丽渲染,但包含着内心简简单单的真情实感。
歌曲结尾处的艺术处理上,停在一个不稳定的音上,不予解决和终止,给人以无限回味的空间感,生动而形象地烘托出了诗人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期待和憧憬的氛围感。
这首歌的属和弦十分强烈,在结尾小节也没有出现升f 小调的基本和声。
这首歌曲以独特的钢琴伴奏及与之适配的得体和声运用,仅以26小节的音乐便完美地吸引了我们,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
第二首作品《从我的眼泪里面》描写了诗人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心仪爱人,却没有信心勇敢的向其表达心意,只能独自默默的叹息落泪。
这首歌曲的布局在节奏速度上展示的都是“稳”,真诚地流露着诗人孤独叹息的情境,精简地刻画着一位渴望爱情的青年人的状态和形象。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

到十八世纪末 ,德国的艺术歌曲形势发生改 变, 开始出现了浪漫主义的迹象。它伴随着抒情 诗 的 出现 而产 生 , 而 抒情 诗 的出现 是 浪 漫 主义 开
始 的重要 标志 。其 中最具代 表性 的诗 人就 是歌 德
和海涅 , 他们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 擅长通过抒
情诗的形式来抒发 自己的情感 , 也把公众 的思想 和愿 望 以诗歌 形式 表达 出来 。而 以这些抒 情 诗为 歌词的艺术歌 曲的出现 , 将音乐与艺术的结合变
一
。
对 于深 入理解 作 品 , 对 于提高 演奏 、 演 唱、 教 学水平都 有 重要 的意义 。
关键词: 舒曼; 艺术歌 曲; 《 诗人之恋》 ; 钢琴声部
中图分类 号 : J 6 1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4 2 8 8 ( 2 0 1 5 ) 0 4 — 0 0 4 4 — 0 3 德 国艺 术歌 曲的起 源 与发展
一
、
歌 曲深受 意大利 歌 曲的影 响 。
艺术歌曲, 主要是指那些艺术情趣较高, 在歌 词 以及伴奏和旋律等方 面与大众歌 曲或者是民 歌 有一 定差 别 的歌 曲 。广义 的艺术 歌 曲 , 是 指 德
国、 奥地 利 、 法国、 俄 罗斯 等 国 的作 曲家 以歌 德 、 席勒 、 夏米索 、 海 涅 等 浪 漫 主 义诗 人 的诗 歌 为 歌
是 一种 艺术 的体裁 , 是在 1 9世 纪 发展 起 来 的 , 但 是其 本身 的发 展历 史是 非常 悠久 的 。在历 史 长河
中, 德 国的 “ 恋诗 歌手 ” 的歌 曲是 艺术 歌 曲最 早 的
形 式 。这 种 歌 曲具有 非 常 鲜 明 的特 点 , 它们 将 相
舒曼《诗人之恋》声乐套曲艺术特色演唱浅析

舒曼《诗人之恋》声乐套曲艺术特色演唱浅析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于1840年所作,如今已经成了声乐教学和音乐会的必唱曲目。
其美妙的旋律,完美的钢琴伴奏织体以及富有内涵的诗歌都是声乐套曲中的精品。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诗人之恋》对于音色的训练有着很大的作用,由于《诗人之恋》套曲的作品故事性很强,对于音色有着相当大的要求,加之艺术歌曲对于演唱的要求和歌剧不同在力量和音色上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区别;艺术歌曲的学习可以为演唱歌剧打好基础,同时可以学到歌剧当中所接触不到的情感色彩和音乐的要求。
对于男高音来说;《诗人之恋》套曲学习中对于中高声区和换声区的训练有着很好的效果,例如《在灿烂的五月里》《我不怨你》《当我凝视你的眼》等作品主要训练的就是换声区的问题。
整套作品中每首作品各具特色,在演唱当中对于演唱能力和音乐阅读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提高。
本文从一个演唱者的角度来分析《诗人之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
内容包括四部分:一、艺术歌曲发展的概述。
二、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物——《诗人之恋》声乐套曲。
三、舒曼《诗人之恋》声乐套曲的艺术特色。
四、《诗人之恋》作品的演唱分析。
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诗人之恋》套曲。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的研究——以前六首为例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的研究——以前六首为例孙月红 / 张靖晖摘 