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 ——《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

合集下载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_1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_1

《三体》读后感(精选15篇)《三体》读后感1刚刚看完《三体》,趁热写点。

第一部中人组成的计算机令人兴奋,这之前我看了《编码的奥秘》和一个《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公开课,觉得用人来实现基本电路太浪费了吧,但当有足够数量的由人组成的部件后,整体产生的计算能力超出个体的简单组合。

查作者资料发现他原本是个电脑工程师,那这个念头可能早扎在脑海了。

人类对于外太空满怀好奇,希望在孤独的宇宙中找到可交流的生命,而霍金曾警告不要去寻找外星人。

《三体》中有一个黑森林理论,由两个基本定理推得,宇宙像一个黑森林,不同的文明是提着枪的猎手,谁暴露了位置谁就被消灭。

和霍金的警告雷同,不要去寻找外星人,暴露了地球的位置迎来的只会是灾难。

三体人的技术水平能够实现自身的脱水,以低耗度过不适合生存的时间。

而后来的人类则可以依靠休眠系统,沉睡百年后再醒来继续生命。

它们都给人很多想像,是另一种形式的时间旅行。

大脑被送进茫茫太空的云天明给了程心一颗星星和一个小宇宙,几乎一生都献给人类的面壁者罗辑最幸福时光是在小屋。

在平均年龄150岁且可休眠的年代,生命是需要被重新定义的。

不能说活的越长越好,得到的越多越好,一些东西恰是因为易逝易失而珍贵。

罗辑在后来的人类时代,被指责为魔鬼,因为他毁灭了一个星球和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

在危机前,自顾不及,没人怪他没人提出异议。

危机过后,开始谴责。

总觉的刘慈欣是在隐射什么,但我举不出事例。

威慑纪元,人类来到了伪娘时代,“男色”流行。

这一段有点突兀,是一个突兀的预言么?哈哈,春哥在,这不会成真。

和三体人的斗争,是个博弈游戏,打败三体人依靠的是宇宙其他文明的力量。

博弈的胜利是因为对宇宙形态进行了深度的探索,或者可以说是哲学上的胜利《三体》读后感2第三遍读这本书了吧,与之前两遍不同,这本书的人物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变得愈发丰满了起来。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角色要属大史了,大史虽然戏份不多,但在一二两部中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三体心得800字左右作文(通用7篇)

三体心得800字左右作文(通用7篇)

三体心得800字左右作文(通用7篇)三体心得800字左右作文篇1这个暑假,我看了《三体》这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

当时妈妈把它买回家的时候,我不太想看,因为它有1000多页,而且三部一本比一本厚,又因为是科幻小说,比较难懂。

我刚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不太好看,但是读到后来,觉得越来越引人入胜,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第一部看完了。

《三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一点就是科幻。

书中提到的“黑暗森林状态”在我当时读到时感觉很震惊,再想想好像又很正常。

就好像在警告所有人类:宇宙是冷酷的,也许发现外星人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还有一点就是它对“人性”的描写。

我当时看了人类在三体文明的威胁下不但没有拼命研究与之对抗的方法,反而为谁走谁留的问题争吵不休,最后甚至明令禁止逃往太空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很可笑。

仔细想想,不都是这样吗?人都是自私的,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顾全大局了。

别说生死存亡的大事,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是这样:我小的时候,和几个小女孩一起玩,有一个人提议说,让我们其中一个人带其她人到她家去玩,并且要把自己的糖果和冰激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也要把自己的玩具给大家玩。

本来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自己家,谁会愿意牺牲自己的东西呢?没有人主动站出来,那就石头剪刀布吧,但是被选中的那个女孩却反悔了,最后我们不欢而散。

而三体人呢?却认为“这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

我就觉得这部小说和其它的小说真是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人类的情感反而成了毁灭太阳系的罪魁祸首,也因此,它给我带来了许多震撼。

