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历年真题(2010——2014全)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请联系实际阐述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有效遏制新闻侵权行为的发生。
(山东大学,2010)(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谈虚假新闻的形式和如何应对与减少虚假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2011)(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总题数:16,分数:32.00)3.简述新闻述评的含义及其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06)(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手机媒体广告的特点。
(暨南大学,2011)(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网络电视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2010)(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特征。
(清华大学,2011;重庆大学,2016)(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网络民意表达有哪些特点?(南京大学,2011)(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含部分答案)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名词解释(60分)1.媒介即讯息2.童年的消逝3.拟态环境二、论述题(30分)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许多传播思想,如曾子“每日三省吾身”,试结合西方传播理论加以阐释。
三、分析题(60分)解释什么是受众知晓权,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反战,分析受众知晓权的变化。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60分)1.媒介即讯息答: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还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
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2.童年的消逝答:《童年的消逝》是尼尔·波兹曼所著的一部有关“童年”的历史,阐述了“童年”的产生、发展以及日益走向消逝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完成的,信息、媒介与“童年”的起止相伴始终,文字、印刷、电视等都在“童年”的变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断言“童年”正在消逝,而在于提供了一个解释这种现象何以发生的理论。
该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表述“童年”这个概念的起源,具体地说,就是“童年”起初不需要存在,而后却发展成不可避免的存在,以及其传播条件是什么。
第二部分置身于现代时空,企图揭示从古登堡的印刷世界转换到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密码世界,这个过程使“童年”作为一个社会结构已经难以为继,并且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题库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新闻作品B. 新闻传播活动C. 新闻传播过程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A. 传递信息B. 教育引导C. 娱乐消遣D. 强制控制3. 新闻传播的“五W”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何时(When)B. 何地(Where)C. 何人(Who)D. 何因(Why)4. 在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原则是首要遵循的?A. 客观性原则B. 时效性原则C. 准确性原则D. 趣味性原则5. 新闻传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沃尔特·李普曼B. 马歇尔·麦克卢汉C. 约瑟夫·克拉珀D. 诺曼·费尔克拉夫特二、简答题6. 简述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7. 阐述新闻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8. 描述新闻传播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9. 解释什么是“媒介素养”,并说明其重要性。
10.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三、论述题11. 论述新闻传播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12. 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3. 论述新闻传播伦理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
14. 探讨新闻传播中的“假新闻”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15. 论述新闻传播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新闻报道案例,分析其传播策略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案例:[此处应插入具体新闻报道案例文本]17. 针对某一重大社会事件的报道,分析不同媒体的报道角度和立场,探讨其对公众认知和态度的可能影响。
五、写作题18. 假设你是一名新闻记者,请根据以下提示撰写一篇新闻报道。
提示:[此处应插入具体新闻事件或主题提示]19. 以“新闻传播与社会责任”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
20.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新闻传播现象或问题,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北师大传播学考研真题99-08

北师大传播学考研真题99-08第一篇:北师大传播学考研真题99-08北师大传播学考研真题99-08 字体: 小中大| 打印发表于: 2010-6-06 20:31 作者: duhuia 来源: 紫金香传播学概论北师大1999年传播理论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概念:(每小题6分,共计30分)社会雷达内容分析三原则意见领袖“意见的公开市场” 廉价报纸二、简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简述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与功能。
谈谈你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理解。
三、论述题:(本题30分)试论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北师大2000年传播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麦克卢汉枪弹论讯息舆论二、简答:什么是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研究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那几种,请写出其中某一种方法的具体步骤。
三、论述:一般认为大众传播有那几种基本的社会功能?请加以评述。
谈谈你对信息革命的理解。
北师大2001年传播理论试题一、解释下列名词:传播学双重偶然性电子乌托邦信息社会二、简答:什么是象征性社会象征性互动理论?传播过程有哪几个基本特征?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关于信息非殖民化的新德里宣言》包含哪些要点?三、论述:香农的信息理论对传播学研究有什么贡献?试述传播的“有限效果论”及其所产生的理论背景,并谈谈自己对这一理论的看法。
