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水难收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成语覆水难收什么意思]关于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

[成语覆水难收什么意思]关于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

[成语覆水难收什么意思]关于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

姜子牙家里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

后来辅佐周文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

马氏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1 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

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

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

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

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

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

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

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

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

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

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

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

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

于是姜太公冷冷地对她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块儿。

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2 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材料【注音】bái miàn shū shēng【解释】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近义词】白面儒冠文弱书生3 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点评姜子牙的老婆马氏因为姜子牙穷就想离开姜子牙,后来姜子牙发达了又想回到姜子牙身边,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覆水难收成语故事

覆水难收成语故事

覆水难收成语故事覆水难收成语故事导语:覆水难收什么意思呢?覆:倒。

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也作"覆水不收"。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故事吧,欢迎大家阅读!覆水难收成语故事【读音】fù shuǐ nán shōu【出自】《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示例】如此才人,足以快婚,尔女已是~,何不宛转成就了他。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通闺闼坚心灯火》【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

【结构】主谓式【近义词】木已成舟、驷马难追【反义词】破镜重圆【押韵词】万事俱休、零落山丘、李郭仙舟、内顾之忧【灯谜】滩【英文翻译】1. Spilt water can't be gathered up. 2. What is done can't be undone. 3.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小贴士:覆水难收不一定是要用来约束别人的严厉词语,也可能是一个面对困境的决绝态度,面对覆水难收的境况时,破釜沉舟努力一把,不行就算了。

典故一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

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

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

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

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

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

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

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

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覆水难收_6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覆水难收_6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覆水难收_600字覆水难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发生,很难再去挽回。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张良的人,他年轻时曾是一位贫穷的书生,但却相当聪明机智。

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个远房亲戚。

这个亲戚非常善良,见到张良贫穷肮脏的样子,心生怜悯,便主动给了他一些钱和食物。

张良接过来,感激地低头致谢。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故意把手中的食物和钱掉在地上,假装不小心把亲戚给的东西弄丢了。

他郑重地向亲戚道歉,表示必须找回失落的东西才能罢休。

亲戚见到张良如此诚恳,也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决定帮助他一起寻找。

他们在房间里找了一圈,却什么都没找到。

接着,他们又到了院子里寻找,还是一无所获。

张良提议再到后山去找找看。

亲戚虽然感到有些困惑,但还是答应了。

于是,两人走上了后山的小路。

山上的树木挺拔,草丛茂密。

他们走啊走,寻啊寻,却仍旧一无所获。

时间渐渐地过去了,亲戚发现天色已晚,害怕找不到回去的路,便提议回家。

张良却坚持继续寻找,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山上转了一个圈又一个圈。

他精疲力尽,头脑也开始昏沉,但他依然不放弃。

就在这时,一位农夫看见了他们的情况,便走了过来。

农夫问他们在找什么,张良向其解释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农夫听后,忍不住笑起来。

他告诉张良,他们根本不需要在寻找,因为张良手中的食物和钱根本没有丢失,而是藏在自己的袖子里。

听到这里,张良明白了自己做出了多么愚蠢的行为,他感到非常羞愧和歉疚。

他向亲戚和农夫道歉,自责自己对亲戚的好意做了一个如此错误的回应。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覆水难收。

意思是,一旦事情发生了,就很难挽回,就像水洒在地上,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水捞回来。

无论是自己的过错,还是他人的错误,在事情发生之后,很难再去改变结果。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谨慎行事,遇到问题时要尽量避免后悔的事情发生。

一旦失去了,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覆水难收_6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覆水难收_6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覆水难收_600字覆水难收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为事情已经发生,像水一样洒出去了,就没有办法再收回来了。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阿春的人,他非常喜欢喝茶。