要:罗伯特舒曼在继承了舒伯特艺术歌曲写作过程中的传统抒情风格,并充分结合自身对于浪漫主义独特风格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爱好情感阅读经验,以及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创作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将德国的艺术歌曲写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是舒曼在1840年根据德国著名的抒情诗人海涅的《抒情插曲》而创作的,被认为是德国现实主义艺术歌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本文以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前六首为例,所获资源来自在线声乐伴奏平台,对其创作风格及钢琴伴奏开展研究工作,期望能对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创作风格;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孙月红(1981-),女,硕士研究生,太原学院教授;张靖晖(2002-),男,太原学院本科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音乐资源合作社”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308);太原学院科研反哺教学专项课题:“创赛项目驱动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TYFB03)。
引 言罗伯特·舒曼艺术歌曲取材于浪漫主义诗人海涅的诗歌—《抒情插曲》,其音乐作品细腻纯净,旋律美妙而精确。
他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描写了一位诗人获得爱情以及失恋后的痛苦心情,充分展现了舒曼的音乐才华,是其声乐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此套曲无论在这首歌曲的写作和技法,还是它所需要体现出来的时代性和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因此,笔者从QQ 音乐、酷我音乐、99伴奏网、UU 伴奏网、伴奏音乐网等在线声乐伴奏平台搜索资源,找到《诗人之恋》前六首为研究案例,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
一、《诗人之恋》概述《诗人之恋》为舒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色性,该作品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展示出来,并对其赋予曲调,用音乐伴奏的艺术形式升华主题,从内外两个方面来深度阐述该作品本质。
浅析舒曼《诗人之恋》的演唱风格与特点

浅析舒曼《诗人之恋》的演唱风格与特点舒曼是十九世纪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优美的音乐作品。
其中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是德国诗人海涅的十六首诗歌创作而成,主要内容是讲述爱情的开始与结束,其中渗透着爱与痛苦。
作品和声织体呈多样化,旋律与歌词之间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最高水平,这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都形成巨大的艺术吸引力。
上带有室内乐的特点,演唱时不需要像歌剧一般展现强烈的音量对比和浓烈的情绪色彩变化。
而《诗人之恋》作品中包含大量悲剧性的情绪色彩,所以要求演唱者具备需要较好的表现力并展现一些戏剧性的效果,在表达时要有一定音量上的变化,但不必像咏叹调一般强烈。
二、舒曼《诗人之恋》的艺术特点(一)蕴含德国音乐的民族色彩德国民歌不像意大利民歌一样直抒胸臆,也不像西班牙民歌一样热情奔放,音乐具有内在、朴实、工整、简洁的特点。
舒曼在创作艺术歌曲时,非常擅长运用德国民族元素,很多歌曲都具有民歌风味,并且巧妙运用各种丰富的和声、织体、节奏等,以此给观众《诗人之恋》就是基于德国古典风格,以民间音乐和各种生活风俗作为创作元素,并采取一些特殊手法鲜明反映德国民族音乐的风格。
例如在《小小花儿能体会》中,就摄取了民间舞曲和乡村民谣等音乐元素。
(二)科学应用“朗诵调”舒曼为了完美融合诗歌与音乐,除了沿用舒伯特的传统创作手抒情性之外,还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朗诵语调,以此保持语言具备抑扬顿挫的特点,同时又展现诗歌的魅力。
这种基于诗歌内容、语言音调设计的朗诵调式的旋律,和歌剧中的宣叙《眼泪中长出嫩芽》年爱上少女》、《我曾在梦中痛苦》等就将诗歌的已经朗诵般似的传递至听众耳中,实现了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三)钢琴和“人声”彼此作用舒伯特给人声与器乐之间的彼此协作打开了新的大门,赋予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鲜活的生命力,而舒曼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他借鉴复调音乐写作风格,强化了钢琴伴奏中的动机,促使钢琴旋律更加丰富,进而在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就更。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和艺术特点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和艺术特点19 世纪初期,随着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许多著名的抒情诗人随之涌现。