北师大2002年传播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传播学施拉姆容器人意见领袖“知沟”理论二、简答: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什么是信息社会?它有那些特点?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和特点。
传播学中最常用的臭氧调查法有那几种?三、论述:谈谈你对“媒介即信息”理论的理解。
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你对“舆论”的看法。
北师大2003年传播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把关人组织传播群体压力传播学二、简答题:简述大众社会理论中“大众”的概念及特点。
什么是“有限效果论”?“沉默的螺旋”的理论概要。
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
三、论述题:比较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几种诉求方法,并谈谈自己的见解。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试题(回忆版)

本试题由 网友孙长老提供
333 回忆 一,名词解析 京师大学堂 三舍法 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 洛克的白板说 心里健康 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 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 教学的任务 三,论述题 蔡元培的基本思想 根据材料分析杜威的教育思想 德育原则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 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以上试题来自 网友的回忆,仅供参考,纠错请发邮件至 suggest@。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 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http://download.ka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笔记

01 城市与房地 产研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3 数学三 ④976 人文地理学
02 区域分析与 规划
同上
03 资源与环境 经济
同上
04 全球化与地 缘环境
同上
070503 地图学 23
与地理信息系统
本专业推免生比例为 60%左右
01 遥感与地理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
5 持与荒漠化防治
01 土壤侵蚀及 环境影响评价
02 水土保持与 生态建设 120405 土地资
1 源管理 01 土地经济与 房地产开发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 ④849 遥感概论或 963 摄影测量学或 973 遥感图 像数字处理 同上 同上
本专业推免生比例为 50%左右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3 数学三 ④852 土壤学或 923 水土保持学或 975 自然地理 学 同上
更多资料下载: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非定向就业硕士生的人事档案必 须转入北师大,户口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迁入北师大,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 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定向就业硕士生的人事档案、户口均不迁 入北师大,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单位就业。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013 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027
地址:生地楼 362 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875
联系部门:地理学与遥 电话:58807657
感科学学院
联系人:姜秀梅
专业代码、名称 招生 考试科目
及研究方向 人数
备注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f03e889e2bd960591c67791.png)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30分)请举实例说明分析人际传播理论。
答: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与人内传播紧密相连,但又与人内传播不同,这表现在人内传播是一个行为主体(个人)内部的信息活动,而人际传播则是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①库利是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我”概念的。
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②在这其中,前两项只有在与别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够获得。
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③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自己的协作伙伴具有什么样的人品和性格,是否值得信赖,其能力和实力如何,与对方合作可以到什么程度,如此等等,都是合作双方希望了解的问题。
只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社会协作才能顺利进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人际传播。
④例如,我国古代的名相魏征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观,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2014北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分享及历年真题

看到初试成绩很激动,专业课分别是128,115,有一种苦心人天不负的感慨。
备考的路上每个人都很努力,我很感谢师兄师姐、小伙伴们给我的帮助、鼓励和支持。
这些都是我能考上不可或缺的。
很多同学在复试名单出来后就在写考研经验,我拖到拟录取名单出来之后才写,一方面是准备复试着实繁忙,另一方面是希望在结果出来之后在把经验分享给大家,显得更靠谱一点。
下面说说备考经验,我主要说专业课,因为自己英语政治考得一般,政治64,英语74,童鞋们还是看看高分师兄师姐的经验为好。
一、报考新闻与传播硕士(MJC)的原因备战MJC是在13年初。
13年北大新传考研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学硕全部在北京上课,不去深圳了,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硕缩招,MJC扩招,这也是我在权衡了多方面因素之后,报考MJC的原因。
MJC相较于传播学学硕的区别,主要是加入了新闻学和新闻实务的考察,这方面的比重差不多是传播学:新闻学=8:2,而且近些年有更加偏重新闻和新媒体的趋向,所以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不能过于注重传播学,要两者兼顾。
二、推荐书单(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弟学妹作参照)专业课的复习由于针对MJC的经验较少,我参照了立早师姐、逆转录猴子师哥和猫哥的书单,这些主要是针对传播学的,我给大家列一下我看的书单,里面参考了师兄师姐的书单,也有一些我自己看的书。
专业一考察的范围较广,社会学、新闻学、政治学等相关科目的知识都会有所涉及到,这跟传播学的学科起源有关。
按照大块来分,这一科目的参考书可分为史、论和方法。
其中,“论”指的是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占比较多;“史”指的是传播学的学科发展历史,往往穿插在理论当中;“方法”指的就是研究方法,这一块占比越来越重,而且每年必有一道方法的题会考。
