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7月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通道县城区PM_(10)、PM_(2.5)质量浓度变化和特征分析

通道县城区PM_(10)、PM_(2.5)质量浓度变化和特征分析

- 119 -生 态 与 环 境 工 程0 引言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煤、石油等自然资源消耗巨大,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PM 10和PM 2.5污染物,当气象条件不佳时,就会导致大气污染,使城市灰霾天气频发,给全人类的生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当然,我国也不例外,受境内污染物积累、外源性输入污染和不利气象扩散等条件的共同影响,近几年雾霾天气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部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17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64.2%。

以PM 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重度及以上程度地污染天数达60%,以PM 10为首要污染物的占37.2%,PM 2.5、PM 10浓度分别为39 ug/m、71 ug/m,由此可见,由PM 10、PM 2.5引发的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的环境公害。

因此,有效地防止PM 10、PM 2.5污染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环境空气问题;该研究以通道县2016~2019年环境空气中PM 10及PM 2.5监测结果为分析根据,开展了PM 10、PM 2.5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现状研究、探讨了其变化规律,为通道县打赢蓝天保卫战及有效控制污染提供科学根据。

1 材料和方法1.1 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该研究数据来源于通道县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该监测点位于怀化市生态环境局通道分局办公大楼(109º47'13.40"E,26º9'49.87"N),距地面25 m。

1.2 分析仪器及方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环境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以及风速、风向、相对湿度、温度、大气压等各种气象参数在线监测,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为武汉天虹TH -2000PM,采样流量16.7 L/min ,最小分辨率0.1 ug/m ³,分析方法为重量法。

河北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

河北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

河北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3.09.01•【字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河北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土地沙化是我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也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仅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沙区贫困,而且在不断吞噬和缩小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给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200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编制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地治理、小流域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沙区植被、促进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趋势得以扭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河北省环绕京津,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河北省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的土地沙化敏感区,是全国土地沙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现有沙化土地2000941.29公顷。

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

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制定了《河北省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印发了《市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方案》。

多年来,中央及河北省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防沙治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四个监测周期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

防沙治沙为改善京津冀生态状况,保障沙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防沙治沙形势依然严峻,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虽然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

全省仍有2000941.29公顷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0.64%。

基于环境改善的城市公园选址——以房山区多建绿色公园为例

基于环境改善的城市公园选址——以房山区多建绿色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如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景观、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空间等。

因此,城市公园的选址对于城市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功能需求多样化等挑战,城市公园选址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居民的满意度等因素,以实现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选址一直备受关注。

早期,城市公园选址侧重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公平和可达性等因素[1-3],这些因素主要从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范围角度出发,旨在保证城市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和分布相对的公平性,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关注城市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和分布相对的公平性,还关注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效益。

因此,选择城市公园位置会考虑更多因素,如生态保护[4-6]、娱乐休闲[7-8]、社区服务[9]、文化教育[10]、城市防灾功能[11-12]等。

从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效益角度出发,提升城市公园的综合价值,满足城市居民多元需求。

尽管城市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已经得到充分重视,但从城市整体环境改善出发研究公园选址相对较少。

公园含有大量绿地,可减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缓解洪涝灾害,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的城市公园选址研究多数是从单个公园角度进行,缺乏城市公园选址对区域环境影响和贡献的分析和评价。

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探讨在北京市西南地区(房山区)建设公园对大气污染区域传输、水污染防治和城市防洪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在积极影响。

1房山区基本状况房山区位于北京城西南,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河北涿州市和涞水市、易县毗邻,处于我国燕山下降带西山拗褶区一部分。

区域内地形错综复杂,从西北向东南分别是中山、低山、丘陵、冈台地和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西部山区年均降水量674.9mm,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670.4mm。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第736号建议的答复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第736号建议的答复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第73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5.26•【字号】•【施行日期】2021.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第736号建议的答复董倩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改善我省大气环境治理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首先,感谢您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生态环境部关于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工作要求,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是各项颗粒物均完成国家和省定的目标任务。

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低于国家下达的目标值(55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低于省定目标值(95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定目标任务。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得到大幅改善。

2020年我省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同比实现了“八降一增”,其中,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1.9%,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52微克/立方米、8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1.9%、13.5%;SO2、NO2、O3年均浓度分别为10、30、16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9.1%、11.8%、10.8%,CO浓度为1.5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2020年,冬季重度污染天数显著下降。

2020年,全省重污染天数为12天,较去年减少11天。

优良天数245天(不含济源),同比增加52天,尤其是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达到了38天、同比增加了18天。

