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母婴床旁护理临床应用研究
浅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60例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N ur s i n g Re s e a r c h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ms J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1 0 7・
【 中图分类号】R 4 7 3 . 7 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2 0 — 0 1 0 7— 0 2
母婴床旁护理是 指产 妇在住 院期 间母 婴所 享受 的一切
护理均 由护理人 员在 产妇床 边进 行 ,由产 妇及 家属 亲 自参 与 J ,通过护理人员 主动宣 教及 演示 ,指 导产 妇 和家属共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 P< O . O 1 。
观察组产妇母 婴保健 知识 知晓率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两 组之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O 1 ) 。
2 . 2 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 术的掌握 情况 比较 见
表2 。
表 2 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 况比较例 ( %)
妇和家属对新生 儿 的护理技 术进行 考评 。 比较两 组产妇 母
婴保健知识知 晓率、新生 儿护 理技术 掌握情 况及 对护 理人 员 的满意度 。 1 . 2 . 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诊产妇 1 2 0例 ,其 中优质病 区产妇 6 o例为观察组 ,普通病区
产妇 6 o例为对照组 ,两组孕 妇均 为单 胎头位 足月妊娠 初产 妇 ,年龄 2 3~ 3 9岁 ,妊娠 ( 3 8+ 3 )周 一 ( 4 0+5 )周 ,无
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论文

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观察组对该组产妇在产后给予母婴床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即新生儿在出生后,其臀部护理、尿布的更换、脐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抚触以及新生儿的沐浴等工作均在病房中完成,对产妇以及新生儿进行“一对一”单独护理。
同时,还必须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来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在产妇的床旁边操作边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并让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讲解的内容主要有新生的尿布更换、脐带护理、新生儿的抚触、产后复查与避孕、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新生儿的主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措施、产褥期的常见症状处理方式、产后的营养供给、乳房的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的技巧以及优点。
观察组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每天进行1次床旁护理,每次护理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
1.2.2 对照组对该组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即在新生儿出生后,每天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抱到婴幼儿专用沐浴间来对其进行抚触、脐带消毒以及集中洗浴,并在治疗室中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
对该组产妇的健康教育采用集体讲解以及录像播放的方式进行宣讲,即产妇在产后的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将其集中大房间中,对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讲述的内容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利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部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92例产妇及婴儿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6例,将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结果母婴床旁护理的产妇及新生儿在婴儿生长发育、产妇情况等方面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床旁护理概述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
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fcmc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母婴床旁。
由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面对面的床旁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换尿布、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护理支持与服务[1]。
1.3 方法1.3.1 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孕妇新生儿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孕妇情况,防止母婴感染,注意保暖,进行针对性的发育支持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进行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重点的全方位护理,具体为:1.3.2.1 宣传教育告知孕妇及分娩后的生理心理反应,介绍院内环境布局,对新生儿可能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阐述,取得孕妇配合和信任。
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降低产妇产后的各种不良情绪,多鼓励产妇与婴儿进行接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
1.3.2.2 床旁护理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洗澡、抚触、换尿布,同时还对孕妇的家属进行指导。
期间对产妇讲解婴儿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尔后对婴儿做抚触按摩并对孕妇进行指导,一般先为产妇进行2遍示范,之后指导产妇进行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则在一旁对产妇存在不足的地方予以纠正。
1.3.2.3 查房措施查房由护士长带领,要求夜班护士、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参加。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例 产妇 采取 此护理模 式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素质, 定期举行分娩知识 培训 。作 为产科 护理工作 人员首 先 将2 0 1 2年 1 月 ~2 0 1 3年 1月本 院收治 的
