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古 名 方
中医千古第一方

中医千古第一方祖国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有效果才能留存。
今天为您整理了5大千年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所有方子都详细到制法,非常实用!润肠养胃第一方:四磨汤四磨汤是宋朝王府常用御药,后此方载入宋代医学名著《济生方》和明代《痘疹金镜录》之中,美名很快传遍长江中下游,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婴儿出生一周后,不论是男是女,有病无病,都给服用四磨汤,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再闹肚子,肠胃特别好。
这个习惯从民间到现在已沿袭1000多年。
【组方】木香、枳壳、槟榔、乌药【功效】破滞降逆,补气扶正,对肠胃疾病很有效。
【方解】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痛;槟榔导滞、杀虫、利水,四药合用可理气调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恢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完全符合“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的中医理论。
并且由于是纯中药、见效快,对于治疗儿童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制法】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
治痰第一方:二陈汤中医治痰名方“二陈汤”,因用药简单、功效显著而广为流传,成方始见于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距离今日有千年的历史。
【组方】半夏(汤洗七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制法】以上组方药材,加生姜3克,乌梅1枚,用水煎服。
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难免气虚。
补气第一方是四君子汤,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
《古代经典名方100首解读》笔记

《古代经典名方100首解读》读书记录目录一、总论 (2)1. 书籍简介 (3)2. 名方概述 (4)二、名方解析 (5)1. 方剂组成 (6)2. 功效主治 (7)3. 用法用量 (8)4. 注意事项 (9)三、经典名方 (10)1. 治疗感冒 (11)2. 治疗咳嗽 (13)3. 治疗胃痛 (14)4. 治疗泄泻 (15)5. 治疗便秘 (17)6. 治疗头痛 (18)7. 治疗心悸 (18)8. 治疗失眠 (20)9. 治疗腰痛 (21)10. 治疗消渴 (22)四、结语 (23)1. 学习心得 (24)2. 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25)3. 品味古代智慧,传承中医精髓 (27)一、总论在我阅读《古代经典名方100首解读》我深感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部著作不仅汇集了古代医学的精髓,更是对古代经典名方的深入解读,让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我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从古代文明起源时期,到各个历史阶段的演变,中医药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健康紧密相连。
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体现了古人的卓越才智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感古代经典名方的独特魅力。
这些名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依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实践中,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些名方的存在,体现了中医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也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
这部著作的解读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从医学角度进行解读,还从文化、历史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种跨学科的解读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经典名方的内涵和价值。