其中,被誉为“艺术歌曲大师”的舒伯特克服了过去艺术歌曲的弊端,结合钢琴伴奏,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发挥出音乐对于诗歌的作用,推动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中期,作曲家舒曼继承了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在其基础上给予独特的深入与完善,创造出更为成熟的艺术歌曲。
在钢琴伴奏上大胆创新,舒曼将作品中的感情利用钢琴伴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大大提升了钢琴伴奏的发展空间。
舒曼作品中,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采用了多种创作技法,将海涅诗歌用歌曲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技巧一直以来是备受讨论的艺术歌曲话题。
1.舒曼及《诗人之恋》简介1.1舒曼简介1810 年,罗伯特·舒曼出生在了萨克森邦的次维考小镇里,由于书商父亲的影响,舒曼从小就阅览群书,且感情丰富、生性冲动、蔑视传统。
与舒伯特一样,舒曼有着极高的创作天赋,而且因为他的性格,使得他的浪漫主义情感愈发深刻。
浪漫的舒曼特有的天赋和深厚的文化底子使得他对艺术创作有了新的突破,通过将诗意与想象完美结合,创造出具有情感、心理表现的艺术歌曲,充分反映了其内心世界与情感生活。
他将浪漫主义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多选用德奥诗人的诗歌为词,结合诗歌的艺术性挖掘出诗歌本身的内在意境,创造出动人心魄的诗意歌曲。
1.2《诗人之恋》简介19 世纪初期,由于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运动的影响,资产阶级思想中萌发了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
在浪漫主义中期,音乐家利用艺术歌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激情和对社会的不满。
忧郁、焦虑等情绪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展时期尤为明显,它反映了一批批中产阶级市民的社会内心情感,渴求精神自由的获得。
音乐创作家们因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厌恶使得他们转变视线,寄情于自然,通过音乐创作弥补现实生活的缺憾。
在提取素材的同时,将其与艺术结合,声乐艺术随之而来。
音乐诗人舒曼将海涅的诗歌曲化,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完成了声乐套曲《诗人之恋》。
对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

第一章 作品的写作背景
一、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舒曼爱情中的“诗人之恋” 二、舒曼爱情中的“诗人之恋”
三、舒曼与海涅
第二章 作品的音乐及艺术特点分析
一、作品第一部分的分析 二、作品第二部分的分析 三、作品第三部分的分析 四、作品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 作品的演唱处理
一、第一部分的演唱处理 二、第一部分的演唱处理 三、第三部分的演唱处理 四、与伴奏的合作
结 语
舒曼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继承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优秀传统, 舒曼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继承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优秀传统,并发 展了这一体裁的艺术创作手法, 展了这一体裁的艺术创作手法,他的艺术歌曲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和心 理状态的刻画, 理状态的刻画,使歌曲的表现手法更加细致、灵活;在选词上,舒曼要 求很严格,诗与音乐结合的非常紧密和完美;在和声上,舒曼彻底摆 脱了古典主义时期和声、调式的模式,开创了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在钢琴伴奏上,舒曼大大的提高了它的作用和表现力。声乐套曲《 在钢琴伴奏上,舒曼大大的提高了它的作用和表现力。声乐套曲《诗 人之恋》 人之恋》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品,是德奥艺术歌 曲中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舒曼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这些 艺术特点,也体现了舒曼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音乐洞察力,高超 的音乐才能,浪漫主义“诗人音乐家” 的音乐才能,浪漫主义“诗人音乐家”的气质。 