在第三部中,程心两次以爱和责任的名义把世界推向深渊。

但是最后,她还是没有放弃,为了保住大宇宙的未来,把647号宇宙的物质归还了。

智子说:“你还是在为责任活着。

”但是,智子最后也选择了帮助她。

我想,宇宙是没有对错的,虽然可能会招来祸患,但是永远不要放弃爱与人性。

三体心得800字左右作文篇2我是一个很少读科幻小说的人,也是一个不求甚解的人,最初《三体》中充斥的大量的科学理论式的描写使我一度放弃了继续阅读它的动力。

三体800字读书心得(优秀7篇)

三体800字读书心得(优秀7篇)

三体800字读书心得(优秀7篇)三体800字读书心得篇1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在距地球大约4。

22光年的地方,有一个由三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

那里的人因三颗恒星无规律的运动而苦恼,所以他们为生存而奋斗……这就是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人的生存环境。

《三体》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讲的是叶文洁不顾一个三体人的警告,向他们发送的消息,导致发射源坐标定位,三体人防止地球科技把他们文明消灭,所以他们用智子锁死了人类科技,人类所有的东西都一览无余,以至于在末日战役中,地球军队全军覆没,三体人攻占了地球。

但是“万有引力”号启动的宇宙广播,两个文明遭到不同的打击,最后人类只剩下程心和关一帆,三体只剩下了智子。

面壁者罗辑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用“咒语”让187j3x1星系毁灭起到了威慑作用,还创建了“威慑博弈学”,说出了最狠的威慑——与敌人同归于尽,这让我看了大声叫好。

“万有引力”号启动了宇宙广播没几天,三体文明遭到黑暗森林打击,即人类竟冷静了起来,人类问智子(三体大使)如何防止黑暗森林打击时,智子只说了一句:“我们如同被聚光灯照亮的小鸟,打击可能来自各个方向。

”这让我觉得宇宙是多么的残酷。

这里有一个情节要提一下,当人类遭到打击的时候,程心和AA去博物馆领取人类遗产精华时,为何博物馆在冥王星呢?我认为,公元20XX年,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阳系行星行列,虽然大家极其不满,但是也有苦说不出。

刘慈欣把博物馆放在冥王星,有绝妙的反讽之意。

茫茫宇宙中充满杀机,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战争的范围和武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比起充满了仇恨、欺骗、战争的宇宙,我们地球是多么的美好,地球是多么的舒适,没有“乱纪元”,地球是多么的安全,没有伽马射线、宇宙射线和正反物质湮灭的情况,地球是多么的和平,没有大规模冲突、灭绝种族的战斗……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三体》告诉我们,要珍惜、爱护地球。

三体800字读书心得篇2最近在读一本比较流行的科幻小说《三体》,在西西河论坛上看到有人介绍,于是自己也从网上找出来看。

三体阅读读后感800字5篇

三体阅读读后感800字5篇

三体阅读读后感800字5篇三体阅读读后感800字篇1世界在我眼中是灰色的。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作者刘慈欣。

该系列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

《三体》三部曲讲述了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作品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及哲学等均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全书格局宏大,立意高远,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刘慈欣用大胆的想象,富有冒险勇气的语言描述出了文明先进的人类或尔虞我诈、任意妄为,或心思茫然,渴望用三体文明来拯救地球文明,或与虎谋皮,渴望登上至高的权力巅峰。

同一个世界,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年代、不同出生的人,齐聚一堂。

受过“革命”伤害的科学家叶文洁,深受父母恩怨,自身经历囚禁和自由。

面对巧然发现来自外星球的信号,绝望的她毅然决定帮助期望恒基元的三体文明入住地球。

从经历上来说,叶文洁是有悲剧色彩的。

从人性上来说,叶文洁似骆驼祥子,经历黑暗而人性扭曲。

她既爱这个世界,仿若爱自己的孩子;又厌恶这世界上的人,他们的丑陋虚伪令她心寒。

她感情细腻却又让人觉得冷漠麻木,写出了现代人矛盾的心理状态。

刘慈欣的大胆之处是将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用小说演绎史实,用议论续写传奇,他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又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实别人的故事。

