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资料
华东师大1996年到2002真题

实行[文学基础]科考试之前的分科考试真题(1996--2002) (2003年之前未实行[文学基础]科考试,各专业基础课试卷不同) 一、古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1998—2002)1998一、名词解释:春秋三传报任安书文选元白慢词南戏二、简答:1.《庄子》中的人物形象2.《古诗十九首》的意义3.东晋玄言诗的起因4.比较韩愈、柳宗元的散文艺术特色5.《长恨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6.苏东坡词的贡献三、论述:1.晚唐五代的重点词人点评2.秦观、黄庭坚诗中唐人所没有的特色3.正始诗风与建安诗风的不同与其原因4.小谢的山水诗对大谢的发展?5.为何元曲乃一代文学之代表?6.评析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7.屈原的文学精神以及影响1999 A三百篇古风文选钟嵘班马诗集传风骚关雎长庆体初唐四杰二、简答:1.初唐诗歌的成就与影响2.江西词派的形成与特色3.宋道学家的文学理想三、论述:赏析秦韬玉《贫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999 B一、名词解释:郑笺文选别裁赠序琴趣入话游夏唐宋派三省六部二、简答:1.建安诗歌的特点和地位2.《史记》的地位与影响三、论述:1.列出你知道的唐诗总集,并择一评论2.你对盛唐气象的看法3.分析柳宗元、苏轼一贬再贬后作品基调和风格却迥异的原因4.评论韩愈文硬直见本领,欧阳修、曾巩文柔婉见涵养……2000《春秋》永明体新乐府西昆派头回童心说肌理说二、简答:1.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2.《文心雕龙》的主要观点3.唐传奇的三个阶段4.公安派的文学主张5.《世说新语》的重要内容和艺术成就6.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三、论述:1.唐诗气象及其阶段性特征2.评述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3.词体的起源、形成和流变4.明清小说的发展线索5.你对《红楼梦》的评析6.评述近几年明清小说的研究概况2001一、名词解释:风骚汉乐府建安风骨张王乐府西昆体肌理说文苑英华浙西词派散曲桐城派二、简答:1.诸子散文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作?2.《史记》人物描写的特色3.李白、杜甫诗风的比较4.《桃花扇》是怎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5.《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三、论述:1.评述《离骚》兼得《国风》的“好色不淫”、《小雅》的“怨诽不乱”这个观点2.《庄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以具体作品评论一下三曹的艺术差异4.简论谢灵运的诗5.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和原因6.你对唐诗分期的见解7.你对唐诗之争的看法8.你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或宋词,为什么?2002一、名词解释:《春秋》笔法起兴《楚辞章句》乐府《文心雕龙》九品中正制近体诗盛唐气象古文运动风雅词浙西词派元杂剧拟话本桐城派五音二、简答:1.《左传》的艺术特征2.汉赋的发展流变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特点4.王维诗的艺术成就5.北宋前期词的点石成金主张和其诗创作6.《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艺术形象7.高明《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三、论述:1.《庄子》的主要思想倾向和艺术特征2.以具体作品论述二谢山水诗的不同3.谈谈你对“太史公文,韩得其雄,欧得其逸。
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分布

中国古代史历年考研真题分析一中国历史的开端1氏族公社(河南大学2001年)2母系氏族社会(06年北大)3禅让(北京师范大学1999)4红山文化(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5良渚文化(南京大学2001年)6二里头文化(兰州大学2001)二夏商西周1殷墟(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2亳(06年北大)3甲骨文(2013陕西师大中国史)4盘庚迁殷(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5太康失国(东北师范大学2001年)6少康中兴(华东师范大学98)7武王伐纣(兰州大学2002)8井田制(05年北大)9周公旦(华东师大09复试)10共和行政(00年浙江大学)11国人干政(兰州大学2001)12“夏商周断代工程”(武汉大学2001年)13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北京大学2003年中国通史简答)14周初分封情况以及对分封制度的评价(06年北大论述)15西周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北京师范大学1999简答)三春秋战国1卿大夫(厦门大学2000)2葵丘之盟(厦门大学2002)3弭兵之会(03年兰州大学)4三家分晋(华东师范大学2001)5合纵连横(99年浙江大学)6胡服骑射(北京师范大学1999)7商鞅变法(南京农业大学2001)8初税亩(2001年北大)9法经(2013川大)10马陵之战(01年浙江大学)11长平之战(厦门大学2001)12上计制度(01年浙江大学)13百家争鸣(厦门大学2002)14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北京师范大学1999简答)16试评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河南大学2006年论述)17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观点,并比较二者之异同(南开大学中国通史1995年简答)18春秋争霸的具体情况如何?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南开大学中国通史1994年简答)19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并分析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南开大学中国通史1995年简答)20试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说。
