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精品教案

1 草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并根据阅读的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说说你知道的描写草原的诗句或歌曲。

2.出示课件:音频《天堂》。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将学生带入辽阔草原的境界。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知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设计意图:

由腾格尔的《天堂》引入《草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生字词。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出示课件:课文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1)初入草原,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抓住这些景物来写?

(2)抓住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2.学生自学并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出示课件:

(1)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抓住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等景物来写。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2)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引导学生体会草原之美。

②指导学生读出愉快的心情。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抓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②联系上下文体会“并不茫茫”的意思。

③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②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

设计意图:

小丘是绿的,羊群是白的,抓住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感悟草原的美丽。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老舍先生善于观察,他把这绿色的小丘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句子五: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无限乐趣。

骏马和大牛好像在回味着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从动物的表现写出了草原很美)

设计意图:

让学生联想骏马和大牛在想什么,进一步感悟草原的美丽。

句子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草原的景色很美)

②假如你置身于广袤的草原,(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的画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请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在下面。

这种境界,既,又。

设计意图:

在学生理解、体会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在他们为之陶醉时,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刚才,我们跟随老舍先生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本文的语言细腻清新,想象丰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

总结写法,读写迁移。

6.美好的画面值得观赏,更值得我们用心来珍藏,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记忆深处吧!(齐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

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学生通过文字在脑中构建画面,去想象草原的美,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四、课堂总结。

作者于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草原人民,感受他们的纯朴善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蒙汉情深”。

2.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喜迎远客、主客联欢。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3.出示课件:(图片)草原风光。

欣赏草原风光,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中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然后进行下文的学习。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1.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课件:课文选段。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2.指名读,并提问: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可换成什么词语?(自由、无拘无束……)

(2)感受“洒脱”:没有红绿灯的规则,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的翠色欲流,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令多少人向往呀!

(3)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

三、感受“人情美”。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包,感受“人情美”。

2.出示课件: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勾画:

(1)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特点?用“”画出来。

(2)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用“”画出来。(小组交流)

3.预设:

A.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

师: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他们的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4)指名读,再齐读。

B.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人们相见的情形?猜想他们在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C.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了什么东西来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给“我们”提供吃的、喝的,蒙古族同胞还不忘以歌助兴。主宾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D.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哪些?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族同胞最喜爱的传统项目,他们能骑善射、能歌善舞。

E.深情话别

(1)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响起。

(2)师: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主客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族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族舞蹈依然回旋不已。主客双方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分别的成语)

这正是——(出示课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设计意图:

带学生体会蒙古族同胞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进一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草原的风光令人陶醉,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蒙古族同胞和汉族人民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的场景更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刻。

2.生活中,你有过与别人惜别的经历吗?和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 在体验与交流中认识科技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学设计 巫溪县教研室彭辉鳌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主题之一。教材围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科学技术——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该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的思路编排设计。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高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道德意识形成内部成因,对该主题的教学作如下设计。 活动一:感受科技力量 (播放课件:1、古时候人们用柴火照明;2、人们用松脂等植物油照明,3、人们用煤油或汽油照明,4、家家户户用上电灯,5、城市里华灯高照的夜景) 随着课件的播放,教师深情地讲述道:“很久以前,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由于工作的需要,人们不得不点燃竹签、麦草以及其他一些易燃物来驱逐黑暗;后来人们在实践中知道了一些植物在强烈的阳光下渗出的油,如松脂可以燃烧,于是人们将采集到的植物油储存起来,以便黑夜用来照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煤油、汽油等燃油的大量生产,人们普遍用煤油、汽油来照明;

随着电和点灯的发明,家家户户用上了电,装上了电灯,让黑夜变得像白天一样亮堂;如今的街市华灯高照,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师:看到这些图片,听到老师的讲述,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小结:的确,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不仅带来了方便,还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让人类一步一步走向文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那么,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的讲述,把学生带入从古代到当今的生活领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和方便,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深切感受到科技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并为寻找生活中的科技成果奠定了情感基础。 ]活动二:寻觅科技成果 1、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科技成果。 四人一组进行合作,举出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要求:(1)说出你知道科技成果的名称、它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2)小组长做好记录;(3)推选组员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3、教师小结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展示科技成果。(课件出示一些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如现代医疗技术,减轻了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学、交流、深入理解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忍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观察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 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六年级(上)第1课软件的安装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第1课软件的安装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software installation in Le sson 1 of grade 6

六年级(上)第1课软件的安装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本教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题]第1课软件的安装[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软件一般需经安装才可运行的特点。 (2)知道安装软件的名称一般为setup.exe或install.exe。 (3)了解删除已安装软件的方法。 (4)学会安装常用软件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安装程序的文件名和安装软件的过程。[教学准备] (1)若干张存有多个软件的光盘、磁盘。 (2)含有“金山画王”软件的光盘。[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师运行已安装的金山画王,让学生欣赏强大的绘画功能,并让学生明白要使计算机能够完成各种任务,需要安装相关的软件。教师手举几张光盘和软盘,对同学们说:“昨天老师特地去书店买了好些软件回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有些什么?”演示操作: (1)查看软盘上有什么软件,并简单讲述查找方法。 (2)查看某张光盘上有哪些软件,并介绍查找方法。[板书]