三体,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寓意。

引导人类进行对世界立体的思考,将眼光放远到外星球,又将自己的眼光聚焦到人心的多元化上。

读了这本书,更上我懂得了:世界不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更多的时候,灰色才是世界的色彩。

我爱这个世界,我愿意守护她!三体阅读读后感800字篇2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在距地球大约4.22光年的地方,有一个由三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

那里的人因三颗恒星无规律的运动而苦恼,所以他们为生存而奋斗……这就是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人的生存环境。

推荐一本好书3篇

推荐一本好书3篇

推荐一本好书篇一:《三体》——刘慈欣《三体》是一本科幻小说,作者刘慈欣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之一,他获得了雨果奖和内地地区“鹰笛奖”。

《三体》讲述了一段关于外星人、人类文明和两种不同文明的冲突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文革结束后的中国,人类探测到了向宇宙发射信息的外星球。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发现了一个该星球的语言翻译软件。

于是一个名为“三体”的文明被发现,他们的星球周期性遭受三次灭绝事件,引发了他们对星球的绝望。

三体文明的代表人物,文明帝国的指挥官雷·迪卡直接向地球人类发出了求助信号,提议与地球合作解决问题。

人类一直相信外星生命是和平的,但通过雷的叙述,人类发现,三体文明正在准备征服地球,他们的数学、物理、生物技术优于地球。

随着情节向前发展,本书探讨了人类与外星文明的不同思考方式,未来科技可能带来的危害和紧迫性问题。

这书不仅仅是一本科幻小说,而且是一个很好的思考题,对读者的思维和审视能力很有挑战性。

如果你对科学、文明的发展,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好奇,那么《三体》一书就值得一读。

篇二:《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是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长篇小说,他是日本推理小说的代表人物。

该小说首次发行就独占畅销榜榜首,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时间占据畅销榜的第一名。

这是一个关于“杂货店”的故事,这个店不仅卖各种各样的杂货,也会卖一些神秘的东西,让人看到世界变得更加清晰。

主人公租了一个网上咨询“解忧杂货店”的地方,得到了店主招待,而店主处使用的诡异手段也会根据顾客的心情不同而改变。

本书整个故事贯穿在主人公借助店主提高个人修养、要面对现状的各个方面。

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的几个案例,这些案例直接反映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状态。

例如,故事中的一个担心失业的单身母亲,一个从未体验真正死亡的老人,一个失去曾经珍视的关系的年轻人等。

通过这些案例,本书深入探讨一些极其深刻的社会问题,例如孤独寂寞、沉迷网络、劳动压力等,还探讨了人与生命的意义。

三体译文

三体译文

第一页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科幻小说刘慈欣几年前,一本科幻小说在中国问世,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

《三体》共三部,全称《地球往事》,第一部《三体》(第一部英文全称《三体的问题》),后两部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

但是,中国读者习惯把三部统称为《三体》。

Science fiction is not a genre that has much respect in China. Critics have long been discouraged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ategory, dismissed as a branch of juvenile literature. The subject of Three Body—an alien invasion of Earth—is not unheard of, but rarely discussed.在中国科幻小说这一题材并未得到大众认可,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幼稚的少年文学,未曾受到关注。

《三体》的主题是外星人入侵地球,这一主题人们并不陌生,但却很少被关注。

因此,当该书风靡中国引起热论时,人们感到吃惊。

《三体》一书的畅销是科幻小说题材史上前所未有的。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三体》的特别。

在中国科幻小说的主要阅读人群是高中生和大学生。

而《三体》却受到了IT企业家的关注,第二页举几个例子来说。

在中国,科幻小说的读者群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

然而,《三体》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IT企业家们的注意;他们在互联网论坛以及其它场合争论和谈论该书的各种细节(比如说宇宙的“黑暗森林理论”-费米悖论的答案-以及外星人对太阳系的降维攻击),将它们比作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

