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日志范文三篇

合集下载

扶贫工作日记(纪实)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纪实)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纪实)六篇【篇一】自**年8月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职责,扎根基层、扎实工作,以构建和谐村庄和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扶贫帮困和整村推进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帮助**村及该村群众谋划脱贫致富思路、推进脱贫致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筑牢“奠基石”**村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薄弱、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差,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

面对该村基础差、贫困程度深、干群矛盾大、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等现状,我深感责任重大。

“治病要治根”,只有村两委班子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强,才能带领全村更好发展。

四年来,我始终把加强该村村级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

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和“五抓一促”活动为抓手,创新方法,采取“联合作战”模式,定期组织区委办党员干部与**村党员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动该村党员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结合该村实际,将党员民主生活会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和群众代表给干部提意见建议,开展相互批评,群众提问,干部回答,不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查漏补缺强短板。

同时,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商讨,给村级管理定制度、严规矩,完善了村干部管理、村级公开、村信访接待日等制度,让党员群众充分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及时消除群众误解和怨气、化解干群矛盾,提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认可度。

当好“小郎中”为了准确把握**村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年,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起,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村各个角落、田间地头,查看该村基地设施情况和自然资源情况,走村串户了解群众的家庭收入情况,虚心听取村里老干部、老党员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摸底,摸清了**村地理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效率差、公共设施基础差、青壮劳力技能差、村级经济薄弱等主要致贫原因,撰写了《关于**镇**村贫困现状及发展对策的调查报告》,形成了**村精准扶贫规划、户脱贫规划、工作队年度计划等系列工作规划,确定了有机蔬菜、苗木等产业发展思路。

扶贫日记三篇

扶贫日记三篇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瓢泼雨中情,帮扶一家亲屈云兰今年3月,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我与花坪镇落水坪村5组的一户人家结成了"亲戚",记得我第一次去到村里时,村书记就说:那是全村贫困户中最远的一户啊,公路都没通到屋,怎么让你一个年轻小姑娘去那么远。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想到帮扶的艰难、责任的重大,真是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我第一次去帮扶户家中时,总感觉路很难走,还记得当天下着毛毛雨,因为路程太远,所以我们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陪我一起,我们顺着一条并不宽敞的土公路走了很久,蜿蜒的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大山深处,感觉怎么都走不到尽头。

而当我们终于到达他们家后,映入我眼帘的是很有年代感的土木建造的房子和旁边低矮的茅草房,据后来的了解,家中的房子还是74年以前修建的。

当时家中只有一个年纪超过70岁且听力有障碍的老奶奶,我瞬间就蒙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因为听不到,第一次的交流显得特别费劲,我凑到她的耳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聊过之后我很迷茫,因为总是我问东她说西,我知道不是老人家故意如此,确实是听不到,所以只得草草的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

后来,我前后5次去到了他们家中,通过与她的儿子交谈,知道奶奶的老伴儿已于一个月前过世,家中还有奶奶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孙女儿。

我向他们详细的解释了很多扶贫相关的政策,了解了他们家的一些需求和具体的扶贫发展计划。

可能是去的多了,我和奶奶之前有了一些小小的默契,开始懂得彼此要说的一些话。

在我第四次去到他们家时,奶奶请我给她拍一张寿像,因为腿脚不便,且距离乡镇较远,奶奶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好,想要置办一个寿像。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帮扶日记在我国长期的扶贫过程中,规模性扶贫开发工作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已经与我国现阶段的贫困形势不相符,需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完善扶贫政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个人,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精准扶贫工作日记个人篇1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

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

每次到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洗礼。

今天,又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我们到的是该乡政府所在地响水河子汉族村,这个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2000多口人。

今天由村里安排的十户村民家,都是在村里很典型的贫困户。

家庭状况各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特色,就是贫困。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这一会儿再说;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最大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赌博、玩“六合彩”,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

今天村里安排的十户贫困户,基本都是有病患的家庭。

徐某某,男,本人患有哮喘、心脏病;柳某某,女,三个女儿先后患病去世,一个人生活;周某某,男,年老体弱,患有心脏病、脑血栓,前列腺肥大,独自一个人生活;杨某某,男,本人患有脑血栓;艾某某,患有脑血栓;梁某某,夫妻二人都是智障;周某某,男,本人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赵某某,男,年老体弱,多年患有心脏病,一人生活;吴某,母亲患有脑血栓,卧病在床;张某某,一人生活,是肢体残疾人。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篇一】今天是农历腊月十二,小寒,标志着寒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正所谓" 数九寒天",草草吃过早饭,我便赶往驻点村**市**镇**村,安排好基本的工作后就匆忙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送上专门买的保健品和棉服。