应该提 升 自身的工作 素养 , 改善护理服务态度 , 增 强职业责任
护理模式实施 中应该 注意 的事 项 , 增强产 妇与新 生儿 的护 理 舒适度 。在母婴床旁 护理模式 实施过 程 中, 结合产 妇及家 属 的实际要求 , 为产妇提供个体化 、 针对性 的护理 方案 。( 2 ) 母
5 . 0 3 ) k g 。产妇孕周 2 9~ 4 2 周, 平均 ( 3 7 . 2 3- i - 0 . 8 3 ) 周 。平 均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 产妇床旁 完成一 切护理工 作… , 此
护理模式是 以家庭 为中心 , 建立优质服务流程 , 达 到保证母 婴
1 . 2 方 法
1 . 2 . 1 对 照组
对 照组 采取传统护理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即由护理人 员在
健 康的护理 效果 。在 产科护理 中实施母 婴床旁 护理模 式 , 为
[ 5 ] 张士琼 , 李
俊. 产 后 门诊 支持对 4个 月 内婴 儿纯母 乳喂养 的
等分 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 对照组产妇采取 常规护理 , 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 。产后 2 周 内采用问卷调查法 , 比较两组产妇 知识和技 能掌握情
况、 生活质量情况及满意度情 况。结果 : 观察组知识和技能等掌握明显优于对 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P< 0 . 0 5 ) 。观察组产妇生 活质量 、 护
临床路径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的应用

表 2显 示 , 69 , < .5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X= .8 P 0 , 0
后尽 早排空膀胱防止尿潴 留及产后 出血 的发生[ ② 纠误指导 阶 2 1 。
段 ( 后 第 1 )纠 正 母 亲 喂 奶 体 位 及 婴 儿 含 接 姿 势 , 导 产 妇 产 天 : 指 饮 食 清 淡 、 消化 软食 , 蛋 白 、 维 生 素 为 主 均 衡 营 养 。注 意休 易 高 高
l . 实验 组 应用 临床 路 径分 4个 阶段 的进 行 床旁 护理 : ,1 2 ① 初步认识阶段 ( 产后当天)为产妇及家属讲解母婴同室的好处 , : 早
接 触 早 吸 吮 及 按 需 哺 乳 的 重 要 性 . 确 的 喂 奶 体 位 及 婴 儿 含 接 正 姿 势 , 母 乳 喂养 的优 越 性 及 如 何 保 证 充 足 的 乳 汁 。 导 产 妇 产 纯 指
发 生 和 消 退 的 时 间 , 导 婴 儿抚 触 、 泳 的 方 法 及 注意 事 项 。 告 指 游
3 1 有利 于产 妇 及 家属 掌 握 正 确 护 理 方 法 .
通 过 有 计 划 的 实 施 临 床 路 径 的 床 旁 护 理 , 避 免 传 统 的 随 可 机 性 教 育 一 次 性 向 产 妇 灌 输 过 多 , 妇 可 轻 松 地 逐 步 掌 握 育 婴 产 知 识 及 技 巧 。 母 婴 床 旁 宣 教 可 将 用 到 的 物 品 和 操 作 过 程 清 晰 地 展 现 在 产 妇 及 其 家 属 面 前 , 士 在 床 旁 操 作 演 示 , 时 进 行 讲 护 同 解, 可提 高 家 长 学 习 的 兴 趣1 4 1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在产科病房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带来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0年7月的初产妇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通过两组基本资料的分析了解护理效果。
结果: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达86.95%,高出同期对照组65.21%(P<0.05),且观察组的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产科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从全面的指导中提升产妇的新生儿知识掌握能力,也能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效果;分析研究前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对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下为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产科病房中也实施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该护理模式就是对产妇、围产期内产妇、新生儿等同时实施护理以及保健工作,并带领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常见生理问题、处理措施、乳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技巧等有关产妇和新生儿知识进行学习。
由于这种护理模式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所以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产妇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12±1.3)岁,入院周期35~38周,平均周期(37.44±2.6)。
观察组患者年龄21~31岁,平均龄在(26.5±3.6)岁,入院周期36~38周,平均周期(36.56±2.5)。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有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的母婴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工作内容是护理人员将新生儿送到护理处为其展开沐浴、抚触以及脐带消毒等工作,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在专门的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接种和对产妇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知识讲解。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资料与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产妇144例,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产妇均无不良疾病且周身无缺陷,新生儿均为单胎且健康。
观察组初产妇58例,经产妇14例,年龄21~36岁,平均(27.69±3.50)岁,孕周38~42周,平均(40.22±1.90)周;对照组初产妇64例,经产妇8例,年龄23~38岁,平均(28.32±1.8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6±2.69)周。
对两组产妇的年龄差距、生育史、持续孕周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护理仍然按照传统模式展开,即护士每天需轮流将每位婴儿抱至洗澡间,进行脐部消毒护理、臀部消毒干燥护理、洗澡、抚触等操作,并在注射间进行统一预防接种。
由主管护士将产妇集中到健康教育室内,集体讲解母婴的健康保健护理知识,同时为产妇现场演示。
观察组:护理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具体可分几项流程:①确定人员,积极准备:院方应积极开展产科护士的专业培训,主要涉及日常母婴护理工作程序、母婴健康知识宣教等。
护士必须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
严格要求产科病室温度保持在(22±2)℃,相对湿度保持在50%。
加强通风,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日均通风2次,1次持续15min 或30min 时间为佳;婴儿洗澡间的温度保持在26℃为最佳。
