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合集下载

27课故事二则复述课文

27课故事二则复述课文

27课故事二则复述课文
摘要:
1.故事一概述
2.故事二概述
3.故事一细节复述
4.故事二细节复述
5.总结与启示
正文:
【提纲】
1.故事一概述
故事一讲述了一位勇敢的年轻人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2.故事二概述
故事二描述了一个智慧的老人如何通过策略和智慧,成功地解决了社区的问题。

3.故事一细节复述
故事一的主人公,年轻勇敢的小李,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一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小李毫不畏惧,凭借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技术,巧妙地利用了身边的资源,最终按时完成了桥梁的建设。

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小李的勇气和毅力。

4.故事二细节复述
故事二的的主人公,智慧的老人张伯,所居住的社区面临着一个问题:
一颗巨大的树影响了居民的采光和通风。

张伯通过观察和思考,决定采取一种创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将大树分成了几个部分,既保留了树的美丽,又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

这个过程充分展示了张伯的智慧和领导力。

5.总结与启示
这两个故事都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导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善于利用资源,发挥团队力量。

同时,故事中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勇敢担当、创新思维和智慧决策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画蛇添足故事---复述课文内容

画蛇添足故事---复述课文内容

画蛇添足故事---复述课文内容画蛇添足故事是一则成语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做一些多余的事情。

下面我将根据课文内容对这个故事进行复述。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里。

有一年,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条蛇,这条蛇非常巨大,引起了村民们的恐慌。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村庄,村民们决定采取措施来赶走蛇。

村里的一个画家听说了这个消息,他觉得自己可以为村民做点什么。

于是,他拿出了自己最擅长的画笔,开始画起了蛇。

这个画家非常有才华,他的画技非常好,他画出的蛇栩栩如生,看起来非常真实。

村民们见到这幅画后,都非常惊讶和赞叹。

他们觉得这个画家真的是太厉害了。

然而,村民们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却发现画里的蛇在动。

原来,那只蛇在画上的形象是如此栩栩如生,竟然动了起来。

村民们纷纷惊呼起来,觉得这太神奇了。

可是,当蛇爬出画面开始游动的时候,情况开始变得不可控制了。

这条画上的蛇开始破坏村庄里的农田和房屋,给村民们带来了大量的麻烦。

村民们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盲目崇拜,他们现在才明白,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去画这条蛇,他们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画蛇添足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追求过多的东西,要明智地对待问题,不要做一些多余的事情。

总结一下,画蛇添足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一些多余的事情,我们要明智地对待问题,不要盲目追求过多的东西。

希望这个故事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六个词

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六个词

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六个词一、抓重点。

这就像是在一群小伙伴里找那个最特别的。

课文里总会有一些关键的内容,像是主角做的最重要的事儿,或者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观点。

比如说一篇讲小英雄雨来的课文,雨来勇敢地和敌人对抗就是重点,抓住这个,就抓住了故事的核心。

就像你在一个装满宝贝的盒子里,一眼就挑出最闪亮的那颗宝石一样。

二、删次要。

那些不太重要的东西就可以像丢掉小石子一样扔掉啦。

像描写风景的一些很啰嗦的句子,如果和故事的主要情节没太大关系,就可以不要。

就好比你吃蛋糕,那些装饰的小糖粒如果太多影响你吃到美味的蛋糕体,那就把多余的糖粒去掉。

这样故事就会变得很简洁,不会拖拖拉拉的。

三、理顺序。

要把故事的顺序搞清楚哦。

是按照时间顺序,像早上发生了什么,中午又发生了什么;还是空间顺序,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的故事发展;或者是逻辑顺序,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发生了那个事情。

就像你在整理自己的小玩具,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这样才整齐,故事也才能讲得通顺。

