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
物证技术概论

第一讲物证技术学概论第一节物证概述一、什么是物证• 1 证据:所谓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从宏观上可划分为:人的证据方法,物的证据方法人的证据方法——人证:是指通过对案件事实有所感知的诉讼参与人,如当事人、证人在诉讼中就其感知所得进行陈述,一般禁止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只能描述其所感知的事物本身;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定而提出的意见(口头或书面),或者揭示物中隐含的证据信息,或者对某一信息进行评价。
物的证据方法——物证:所谓物证是承载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信息的一些物质载体,如带血的刀、凌乱的字迹、尸体上的伤痕这些载体无法通过自我主动述说的方式表白犯罪信息,而需要通过诉讼参与人或者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提取信息。
人的活体同样能够作为物证,譬如血型、DNA……2.物证的概念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属性、外形特征、存在状况、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及声纹特征等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质性客体。
证明形式:自身属性、外形特征、存在状况,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及声纹特征物证的“物质属性”:指物理和化学属性:质量、结构、性能、成分等。
物证的“外形特征”:指其客观存在的外观表现:形状、大小、数量、颜色、新旧程度等。
物证的“存在状况”:犯罪行为的发生,打破了物质运动的常态,使得原来以某种存在状况存在的物质在时空方面发生变化。
尽管物质没有出现特殊的可以利用的特征或属性变化,但就其存在状况而言,也可以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真相的依据。
A.现场上各种痕迹、物品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B某物从此地移到彼地;C尸体的存在状况:移尸、碎尸、抛埋尸体、藏匿尸体。
物证的“所载内容”:各种载体记载的证明案情的信息:字迹、符号、图形、图像、声纹、电磁信息等。
文件物证上的手写笔迹;图纸、票据;监控录像;录音;计算机存贮设备记录信息,通信信息等。
二、狭义物证与广义物证(1)诉讼法上的狭义物证三大诉讼法规定:物证仅仅是通过其位置、成分或者上面的痕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质或物品。
同一认定原理

同一认定原理
毛立新 maolixin@
《犯罪侦查学》公共邮箱:
criminalistics@ 密码:bnu2011
请在此下载课件及其他学习资料。 对授课的其他意见和建议,请发至我的信 箱:maolixin@
侦查学原理之三:同一认定原理
同一认定的条件
(1)客体的特征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客体特征在进行同一认定的必要时间内保持
基本不变的属性。同一认定的“必要时间”是指具体案件中被 寻找客体留下特征反映体,到办案人员发现嫌疑客体并进行鉴 定的时间长短所决定的。
同一认定所要求的特征“基本不变”有两层含义:(1) 对一个特征组合来说,是指其中的主要特征都保持不变。(2) 对一个具体特征来说,是指保持该特征的质基本不变。
(三)描绘特征比较异同
描绘特征比较异同,就是将检材和样本上的 笔迹特征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符合点 和差异点,为综合评断奠定基础。
1、比较笔迹特征的异同 ①笔迹宏观特征的比较 ②笔迹微观特征的比较 需注意的问题 ①要客观全面,不要主观片面 ②要认真细致,不要粗枝大叶 ③要本质比对,不要形象比对 ④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②具体分析 A、要结合笔迹的特点 B、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 2、选择笔迹特征 (1)选择笔迹特征的一般程序 ①从概貌特征到局部特征 ②从宏观特征到微观特征 ③从单一特征到组合特征 ④从文字特征到其他特征
(2)选择笔迹特征的一般方法 ①从重复出现的字、偏旁、部首和笔画中选择 ②从结构正常、运笔自然的字中选择 ③从书写速度较快、笔画较多的字中选择 ④从有突出特点的字中选择 ⑤从笔迹的细节上选择 ⑥从文字以外的地方选择 ⑦从有疑问的文字中选择
如通缉通报、追缉堵截、控制赃物、 辨认、侦查实验、搜查、并案侦查、讯问 等。
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

四、物质检验中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则