(华东师大09复试论述)21简述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的必然性。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共73套试卷86页/item.htm?id=21332427591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先秦文化专业:中国古代史3考试科目:明清史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7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门史8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专业:专门史,世界近现代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专业:专门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献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业各研究方向、专门史专业各研究方向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史及史学理论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西欧中世纪经济史,欧洲中世纪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时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2: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明清史,晚清国际关系与外交,港澳台研究,中国现当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7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4考试科目:中外通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7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通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共73套试卷86页/item.htm?id=21332427591。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评述“新生活运动”。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时,发起了新生活运动。
2月19日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并向全国推广。
新生活运动,就是使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都合乎民族固有道德——“礼义廉耻”的运动。
蒋介石一再强调,新生活运动的“中心准则”就是“礼义廉耻”四个字。
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人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目标,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蒋介石自从提出新生活运动后,连续发表多篇演说,并主持制定了《新生活运动纲要》和《新生活运动须知》两个文件。
1934年7月,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蒋自任总会长,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为主任干事,下设调查、设计、推行三股,并分别聘任数十名高级官员为指导员、干事。
国民政府还制定了各级“新运会”的组织大纲,在全国各地进行组织,大张旗鼓地加以推行。
但是,新生活运动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 解析:2.试述“改组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
(南京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改组派即“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是1927年后在国民党内形成的、以汪精卫为精神领袖的反蒋政治集团。
华东师大考研试题及答案

华东师大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A. 求实B. 创新C. 团结D. 勤奋答案:C2. 华东师范大学位于我国的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深圳答案:B3.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庆日是每年的哪一天?A. 9月1日B. 10月16日C. 11月18日D. 12月31日答案:C4.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徽中包含哪种动物图案?A. 龙B. 虎C. 鹰D. 凤5. 华东师范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量达到多少万册?A. 100B. 200C. 300D. 400答案:C6.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友?A. 朱光潜B. 钱钟书C. 杨振宁D. 鲁迅答案:C7.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歌名称是什么?A. 华东师范大学校歌B. 华东师大之歌C. 华东师大颂D. 华东之光答案:A8.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 求实B. 创新C. 诚信D. 勤奋答案:C9.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B. 300C. 400D. 500答案:B10.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中“求实”和“创新”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A. 求实代表实事求是,创新代表不断探索B. 求实代表追求真理,创新代表勇于实践C. 求实代表严谨治学,创新代表敢于突破D. 求实代表追求真理,创新代表不断探索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求实B. 创新C. 团结D. 勤奋答案:ABD2. 下列哪些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校友?A. 朱光潜B. 钱钟书C. 杨振宁D. 鲁迅答案:AB3.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内有哪些标志性建筑?A. 逸夫楼B. 光华楼C. 校史馆D. 体育馆答案:ABCD4.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庆日通常有哪些庆祝活动?A. 学术讲座B. 文艺演出C. 校友聚会D. 校园开放日答案:ABCD5. 华东师范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主要涵盖哪些领域?A. 文学B. 历史C. 科学D. 艺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华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普通心理学(含西方近代心理学史)2001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反射
2、适应
3、前摄抑制
4、幻想
5、随意注意
6、社会性需要