三是全省优良天数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2020年全省PM2.5、O3、CO、优良天四项指标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份中均为最大,特别是优良天数增幅在全国最多,比全国均值(17天)多35天。

焦作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焦作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第 37 卷第 2 期 2021 年 6 月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Vol. 37. No. 2 Jun.2021
焦作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刘军军1,刘曦2,鲁锟明2
(1 .焦作市环境安全管理与应急中心,454000 ;2.焦作市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454000)
(二) 燃煤污染 煤炭燃烧过程产生的CO、S()2、N()2和烟粉尘等 污染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焦作市是以煤 电为主的能源型城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以煤炭为 主,其中,原煤、无烟煤、一般烟煤消费(以吨标准煤 计)合计约1 019万吨,占各类能源消费量的 88.7% *4]173,构成了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的主体品种& 工业燃煤是焦作市燃煤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焦 作市居民家庭燃煤和第三产业燃煤合计年使用量为 603 970吨*4]358,对空气质量也造成了一定危害& (三) 机动车尾气污染 焦作市每天约有15万辆柴油货车过境,另有 1.27余万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亟 需淘汰&根据焦作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 NOx和VOCs排放量中移动源排放量占比分别为 65.5%和45. 7% *4]344「345,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四) 扬尘污染 扬尘污染是造成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 据测算,焦作市道路扬尘每年造成的PMW排放约 25 000吨,占扬尘排放总量的77% *5] 14,已成为城市 局部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另外,焦作市区城市建 设处于上升阶段,日常督导检查发现,一些建筑施工 工地存在粗放作业、抑尘措施不完善等现象& 三、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焦作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特征及成因分析, 结合焦作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一)调整优化“四大结构” “四大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 构、用地结构& 一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 区高污染排放企业搬迁改造,推进工业园区和重点 行业清洁生产,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二是持续实 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控燃煤项目建设;三是加快 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力推进“公转铁”;四是深入开 展国土绿化行动,抓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城乡裸露 地面治理等措施落实&

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议

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议
突出
近年来,山西省二氧化硫、颗粒物浓度总体呈 下降趋势,但是臭氧污染日益明显。2019年,以
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 的比例高达47. 9%,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 染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比例为40. 2%,环境 空气趋向复合型污染。 2. 2.2受自然因素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难度
(1) 结构性污染严重。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 的能源化工基地,产业结构以火电、钢铁和焦化等 行业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此外,产业上下游配 套的中小型企业集中,装备水平低,污染治理水平 差。产业结构导致结构性污染严重,环境历史欠 账较多,环境保护难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突出。山西省煤炭占 —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80%以上,二氧化硫 排放量绝对值高,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 出⑸。依据2018—2019年秋冬季山西省PM”源 解析结果分析,燃煤源污染占比最大,占32. 7%°
图1 2019年山西省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 月际变化趋势
1.6.2 空间变化特征 山西省6项监测指标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可
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
图2山西省2019年SO2浓度分布 图3山西省2019年NO2浓度分布
图4山西省2019年PM10浓度分布
• 142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图9 2017—2019年山西省11个地市SO2浓度
图10 2017—2019年山西省11个地市NO2浓度
图11 2017—2019年山西省11个地市PM10浓度
李晓瑞等: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议
• 143 -
100
□ 2017年 口2018年 D2019年
80
60
40

四川盆地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第36卷第1期2021年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 36 N o. 1Feb. 2021文章编号:2096-1618(2021)014)110七8四川盆地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危诗敏、冯鑫嫒U2,张铮子1(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2.上海市气象 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摘要:利用2015-2018年四川盆地18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6种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逐时监测资 料,对四川盆地城市群空气质量状况以及A Q I和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15-2018年四川盆地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于好转,A Q I呈逐年减小的趋势,但冬季仍不容乐观。

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A Q I最高,污染天数出现频率高,秋季A Q I最低,出现污染天数相对较少。

A Q I高值区集中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以自贡和成都为高值中心,低值区主要在盆地东北部地区。

四川盆地首要污染物以PM25、03、PM,。

为主,以PM25、PM,。

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频率逐年减少,而以03为首要污染物出现的频率逐年增加,光化学污染正在成为盆地重要的污染形式。

主要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污染物其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存在差异。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AQI;首要污染物;时空分布;四川盆地城市群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志码:Adoi :10.16836/ki.jcuit.2021.01.0170引言受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 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四大地区之一[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 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及其给人们生活、交通和健 康带来的影响已引起科学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广 泛的关注[2]。