《古代经典名方100首解读》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大门。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不仅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还深入理解了古代经典名方的内涵和价值。
这部著作让我更加热爱中医药文化,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为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古代经典名方,哎,这可真是个宝藏,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了不得的配方。
说到名方,首先得提提《黄帝内经》里那些个妙方。
听说它可真是古代医家的“圣经”,里面的知识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没事的时候翻翻,总能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像“八珍汤”,这可不是啥吃的珍品,而是调理身体的良方,什么气血不足啊、虚弱无力的,喝了保证精神焕发,简直是人间仙药。
再说了,还有“归脾汤”,这名字听着就有种温暖的感觉。
适合那些总是心情低落、易疲惫的小伙伴们,喝上一碗,心里暖暖的,感觉生活又有了色彩。
古人真是会起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有种想尝试的冲动。
不仅如此,这汤里还加了很多对身体有益的东西,简直就是一碗“幸福滋补汤”。
别忘了“葛根汤”,这可是夏天解渴的好选择。
古人把葛根和各种药材结合在一起,感觉就像是把整个大自然的精华都给浓缩在了这碗汤里。
听说对于缓解感冒、头痛特别有效,喝了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真是让人乐开怀。
真是太棒了,感觉古代人可真是有一套,知道怎么调理身体,调剂生活。
还有“六味地黄丸”,这小丸子可了不得,简直是古代人的“长生不老药”。
它的配方神奇,里面全是滋补的东西,尤其对肾脏特别好,很多人都把它当做保养的必备良品。
听说古代文人雅士都爱吃,想想那时候的人生多潇洒啊,既有才华又有体魄,真是让人羡慕。
如今的我们,听到这名字,心里都不由得想,“要是也能像他们那样,轻松活个百岁,那该多好啊!”再来说说“桂枝汤”,这个汤可是流传千古,尤其是在感冒的时候,喝上一碗,整个人都舒服了。
里头的桂枝、白芍等成分,能让你感受到温暖的拥抱,真的是治病又疗愈。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天,围着火炉,喝着热腾腾的桂枝汤,那滋味可真是绝了。
人不只得身体健康,心情也得跟着好,古人懂这个道理,咱们也得学习。
经典名方里还有“补中益气汤”,这个名字听着就让人觉得补充了能量,适合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朋友。
它能让你感到精力充沛,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真是神奇。
千年古偏方

千年古偏方(四)秘方,不好找,收藏好了腰腿痛颈椎病健康-此方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
-药方贡献人:洪真大居士-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德之士。
出自中医世家,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
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
好多,不多说。
今有两门中医绝技(根治一切胃肠疾病\根治一切骨科疾病)临床应用效验如神,故此贡献于世。
广利有情,救济世人,乃洪真居士之愿!-也是我佛之愿!天下病苦众生之愿!-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
药店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
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治高血压:(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治低血压: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治血脂稠:(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
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疗程)老中医的顺口溜,太适用了!- 美女361° - 美女361°闺房脸上黑星(雀斑):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治脚汗. 脚臭: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治脚气: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