哪怕是村里生活比他更艰难的贫困户,说起**时,往往都是一声叹息——**今年34 岁,初步怀疑因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或其他疾病影响,致使其手脚无力,行动困难。

但因家境贫寒,他一直没进行过全面的身体检查,更说不上对症治疗,以致卧床多年。

而**的父亲因为遭遇突发交通事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只剩下身患残疾的他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遭受身体和家庭的沉重打击,郁郁寡欢,意志消沉。

我与**的结缘得追溯到一年前。

当时我刚来到**村,正挨家挨户调查摸底,核查每一户贫困户的实际需求。

当我来到**家时,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时隔一年,我仍然记得当时冷清的房子里笼罩着死一般的寂静,**母亲坐在门口,手里编着一个竹筐,她伛偻着背,仿佛生活的重压已经让她无力抗争。

而**则安静地坐在房间,只在我进门时侧头看了一眼,然后又兀自发呆,因为无外人辅助他无法走出这个房间。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仿若深陷绝境又无法挣脱的无奈,让我在过去一年里,频繁上门探访,想方设法联系**、肇庆的多家医疗机构进行咨询。

医生建议他到户外适当地晒一下太阳,有利于身心的康复。

自**不良于行后,他就再也没有好好感受过阳光的温度,于是我就想办法给他送去了轮椅,并鼓励他勇敢地面对人生的苦难。

我推着他,慢慢走出了家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他身上时,他安静了一会,然后回过头来,笑着对我说" 何书记,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我能感受到那种突然看到希望和方向的激动,因为我也是一个山里娃。

我轻轻拍了他几下,说道:" 会好起来的,我们会帮助你的。

"扶贫先扶志,想让**改变目前的现状,关键是要强化他生存的意志和技能,让他对生活有信心和希望。

[扶贫工作日志]扶贫日志

[扶贫工作日志]扶贫日志

[扶贫工作日志]扶贫日志扶贫日志篇(1):2022年扶贫民情日记2022年扶贫民情日记一:坐落在天马故乡里的武威火车站是千里河西走廊上的一个二等客运站,下辖北河、槐安、截河坝3个铁路中间站,现有职工176人,承担着客运、货运、调车等运输生产任务。

2022年4月,孙万斌到武威火车站担任党总支书记,上班第一天就被职工们交来的厚厚一沓申请和报告震住了。

“有要困难补助的,有改职调职的,有要求长期休病假的…我做梦都没想到职工们会有这么多问题,心口被堵得发慌。

”“是职工们故意给我出难题吗”带着疑问,身材高大、秃顶圆脸,戴着近视眼镜的孙万斌,敲开了货运值班员王磊的家门。

正在忙着给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接小便的王磊,把他让到客厅一个残破的沙发上,伺候老母亲服下降压药,就一直闷头抽烟,屋里的空气就像祁连山上的积冰一样凝固住了。

“老王,你的妻子咋不在家呀”望着屋里凌乱的景象,孙万斌问道。

随着王磊打开话匣子,孙万斌了解到他的母亲每月要花费医药费1500多元,孩子在山东上大学每月花费生活费800多元,妻子代丽为了补贴家用、还房贷,就跑到外地去打工,为了能照顾母亲,他便提交了从截河坝车站调到武威车站的申请。

那天,孙万斌从王磊家回到办公室后,写下了第一篇“民情日记”,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郑重书写了“反映职工思想的‘晴雨表’,掌握职工生活状况的‘温度计’”22个字,表达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态度。

2022年扶贫民情日记二:1月6日,元旦刚过,正是天寒地冻时节。

而在襄汾县南辛店乡小陈村的村委会里,却是热闹非凡。

支村两委一班人正紧张地筹划着开春建设大棚项目。

发展蔬菜大棚是该村“第一书记”武红卫为村民要办的实事之一。

“住村后要努力办实事,帮助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全年工作日的三分之二,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是武红卫2022年8月14日参加襄汾县农村第一书记任职培训时在民情日记的第一页写下的对自己的要求。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一】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二】宣传部共有13名干部,2016年共包扶后王家山村17人,贫困人口大多数是年老,残疾人,行动非常不便。