一、种属认定(Identification)的概念
种属认定是通过检验未知物质本身或未知客体 留下的物质性反映形象,确定物质属性或客体类型
的一种方法。
主体:具有相关专门知识的人; 客体:案件中的物证; 依据:事物种类的客观性、共同性、差别性、稳定性、反映
性和特征的可认识性。 目的:确定客体的种类归属;判断先后出现客体的种类是否 相同。
客体特征具有特定性; 客体特征具备相对稳定性; 客体特征具有良好的反映性;
客体特征具备良好的认知性。
五、同一认定的类型
人身同一认定 物体同一认定
分离体同一认定
分离体同一认定
为了解决先后发现的两部分客体是否原属于同一 整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同一认定,称分离体同一认定。 A A'
二、种属认定的类型
单一型种属认定 物质属性认定 比较型种属认定 物的类型认定 客体种类认定 人的类型认定
三、种属认定的一般方法
物理学检验方法 化学检验方法
生物学检验方法
显微镜检验方法
仪器分析
应当先采用无损检验方法,后采用有损检验方法;
特征反映体检验的一般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同一认定理论
种属认定理论 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的区别 与联系(自学)
第一节
同一认定理论
一、同一认定的概念 二、同一认定的主体和客体 三、同一认定的依据 四、同一认定的条件 五、同一认定的类型 六、同一认定的步骤和一般方法
一、同一认定的概念
B A ——整体分出后剩下的原体,被寻找客体; B ——分离体,作为A的特征反映体出现。 A' ——后发现的客体,是需要审查其是否是分离 出B的那个原体,即受审查客体。
第二章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

第⼆章同⼀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第⼆章同⼀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第⼀节同⼀认定概述⼀、同⼀认定的概念在物证技术领域中,同⼀认定是指通过对先后出现的客体留下的特征反映体进⾏检验,从⽽解决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属于同⼀问题的⼀种⽅法。
A =?= A′↓↓B ~ CA ——先出现的客体(被寻找客体);B——A 留下的特征反映体(物证,⼜称检材);A′——后出现的客体(受审查客体);C——A′的特征反映体(样本,⼜称⽐对材料);概念要点:(⼀)特征反映体。
指来源于客体,能以⼀定的⽅式如实反映客体的特点,并能被⼈感知和认识的物质性客体。
特征反映体可分两类:1、物质性反映形象。
如印痕、字迹、声纹、图像等。
2、客体的分离体。
有固体(折断的凶器)、液体(现场的⾎迹)、⽓体分离体(现场遗留物上的⼈体⽓味)之分。
(⼆)什么是“同⼀”?同⼀是指客体⾃⾝与⾃⾝的同⼀,即A就是A′。
其与“相同”或“相似”有着本质区别。
是则肯定同⼀,否则否定同⼀。
如果A=A′,两者的划分只是鉴定理论的⼀种需要。
如果A≠A′,两者的划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划分。
⼆、同⼀认定与其它相关概念的⽐较(⼀)同⼀认定和物证鉴定1、物证鉴定需专门的鉴定⼈完成,具有法律性质,是⼀个法律概念,其过程可包括同⼀认定。
同⼀认定是认识事物的⼀种⽅法,是⼀种学术⽤语,不⼀定都是法律意义上的鉴定活动。
即物证鉴定可能要进⾏同⼀认定,但同⼀认定不⼀定都是物证鉴定。
2、同⼀认定作为⼀种认识事物的⽅法,在⽂化艺术领域和历史⽂物领域也有⼴泛应⽤,并不具限于案件之中。
(⼆)同⼀认定和犯罪侦查有观点认为:整个侦查过程就是⼀个⼤的同⼀认定过程,查明⼀个个案件情节,就是⼀个个⼩的同⼀认定。
第⼆节同⼀认定的主体和客体⼀、同⼀认定的主体即由谁完成同⼀认定⼯作。
进⾏同⼀认定的主体,根据所需解决的是否同⼀问题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可以是⼀般⼈(凭记忆对⼈或物的辨认等),可以是具有专门知识的⼈;在后⼀种情况下,可以是专门的鉴定⼈,来完成鉴定型同⼀认定,也可以是专门的鉴定⼈或⼀般办案⼈员,来完成⾮鉴定型同⼀认定。
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面临当今高科技发展飞速迅猛,日新月异,并不断被不法分子广泛应用到各类违法犯罪案件中的严峻形势,刑事科学技术在同刑事犯罪活动作斗争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已然成为刑事侦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分子越来越多地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犯罪或者进行反侦察活动;因此,为了准确有力地揭露、证实和打击犯罪分子,在刑事侦察工作中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刑事技术工作的迅速发展,通过现场勘查取证、运用犯罪档案查找发现线索、运用刑事