四、换说法。

把那些文绉绉的话换成我们平常聊天的话。

课文里可能会有一些很书面的表达,我们可以把它变得像我们平常和朋友聊天一样。

比如说“母亲”,我们可以换成“妈妈”。

这样复述出来就会很亲切,就像在给小伙伴讲自己家的故事一样。

五、缩句子。

把那些长长的句子变短。

比如说“美丽的花朵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就可以缩成“花在风中摇曳”。

这样可以让复述简洁明了,不会有很多复杂的东西,就像把长长的面条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吃起来更方便。

六、保原意。

不管怎么改,故事原来的意思可不能变哦。

就像你给一个漂亮的娃娃换衣服,不管换什么样的衣服,娃娃还是那个娃娃。

要保证复述出来的故事还是原来课文想表达的那个故事,不能自己乱编一通。

三年级下册26课方帽子店复述

三年级下册26课方帽子店复述

三年级下册26课方帽子店复述
今天我们来讲述三年级下册的第26课《方帽子店》。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女孩苏珊的故事。

苏珊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她很喜欢戴帽子。

有一天,苏珊看到了一个方帽子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帽子。

苏珊对着橱窗里的帽子看了很久,最后她决定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帽子。

苏珊走进店里,店主热情地迎接她。

苏珊看了半天,最后选中了一顶红色的帽子。

店主告诉苏珊,这是一顶非常漂亮的帽子,适合她。

苏珊高兴地戴上了这顶红色的帽子,走出店门。

她觉得自己像个小公主一样,非常开心。

她回到家里,给爸爸妈妈看她的新帽子,他们都觉得很好看。

从那天起,苏珊经常戴着她的红色帽子出门。

她觉得帽子带给她自信和快乐,她喜欢和帽子在一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一顶适合自己的帽子,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开心。

帽子不仅可以保护我们头部,还可以展示我们的个性和品味。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帽子,让自己更加自信和快乐。

愿大家都像苏珊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顶帽子,展现最美的自己。

怎样复述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

怎样复述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

复述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可以复述为: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县。

西门豹到了邺县后,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经过调查,他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地的巫婆和官绅勾结,以给河神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有女孩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

西门豹决定采取行动。

在河神娶亲那天,他借口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去报信,把巫婆投进了河里。

过了一会儿,他又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把他也投进河里。

过了很久,西门豹又让那些官绅下河去催,官绅们吓得面如土色,跪地求饶。

百姓们终于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在利用迷信骗钱害人。

后来,西门豹发动百姓开凿渠道,引漳河水灌溉田地,使得百姓年年获得好收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故事复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故事复述

八下故事复述1.请复述《社戏》故事情节,60字以内。

少年时我随母归省平桥村,夏夜和阿发等伙伴去赵庄看戏,因戏无趣,中途退场,归航途中小伙伴们偷豆煮豆吃,我难忘那夜的戏及豆。

2.请复述《桃花源记》故事情节,60字以内。

晋太元年,武陵渔夫被桃花林美景吸引,发现环境优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并做客其中,受到热情款待,离开后世人再也寻不到桃花源。

3.请复述《小石潭记》故事情节,60字以内。

柳宗元被贬永州,寄情山水,在小丘下面发现小石潭,竹树环绕,潭水清澈,鱼儿快乐,溪流曲折幽深,因环境凄清,他题字后离开。

4. 请复述《石壕吏》故事情节,60字以内。

杜甫夜宿石壕村,官吏夜里抓壮丁,老翁逃跑,老妇出门应对说,三男从军,两儿战死,家无壮男,自请服役。

天亮杜甫只与老翁告别。

5.请复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故事情节,60字以内秋风猛烈,卷走杜甫草堂的茅草,群童当面抱走茅草,夜里风雨交加,全家遭殃,杜甫长夜难眠,祈盼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

6. 请复述《卖炭翁》故事情节,60字以内。

卖炭翁伐薪烧得一车炭,天寒衣单却祈盼天更冷,夜里大雪,早晨他踏雪运炭到南门宫市,却被两个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强抢走。

7. 请复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故事情节,60字以内。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慨叹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是快乐的,被惠子反驳,两人就庄子是否知道鱼乐展开辩论,不分伯仲。