宣传部主要领导和包扶干部通过调研,决定对年老和残疾贫困户进行精神扶贫。

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理念在支撑着这些人?为了消除心中这一疑问,宣传部及时购买了老年收音机、各类书籍,尤其是王道老人需要的笔墨纸砚,把这些精神食粮送到贫困户的手中。

当天离开的时候,已是下午,刚下过雨的庄稼汲取着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快速地成长着。

已经30多岁的王彦辉,本该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却因童年的灾难沦为一个智商只有几岁的孩子,当他看到有人来访的时候,却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什么样的雨露和阳光能滋润他茁壮成长,收音机里的音乐或许能打开上帝留给他的另一扇门工作人员心情沉重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7月29日,星期五下午,室外温度是32度,实际可能都达到了35度。

宣传部所有人员却出发到包扶村后王家山,提着西瓜、饮料、白糖、饼干等消暑用品,大热天的,你们还记得我们王娥娥的妈妈向包扶干部说道。

礼轻人意重啊包扶干部还显得不好意思。

不轻......不轻......娃娃们连一口水也不喝、一口饭也不吃大妈说着,我们已经走远了。

已经到晚上9点多了,我们该回去了,送出去我们的心意,大家心情一下子超级好。

残疾人王振祥行动不便,夏天还不知道吃西瓜没有?一个暖心的疑问,形成了此次送凉爽之行。

一个志愿者希望与王道老人结对帮扶,这是个好思路,精准扶贫的链条应该越长越好,一定要抽时间和其他志愿者好好谈谈这事这是精准扶贫日志中最有希望的一段话。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三】今天,阿光叔叔、小和姐我们三人去第一批尼西鸡养殖户家对禽舍做消毒指导。

全村被崩池神山分成两个片区,按所处地域分为山前和山后,山后五个村民小组基本地处于神山之上,由此多少可以想见山后的一部分状况。

然而,真正进入村组公路,我还是被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九曲十八弯吓得不太敢说话,一条公路拐来拐去盘踞在整座山上,形状简直跟那条蜷缩水泥路上晒太阳的蛇有得一拼。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

我的扶贫日志三篇篇一这两天雨下个不断,酷热的夏季暂时被阴雨赶跑了。

头顶没有了骄阳,脚下倒是泥泞,扶贫工作依旧在冒雨进行着。

今日到达我包扶的第二户民众家,也算是去看望他们吧。

雨天看看他们的房屋漏不漏,认识认识他们致贫的更深层原由,看能不可以给他们做点什么,尽自己一点力所能及的帮扶。

这是一家本来幸福的家庭,但一场不测,却把他们拖进了万劫不复的贫穷中。

三年前二月的一个清晨,这家三十六岁的男主人清晨起来张开模糊睡眼,走到门前时看见他家门口的柳树有一条枝垂了下来,可又没完整掉下来,耷拉在那边有些碍事。

于是他站在树下用力的拽那树枝,可怎么也拽不下来,他就爬到那棵其实不高的树上,抓住上边的树枝,想用脚踩断下边的那个掉了一半的树枝,惨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他刚站到那树枝上,树枝就忽然折断了,他被重重的摔了下来。

这一摔,让他年青的身躯这辈子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不断的看病治疗,花去了他家全部的存储,但他仍是没有站起来,此后他成了一位一级残疾人。

此后此后他只好眼巴巴的躺在床上让年老的母亲照料他。

他的老婆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进城一边打工,一边照料孩子上学。

日子就这样艰辛的向前熬着。

还好有政府给的那些固然少、但却也能救急的低保和残废补贴金。

政府给他每个月80 元的残疾生活补贴,又给全家每人每个月205 元的低保金,这样他家每个月就有900 元的生活费(他母亲没有低保),再加上她老婆打工每月的一千多元薪资,一家人的吃喝问题还可以牵强应付。

但要付水电费、房租、以及俩学龄孩子和他老母亲全家五口人的其余开支就远远不够了。

政府的计划是要他们家在 2019 年脱贫,这怎么可能呢?两年此后,他的孩子还依旧在上学,他依旧仍是一个残疾人,她母亲愈来愈年迈,他的爱人仍是那个没手艺没技术的打工妹,他们家哪里还可能会有其他收入呢?脱贫真的比做梦还要遥不行及!面对这样的贫穷户,我们是一点方法也没有。

扶贫想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的是有难度的。

一户人家能不可以脱贫,限制因数好多,有时是非人能力所能及的。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扶贫工作日记六篇【篇一】**年5月13日星期一晴作为一名新一轮轮换的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队队长,今天是到村里报到第一天。