技术鉴定为侦察破案提供的线索和证据越来越多,同一认定理论和种属认定理论作为线索和证据的应用的基本理论对物证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具体操作有着根本上的解释和指导意义;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在于物证技术,物证技术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查明案件事实,为侦察破案审判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研究发现、记录、提取、显现、分析、检验以及鉴定的各种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技术;我们照相、摄像是为了保存犯罪现场的状况,表现事物的特征和细节,供之后的分析研究;我们采集指纹、捺取指印是为了更好的识别,认定犯罪嫌疑人;我们分析提取足迹,是为了推测犯罪嫌疑人走路姿势、习惯,以及脚部生理特征;我们检验各种痕迹,也是希望这些痕迹能告诉我们关于案件的一些情况……那么采集物证为什么这么用,可以这样用;这是同一认定理论和种属认定理论来解决的问题;正如指纹是侦破案件的利器,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并且它在形成后人的一生中基本不变;这其中便是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原理指导;所谓同一认定,指具有专门知识、经验的人,通过对案件中多次出现的物品、物质或痕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是否来源于同一客体的认识活动;而种属认定是确定物质属性或遗留痕迹物体的种类,或是比较两种物质的属性是否相同的认识活动;警察之所以能够进行同一认定,是因为每一客体所具有的特征与其他客体的特征是有区别的,这些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稳定不变的特性,并且这些特征能够反映出来为人们所了解与认识,比如犯罪分子的指纹,掌纹,讲话的口音,字迹等等;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种属认定,是因为每一个物体都具有同类客体物质的特性与属性,这些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稳定不便的特性,并能被人们所认识,如犯罪分子的身高,体重,脸型,身材等等;正是由于客体具有个体特征,种类特征的特定性,相对稳定性,和反映性,警察才能进行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并获得有用证据,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可能;而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有着强大的科学基础:一客体的特定性客体的特定性是指客体本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客体的性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事物,不同的种类具有不同的种类特征,不同的个体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别;即便是同卵所生的双胞胎,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只是没有外化而已;研究他们的DNA序列,分析其生活习惯、方式、性格脾气等,均会发现存在差别;为了求同,我们必须先寻异,这是侦查中排除干扰,筛选证据的重要方法;正是由于不同客体具有不同的种类特征人们才能将客体种类区分开来,正是不同的客体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客体的性质人们才能进行个体的识别;客体的特定性是由多方面因素的决定的;首先,表现在客体本身质的不同,客体本身的质是客体的固有属性,对人体而言由于遗传变异的作用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指纹等,对物体而言,不同的物体其物质构成成分不同故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其次表现在客体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形成的特征,相同的客体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加工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特征,;再次客体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特征都具有特定性,沾上血渍的匕首,被撕扯过的衣物,撞击过的车门等都在犯罪活动后留下了某些特性,供我们作为线索;不同的客体,其特定性也不相同;客体的特定性越强,用于进行同一认定的依据就越强,因为差别越大,越能最直接最有力的说明