下一个,《三体》引起了之前总是被现实主义小说主导的中国主流文学界的注意。

《三体》就像一头突然出现的怪兽,文学批评家在被其迷惑的同时,也意识到不能忽略它。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精心整理《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是一本由刘慈欣着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读后感(一):来自未来的人大刘最好的支持。

时间往前回溯到1980年。

这一年,《大西洋底来的人》成为了最早引进中国的大陆的科幻电视剧了,彼时中国科幻的严冬已经随着改革的暖流逐渐过尽,科幻的春蕾也在开始萌发。

我们的主人公大刘,刘慈欣在这一年结识了《科学文艺》,而这本杂志就是后来我们中国科幻迷的精神家园《科幻世界》的前身。

在阅读过程中逐渐萌发的创造欲望让大刘开始从科幻迷到科幻作者的转变。

而在追逐科幻创作梦想的过程中,作者思想和科幻理念的形成、转变、发展、延续,相信同我一样的磁铁都想要去了解大刘思想的脉络。

而《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提供给我们一个完备的参考。

书中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把大刘散落在报章,杂志,书籍序言、跋,论坛,《朝闻道》律的。

那么大刘的创作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呢。

在本书《SF教》一篇中大刘感慨道:“对宇宙的麻木感充斥整个社会”,人们缺乏对光年尺度的浩瀚宇宙空间的认知,“科幻的使命是使人们的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如果读者因一篇科幻小说,在下班的夜路上停下来,抬头若有所思地望了一会儿星空,这篇小说就是十分成功的”。

这段话和古代先贤哲学家们的话不谋而合。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脚下”。

康德也曾说道:“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谈到科幻的内涵时,大刘说道:“科幻对于我们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而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关心的是科学对宇宙的描述不仅超出了我们最后回到最初,我们什么要需要科幻小说。

《三体》读后感【优秀9篇】

《三体》读后感【优秀9篇】

《三体》读后感【优秀9篇】《三体》读后感篇一在距地球大约4.22光年的地方,有一个由三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

那里的人因三颗恒星无规律的运动而苦恼,因此他们为生存而奋斗……这就是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人的生存环境。

《三体》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讲的是文革时叶文洁不顾一个三体人的警告,向他们发送的消息,导致发射源坐标定位,三体人防止地球科技把他们文明消灭,因此他们用智子锁死了人类科技,人类所有的东西都一览无余,以至于在末日战役中,地球军队全军覆没,三体人攻占了地球。

但“万有引力”号启动的宇宙广播,两个文明遭到不同的打击,最后人类只剩下程心和关一帆,三体只剩下了智子。

面壁者罗辑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用“咒语”让187j3x1星系毁灭起到了威慑作用,还创建了“威慑博弈学”,说出了最狠的威慑——与敌人同归于尽,这让我看了大声叫好。

“万有引力”号启动了宇宙广播没几天,三体文明遭到黑暗森林打击,即人类竟冷静了起来,人类问智子(三体大使)如何防止黑暗森林打击时,智子只说了一句:“我们如同被聚光灯照亮的小鸟,打击可能来自各个方向。

”这让我觉得宇宙是多么的残酷。

这里有一个情节要提一下,当人类遭到打击的时候,程心和AA去博物馆领取人类遗产精华时,为何博物馆在冥王星呢?我认为,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阳系行星行列,虽然大家极其不满,但也有苦说不出。

刘慈欣把博物馆放到冥王星,有绝妙的反讽之意。

茫茫宇宙中充满杀机,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战争的范围和武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比起充满了仇恨、欺骗、战争的宇宙,我们地球是多么的美好,地球是多么的舒适,没有“乱纪元”,地球是多么的安全,没有伽马射线、宇宙射线和正反物质湮灭的情况,地球是多么的和平,没有冲突、灭绝种族的战斗……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三体》告诉我们,要珍惜、爱护地球。