由于学科的体系是通过理论来构建的,我就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梳理相应的参考书。
此外,还会把相关的专著、辅导书、期刊、网站和需要关注的微博等作简要介绍。
1、【新闻学】(1)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8年6月1日)《新闻理论十讲》抛弃了以往教材所谓“严谨系统”的结构,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专业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
1、案例分析题(50分)
据报道,《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经常重拳出击,力推精品,打造更多具有公众意识的专家、学者,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百家讲坛》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的图书,在封面上都标明“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
”结合媒介传播理论,分析这一传播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2、新闻写作(100分)
2010年,罕见的高温袭击了北半球,从美国东部,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天,但进入四季度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可能难以幸免。
国庆节期间,我国媒体报道的“千年极寒”话题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媒体的版本是这样的:波兰学者预测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流速度减缓和变冷,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然而,没有一个国家媒体说出是波兰哪个机构的学者所说,他姓甚名谁,哪个媒体首先报告的,也都含糊不清。
另外,人类有详细气候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年,而世界气象组织于2010年10月19日有关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严寒的说法是“臆测”,并无科学依据。
一条破锭百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地报道;一个没有科学根据的观点,被不少人信以为真,一个连出处都甚少提入的消息,却许久看不到对它的追根溯源,不管新闻是否,大批取暖物质在市场火了起来,这把火甚至烧到了虚拟的股市,国庆节后的两个交易日,涨幅最大的板块是煤炭。
一、谈谈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话题的报道有何不妥?其原因何在?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应该如何报道这个话题?
二、尽管媒体关于“千年极寒”的报道受到质疑,但近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确实不争的事实、请你就此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新闻评论,自定题目,字数不少800字。
\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
一、基础知识简答(40分)
1、在人类传播史上,媒介形态的发展过程。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二、论述题(40分)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请结合实例论述。
三、案例分析题(70分)
根据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值已达到799.4亿元,首次超过当年图书出版总产出规模。
数字出版带来不同媒介的融合的趋势。
请举出实例(印刷出版数字化、手机出版、电子阅读器等)。
论述数字出版的特点,并论述编辑出版人员在当今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012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真题
一,简单题(20.2)
1、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具体含义
2、议程设置理论的特点
二、论述(40)
运用把关人理论,结合新闻或出版的实例,论述把关人理论如何体现。
三、案例分析(70)
广电总局《限娱令》,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提高节目质量。
运用传播学理论,举例说明娱乐节目泛滥现象。
2012年新闻与传播440真题
一、案例分析(50)
运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举实例,分析新闻出版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和途径。
二、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绿领巾”事件。
1、分析上述材料中的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
(10)
2、加入你是《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对此事做深度报道,列出采访对象,写出采访大纲。
(30)
3、写新闻评论,不得少于800字儿。
(60)
201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研真题
第一题简答题40分
1,人际传播的定义,极其特点。
2,印刷媒介的特点
第二题论述题40分
把关人的特点举例说明
第三题分析题70分
给了一段材料,说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低学历人群增长尤为明显。
(从传播学,媒介出版,媒介教育素养等角度)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挑战。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013年考研真题
第一题论述题30分
阅读和传播中国传统经典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题分析题 30分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上线,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
第三题评论题题目自拟从一种角度写评论。
90分
高校男女比例失衡严重,尤其的文科院校更严重,小语种专业甚至成“男少女多"的代名词。
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调整男女比例,在小语种专业按照“男女有别”的分数线划分。
男生分数604
,女生分数615.
有人认为,这对女生来说是一种性别歧视,是侵犯她们的权益;也有人认为人大是调整男女比例,解决“男孩危机”,是一种无奈之举。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专硕专业综合和专业基础
试题
334专业综合
一、简答
1.媒介即讯息
2.童年的消逝
3.拟态环境
二、论述
1.中华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传播的思想,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与之谋而不忠乎,朋友叫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结合西方传播学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知晓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结合实例,分析公众的知晓权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440专业基础
一、论述
媒介素养的含义是什么,大学生具备媒介素养的意义,请结合实例分析
二、分析
印刷媒介的特点?印刷媒介和新媒介的融合,图书出版业有什么新变化,又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请结合实例分析
三、新闻评论
请围绕网络媒体如何传播正能量写一篇新闻评论,有具体实例,字数不少于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