一天,他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说有一种新鲜的茶叶非常好喝,让他去尝一尝。

阿春听后非常高兴,立刻决定去朋友的店里购买。

阿春顾不得收拾,匆匆忙忙找到了朋友的店铺。

他一走进店铺,就看到了一个放在柜台上的盛满茶水的茶壶。

阿春正觉得这茶水应该就是他朋友所说的新鲜茶,正准备跑过去喝一口,这时他无意中碰到了一位店员,茶壶里的茶水顿时洒了出来。

阿春看到茶水冒在地上,原本兴高采烈的心情瞬间就变得沮丧起来。

他骂了一句:“啊!这水洒了,再也收不回来了,真是覆水难收!”这时店员赶忙道歉,并立即拿了一块布沾水擦拭地面,阿春忙主动地帮助店员清理,两人互相道了歉。

清理完毕后,阿春发现,尽管地面上的茶水已经被擦干净了,但是茶水的味道已经混入了店里的空气中,弥漫在整个店铺。

他觉得这里的茶水味道太浓厚了,跟朋友所说的清新茶水的味道完全不同。

阿春心里十分遗憾,如果不是自己匆忙进来,不小心碰到了店员,茶水就不会洒出来。

如果自己能够冷静一些,等店员照顾完茶水再进来,说不定就能够喝到朋友所说的好茶了。

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茶水洒了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再改变,就像水洒出去了,再也收不回来。

所以在做事的时候,我们要冷静思考,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

也要学会接受事实,并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因为一时的冲动,我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审时度势,避免让错误的决定给我们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覆水难收这个成语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谨慎,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以后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

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

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
“覆水难收”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倒出去的水难以再收回,比喻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的是西晋时期的贾充和他的妻子杨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西晋时期。

贾充是当时的一位显要人物,而杨芷是他的妻子。

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贾充经常忽视和冷落杨芷。

尽管杨芷非常爱他,但贾充并不珍惜她的感情。

一天,贾充决定休弃杨芷,要与她离婚。

杨芷感到非常悲伤和绝望,她问贾充是否有可能重新考虑这个决定。

贾充拿出一个盛满水的杯子,将水倒在地上,然后对杨芷说:“就像这倒在地上的水无法再收回一样,我对你的心也已经改变,无法再回到从前了。


杨芷深深感到伤心和绝望,认识到一旦情感破裂,就像倒出的水一样,无法再回到原先的状态。

从此,“覆水难收”成为了表达一些无法挽回的情况或事物的成语。

这个故事反映了一种悲剧性的人生真理,即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提示人们要珍惜眼前人和事,避免后悔莫及的局面。

关于姜子牙成语

关于姜子牙成语

关于姜子牙成语
姜子牙的成语故事:覆水难收
解释:
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

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典故:
宋·王桃《野客丛书》:“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

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

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

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

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

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

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

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

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

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

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

于是姜太公冷冷地对她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块儿。

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

洛阳成语故事:覆水难收

洛阳成语故事:覆水难收

洛阳成语故事:覆水难收洛阳成语故事:覆水难收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亦喻夫妻离异不能重圆。

小编收集了洛阳成语故事:覆水难收,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成语】覆水难收【人物】朱买臣【释义】也作“覆水不收”。

覆:倒。

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亦喻夫妻离异不能重圆。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宜深思之。

”秀才不得志妻子自请休西汉的朱买臣是吴县(今属江苏)人,家里十分贫穷,但非常爱好读书。

早年因战乱,朱买臣和妻子崔氏逃难到洛阳西郊生活。

他白天上山砍柴,把砍好的柴挑到集市上卖,以此维持生计;晚上在家挑灯夜读、发愤图强,但运气不佳,屡屡受挫,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长期粗茶淡饭的'苦日子令崔氏渐渐地有些不耐烦,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开始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模样,说话也十分尖酸刻薄。

朱买臣有口难言,只能默默忍受。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却被妻子逼到山上砍柴。

朱买臣以为多砍些柴多卖些钱,妻子就会高兴起来。

没承想,崔氏另有打算:她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实的张木匠。

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求,命他写下休书。

朱买臣痛苦地请求妻子再忍耐一时,等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好起来,而崔氏毅然决然地说:“即使你将来做了高官,我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你!”朱买臣见崔氏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情分,只好伤心地写下了休书。