软件存储在磁盘或光盘等存储器中。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软件。接着提出问题:如何运行光盘上的这些软件?教师可以直接在光盘上尝试运行某个软件,结果失败,然后让学生来回答为什么。最后教师总结,得出“这个软件需安装才可正常运行”的结论。引入本课课题。[板书]软件的安装 二、新课内容 1.windows下软件的安装(安装光盘上的“金山画王”软件) (1)操作并讲解如何查找光盘上的软件,找到“金山画王”所在的文件夹,并找开它。 (2)找到安装setup.exe,双击执行。 (3)完成安装过程,注意安装提示。 (4)安装完后,如何去查找安装好的软件及运行它。操作演示并作解释。以上内容需要详解。接着,让学生安装金山画王并运行它。小结: (1)软件存储在磁盘或光盘等存储器中。 (2)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软件。 (3)软件一般需安装才可运行。安装时只要双击setup.exe 或install.exe,然后按提示一步一步进行。 2.讨论“想一想”中内容现在老师找到了一个指法练习软件,谁来安装?请一学生尝试,集体观看。发现没有setup.exe或install.exe,怎么办?学生讨论,购买到像这类软件,我们只要直接拷贝到计算机硬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

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喜欢哪些植物?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色彩,还是其他原因?4、请你讲讲植物生长的几个阶段。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鸥与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八条;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三十一条。 过程与方法 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在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爱,所以海鸥以爱回报老人,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鸥对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你们和李老师一起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其实,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这节课我将和你们一起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我到村小上的一堂公开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将由我带领他们去学习】 二、研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研读要求(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出课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怀? (2)勾画出你最感动的部分,想一想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动手动脑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学习所获。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词语在语句中

六年级上册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开学安全教育。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同学们好!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最新整理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 语文教学案例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 要方法,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做好预习教案。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篇一一、拓展师:是啊,同是中国人,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台湾,祖国饱受磨难的孩子,曾先后被荷兰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侵占,而今,一些顽固分子还要坚持台湾独立,企图分裂我们的祖国。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自由表达。 师:(在《回家》的乐曲声中)是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维护祖国团结和统一,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相信台湾人民的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爱中国! 点评:结合时事,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本次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课预习教案篇二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学会给课文添加小标题。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乃至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文章的作者是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 教师提示: (1)读准悼冠咳嗽等字的读音; (2)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冠上头没有点;嗽的中间部分是束,右边是欠。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以分为几段? 3.小组讨论,归纳段落大意。 教师在提问引导的基础上,整理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I)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 第 三单元 《穷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会本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把握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时 导入新,揭示题 一、板书题,学生解题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投影)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这篇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 、读文第1到第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来。(忐忑不安) 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文9~11自然段。 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文9~11自然段。 、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文 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6、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口头句式训练:联系文补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3)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三、再读文第3到8自然段,读出感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感受各民族人 民之间的情谊。 2、认字9个,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3、继续练习自读提问题、分类处理问题,开始学习标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 4、理解“一碧千里、明朗、柔美、云际、回味、洒脱、低吟、拘束”等词语在 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 色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2、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请大家领略一下草原美丽的风光,欣赏草原图片,能说说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吗? 2、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齐读课题。 3、出示作者小资料: 老舍,原名,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家。创作了《》《》《》《》《》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受到人们的喜爱。“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如:《》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草原》一课节选自老舍先生的访问记《内蒙风光》一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2、认字9个,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三、自主读识: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独立学习生字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会读: 回味勾勒豆腐拘束老翁舞蹈迂回洒脱境界羞涩一碧千里襟飘带舞 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读议: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自学批注并与同桌交流。 3、汇报感悟: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很美,从这句我们体会到草原无边无际,而并不空旷。一碧千里是草原无边无际,而并不空荡。)展示课件,指导朗读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指导朗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山中访友》 作者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蕴yùn含奥ào秘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犬吠fèi 湛zhàn蓝衬chèn托仪yí式 凝níng望树冠guān 吟yín咏恩ēn泽zé 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 津津jīn乐道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精品教案

1 草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并根据阅读的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说说你知道的描写草原的诗句或歌曲。 2.出示课件:音频《天堂》。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将学生带入辽阔草原的境界。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知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设计意图: 由腾格尔的《天堂》引入《草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生字词。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出示课件:课文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第一组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3只有一个地球 14* 大瀑布的葬礼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节选)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天上的街市 白桦 与诗同行 我们去看海 致老鼠 爸爸的鼾声 给诗加“腰” 诗中的“秋” 第七组 21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林海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小抄写员 鹿和狼的故事 军神 我们的方阵 军犬黑子 看戏 生字表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

草原 班级姓名 一、看音写字。 xuàn lè xiū sè yá jū mào ( )染勾()()()天()()束礼() 二、选择音节。 1.mēng méng měng 内蒙( ) 启蒙( ) 蒙( )眬蒙( )混 瞎蒙( ) 蒙( )受蒙( )蔽蒙( )骗 2.lù lòu 暴露( ) 露( )脸露( )面揭露( ) 露( )水披露( ) 三、补充词语。 一( )千里 ( )( )欲流 ( )飘( )舞忽( )忽( ) 一( )百( ) ( )( )欲生 ( )( )起舞若( )若( ) 四、组词。 骏( ) 凌( ) 驰( ) 偏( ) 吟( ) 俊( ) 棱( ) 弛( ) 篇( ) 怜( ) 峻( ) 池( ) 翩( ) 玲( )

五、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和。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和。 4.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 在这里应该是第( )种解释。(2分) 5.默读选段,你肯定感触很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然后用这个词造句。 这个词是:。造句: 6.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7.“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