2020年邢台市空气质量及气象条件分析

2020年邢台市空气质量及气象条件分析

2020年邢台市空气质量及气象条件分析发布时间:2022-03-09T05:51:06.691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1月中32期作者:吴智杰赵玉兵张恩重郝巨飞杨允凌[导读] 利用20192020年邢台市空气质量观测资料(邢台市生态环境局提供),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得出2020年邢台市优良天数212天,同比增加37天,重污染天数16天,同比减少18天;年内出现1次重污染过程,同比减少4次,出现在1月1318日。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2项指标改善率分别达16.9%、18.5%,均居全省第一,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均居第一。

邢台市气象局吴智杰赵玉兵张恩重郝巨飞杨允凌河北邢台 054000摘要:利用20192020年邢台市空气质量观测资料(邢台市生态环境局提供),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得出2020年邢台市优良天数212天,同比增加37天,重污染天数16天,同比减少18天;年内出现1次重污染过程,同比减少4次,出现在1月1318日。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2项指标改善率分别达16.9%、18.5%,均居全省第一,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均居第一。

PM2.5年均浓度53μg/m3,位居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倒18位,成功退出“倒十”。

2020年整体气象扩散条件与2019年基本持平。

其中1月、3月、58月气象扩散条件较去年同期略差,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清除。

数值模拟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的气象条件导致PM2.5浓度增高占比为2.1%,减排措施的实行有利于PM2.5浓度下降,人为减排贡献导致PM2.5浓度下降占比为12.1%,表明人为减排对大气污染防治贡献显著。

关键词:空气质量;气象条件;模拟评估1引言2000年以来我国大气环境整体呈现?“前期转差、后期向好”的趋势。

?大部地区霾日数由上升转为下降,东部地区PM2.5背景浓度下降趋势明显,但臭氧浓度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7月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报告12020年8月3日1注:本报告采用实况监测数据;PM10、PM2.5浓度扣除沙尘天气影响;优良天数比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保留沙尘。

一、337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评价,2020年7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3%,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8.7%,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0.1%。

与去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4.9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0.2个百分点。

PM2.5平均浓度为19μg/m3,同比下降 5.0%;PM10平均浓度为37μg/m3,同比下降7.5%;SO2平均浓度为8μg/m3,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17μg/m3,同比下降10.5%;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0.8mg/m3,同比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38μg/m3,同比下降5.5%。

二、168个城市空气质量(一)总体状况2020年7月,168个城市(城市名单见说明1,以下简称168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6%,同比上升9.1个百分点。

其中,宁波、衢州、舟山等47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南昌、株洲、泸州等69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包头、朔州、呼和浩特等40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临汾、太原、廊坊等12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不足50%。

超标天数中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2.5。

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位城市依次是唐山、石家庄、太原、淄博、阳泉、滨州、邢台、1廊坊、邯郸、天津、鹤壁、沈阳、安阳、济南、长治、晋城、焦作、东营、吕梁和临汾;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20位城市依次是珠海、海口、中山、深圳、黄山、江门、拉萨、厦门、遂宁、舟山、惠州、贵阳、雅安、丽水、肇庆、资阳、咸宁、随州、宣城和内江。

(二)主要污染物状况2020年7月,168城市PM10、SO2、NO2和O3浓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PM2.5浓度同比有所下降、环比持平;CO浓度同比、环比均持平。

其中:PM2.5月均浓度范围为6μg/m³~46μg/m³,平均浓度为23μg/m³,同比下降4.2%,环比持平。

PM10月均浓度范围为12μg/m³~75μg/m³,平均浓度为41μg/m³,同比下降8.9%,环比下降10.9%。

SO2月均浓度范围为3μg/m³~18μg/m³,平均浓度为7μg/m³,同比下降12.5%,环比下降12.5%。

NO2月均浓度范围为9μg/m³~37μg/m³,平均浓度为20μg/m³,同比下降9.1%,环比下降9.1%。

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范围为0.5mg/m³~1.8mg/m³,平均浓度为0.9mg/m³,同比持平,环比持平。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范围为64μg/m³~221μg/m³,平均浓度为155μg/m³,同比下降8.8%,环比下降6.6%。

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7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57.4%,同比上升18.8个百分点。

其中,菏泽、开封2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濮阳、新乡、济宁等17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太原、廊坊、唐山等9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不足50%。

超标天数中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2.5。

“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μg/m³,同比上升5.9%,环比上升2.9%;PM10平均浓度为62μg/m³,同比持平,环比下降15.1%;SO2平均浓度为8μg/m³,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27.3%;NO2平均浓度为22μg/m³,同比下降12.0%,环比下降18.5%;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平均浓度为1.0mg/m³,同比下降9.1%,环比下降9.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平均浓度为193μg/m³,同比下降11.9%,环比下降13.1%。