8.请复述《六尺巷》故事情节,60字以内。

有两家人比邻而居,因为争抢地皮而发生了争执。

张丞相出面调解,主动将墙壁往后退了三尺,邻居见状,也把墙退了三尺。

这就是有名的“六尺巷”的由来。

9.请复述《嗟来之食》故事情节,60字以内。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钱敖在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

10.请复述《马说》故事情节,60字以内。

千里马未遇伯乐时,常吃不饱,受到不公正的鞭打,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学语文复述课文的方法

小学语文复述课文的方法

小学语文复述课文的方法复述课文不是简单地背诵课文内容,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

让学生复述课文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课文教学的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复述课文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复述课文的方法一、摘要复述的方法: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

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

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

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

(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

)其次是列成小标题。

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

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

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

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

这是很有难度的。

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

如:利用板书复述。

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

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

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

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

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

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

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

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

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

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与技巧复述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它不同于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

它要求我们在理解、熟悉课文的根底上,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握层次结构,把课文的内容,经过加工、整理,借助故事情节,用自己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

一、复述课文的形式:复述分为重复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两大类。

重复性复述又分为详细复述和摘要复述两种。

详细复述要尽量完整地保存原作的观点、情节或内容,不改变原作中材料的顺序。

摘要复述要根据要求截取主要观点、主要情节或内容。

重述性复述可以直接引用原作的语言,但不可防止要对原作语言做必要的调整。

复述的方法有〔一〕看图复述。

低年级本文中的插图比拟多,根本上是一幅图就是课文一个自然段,依据图就可以较为详细地复述课文内容了。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还能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能力。

在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里借助图片成为了讲故事的台阶。

〔二〕列提纲复述。

这种复述方法较多用于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文。

在进行这类课文的复述时,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

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局部,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

如《小英雄雨来》把课文内容列出小标题。

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三〕依据关键词语提示复述根据教材文本内容的特点,罗列出一系列关键的词语,进行复述课文。

我们对课文内容根本理解的根底上,根据提示的词语边看边想,由词扩句,由句扩段,由段扩篇。

这样复述,可以降低复述的难度,提高复述的效果。

如《普罗米修斯》一课,我们可以提炼关键词语“生吃事物、来到人间、盗得火种、惨遭折磨、黑暗无边、决心盗火、人类进步、终获自由〞在扩词成句的根底上,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复述故事内容。

有了有效的词语提示,复述起课文内容来就容易多了,这种连词成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对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我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解家沟镇九年制学校孟文娟
师:上课!
师: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所看到的皇帝举行游行大典,哪一个不是龙袍加身,皇威显赫的?但大家听说过有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皇帝吗?
生:有这样的事?“太可笑了”“不可思议”“骇人听闻“……
师: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就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你们想不想看?
生(齐):想
(教师板书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四幅图片(幻灯片出示),这几幅图出自哪些童话作品?
生:《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它们来自哪位作家笔下?
生(齐):安徒生。

师:关于安徒生你知道多少?
生1: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2: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3:他的160余篇童话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师:安徒生的代表作是什么?
生(齐):《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
生(齐):《皇帝的新装》。

师:关于童话,同学们知道多少呢?
生4:童话中有丰富的想象。

生5:童话离不开夸张。

生6:童话都是幻想的。

生7:童话中的动物、植物、玩具等都有人的思想。

师:赋予动植物以人的思想行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生(齐):拟人。

师:对,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皇帝的新装》中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看看这篇童话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我们又进行了什么样的启发教育。

师: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前预习情况。

(幻灯片展示生字词)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标注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独白,读完后请举手示意。

(生默读课文,勾画标注,读完举手。


师:下面需要八名同学结合老师给出的图片复述故事,要求尽量不要遗漏人物重要对话和心理独白,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师:下面需要八名同学结合老师给出的图片复述故事,要求尽量不要遗漏人物重要对话和心理独白,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生8(复述):(幻灯片图:皇帝爱衣)从前有一个国王,特别爱穿新衣服,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关心他的百姓,人们问起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生9(复述):(幻灯片图:骗子觐见)一天,这个国家来了两个骗子,他们对皇帝说他们能织出世界上最华丽的布,皇上给了他们很多生丝和金子让他们给他织布做衣服。