《三体》读后感篇二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

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
刘慈欣
三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名是《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

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在中国是一个处于十分边缘位置的文学体裁,被认为是低幼的少儿文学,不受关注。

而《三体》的主题:外星人入侵,在中国同样是一个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关心和提及的话题。

这样,《三体》在中国所发生的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它出版后引起了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对于科幻小说来说,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以在校学生为主的科幻读者圈之外,首先关注《三体》的是IT企业界,企业家们多次在论坛和其它场合谈到《三体》第二部中创造的宇宙“黑暗森林”原理,以及第三部中外星文明对太阳系降低一个空间维度的攻击,以此来类比国内互联网业界的竞争状态。

接着《三体》在文学界产生了影响,中国文学一贯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主流,《三体》像一个突然闯入的怪物,让评论家们不知所措又不得不正视。

《三体》的影响也在渗入在科技界,研究宇宙学和弦论的理论物理学家李淼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三体中的物理学》;在航天领域,《三体》也拥有大量读者,国家空间技术研究机构邀请作者进行咨询(尽管在《三体》第二部中,国家航天系统被描写为极端保守和僵化的形象,以至于多名航天高级官员和科学家被一名激进派军官在太空中狙杀。

)这种事情在美国可能司空见惯,但在中国却绝无仅有,这也与官方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科幻的打压形成鲜明对比。

在网中流传了多首为《三体》谱写的音乐和歌曲,人们殷切盼望《三体》电影的出现,以至于网友用已有的影视视频材料剪切成《三体》的虚假的电影预告片。

在微博(相当于twitter)上,突然涌现出大量《三体》中的人物名字的ID,最后所有的人物的ID都在网上出现了,形成了一个网上的组织,以书中人物的视角给出对现实问题的看法,继续演绎着《三体》的故事,以至于有人推测,《三体》中外星入侵者在人类中的第五纵队:地球三体组织(ETO)已经在现实中出现了,网上甚至在销售ETO的徽章。

在去年国内最大的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以科幻为主题的访谈节目中,演播室中的上百名观众突然高呼《三体》中ETO的口号:“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让两位著名的主持人错愕不已。

在这些事情发生时,科幻小说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

中国的科幻小说诞生于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好奇与向往,被认为是国家摆脱贫弱落后的希望,涌现了大量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想象,其中也包括科幻小说。

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就写过一篇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科幻小说,其中想象了百年后才变为现实的上海世界博览会。

与其它文学体裁在中国的经历一样,科幻小说在中国也一度被工具化,即服务于某一很现实的目的。

在其诞生初期,就成为中国人强国梦的宣传品,在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中,中国无一例外地成为富强先进的国家,让全世界向往和朝拜。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幻小说则成为向大众普及科学的工具,所面向的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

这时的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以现实技术为基础,并且从已有的技术基础上走得不远;作品大多以技术设想为核心,没有或少有人文主题,人物简单,文学技巧即使在当时也是简单而单纯的,小说中所描写的空间范围基本上没有越出火星轨道,时间也都在近未来。

在那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中,科学和技术都是以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科技所带来的未来都是光明的。

回顾这一段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有趣的现象: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十分浓重,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充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未来社会为描写对象的科幻小说应该成为描绘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有力工具,但实际上这事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几乎没有出现过以共产主义为主题的科幻小说,甚至连简单的宣传性图解都没有。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科幻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影响逐渐显现,中国科幻作家和评论家开始了一场科幻小说是属于文学还是科学的争论,最终以文学派的胜利告终,这场争论对中国科幻文学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西方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在中国迟来的影响,科幻文学开始摆脱科学普及的工具性使命,向新的方向发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