7、图式(schema)8、个性9、多重趋-避冲突10、气质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距离知觉和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
2、试述短时记忆及其基本特点。
3、试述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4、试述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试述冯特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6、试述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7、试评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状、对心理学的贡献及其发展前景。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考研真题1996--2002

一、古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1998—2002)1998一、名词解释:春秋三传报任安书文选元白慢词南戏二、简答:1.《庄子》中的人物形象2.《古诗十九首》的意义3.东晋玄言诗的起因4.比较韩愈、柳宗元的散文艺术特色5.《长恨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6.苏东坡词的贡献三、论述:1.晚唐五代的重点词人点评2.秦观、黄庭坚诗中唐人所没有的特色3.正始诗风与建安诗风的不同与其原因4.小谢的山水诗对大谢的发展?5.为何元曲乃一代文学之代表?6.评析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7.屈原的文学精神以及影响1999 A一、名词解释:三百篇古风文选钟嵘班马诗集传风骚关雎长庆体初唐四杰二、简答:1.初唐诗歌的成就与影响2.江西词派的形成与特色3.宋道学家的文学理想三、论述:赏析秦韬玉《贫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999 B一、名词解释:郑笺文选别裁赠序琴趣入话游夏唐宋派三省六部二、简答:1.建安诗歌的特点和地位2.《史记》的地位与影响三、论述:1.列出你知道的唐诗总集,并择一评论2.你对盛唐气象的看法3.分析柳宗元、苏轼一贬再贬后作品基调和风格却迥异的原因4.评论韩愈文硬直见本领,欧阳修、曾巩文柔婉见涵养 (2000)一、名词解释:《春秋》永明体新乐府西昆派头回童心说肌理说二、简答:1.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2.《文心雕龙》的主要观点3.唐传奇的三个阶段4.公安派的文学主张5.《世说新语》的重要内容和艺术成就6.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三、论述:1.唐诗气象及其阶段性特征2.评述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3.词体的起源、形成和流变4.明清小说的发展线索5.你对《红楼梦》的评析6.评述近几年明清小说的研究概况2001一、名词解释:风骚汉乐府建安风骨张王乐府西昆体肌理说文苑英华浙西词派散曲桐城派二、简答:1.诸子散文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作?2.《史记》人物描写的特色3.李白、杜甫诗风的比较4.《桃花扇》是怎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5.《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三、论述:1.评述《离骚》兼得《国风》的“好色不淫”、《小雅》的“怨诽不乱”这个观点2.《庄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以具体作品评论一下三曹的艺术差异4.简论谢灵运的诗5.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和原因6.你对唐诗分期的见解7.你对唐诗之争的看法8.你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或宋词,为什么?2002一、名词解释:《春秋》笔法起兴《楚辞章句》乐府《文心雕龙》九品中正制近体诗盛唐气象古文运动风雅词浙西词派元杂剧拟话本桐城派五音二、简答:1.《左传》的艺术特征2.汉赋的发展流变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特点4.王维诗的艺术成就5.北宋前期词的点石成金主张和其诗创作6.《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艺术形象7.高明《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三、论述:1.《庄子》的主要思想倾向和艺术特征2.以具体作品论述二谢山水诗的不同3.谈谈你对“太史公文,韩得其雄,欧得其逸。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中国近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80分)
1、中体西用
2、万国公报
3、祺祥政变
4、黄埔军校
5、五卅运动
6、临时约法
7、1935年币制改革
8、史迪威事件
二、问答:(1、30分;2、3、各20分;共70分)
1、分析评述晚清督抚权力上升的原因和表现。
2、评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为什么说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新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3、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中国通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54分)
1、《贞观政要》
2、棉花革命
2、简评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新政”。
3、简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及其对中国国内外政策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两汉与隋唐在选官制度上的异同。
2、为什么要到1860年之后中国才会发生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西方学习的早期现代化运动,请进行分析和阐述。
3、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分共”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随之转入低潮。有人评论这一结果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国共关系之“当初”与“今日”的理解,并解释何以会从“当初”走向“今日”?
3、简述中共八大的主题及其历史功绩。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大量的农业和聚落考古的研究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此说能否成立,请论述之。
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中国国内外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