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48.4%,同比上升9.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O3 。

PM2.5平均浓度为41μg/m³,同比上升10.8%,环比上升28.1%;PM10平均浓度为47μg/m³,同比下降7.8%,环比下降30.9%;SO2平均浓度为3μg/m³,同比持平,环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21μg/m³,同比下降22.2%,环比下降8.7%;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平均浓度为1.0mg/m³,同比上升11.1%,环比上升11.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平均浓度为192μg/m³,同比下降15.4%,环比下降10.3%。

总体来看,7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SO2、NO2、CO和O3浓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PM10浓度同比持平、环比有所下降。

(二)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7月,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7%,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

其中,宁波、衢州、舟山等13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六安、蚌埠、池州等27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无锡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7.4%。

超标天数中首要污染物全部为O3。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0μg/m³,同比下降13.0%,环比持平;PM10平均浓度为34μg/m³,同比下降17.1%,环比下降8.1%;SO2平均浓度为6μg/m³,同比下降14.3%,环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20μg/m³,同比持平,环比下降4.8%;CO 日均值第95百分位平均浓度为0.8mg/m³,同比持平,环比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平均浓度为144μg/m³,同比下降11.7%,环比下降8.3%。

上海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3.9%,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O3 。

PM2.5平均浓度为27μg/m³,同比上升3.8%,环比下降10.0%;PM10平均浓度为32μg/m³,同比持平,环比上升3.2%;SO2平均浓度为5μg/m³,同比持平,环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32μg/m³,同比上升10.3%,环比下降3.0%;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平均浓度为0.8mg/m³,同比上升14.3%,环比下降11.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平均浓度为170μg/m³,同比上升7.6%,环比下降7.6%。

总体来看,7月长三角地区环境空气中PM10和O3浓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PM2.5和SO2浓度同比有所下降、环比持平;NO2浓度同比持平、环比有所下降;CO浓度同比、环比均持平。

(三)汾渭平原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7月,汾渭平原11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8.3%,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

其中,宝鸡、三门峡2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铜川、运城、洛阳等7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临汾、晋中2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不足50%。

超标天数中首要污染物全部为O3。

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8μg/m³,同比上升12.0%,环比持平;PM10平均浓度为52μg/m³,同比持平,环比下降18.8%;SO2平均浓度为7μg/m³,同比持平,环比下降22.2%;NO2平均浓度为23μg/m³,同比下降11.5%,环比下降20.7%;CO 日均值第95百分位平均浓度为1.0mg/m³,同比上升11.1%,环比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平均浓度为185μg/m³,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2.6%。

总体来看,7月汾渭平原环境空气中PM2.5和CO浓度同比有所上升、环比持平;NO2和O3浓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PM10和SO2浓度同比持平、环比有所下降。

【说明】1.168个城市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4个城市、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成渝地区16个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22个城市、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15个城市。

地区省份城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4个)北京北京天津天津河北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共11个城市山西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阳泉、长治、晋城共7个城市山东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共14个城市河南郑州、开封、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共15个城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共2个城市辽宁朝阳、锦州、葫芦岛共3个城市长三角地区(41个)上海上海江苏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共13个城市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共11个城市安徽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阜阳、宿州、滁州、六安、宣城、池州、亳州共16个城市汾渭平原(11个)山西吕梁、晋中、临汾、运城共4城市河南洛阳、三门峡共2个城市陕西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共5个城市成渝地区(16个)重庆重庆四川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宜宾、雅安、资阳、南充、广安、达州共15个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22个)湖北武汉、咸宁、孝感、黄冈、黄石、鄂州、襄阳、宜昌、荆门、荆州、随州共11个城市江西南昌、萍乡、新余、宜春、九江共5个城市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共6个城市珠三角区域(9个)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共9个城市其他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15个)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福州、厦门、南宁、海口、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共15个城市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六项污染物浓度限值如下表所示: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 污染物项目 平均时间 浓度限值 单位 一级 二级SO 2 年平均20 60 μg/m³ 24小时平均50 150 1小时平均150 500 NO 2 年平均40 40 24小时平均80 80 1小时平均200 200 CO 24小时平均4 4 mg/m³ 1小时平均10 10 O 3 8小时平均100 160 μg/m³1小时平均160 200 PM 10 年平均40 70 24小时平均50 150 PM 2.5 年平均15 35 24小时平均 35 753. 自2014年1月起,城市O 3日最大8小时浓度的统计方法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有关要求进行统计,即采用点位平均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