刚从国道转到进村的乡道,就被上千亩的稻田的景色吸引了,我赶紧把车窗摇下,用力地吸了一口满是稻草香味的空气,说了句:“这才是大自然的味道”。

**年5月16日星期四晴今天一早,沿着已经硬底化的村道一路走访贫困户,寻找着在门口显眼处的——西区办事处统一制作“关怀户”的牌子。

在一户贫困户家,我看到了门口堆放了很多竹子,想进去看看,究竟这些竹子有何用途。

走进院子,就看到一个人正座在竹凳上制作竹梯。

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是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扶贫工作队队长。

他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掏出支烟递给我,我顺手就接过了烟,自来熟的点燃起来,一边了解他的名字。

他叫**,为低保贫困户,因小儿麻痹症的原因,落下了肢体残疾。

目前有门做竹梯的手艺,现今整个**县只有两人会做竹梯,而他是其中之一。

因竹梯为绝缘材料,都是售给电工这类工作的人,这也造成了销售渠道单一,销量不大。

离开**家后,我又专门找了村两委进行了解。

他今年51岁,既是一名低保贫困户,也是县残联在大象村的联络员。

我个人觉得,一名残疾人又是贫困户,**年10月21日星期一晴最近,我经常到**的“生产车间”(旧屋)和他了解情况。

这种竹梯的原材料必须是**,**是良好的绝缘体材料,**购置回来后,要经过火烤拉直,阴干放置2个月。

再进行竹梯的拼装,拼装每一把竹梯时间只需要20分钟,首先要测量好阶梯的长度,各阶梯之间有30厘米的固定间隔值。

因为竹梯是给电工工作使用,需要绝对的绝缘,整个梯子都是竹材料,所以他做的竹梯不用铁钉,一律是竹钉子。

现在市场主要销售的是7、9、11阶的三种竹梯,价格为每一阶8元,所以每把竹梯的售价也是不同。

因为销路单一,他备货量也不大,一个月也就制作40把竹梯这样。

除了竹梯,**还会竹工艺品的制作,“大象村以前有竹工艺品厂,很多村民都掌握了这门手艺”,他告诉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工作日志范文三篇
篇一
从2016年起,县、镇、村各级扶贫工作队员投入了紧张和没有节假、没有休息日的工作,牺
牲了与家人的团聚,牺牲了与朋友的联谊,每天起早贪黑奋斗在挂包帮转走访或电脑桌前录数据,编制工作流程或田间地头,我们的脚步走遍每一个乡间巷道。

近期的工作就是再次识别最贫困的群众,补短板,识别出最贫困的群众一户一策,一户一方案。

由于我们所在的村户数多,人口多且居住分散,下派的县、镇、村挂包同志少,我们几乎人均包一个自然村。

工作组长及村总支书记分别包派了乔后村最寒苦的高寒村板桥和骑龙山,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包了半山区箐水登,她独自一人早晨从村里出发,带上一包泡面和几块甜点和一瓶矿泉水戴着一顶遮阳帽出发了,沿途都被人认成初中学生,陡峭的坡和犬吠声没让小姑娘胆怯,依然逐家逐户走个遍。

我和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财政所小姑娘分到的一个坝区自然村,然而这个自然村也较为复杂,虽然是坝区,其实很分散,东至罗山脚下,西至潓江西边山上。

而且居民户还较多。

我们逐家逐户认真细致跑个遍,找收入最低的,找因病或因学因灾导致贫困的,找仍然居住在危险房屋下,石棉瓦房下,整户人因无钱修缮导致居住拥挤的住房。

我们深怕走漏谁家,认真详实核对当天走访情况。

我皮厚肉糙爬爬山无啥事,一个在惯县城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也随着我爬上陡峭的山涯,沿途顾不上喘气,我们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家,房子还收拾得不错,东西摆放整齐有绪,石棉瓦顶,室内也没什么装饰,一张床和一套简单的桌椅就构建了一个"家"。

两位老人都年迈了,靠一点少得可怜的养老金来维持生计。

和我同来的小姑娘眼角含着泪滴听着老人的述说。

我们认真详实的记录。

走访完毕,我们全村队员将手机拍摄的情况用投影仪投放在会议室里的电视上,大家共同审核,共同把关,共同制定审核后的贫困群众的帮扶方案。

住房质量极差的房改工作时间紧迫,每天我们都走访在抓房改,促质量促进度,我们从建筑行业的门外汉向知晓和精通迈进,这一间房换顶几平米,需要几张瓦,几斤钉子和几根椽子,每件物品需要多少钱,我们都得查个实实在在。