中国科幻小说进入新的活跃期,新时期的中国科幻从作家到创作理念都是全新的,与上个世纪几乎没有联系。

在日益多元化的科幻创作中,中国科幻也正在失去自己的曾经有过的鲜明特色,越来越趋同于世界科幻,在美国科幻小说中出现过的所有题材和风格,都能在中国科幻中找到对应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上个世纪中国科幻中的科学乐观主义几乎消失了,对科技发展的怀疑和忧虑在中国科幻小说中得到了大量的反映,未来景象变得阴暗和飘忽不定,即使光明的未来时有出现,也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曲折和灾难。

在《三体》出版之际,中国的科幻界正处于焦虑和压抑之中。

科幻文学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科幻小说的市场很小,只有一个很封闭的读者圈子。

中国的科幻迷一直是一个顾影自怜的群体,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孤岛上,感到自己的世界不为别人所理解。

而在这时,科幻作家们正在为吸引科幻迷圈子外的读者做出巨大的努力。

他们认为,要想吸引圈子外的读者并获得主流的承认,必须抛弃坎贝尔式的“科幻原教旨主义”,提高科幻小说的现实性和文学性。

《三体》的前两部也体现了这种努力。

第一部描写了文革的故事,在第二部中,在抗击外星侵略的近未来,中国仍处于现在的社会体制之下。

这些,都是试图增加读者的现实感,为科幻的想象找到一个现实的依托和平台。

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和出版商都对即将出版的《三体》的第三部失去了信心。

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第三部不可能再与现实接轨,只能描写遥远的未来和更加遥远的宇宙,而这些,被认为是中国读者不感兴趣的。

于是作者和出版商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既然第三部不太可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就开脆抛弃科幻圈外的读者,写成一部很纯的科幻小说,这也算是对身为铁杆科幻迷的作者的一个安慰。

于是,第三部成为科学幻想的狂欢,描写了多维和二维世界、出现了人造的黑洞和小宇宙,故事在时间上一直到达宇宙末日。

但出乎作者和出版商的预料,正是只写给科幻迷看的第三部造就了《三体》三部曲的巨大成功。

《三体》的经历让科幻作家和评论家们重新思考中国科幻和中国本身,他们发现自己以前忽略了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新一代的读者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把思想局限于狭窄的现实,而是对未来和星空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这一时期的中国,很像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美国,科学技术使未来充满神奇感,机遇和挑战都同样巨大。

这是科幻小说生存和成长的肥沃土壤。

回到《三体》本身上来,科幻小说是一种展示不同的可能性的文学,宇宙也有多种可能性,对人类来说,有最好的宇宙,有中性的宇宙,而《三体》所展示的,是最糟的宇宙,在这样一种可能的宇宙中,生存的严酷和黑暗达到极限。

不久前,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来中国,在谈及《三体》时,他给出了作者选择最糟的宇宙的原因:他认为这同作者的民族和国家在历史上的遭遇有关,而他作为一个加拿大人,对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关系就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其实不是这样,在上世纪的中国科幻小说中,
宇宙是充满善意的,外星人大都以慈眉善目的形象出现,以天父般的仁慈和宽容,指引着人类这群迷途的羔羊。

金涛的《月光岛》中,外星人抚慰着经历文革的中国人心灵的创伤;童恩正《遥远的爱》中人类与外星人的爱情凄美而壮丽;郑文光的《地球镜像》中,人类的道德的低下,甚至把技术水平高出几个数量级但菩萨心肠的外星文明吓跑了!
但反观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类做为一个整体,在宇宙中不像现代的加拿大,倒更像500年前欧洲移民到来之前的加拿大土著人。

当时,由不同民族组成并代表至少10个语族的上百个部落,共同居住在从纽芬兰省到温哥华岛的加拿大。

他们面对外来文明的遭遇,显然与《三体》中的描述更为接近。

在不久前的出版的由加拿大土著人作家乔治斯伊拉兹马斯和乔桑德斯所著的书《加拿大的历史:一位土著人的观点》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叙述。

在《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描写最糟的宇宙,是为了能有一个最好的地球。

2014.04.26 于阳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