护士要备全母婴护理车、新生儿洗浴用品、一次性用品等。
②开展母婴床旁的针对性护理及健康教育:要求护士不随便变换位置,在产妇床旁完成新生儿沐浴、抚触、更换尿布、腹脐护理、臀部护理、喂养指导、母婴健康保健教育、预防接种等操作,在每一项操作的过程中,护士都要给予详细、全面的讲解,让产妇及家属共同掌握相关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母婴健康保健教育应选择在每日早上在床旁开展,一次持续30min,主要指导产妇开展乳房护理、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产褥期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处理、产妇产后的饮食搭配、运动、产后复查和避孕方式。
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

例, 对照组采 用传统 护理模 式 , 研 究组 采用母婴床 旁护理。 比较 两组初产妇母 亲角 色适 应、 护理 满意度及新 生儿护理技 能掌握 情
况。结果 : 研 究组对母 亲角 色的适应性 、 护理 满意度及对沐浴、 脐部 护理 及抚 触等新生儿护理技 能掌握情 况均 明显优 于对照组( P <0 . 0 5 ) 。结论 : 实施母婴床 旁护理可以帮助初产妇尽快适应母 亲的角 色, 提 高其新 生儿护理技 能及 护理满意度。
护理工作 由护理人员完成 , 产妇及家属不参与对新生 儿的护理 , 预防接种集中在治疗室进行 。产后住 院期
分 娩 时 的疼 痛 主 要 来 源 于 子 宫 阵发 性 的收 缩 和
分为掌握、 部分掌握 、 未掌握。同时, 调查产妇及其家 属对母婴床旁护理工作 的满意度 。问卷经相关专家 下降明显 , 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分娩初产妇 6 4例 , 均
营养活动、 产褥期 常见症状 、 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
其处 理方 法 、 新 生 儿抚 触 、 新 生儿 脐带 护理 、 更换 尿 布
为单胎 , 年龄 2 0~ 4 4 ( 2 7 . 3 1 ± 7 . 2 2 ) 岁。文化程度 : 初 中及 初 中以下 3例 , 高中 3 7例 , 大专 及大专 以上 2 4例。均无精神病史 、 无妊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 排 除未婚先孕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6 4例初产妇随
2 7 ( 1 4 ) : 2 2 .
时的健康教育指导 , 让产妇保持 良好 的心态 , 同时通
过 给 予产妇 音 乐 、 聊天 、 深 呼 吸等多种 方式 , 转 移其 注 意力 , 尽 可能减 少 致 痛 物 质 的 释放 , 有效 减轻 产 妇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母婴床旁护理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05T13:39:07.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张建梅钟小红胡寿涓[导读] 在当今世界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环境下,由于文化、习俗、风俗习惯的影响,母婴保健知识获取参差不齐。
张建梅钟小红胡寿涓(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江西新余 338025)【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026-02 【摘要】目的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完善护理服务规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方法护理人员在产妇住院期间,进行床旁护理一对一手把手传授与育儿相关知识及技能。
结果(1)满意度:观察组满意292例与对照组205两组之差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升率29%;两组之间满意度相比经SPSS13统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2)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除臀部护理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均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3)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265例与对照组158例两组之差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提升率是35.67%。
两组之间掌握情况相比经SPSS13统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讨论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床旁护理
在当今世界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环境下,由于文化、习俗、风俗习惯的影响,母婴保健知识获取参差不齐。
我科在2011年6月申请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在产妇住院期间,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最大限度实现了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模式,产科护理除提供日常生活和产科特殊照顾外,工作重点转向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与育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产妇、家属及整个家庭的参与,提供了产科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教导产妇接纳新生儿,和产妇一起担负起初之人母的角色,使产妇在围产保健有促进作用。
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转换,从而提高了医院和科室服务满意度,促进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度,建立以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新模式。
现将我科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资料全部来自我科病房分娩,入选条件:身体健康,无慢性病的初产妇,无精神疾病、严重的躯体疾病,母婴床旁护理事先征得产妇同意。
于2011年10月~2012年6月将在我科住院的600对母婴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分为观察组300对和对照组300对,两组开始实施产妇及家属集中学习育儿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在出生24小时后观摩一次(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抚触),让产妇及家属初步了解育儿知识及技能,然后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封闭式护理,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
两组产妇家庭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观察组对新生儿沐浴、注射(含接种疫苗等)、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均在病房产妇床旁进行,使产妇可亲历新生儿各项护理,对喂哺技巧是否正确,也可以得到及时纠正并正确指导。
即产科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给产妇听,同时指导家属参与操作。
讲解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与注意事项、乳房的保护方法、产后营养指导、产褥期会阴部的护理、区分新生儿常见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并作相应的处理方法等。