丈夫成高官前妻愧不已几年后,朱买臣经过同乡严助的引荐,其不凡的才华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会稽郡太守。

上任之时,朱买臣坐着大轿,前呼后拥、鼓乐齐鸣,十分威风!途经洛阳西郊时,突然有一个妇人跪在道中,拦住了路。

朱买臣从轿中往外一看,原来是前妻崔氏。

崔氏得知朱买臣被封为会稽郡太守后心慌意乱、后悔万分: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何等荣华富贵呀!于是,崔氏又抛弃了现任的丈夫张木匠,跑到朱买臣面前磕头请罪,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

成语故事覆水难收的来历

成语故事覆水难收的来历

成语故事覆水难收的来历
“覆水难收”是一句古老的成语,它可以概括为“完成了的事情无法改变”或“万事难料”。

“覆水难收”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助于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点是汉朝时代的安徽省,汉朝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安徽省的百姓生活在安定之中。

其中有一位叫做程仲的老太太,她有一个儿子叫做程宗。

孩子有一股不能抑制的好奇心,他去到一处污水池边,一直都在想着什么方法能够使污水池变得更清洁,他想尝试各种方法。

有一天,孩子发明了一个小小的梢子,就像污水池里的鸭子会被牵涉一样,他把梢子往池里一投,把污水里的水全部抓回去,把池子变得干净了。

当他的母亲程仲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心想自己的儿子做的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她决定将功劳归给自己儿子,并且向全城宣传。

可是,这一次程仲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她忘记了说谎话可能有反噬,这句老话就是“覆水难收”。

果不其然,谎言终究是传不远的,程仲受到严厉的惩罚,有句别人说的话适用到她身上:“实话实说才能脱离灾难”。

结语: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希望能提醒我们永远记得一点,不要说谎,承认错误,以免遭受不计其报的后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覆水难收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
覆水难收
【拼音】:
[fùshuǐnánshōu]
【解释】:
覆:倒。

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

也作“覆水不收”。

【出处】:
《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举例造句】:
“这件事你既然已经做错了,覆水难收,也不要再耿耿于怀了,还是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吧。


【成语故事】:
西汉时苍翠茂盛的会稽郡吴县(今苏州吴中区)穹窿山山下,住着一位读书人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

朱买臣为人老实厚道,每日苦读诗书,但运气不佳,屡屡受挫。

他家境贫寒,无以为生,只得到穹窿山上砍柴度日。

多年以来,崔氏跟着丈夫过着清苦的生活,渐渐地她有些不耐烦了,脾气越来越坏,她从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穷酸的样子,说话尖酸刻薄。

朱买臣有口难言,只得默默忍耐。

一日,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朱买臣饥肠辘辘,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

他以为多砍些柴草卖掉,买回米面,妻子就会高兴起来。

谁知崔氏另有打算:她让媒婆为自己物色了新的丈夫——家道殷实的张木匠。

朱买臣一进家门,崔氏就提出要他写下休书。

朱买臣痛苦地请求妻子再忍耐一时,等他时来运转,日子就会好起来。

崔氏却坚定地表示,即使朱买臣将来做了高官,自己沦为乞丐,也不会去求他。

朱买臣见她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之情,只好写下了休书。

不久,朱买臣得到在朝廷为官的同乡严助的推荐。

在汉武帝任命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崔氏得知心慌意乱,她想木匠怎能跟太守相比?太守夫人享的是荣华富贵呀!她决定去找朱买臣,不要现任的丈夫了。

崔氏蓬头垢面,赤着双足,跑到朱买臣面前,苦苦哀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买臣若有所思,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若能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应她回来。

崔氏闻言,知道缘份已尽。

她羞愧难当,精神失常。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