本文通过对《诗人之恋》 本文通过对《诗人之恋》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及艺术特点、 演唱处理的分析,使我深刻的了解了作品的美学特征、创作风格及音 乐表现手法,品味了作品的丰富的情感;深刻的了解了舒曼如何在继 承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传统上,创新并把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 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的指导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演唱实 践,并对自己以后德奥艺术歌曲及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起到了一定的 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舒曼艺术歌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色
关词:舒曼《诗人之恋》艺术特色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AlexandaerSchumann,1810—1856)是19世纪具有浪漫主义征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其一生中创作了多不同题材风格的作品,交响乐、清唱剧、协奏曲、琴小品、钢琴套曲、声乐套曲等。
曼的主要作品有《狂节》、《童年情景》、《桃金》、《诗人之恋》、《妇女爱情和生活》等。
他的艺术歌曲充体现了浪漫主义时的抒情风采,为后来作曲艺术创作奠定了艺术歌曲基础。
其中艺术歌曲《人之恋》是由16首短小精悍歌曲组成,内容取自海涅的作,改编而成,主要描了一位诗人经历相恋和恋后的悲伤心情,以及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诗人之恋就像一部抒情的叙述诗音乐与诗歌结合、形象生动、旋律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简洁含蓄、意境深邃,给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意幻想。
一、诗歌与音乐的美结合
舒曼受家庭环及诗人文学家的影响,自幼喜爱学,并具有深厚的文学功,被称为“诗人音乐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的色彩。
在曼的五百多首艺术曲中,爱情为主要题材还兼有一些抒情的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曲和叙事曲,艺术性非高。
其艺术歌曲创作方大多选用如海涅、歌德拜伦、席勒、莎士比亚等诗人的作,常常在文学中汲取主题和形象把音乐和文学相互融合,诗人的眼光把握诗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富内涵,通过音乐与诗歌的完结合及他对诗歌的敏而直觉的洞察力从中发诗歌更深的意境。
1828年,18岁的舒曼在尼黑结识了诗人海涅(HEinrichHEIne,海涅的形象给舒曼留深刻印象,他的诗给予了舒曼很大的启,于是舒曼共将海涅42首诗歌曲化,《诗人之恋》就其中一首作品。
在曲方面舒曼颇具匠心,他照海涅的《悲剧——情插曲》《歌之卷》的一卷,从中选出16首,依照钟情—表白—幸福—背弃忧伤”的逻辑发展顺序编而成。
就像海涅诗歌的一贯基调这是一部悲剧性的套,舒曼在音乐上注重词的连续性,精妙地把一首首小曲织在一起,构成不可分割整体。
在《诗人之恋》这部作品中舒曼的文学修养在音乐很好地显现出来,其音乐文学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漫主义音乐重视情感表达。
如一首《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描写春天来到了,万物复苏、百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诗人心中萌发了对情的渴望,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之;“灿烂鲜艳的五月,所有的花朵开放,我温暖的心里,爱情的念升起,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所有鸟儿歌唱,我向她诚恳表,我思恋爱慕的情意”1]。
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内的真诚,以及对未来爱情生活的往。
第二首《从我的眼泪面》中诗人选定了理想的情人,刻了一个渴望爱情青年的形象。
第八《如果花朵知晓》有大量的颤音伴奏,示着诗人的烦躁情绪,但着地上的花朵、歌唱的夜、天上的星星,但愿能获得安慰,而结果并非所想。
最后一句“我心的裂痕”情感强烈,多愁善感的人爆发了内心的情绪第十六首《旧日邪恶歌谣》中诗人决心彻底地脱痛苦,把爱情和痛统统装进棺材,用十个巨人抬着,抛入海底这首歌曲庄严、有气势,旋起伏比较大,整个节奏给歌曲加了严峻的色彩。
最后一大段钢琴尾奏描写大海淹没了棺材,仿爱情也随之沉到海底
二、汲民族艺术特色
艺术歌曲创作以德国民族民间乐文化为基础,鲜地表现出德国音乐的民族,反映了德国民族的格特点。
舒曼创作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