在母婴住院期间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床旁护理,每次护理时间30~40min左右[2]。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封闭式护理模式,集中沐浴、脐带消毒、新生儿抚触等均由当班护士新生儿抱到专设的婴儿沐浴间进行;预防接种集中到治疗室进行;健康教育在产后住院期间将产妇集中到宣教室由护士长对产妇进行集体讲解的方法进行。
虽然健康教育内容相同,但效果差异很大,观察组是一对一进行,针对性强,能具体解决问题,所以收获大。
1.2.2观察指标我们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操作考评》登记本,在产妇出院前进行问卷式调查,共发放调查表600份,均当场收回。
有关满意度调查表中设12个条目,其中有:健康教育、操作水平、服务态度等,每个条目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
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操作考评登记内容有:产前、产后饮食、母乳喂养知识等内容及产妇护理护理新生儿技能考评项目内容。
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并在出生24小时后观摩一次。
考核采用在出院前请产妇实际操作1次,两组均固定由1名母婴专科护士负责,根据操作考核评分表的要求每项操作满分为100分,掌握为80~100分,部分掌握为60~79分,未掌握为不到60分者。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3统计学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固定由母婴专科护士负责调查统计,满意度采用问卷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由产妇或家属回答,护理技能于出院前请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实际操作1次做出评定。
结果见表1, 表2,表3。
2.1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292例与对照组205两组之差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升率29%;两组之间满意度相比经SPSS13统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见表1
表1 两组间满意度比较n(%)
注:两组满意度比较:x2=88.714, p<0.01。
2.2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除臀部护理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均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1)。
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n(%)
2.3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265例与对照组158例两组之差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提升率是35.67%。
两组之间掌握情况相比经SPSS13统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n(%)
注:两组产妇掌握情况比较,x2=91.975, P<0.01。
3 讨论
3.1产妇满意度提高了
本研究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儿护理特点,产妇在分娩后可亲历各项婴儿护理服务,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保障母婴喂养成功,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增加产妇回家后继续护理新生儿的信心,帮助产妇顺利实现初为人母的转变过程,减少产后抑郁,缓解家庭成员的不安和焦虑,新生儿一直陪伴在母亲身旁,产妇不再有新生儿离开时的种种担忧。
做到了产妇和家属需求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护权和隐私权等,充分尊重了产妇的多种权益,能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和家属的需求[2],因而受到产妇及其家属的欢迎,从而使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2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
产妇对护理人员的的信任度提高,医疗纠纷减少,新生儿护理操作一对一床旁进行,产妇直接观看,解除了产妇的担心和猜测,甚至不必要的误会,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因误会引起的各种医疗纠纷。
3.3 护理人员自律性提高
一对一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新生儿所有护理操作均在产妇床旁进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操作时要有很好的自律性,严格要求自己技术要规范,动作要轻柔,对新生儿时刻要充满爱心,与其交流时语言要温和,要面带微笑,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产妇的满意,避免了封闭式操作模式下做好做坏态度无人知晓,新生儿不会表达更无所顾忌的憋病。
3.4 新生儿护理质量提高
通过一对一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及管理,可以降低“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降低产科出错风险,随着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新生儿可以得到更加舒适、安全、和善的服务,此外,护理人员在信任的基础上构建了更加和谐的关系,护理人员看到产妇对自己工作满意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工作热情不断提高,相互理解和信任,相互配合,使新生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总之,母婴床旁护理针对性强,具有程序化、连续的护理过程,母婴床旁护理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熟练的产科护理技能的掌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将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
由于母婴床旁护理是将产科护士与产妇及其家属融为一体,所需用的物品和过程清晰地放置在产妇及其家属面前,产科护士在床旁采取边讲解、边操作的示范形式,使产妇及其家属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另外,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提出,且有多次演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产妇和家属更快学会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1]。
通过床旁护理的讲解使健康教育避免向产妇一次性宣讲得太多,而使产妇难以接受与理解,能使产妇逐步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对产妇健康教育的实效[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参考文献
[1]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6):118-119.
[2]黄巧.300例母婴床旁护理的观察和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125-2126.
[3]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