5 吴茱萸汤《伤寒论》(汉•张仲景)“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6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汤剂7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汉•张仲景)“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8 真武汤《伤寒论》(汉•张仲景)“①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9 猪苓汤《伤寒论》(汉•张仲景)“①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汤剂10 小承气汤“①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古代经典名方3.2类

古代经典名方3.2类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古代经典名方是中医药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这些名方通过几千年的实践验证,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疗效显著的处方,具有较高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古代经典名方的出现不仅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和指导,也为世人传承了中医药文化的瑰宝。
经过对古代名方的研究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经典名方的治疗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感冒、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皮肤问题等等。
这些名方多数都以天然草药为主要成分,经过特定的制剂和处理方法而成,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特点。
古代经典名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经过世代医家的实践与总结,逐渐形成了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为代表的古代经典名方。
这些名方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对于维护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古代经典名方的概念、起源和分类,通过对这些名方的研究与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医学原理和治疗机制。
同时,本文还将讨论古代经典名方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其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古代经典名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智慧和价值,为推广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依据古代经典名方的概念和起源,探讨其分类,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文章结构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
在引言中,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古代经典名方的含义和背景,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
正文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在2.1小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古代经典名方的概念和起源。
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的研究和整理,我们将介绍古代经典名方的定义,并揭示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接下来,在2.2小节中,我们将对古代经典名方进行分类。