问题;二客体的相对稳定性客体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客体所具有特征具有稳定不变的特性;正是客体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才能利用这一特征判断客体的种类,判断特定的个体;客体的相对稳定性是客体在发生质变前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的客体特征稳定性也不同,稳定性越强对鉴定就越有利;用黑色的碳素笔进行签字就是因其稳定,便于日后的保存,鉴别;同一认定,种属认定所利用的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物质成分及运动习惯特征;同样的枪不同的子弹,同样的子弹不同的方向,都印证于此;三客体特征的反映性客体的特定性与稳定性是进行认定的基础,但是要利用客体特征进行分析鉴定还必须要求特征能反映出来;并被人们所认识血液和红墨水一种是有机物,一种是无机物,我们不比颜色,去闻气味或做化学反应均能鉴别出来;;洛卡德提出物质交换原理,即任何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交换,但是交换现象并非总是清晰可见这就是一个反映性的过程;同一认定,种属认定要求所检验的特征必须达到一定要求,必须能够反映出进行个体识别的足够特征;有些人的字迹很是相似,甚至相近率超过90%,这就是因为他不足够反映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此时我们就应转移物证寻求方向;综上所述,刑事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物证技术的具体操作都是受科学方法理论支配和指导的;相信以科学理论为坚实的后盾,刑事科学技术的体系会不断健全优化,为公安刑事案件侦破做出更大的贡献,令犯罪分子望而却步,从而维系社会的长治久安百姓的安居乐业;。
同一认定理论

并案型同一认定的特点 (1)同一认定比较的是两个或多个特征反映体 (2)没有出现一个受审查客体 (3)一般也没有出现被寻找客体 (4)只能认定在多个时空留下的特征反映体是否来自同一客体,但无
法确定其来源 (5)除了物质技术类的同一认定,还包含中、大型同一认定。 (6)尤其需要理解侦查人员对多起案件现场反映出的作案手法(作案
巧合的是,侦查员在嫌疑人姐姐家了解情况时发现窗台上包东西的报纸 与现场报纸是同一天的,且种类相同。于是拿回去比对,发现两者色泽 一致,断离面吻合。
(一)根据同一认定的主体进行分类: 1 鉴定型的同一认定
(1)鉴定型的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自然人(有些国家 还包含法人,但从事鉴定的仍然是自然人),他们几乎都是通过专业训练 的人,即鉴定人
客体Ⅰ (已知或未知)
| 某一或某些特性
| 洛卡德原理
| 形成特征反映体 (痕迹、分泌物)
| 留在现场或人脑
客体Ⅱ (已知或未知)
| 某一或某些特性
| 洛卡德原理
| 形成特征反映体 (痕迹、分泌物)
| 留在现场或其它场合
比较:若客体Ⅱ已知,同一认定后,确定客体Ⅰ与客体Ⅱ为不同时间出现 的同一客体,且明确客体。
1 概念: (1)同一认定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对先后出现两
次或多次的特征反映体的一般特征与细节特征的比较,确定它们是否来自同 一客体
(2)认定同一:是指同一认定或判断的结果,包含认定不同特征反映体 是或不是来自同一客体 2 区别 (1)同一认定是人类认识事物尤其是侦查鉴定中常用的一种认识方法
(一)“同一”的理解 1 “同”的理解 (1)“同”是一种比较、对照的程序 (2)“同”是对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东西的比较 2 “一”的理解 (1)“一”即物质或事物就性质而言,在一定时间的范围内,是它/他
同一认定原理(课堂PPT)

2020/4/27
18
同一认定的作用
(二)贯穿于各种侦查手段、技术鉴定 措施之中
如通缉通报、追缉堵截、控制赃物、辨 认、侦查实验、搜查、并案侦查、讯问等。
例如,并案侦查,是以案件的犯罪嫌疑 人及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或其他特征 为依据,所进行的同一认定过程。
2020/4/27
19
(六)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
1、客体物和客体反映形象 客体物是指一定的人或物的自身。客体物的反映形象 是客体物自身形成的痕迹或以技术加工制成的复制品。 2、被寻找客体 是指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是第一次在现场出现后又 离开的客体物,如留在现场的指印是客体反映形象,而犯 罪分子的指纹就是被寻找客体物。 3、受审查客体 是指案件调查过程中被怀疑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是 需要审查的客体物。在鉴定痕迹和物品时,受审查客体往 往就是被寻找客体。
①种类 A、非本质性差异 B、本质性差异
2020/4/27
32