通过与施工方的交谈让他们也吃了惊,我们怎么能如此清楚。

工作依然紧锣密鼓,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而努力吧!
篇二
清晨一早,我们驱车前往电市镇张家沟,一路上,雨点不大,却很紧,雨借风势撒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面,雨刮器在不停地左右划动。

远眺,清灰色的天空雾气蒙蒙。

从县城到张家沟村大约40分钟的路程,当我们抵达张家沟村时,雨势已经减弱,雨丝无力地飘闪着。

每次来到村里,总是耐不住追寻的“好奇”,我想多走几户贫困户,多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况,近距离感受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气息。

我和队员李良平、吴成岗、李美玲打着雨伞,踩着泥泞的小路,大约走了500米来到贫困户老张家。

老张本人长期患慢性胃炎,不能干重体力活。

妻子60岁,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靠丈夫伺候着。

儿子去年结婚,花费了不少积蓄。

院子里有三间毛坯砖房,刚修起两年,院子不大,杂草丛生。

由于妻子生病,老张既要忙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家里的一切都显得凌乱不堪。

我和工作队员帮助他们打扫了卫生,并把屋里的东西摆放整齐。

接下来,我们给他妻子办理了特殊慢性病医保,以便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同时,建议老张发展养殖业,我们可以帮助联系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老张说:“生活虽然过得窘迫,但是,好在儿子已经成家,解决了我们老两口的心愿。

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也要甩开膀子好好干了,争取早日实现脱贫!”
告别了老张,我们来到了贫困户代生莲家。

代生莲,今年60岁,身材高大,面色憔悴。

刚进入院子,我们就和她攀谈起来。

目前生活有什么困难?田里的庄稼长势如何?代生莲啜泣着讲述家庭的不幸:“丈夫去世多年,家里有一老人,九十岁,长期卧床不起,每天要按时按点喂饭喂水,换洗被褥,我既要忙于伺候老人,还要营务地里的庄稼,生活过得十分辛苦。


我们一边耐心地记录着她的生活困难,一边劝她要坚强地面对。

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代生莲擦干泪水说:“虽然我自己遭遇了不幸的生活,但是,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要时刻牢记。

感谢政府为我们上门办理了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也感谢你们隔三差五的来看我。

我会打起精神,坚强的面对生活。


我们起身离开的时候,代生莲陪我们走了好长一段路,在路口处一直目送我们离开……从代生莲身上,让我看到了一位自强不息,与命运不断抗争,懂得感恩的农村妇女形象。

走访完贫困户,已经快下午时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在回去的路上,整理一下记忆,不仅陷入了沉思当中:人的一生,岁月漫长,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一段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病痛的折磨……只要坚持,都会有拨云见日那一天。

对于这些因病致贫且因病不能治愈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物质的扶贫,更需要精神的扶贫。

篇三
今天,又一次冒着冬日的暖阳,冰冷的北风,和单位同事去我们扶贫点太村镇安家村川子岭自然村扶贫。

今天主要是根据县上安排大走访,并每人要写1000字走访日志。

也好静下心来写一些。

说实在话,川子岭是我心中太村镇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村,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这个村走访,审核低保,危房改造,防灾、残疾人,元旦春节慰问,还有两户优抚对象等,每次到那些群众家里走访,都会感受到有些户确实很艰难。

川子岭村以前大部分人居住在李家沟,由于受地形所致,残疾人较多,耕地多,随着社会发展,水电不通,交通难,娶媳妇难也开始出现,留守的都是那些年龄大的,常年以农为生的老人和残疾人,文化程度不高,年轻人走向大城市,随着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逐步搬移到现在新村,(现在新村距原居住地李家沟还有五、六里沟坡路),搬到新村群众生活、生产都有很大改善,到今年开春李家沟换住着7户群众,随着今年一次级地震,原有挖掘的土窑洞基本倒塌,随之这些村民也搬离故土(详见本人博客即将消失的旬邑太村李家沟9月6日),现有村民447人,115户。

村小但
有六七个姓氏,2015年底全村确定精准扶贫户27户,89人。

川子岭村现有27户扶贫户现居住生活在附近14个村。

明年夏天就有七户贫困户喜搬新居,住进206国道旁太村镇国隆家园小区。

希望他们生活越来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