根据古代医学理论和应用实践,我们将分析古代经典名方的不同类别和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名方。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诗经》《史记》《孟子》《礼记》《春秋》《楚辞》《庄子》《韩非子》《老子》《道德经》《周易》《墨子》《荀子》《大学》《中庸》《论语》《易经》《吕氏春秋》《汉书》《司马法》《司马相如》《资治通鉴》《资治通考》《后汉书》《韩非子·外储》《新唐书》《旧唐书》《南史》《北史》《元史》《宋史》《金史》《魏晋南北朝刊志》《文献通考》《西征记》《琅琊西道记》《唐书》《元史》《古今图书集成》《列国志》《麻章太守史》《雍闿苍瀚志》《通志》《上京赋》《宋元明史料考异》《元代史稿》《宋金时期文存论》《五朝史稿》《明史演义考异》《明史料》《李季史话》《郑世古萃英集》《读史方言集合》《朱元璋备史》《按朝野史今古大辞典》《中华通史汇编》《明史稿》《宋史稿》《元史稿》《唐史稿》《宋金断代史》《四库全书》《四庫大藏經》《地理志》《历史志》《颜氏断代史》《文通全览》《古今昭烈录》《斗史》《昆仑颂》《古今文字大辞典》《紫衣翰林》《青山纪事》《当代蔡邕全集》《乐府诗集》《金史稿》《人物志》《舆地经纬》《汝简失言》《明史正义》《水经注》《诸子集注》《苏轼文选》《孟子考证》《小学》《新小学》《明史记》《集古》《洪武正录》《洪福序珍》《抗金断代史》《集古汇编》《康熙字典》《管子》《周礼》《周礼注疏》《花间词》《正义简》《连锁传译类征》《元史演义》《应天录》《诗话总龟》《清史稿》《古文辞典》。
验方家秘(世传秘方900方)

验方家秘(世传秘方900方);生地当归甘草水煎服。
凡湿热肝邪可治。
757.甘露饮:治胃中湿热,色黄溺赤,口疮吐血衄血口烂龈縻。
天冬麦冬生地熟地枇杷叶黄芩枳壳石斛茵陈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758.五皮饮:治脾虚肤肿: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五加皮水煎服。
759.泻白散:秋伤燥令成痰嗽。
桑白皮一钱地骨皮一钱甘草五分粳米百粒水煎服。
760.一味白术酒:治伤湿一身尽疼。
白术一两酒煎服。
不能饮酒者以水代之。
761.肾著汤:治寒湿腰痛如带五千钱。
此带脉为病,名曰肾著。
甘草二钱白术干姜茯苓各四钱水煎服。
即金匮姜苓术汤。
762.济生乌梅丸:治大便下血如神。
炒僵蚕一两乌梅肉一两半共为末,醋糊丸。
每服四十丸。
空心醋汤下。
763.圣济附子汤:治洞泄,寒中,注下水糓,或痢赤白,食已即出,食物不消。
炮附子炒乌梅肉各一两炒黄连二两炒干姜一两为末炼蜜为丸。
米饮下。
764.凉膈散:泻三焦六经诸火。
连翘一钱半酒军芒硝甘草各一钱栀子黄芩薄荷各五分竹叶二十片生蜜一匕,煎服。
膈上如焚一服消。
765.苏子降气汤:治痰嗽气喘。
苏子桔皮半夏当归前胡厚朴各一钱沉香炙草各五分甚加肉桂去沉香。
水煎服。
然此方不如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之为愈也。
766.圣愈汤:治一切失血或血下虚。
烦渴燥热,睡卧不宁,五心烦热,作渴等症。
即四物汤加人参黄芪各三钱水煎服。
767.八珍汤:气血双补加桂芪,名十全大补汤。
四物归地芍川芎,血证诸方括此中。
若与四君诸品合,双疗气血八珍崇,桂芪加八珍煎,大补功宏号十全。
再益志陈五味子,去芎辛串养荣专。
768.人参养荣汤: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症。
若气血两虚,变见诸症,勿论病脉,但用此汤诸症悉除。
769.五味异功散:健脾进食为病后调补之良方。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二钱水煎服。
770.六君子汤:治脾胃虚弱,脾满痰多。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二钱半夏二钱水煎服。
771.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
即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各一钱水煎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治寸白虫妙方
大蒜一两,去皮,捣碎,对进温水二两,装瓶内密封,两小时后过滤汁,用新针头注射
器,注入肛门,每晚2 cc,三次即好。
2、治绦虫验方
榔片四两,百部草,藩杏叶各一两,硫酸镁四钱,用水六斤把三味中药泡上,浸半小时,再用火炖剩一小碗,硫酸镁不炖,患者头天晚
上不吃饭,第二天早晨空腹把药一次服下,再
服硫酸镁,一小时内虫必下。
3、治肺结核验方
白芨末八两,川贝末;紫河车各二两,海螵蛸丰两共研细末,早晚各服三钱,白开水服
下,重者一付,轻者半付即好。
4、治伤力偏方
生牛肉一斤,黄蚂蚁一窝,用瓦焙干,共研细末,每次服五钱,日服三次,黄酒送下一
2
付即可全好。
捉蚂蚁方法:把牛肉切碎,放在蚂蚁洞旁,待蚂蚁来吃棍一搅便捉住。
5、催乳偏方:
母猪吹泡一个洗净,鸡蛋两个打入,泡内白水煮熟,不加油盐,一次代汤服下,再发汗,乳水即增多。
6、治胃病验方:
痢特灵100片,土霉素50片,取鸡蛋壳粉四两,葡萄糖粉合在一起拌均匀,每次服四钱,再取痢特灵2片,土霉素1片,服药期忌饮酒。
7、治漏偏方
早烟杆子剪碎用水浸泡二小时,再用火熬,熬几个开后,捞出烟标杆再续熬,一直熬成膏
状,敷于患处三次即好。
8、狂犬咬伤:
症见伤口疼痛,红肿发热,全身不适,恶心烦燥。
先用火罐拔出毒血,将胆矾6克敷于伤处,治宜解毒疗伤。
9、治牙疼验方:
细辛少许,用布包好,咬于疼牙上,立即止痛,然后吐出,嗽口,不可内服。
10、大肠走血验方:
元肉包芽旦子,每次服七粒,椿根皮熬水送下,椿根皮水可当茶喝。
11、治烧伤烫伤偏方:
公鸡骨头烧灰,研细,香油调匀,敷于患处立即止痛,很快愈合。
3
12、治羊角风偏方
春季羊打喷涕时,喷出的小虫三个,焙干研细,白水送服,一次即好。
13、妇女经期腹痛
生姜七片,胡椒七粒,葱七根,沉香一钱,共煎水服数日即愈。
14、牛皮癣疮
按骨草药20克,晾干研末,用生油调涂处。
15、治阳萎不举方
牛鞭一条,虾仁半斤,大忽七棵,全砸碎用瓦盆炒干,研细,早晚各服五钱,黄酒引。
16、治肾炎偏方:
大葱胡子七个,大枣15个,干姜七个,砸合好,再用60度白酒合成团,粘在腰眼上,七
天即好。
17、治腋下腐臭偏方:
大蜘蛛两个,放在瓦上焙好,砸碎拌到一分轻粉里,抹在腋下,二十四小时即好。
18、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三七1两,牛犀半两,串地龙1两,金银花半两,天麻1两,红花4钱,白酒2斤。
用法:将上药用白酒泡15天后服,日服2次,每次5钱,还可在疼痛处涂上虎酒后按摩5分钟,效果更佳。
19、治皮肤病验方:
止痛片研碎拌肤轻松,对点酒精,敷上立竿见影。
20、月经不调
4
用红色月季花八朵加红糖熬水连服,连服2次可正常。
21、治干脚、脚气
用乌托品洗脚,然后擦桔矾即可。
22、治脸上雀斑粉刺验方:
用咳必清片研成细面,拌在扶轻松和雪花膏内,每天早晨擦脸一次,连续七天即可好。
23、根治脚鸡眼效法:
到中药店买蜈蚣一条,用瓦焙干,研成细末,用香汕调成膏形,按大小鸡眼涂上,用胶布贴盖好,三至五天根除。
24、根治冻疮:
在夏季把樱桃洗净,装进瓶子里密封待用,冬季擦于患处,有特效。
25、治气管炎偏方:
赖蛤蟆一个,鸡蛋七个同水煎一个小时后去皮,每日饭前一个即愈。
26、尿床偏方:
葱根七根,蜂蜜少许,共砸烂如泥贴肚脐上,每晚贴一次,不可内服。
27、早泄
蚂蚱菜砸取汁,每日服一次,每日二次即愈。
28、治丁毒:
榆树皮加白矾捣烂上患处两次即好。
29、糖尿病偏方:
猪胰子若干,玉米胡子洗净,晒干熬水每次喝三两,同时生吃猪胰子3克,每日两次,
5
一个月即愈。
30、脸上黑痣点去法:
石灰用酒精调合成糊,点在黑痣上,半天就掉。
31、降高血压
将黄瓜秧切成小段用水煮,然后加适量的冰糖(不苦就行),每日服三次,一次服一碗连服二至五日,就可降压。
32、婴儿伤风鼻塞
葱白捣烂挤汁,涂抹于鼻口间,可使鼻通,或将忽白捣烂,用开水冲后,趁热熏口鼻。
33、失眠
把洋葱捣烂,装在小瓶里盖好,临睡时鼻孔对着小瓶吸气,一般经过15分钟就可以入睡。
34、食物相碰请注意
柿蟹同食疼断肠,葱蜜同用也不当,过时的黄瓜忌花生,饮酒最好不吃姜,李子雀肉也
须忌,鱼同荆芥食必亡,鸡蛋也和糖精反,香
蕉毛芋命可丧,马肉最忌生韭菜,柿饼饮酒胃
必伤。
35、忌烟新法:
买中药地龙,鱼腥草各四钱,远志二钱用水六两,熬剩三两,早晨空腹服下,服后停止
吸烟,连服三次及可忌烟。
36、忌酒新法
买鲫鱼一条,泡酒一斤,想喝酒就喝一点,一斤酒喝完就可忌洒。
37、鱼刺片喉自化法
6
鱼刺片喉严重者,把鸭子抓住,倒挂起来用碗接住从嘴里流出来的口水,让患者仰卧,把鸭子口水倒进患者嘴里刺自化。
38、刁斜风(口眼歪斜)
将蓖麻籽研烂,左歪涂左,右歪涂右,一经扶正,立即速去之。
用黄膳鱼把头砍掉,用血汁及粘液滴脸,右斜涂左,左斜涂右,扶正后立即洗掉。
39、冠心病
丹参50克
用法:取低度白洒2斤,先将白酒兑成40度,再将丹参兑入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服半两至1两。
40、妇女白带
用包米胡子半两,用五、六杯水熬剩三杯加红糖一两,趁服下,见效连服几次。
41、妇女闭经
(月经不调)用红葱四两、炖瘦猪肉吃,不放盐,只吃三五次就可好。
42、治前列腺炎
紫茉莉根60克。
用法:将上药去皮切片,水煎取汁饮服,1日1付,分2次服用,连服10—15天治愈。
43、煤气中毒
用一碗浓茶水,一碗醋两者合、分三次服下,每隔半小时一次,即快解毒。
44、冻疮
用茄子根再加点辣椒或辣椒面,一起熬水
7
趁热汤被冻患处,每晚烫一次约半小时,只烫三五次均愈。
45、晕车船
用一块风湿膏贴在脐上,确保不晕。
46、疝气
用菊花根、多少均可,熬水当茶喝,喝数次可愈。
47、半身不遂
用拳头大的乌龟三只,采血加清水及冰糖适量,放瓷碗内,用锅煮开见发粘后,连服几次效果佳。
48、风疹、湿疹
用一个白皮土豆,切片往疹上擦,连擦四五次疹可消失之其效特好。
49、失眠
用芹菜根二两,切片加五杯水,熬剩下二杯睡前服下,立刻入睡之。
50、痢疾
用一生鸡蛋,打一个小孔,再放入孔内一点白矾面,将孔封住,再用火将蛋烤熟吃,只吃二、三个病可除之。
51、刀伤出血
用马兰根,多少均可,洗净,炒干黄,研成细面,调香油,外贴即好。
52、水肿
用四两红小豆熬水当茶喝,连喝数次,很快消肿。
53、耳聋
8
将嘴里含一小块铁,耳上放一小块磁铁听
左聋含左边,右聋含右边,久含久听可见功效。
54、肝炎
(黄胆传染性及急慢性)用白脖蚯蚓5条,
洗净入碗内,加二两蜂蜜等蚯蚓化成水后就服,
连服三、四次即好。
55、便秘
取溪黄草两克,加两片花生叶,口喝时饮用,长期使用有养肝、护肝、清脑、降压之功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