②形成原因 A、非本质性差异形成的原因 a、故意伪装 b、书写条件变化 c、反常心理、生理 d、偶然笔误 e、不同字体 f、书写速度 g、检材笔迹被破坏 h、书写习惯反映不充分 i、书写时间相隔较久 j、书写习惯发生演变 B、本质性差异形成的原因 不同人的书写习惯
2020/4/27
9
同一认定的条件
(1)客体的特征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客体特征在进行同一认定的必要时间内保持基 本不变的属性。同一认定的“必要时间”是指具体案件中被寻 找客体留下特征反映体,到办案人员发现嫌疑客体并进行鉴定 的时间长短所决定的。
同一认定所要求的特征“基本不变”有两层含义:(1) 对一个特征组合来说,是指其中的主要特征都保持不变。(2) 对一个具体特征来说,是指保持该特征的质基本不变。
同一认定原理

2020/4/16
11
同一认定的条件
(3)对客体的特征必须有较高的认识水 平,这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
对客体特征的认识水平,与同一认定的可 能性密切相关。认识水平越高,可能性越大。
认识水平取决于: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 检验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丰富的经验等。
2020/4/16
12
(三)同一认定的种类
2020/4/16
9
同一认定的条件
(1)客体的特征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客体特征在进行同一认定的必要时间内保持基
本不变的属性。同一认定的“必要时间”是指具体案件中被寻 找客体留下特征反映体,到办案人员发现嫌疑客体并进行鉴定 的时间长短所决定的。
同一认定所要求的特征“基本不变”有两层含义:(1) 对一个特征组合来说,是指其中的主要特征都保持不变。(2) 对一个具体特征来说,是指保持该特征的质基本不变。
2020/4/16
14
同一认定的种类
(2)物体同一认定
人体物:人体组成部分的血液、牙齿、毛发、
骨骼、肌肉组织等。还包括与人有关的人体物,
如人体的气味、分泌物等。
人造物:对衣服或提包等的缝制方法或所用
材料、许多的化合物。
自然物:动物、植物、非动植物。
(3)场所同一认定
例如,侦查人员根据各种痕迹物证,确认原
(1)人身同一认定 是同一认定中最高层次的同一认定。在侦查实践 中,对人身的同一认定既包括对人身证据型同一认定, 也包括对人身的线索型同一认定。 ①人身的证据型:即通过对人体物等的鉴定,达 到认定人身的目的。例如利用指纹、DN A等进行的 同一认定。 ②人身的线索型:即通过对人造物或自然物或 人体物的认定,实现圈定或缩小侦查范围的目的。比 如对血型、鞋底磨损花纹特征的同一认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第一节同一认定概述一、同一认定的概念在物证技术领域中,同一认定是指通过对先后出现的客体留下的特征反映体进行检验,从而解决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属于同一问题的一种方法。
A =?= A´↓↓B ~ CA ——先出现的客体(被寻找客体);B——A 留下的特征反映体(物证,又称检材);A´——后出现的客体(受审查客体);C——A´的特征反映体(样本,又称比对材料);概念要点:(一)特征反映体。
指来源于客体,能以一定的方式如实反映客体的特点,并能被人感知和认识的物质性客体。
特征反映体可分两类:1、物质性反映形象。
如印痕、字迹、声纹、图像等。
2、客体的分离体。
有固体(折断的凶器)、液体(现场的血迹)、气体分离体(现场遗留物上的人体气味)之分。
(二)什么是“同一”?同一是指客体自身与自身的同一,即A就是A´。
其与“相同”或“相似”有着本质区别。
是则肯定同一,否则否定同一。
如果A=A´,两者的划分只是鉴定理论的一种需要。
如果A≠A´,两者的划分就是对客观现实的划分。
二、同一认定与其它相关概念的比较(一)同一认定和物证鉴定1、物证鉴定需专门的鉴定人完成,具有法律性质,是一个法律概念,其过程可包括同一认定。
同一认定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学术用语,不一定都是法律意义上的鉴定活动。
即物证鉴定可能要进行同一认定,但同一认定不一定都是物证鉴定。
2、同一认定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文化艺术领域和历史文物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并不具限于案件之中。
(二)同一认定和犯罪侦查有观点认为:整个侦查过程就是一个大的同一认定过程,查明一个个案件情节,就是一个个小的同一认定。
第二节同一认定的主体和客体一、同一认定的主体即由谁完成同一认定工作。
进行同一认定的主体,根据所需解决的是否同一问题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可以是一般人(凭记忆对人或物的辨认等),可以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是专门的鉴定人,来完成鉴定型同一认定,也可以是专门的鉴定人或一般办案人员,来完成非鉴定型同一认定。