师:骗子说过,这衣服有个特性,是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10(复述):(幻灯片图:骗子织布)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生11(复述):(幻灯片图:老臣汇报)皇上派他最信任的、诚实、善良、称职、德高望重的老大臣到骗子那里去看看布织得怎样了。

骗子对着空织布机夸耀布的华丽时,老大臣惊讶得目瞪口呆,他心里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他向皇帝汇报时,把骗子夸奖布料的话背了出来。

生12(复述):(幻灯片图:官员参观)皇上又派一位诚实的年轻官员去看布料,这位年轻官员看了又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他心想:“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他把布料夸了一番。

生13(复述):(幻灯片图:国王参观)皇帝亲自来到骗子那儿,当他睁大眼睛看了又看时,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可是件最可怕的事情。

”皇帝高兴地对他那两位诚实的官员和两个聪明的骗子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


生14(复述):(幻灯片图:国王试衣)皇上穿上了骗子做得并不存在的衣服,在镜子前转了又转,扭了又扭,照了又照,准备参加游行大典。

生15(复述):(幻灯片图:皇上游行)皇上趾高气扬地来到大街上,在大家的护卫下举行游行大典,所有的人都说:“皇上的新装多么漂亮!”
生16(复述):(幻灯片图:小孩揭穿)有一个小孩子说:“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人们把孩子的话传播开来,皇上惊慌失措,于是光屁股的皇帝更加骄傲地装模作样的走在大街上。

师:同学们的复述相当精彩,将一出闹剧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下面,请同学们快读课文,文章写了哪些人物?
生(齐):皇帝、骗子、大臣、官员、骑士内臣、百姓、孩子。

(师板书:皇帝、骗子、大臣、官员、骑士内臣、百姓、孩子)
师:请大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

(学生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
生讨论一番,异口同声说“骗”字
师:对,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

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神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
生17:骗子骗人。

生18:皇帝受骗。

生19: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众生:骗人。

师:对。

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20: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

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你们学了马上就用,很好。

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
生20:不是。

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

我明白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师:很好!你那个“传”字用得好。

生21:那个小孩不受骗。

生22: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

师: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因为他天真纯洁,无私无畏,不懂世故,无所顾忌,他说的话更能揭穿骗局,暴露统治者的丑恶本质。


生23:小孩揭露了骗子。

师:很好!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

(边说边用多媒体演示)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师:下面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些“骗子”的嘴脸,看看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并找出相应的依据。

师: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生24:昏庸无能,骄奢淫逸。

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生25:愚蠢透项。

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生26:自欺欺人。

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

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生27:虚伪昏庸。

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

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师:很好,那些大臣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生28:大臣都是些虚伪狡诈、助纣为虐的人。

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

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师:老百姓在这场闹剧中既不像皇帝那样身居高位,又没有必要如大臣般讨好皇帝,况且又没亲眼见这奇特的新装,怎么也不说真话?
生说: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居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而且他们也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师:小孩揭穿了骗局,他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生29:他天真纯洁,无私无畏,不懂世故,无所顾忌
师:骗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生30:骗子狡猾奸诈,他们看准皇帝嗜新衣成癖的特点,声称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足见他们狡猾至极。

师:分析完人物形象后,你觉得谁最是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卑鄙?谁又是最可爱?
生:最可笑的人是皇帝,最可恨者的人是骗子,最卑鄙者的人是大臣,而最可爱的人是孩子。

师:现实中会有“皇帝的新装”的类似现象吗?(幻灯片展示有关大跃进时期和邪教的图片)生自由畅谈,各抒己见。

师:要真正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荒谬、虚假、丑陋乃至欺骗等荒唐的事情,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愿我们多一双慧眼,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师:作家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

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