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教育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1.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
)这种道德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4.教师良心含义: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学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5.教师义务: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至社会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
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6.教育威信:广义而言,是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信誉;狭义而言,是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程度,它是教师为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恰当处理好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为原则的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简述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及基本要求

简述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及基本要求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及基本要求教育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教育中,其基本理念是:尊重个人权利、保障个人利益、尊重个人安全、尊重个人尊严,以及支持个人发展。
教育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一、尊重个人权利。
教育人道主义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参与权、选择权、反抗权、表达权等,以及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宗教仰权、民族文化权利等。
二、保障个人利益。
教育人道主义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
三、尊重个人安全。
教育人道主义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其免受身体伤害,严禁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更不能以任何理由达到抑制学生的研究热情和研究效果。
四、尊重个人尊严。
教育人道主义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尊严,维护学生的自尊,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五、支持个人发展。
教育人道主义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1.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首先,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国意识及情操,激发爱国情感;其次,守法要求教师要依法执教,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这样才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2.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的奉献,将个人成长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
因此,教师要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上课,不得敷衍赛责。
3.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具有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
关爱学生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4.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
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坚守高尚的情操,知荣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
6.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代与时俱进,甚至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其前言,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潜心专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更新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教育要有点人道主义精神

教育要有点人道主义精神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下面我将论述教育应该具备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教育要有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人情味和人道精神。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被功利和利益所主导,许多人陷入了自私自利的境地。
如果教育也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和竞争,那么势必会让学生们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进而导致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只有通过教育注重人道主义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互助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团结和谐的社会中发挥作用。
其次,教育要具备人道主义精神的实施方式是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课程还应该包括关于人权、平等、公正等人道主义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在教育方法方面,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和合作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学会关心、支持和帮助他人。
最后,教育要有人道主义精神还需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校的人文氛围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要具备积极向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用自己的言行示范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同时,学校也要注重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教育要有人道主义精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具备人情味和人道精神。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校的人文氛围建设,可以实现教育的人道主义化。
只有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构建一个和谐、公正、有人情味的社会。
教师职业道德_第一章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二)教师职业的本质、特点、社会意义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第一、长期性和复杂性 ①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 ②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 ③ 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 验证 ④ 劳动任务复杂;劳动对象存在差异;劳动工具 日益复杂;劳动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教师的 劳动结果丰富多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调节作用(基本、重要) (二)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 的教育氛围 •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处 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居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 •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形成尊师爱生教育 环境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关 键因素。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 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 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三、教书育人原则 四、乐教勤业原则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 则
五、教育民主原则 六、教育公正原则 七、人格示范原则 八、依法执教原则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 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
一、内容要求
①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 高于个人利益; ②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③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 重,必要时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 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 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
二、本质
①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 ②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 成为构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④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
教师伦理概述

第一章教师伦理概述第一节教师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一.伦理与道德伦理是指由风俗习惯规定的,在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它是指依靠社会舆论、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心信念和风俗习惯等力量,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以及人们之间以善恶标准进行相互评价的意识和行为活动。
道德有三层基本含义:第一,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第二,道德是依靠非强制性手段而起作用的;第三,道德以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教师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伦理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总称。
四、伦理学与教师伦理学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
它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是道德的理论形态。
以人类伦理关系和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
从理论层次上将伦理学分为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尼可马科伦理学》是第一部规范伦理学的著作,亚里士多德亦被尊为“伦理学之父”。
教师伦理学或教育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分支,从理论层次上分类它属于应用伦理学,从历史发展形态分类,它是基本属于规范伦理学。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一)道德的本质道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第一,规范性。
第二,多层面性。
第三,稳定性。
第四,社会性。
(二)职业道德从某一行业中产生、发展、具有该行业现实职业特性,并体现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为本行业所有人员所共同遵循和追求的特殊的道德规范体系,就是职业道德。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内涵第一,教师职业群体的教育活动是教师职业道德以存在的唯一载体。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动态运作的范畴,发展是其存在的显著特征。
第三,从宏观而言,社会与学生是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因素。
第四,从微观而言,现实的教师职业道德与理想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机整合,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意蕴。
二、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社会公共道德的关系(一)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就是要造就一代新人。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1.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
) 这种道德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4.教师良心含义: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学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5.教师义务: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至社会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
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6.教育威信:广义而言,是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信誉;狭义而言,是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程度,它是教师为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恰当处理好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为原则的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综合》知识点大全

理解与认同教师职业1.何为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师说》——韩愈)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如下图)①非专门化阶段(兼职教师)②专门化阶段(职业教师)③专业化阶段(专业教师)补:师范生就业,职业理想要先行,不能无奈选择教师行业,性格孤僻少言等也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3.教师的职业价值①社会价值:A.为社会发展培养英才B.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特别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C.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主力军。
习近平: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更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2018年9.10全国教育大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习总书记说教育的定位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②个人价值:A.受人尊敬、受人爱戴B.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双倍的幸福--给予的幸福和收获的幸福)C.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格的升华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劳动的价值4.新时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使命教师职业责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教师法》第三条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岗位责任: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平等和创新发展:每个人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3)国家责任: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与北师大师生座谈讲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创造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道主义教育原则
——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孩子们,你好!》多么亲切的文字,多么温馨的名字,这本书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作。
在细细的品读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所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
它不仅给我带来感动,使我内心不断荡起涟漪,更感染着我热爱、尊重和相信儿童。
一、让学生享受学习中的快乐。
记住的不仅仅是名字。
开学前的第一天,阿莫纳什维利仔细翻阅36个孩子的人事档案,用心解读每一个孩子,希望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时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记住每一个学生。
当看到尼亚的照片,一眼就看出,她的门牙全掉了,也只许有很多语音她将很难正确地念出来。
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一定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讥笑她。
仅仅只是一句话,仅仅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内心的一个想法,但是却让人看到了他的细心倍至,他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
一封祝贺信。
开学的前一周,他给每一个孩子寄去了一封祝贺信,祝贺孩子们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希望这个孩子能和班里其他的35 个孩子也都成为好朋友。
并且详细介绍了班级所在的位臵,希望孩子们自己走进班集体,
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是孩子们获得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他不惜贬低自己,一连串的故意出错,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以人道的态度对待儿童和处理教学、教育问题。
阿莫纳什维利强调: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要排除权利主义、强迫命令、侮辱人格、粗暴作风等种种违反教育原则的表现形式。
最触动我心灵的是尊重150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
时时刻刻被阿莫纳什维利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无私的关怀所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