二、同一认定的客体同一认定的客体——需被认定是否同一的客体,即先出现的被寻找客体和后出现的受审查客体。
物证鉴定中,同一认定的客体可分为两大类:人、物(可含动物)。
(一)人作为同一认定的客体其实质是人的外形(相片)、肢体(手指)、器官(血液、骨骼)、技能(书写技能、步法特征、讲话技能)等可做为同一认定的客体。
人的技能能否成为同一认定的客体,一要看表现这种技能的习惯性动作所留下的痕迹是否存在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二要看是否具有能被人识别的特征体系。
(二)物体作为同一认定的客体通常指具有一定外形结构和用途的工具或物品。
一般是通过对物体留下的形象痕迹来进行认定的。
对于分离体的同一认定问题,即认定两部分是否原属于同一个整体,不宜用“两者是否同一”的说法。
但这两部分分离体仍旧是同一认定的客体。
对于合量物体(由相当数量的同类物组成的物体群,如一袋粮食、一沓信纸等),其分离体能否成为同一认定的客体,一要看该合量物在形成、生产过程中、生产后到被分离前是否形成了共同拥有的特异特征;二要看该类特征能否被检测出来。
第三节同一认定的依据和条件一、同一认定的依据同一认定的依据——客体特征反映体所反映出的客体特征。
通过检验特征反映体上的特征,反映同一认定客体的特性,最终解决同一认定问题。
客体的特征可分为两大类:1、共性特征:也称类型特征、一般特征。
指同类客体所共同拥有的特征。
共性特征相符,不能轻易做出认定同一的结论;共性特征不符,则一般可作出否定同一的结论(防止伪装,多见于笔迹检验中)。
2、个性特征:也称细节特征。
是单个个体存在的特征。
如指纹的细节特征、笔迹的笔画运笔特征、足迹的鞋底缺损特征等。
二、同一认定的条件(一)客体的特定性比较明显突出。
(二)客体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指客体的质的规定性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相对不变。
(三)客体的特征可从特征反映体上得到良好的反映。
(四)客体的特征必须能被人所认识。
第四节同一认定的类型一、人身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先后出现的人身是否同一为目的的同一认定。
又可分为:指纹同一认定、足掌同一认定、牙齿同一认定、面貌同一认定、书写动作同一认定、声音同一认定等。
二、物体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先后出现的物体是否同一为目的的同一认定。
又可分为:工具同一认定、枪支同一认定、鞋袜同一认定等。
三、分离体同一认定为了解决先后发现的两部分是否原属于同一整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同一认定,称分离体同一认定。
又可分为:固态分离体、液态分离体、气态分离体同一认定。
A A´BA——整体分出后剩下的原体,被寻找客体;B——分离体,作为A的特征反映体出现。
A´——后发现的客体,是需要审查其是否是分离出B的那个原体,即受审查客体。
第五节特征反映体检验的一般方法一、特征反映体检验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解决的不是检验的具体方法问题,而是检验过程中的认识论问题。
(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一切从具体的检材和样本出发。
1、防止先入为主,主观臆断;2、克服经验主义错误;3、排除外界对检验工做的干扰。
(二)坚持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指导。
一个检材中包含有各种特征,如指纹中包括纹型特征、细节特征、皱纹特征、汗孔特征、疤痕特征等。
各种特征一起构成了特征体系(特征系统),彼此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检验时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指导,系统利用检材中的各种特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验。
(三)坚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为指导。
一个特征反映体在形成以后可能发生变化,留下特征反映体的客体在之后一段时间内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静止是相对的,而变化是绝对的,应防止用静止的观点搞机械的对比。
二、特征反映体检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特征反映体可分为物质性反映形象和客体的分离体两类。
(一)作为特征反映体的物质性反映形象的检验方法包括:检验前的准备、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作出鉴定结论等步骤。
1、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检材的基本情况(发现、提取、完好程度、是否具备鉴定条件等),比对样本的基本情况(来源是否可靠,是否具备比对条件等)。
2、分别检验分别检验有两层含意:(1)先检验检材,后检验样本;(2)先检验一般特征,后检验细节特征。
3、比较检验目的:确定检材与样本间存在的符合点与差异点。
具体方法有:(1)特征对照法将检材与样本置于同一个视野内,对照两者的特征,寻找符合点与差异点。
可肉眼观察、利用投影仪或比对仪观察等。
此法适用于静态印痕或问文字符号的比对检验。
(2)特征接合法把检材与样本分别拍成同等放大倍率的照片,然后通过特征最明显的部位把两张照片剪开,左右相交拼接,观察被剪开的特征是否吻合。
可利用投影仪或比较显微镜进行。
适用于检验动态痕迹(线形擦划痕迹等)。
(3)特征重叠法将检材与样本在透光下进行重叠,或制成幻灯片后进行重叠,观察它们的特征是否重合。
适用于检验特征比较刻板的物质性反映形象(如图章)。
4、综合评断评断符合点:本质符合还是偶然符合。
差异点:本质差异还是非本质差异。
(1)对符合点的评断。
评断符合点的质量:看特征在同类客体中的出现率。
出现率高低与特征质量高低成反比。
评断符合点的数量:具体应结合客体类型、特征质量决定。
(2)对差异点的评断。
本质差异点:来源于两个不同客体的特征差异点。
对其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一般可否定同一。
非本质差异点:形成原因很多,如:检材与样本的形成条件不同;检材形成后,由于某种原因(人为破坏或环境影响等)发生了某些变化;客体本身发生了变化,导致样本出现了变化。
非本质差异点不影响做肯定同一的结论。
5、鉴定结论(1)符合点价值很高,差异点可得到合理解释——肯定同一。
(2)符合点为一般特征符合点,差异点属于本质差异,无法作出合理解释—否定同一。
(3)虽无明显的差异点,但细节特征符合点也极少,不可下结论。
(二)作为特征反映体的分离体的检验方法检验分离体和受审查客体本身。
主要检验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两者的断端特征;2、两者表面原有的和附加的特征;3、两者本身的物质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等。
第六节种属认定的概念及其与同一认定的区别与联系一、种属认定的概念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一样,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
例如:投毒现场上的白色粉末是何物质,交通肇事现场所留的油漆碎片与嫌疑车辆的油漆成分是否相同,现场足迹花纹是何种类型的鞋所留等。
都属于物证鉴定中的种属认定问题。
概念:种属认定是通过检验未知物质本身或未知客体留下的物质性反映形象,确定物质属性或客体类型的一种方法。
要点:1、种属认定的依据——物质本身或客体的物质性反映形象。
2、种属认定的目的——确定未知物属性;判定两种物质的属性是否相同;确定客体的类型。
二、种属认定的类型(根据客体的性质进行分类)(一)单一型种属认定即单一型物质属性认定,判定某物质是何物。
(二)比较型种属认定确定两种物质属性是否相同,或来源是否相同而进行的种属认定。
(注意与同一的区别)(三)客体类型认定(按客体性质分为两类)1、物的类型认定。
根据客体所留物质性反映形象,确定其类型。
2、人的类型认定。
利用各种特征,推断人的类型。
如:根据手、足印痕推断身高,根据字迹推断文化水平,根据声音推断居住取等。
三、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同一认定所解决的问题,是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是同一个客体;种属认定所解决的问题,一种物质或客体究竟是何物或何种类型,或是判断两种物质的属性或来源是否相同。
(二)联系1、种属认定能为发现同一认定的受审查客体指明方向。
(确定了客体类型后,为寻找受审查客体指明方向)2、种属认定往往是同一认定的初始阶段。
(同一认定中的分别检验类型特征就是一个种属认定的过程)3、种属认定能为同一认定结论提供佐证。
(对鞋印附着物及鞋底附着物的种属认定,能为同一认定结论提供佐证)4、种属认定对分离体同一认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分离体同一认定时,往往要对分离的物质属性进行种属认定,如现场上血液与疑犯血液的检验,先做血型种属认定,后用DNA技术做同一认定)第七节种属认定中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一、物质检验中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则(一)应当先采用无损检材的检验方法,后采用损耗检材的检验方法。
(二)采用化学检验方法时,应当先定性,后定量。
(三)应当采用公认的、标准的检验方法,并合理运用多种检验手段相互印证。
(四)应当遵循及时检验的原则。
(五)尽量节约检材。
一般应留存总量的1/2——1/3供复检使用。
如检材只够一次检验之用,应征得送检人员同意后,再着手检验。
(六)正确操作,避免污染。
(七)作好检验的记录工作。
应随时记录检验方法、检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相关数据、检验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