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的意义现状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的意义现状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的意义现状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的、意义、现状

一、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目的意义

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大举措,顺应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应对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提高烟叶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遵循世界烟草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烟农的愿望,是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内涵

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指出:烟叶生产要明确方向,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切实“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化”’,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努力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

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叶工作的基本方向,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围绕基本烟田,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i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种植;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载体,促进烟叶技术集成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复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过程中,必须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和卷烟工业的发展需要、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建设相结合,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烟叶工作,以全面推进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建设为载体,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加大烟叶生产投入,提高烟叶生产设施化水平:更加注重培育生产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推进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作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变,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扎实有序健康发展。

四、我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进展

XX—XX年,恩施、利川、兴山、保康、房县、XX6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紧紧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目标,坚持“一基四化”的工作方向,按照“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工作要求,开展生产组织模式、土地流转形式、生产用工方式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实现了烟叶生产用工、亩均成本的显著减少和烟叶质量水平、烟农现金收入、综合生产能力、设施装备水平、专业化服务水平、规模化种植水平、“工场化”集约经营水平和队伍素质等方面的明显提高。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基本实现了烟水、烟机、烟路、烟房和育苗大棚配套,100%实行“工场化”育苗,商品化供苗,专业化机耕覆盖率达71.91%,起垄覆盖率达69.39%,100%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集约化烘烤水平,烟叶生产亩用工由传统农业的33.4个减少为20.4个;烟叶生产亩均成本降低695.3元;烟叶单产达到144.21公斤,较传统农业生产提高8.01公斤;亩产值达到XX.92元,增收274.18元;整个试点工作按目标稳步推进。

五、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工作重点

为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重大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烟叶工

作,以全面推进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两个十多个”发展战略,构建有效支撑卷烟大企业、大品牌规模扩张的原料供应体系,努力在全面完成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等4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农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现代农业的表述: 以现代产业的理念、以产业关联关系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产业组织为纽带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的有机系统。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应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即不是简单的农民组织化,而是基于产业关联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组织化。 2、.现代农业产业的特征 (1)产业链越来越复杂,长短交织。 (2)地域特征明显,与当地农业资源关系紧密。(特色农业、一村一品) (3)现代农业产业链中主导环节(主体)后移,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并不完全统合(产后是产中环节的5倍多)。(4)农业产业组织两极分化,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哑铃型”特征(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少量大型跨国公司)。 3、.国外现代农业经营的经验启示 (1)、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 主要是农业生产直接面对着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和农业品种等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农业发展处于一个开放式状态。 如荷兰作为土地面积十分狭小、农业人口比重很低的国家,农

业国际化程度却很高,国内农业发展直接面对着国际大市场,2/3以上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创汇,农业出口额居世界第三位。 (2)、农业的产业体系完善 (3)发达国家在农业的理念上已突破了种养殖业范畴,例如美国将农业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日本将农业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加拿大将农业定义为“农业及食物产业”,包涵了产前、产中、产后及相关产业。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大大拓展并深化了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农业及其关联产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价值交换,成为产前产中产后密切关联的一体化产业。 在发达国家,以初级农产品上市的比例越来越低,美、日等国90%以上的蔬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流通领域,美、欧等国70%以上的水果是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的。在这些国家,农业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初级原料的产业部门,而是能够创造稳定利润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部门。 (产前的农药化肥、产后的加工) (3)、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管理水平高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农业科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育种、培苗、养殖、贮运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生长调节剂逐渐在农业中应用,推动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在不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动植物基因工

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略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刘蕊蕊 摘要:农业,伴随着人类起源而生产。农业,与人类共存。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已种植在世人心中。中国农业也随着历史的脚步辉煌了千年。农业文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在中国大地的上空。而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这颗明星也将永不陨落,愈闪愈烁。中国的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中国的农民都变成专业农民,中国的全体农户都变成专业的现代化的专业大户。 关键词:意义;作用;举措 自原始社会时期,栗、稻等农作物首先诞生于我国,它孕育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农业也一直前进。当今,科技竞争发展,我国正由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但在这期间,农业依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本源。 一、发展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业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农业稳定发展了,农民生活稳定了也将使各行各业全面地,均衡协调地,科学合理地,和谐持久地飞速向前发展。只有这样,中国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待遇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只有全体人民都富裕了,党和国家的收入才会更多,这样祖国的各项公共开支才会更加有保证,各项制度才会更加完善和更加健全,全体人民的日子和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和越过越幸福。 就以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例谈谈发展农业的的具体重要意义: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等土壤类型,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作物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已被玉米大豆所代替并相继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开垦了数百万公顷的耕地,成立了全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东北地区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农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黑土地开发、湿地保护等,东北地区还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业走向网络时代,以当地特、优、名农产品为主,用现代化农业带动传统农业发展形成了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可见,农业发展有着可观广阔的发展前景,正是由于农业的积极发展,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可持续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使东北地区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接轨。增强了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带动了中国部分经济飞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

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态格局123

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的生态格局 摘要:任何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都必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相联系,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式也不例外。只有构建起与生态环境相互兼容的“共生共促”格局,烟叶产业的持续发展才有可能。 “现代烟草农业”自观念提出、设计试点到不断改进、广泛运行已有几年时间了,从近几年的实践运行看,围绕“一基四化”的基本建设内容,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基本统一的发展模式。烟草行业的持续发展是以优质“烟叶原料”保障供给为基础,提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就是为了进一步确立“烟叶原料”在行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实现“烟叶原料”在发展方式上的根本变革。 一、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态格局的科学内涵 现代烟草农业是烟叶产业发展方式的新变革。近几年来围绕“一基四化”总体建设目标的不断探索与持续改进,已基本形成了规范统一、符合当今“现代农业”发展潮流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思路。由此提炼出“现代烟草农业”的本质内涵:即以高资本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稳定产业发展规模,以现代工业成果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生产效益,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保障生产效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与管理,以现代经营理念教育培养新型烟农,推进烟农“职业化”建设。 但必须明了的是,诠释和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不能脱离“农业”而特立独行,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为前提,要紧密联系“农业”的自然、社会属性,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形态,尤其要关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农业生态格局”建设。由此我们认为,现代烟草农业的持续推进,只有在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 纵观当今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模式,不难看出:采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设备,依赖大量地投入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除草剂,采取“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从而达到农业产品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成为当今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而事关农业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和产品安全”并没有纳入重要环节加以“科学对待”。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不可取的,提出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态格局更不能套取这种模式。 众所周知,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态格局,是以保障烟叶原料行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烟叶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烟叶资源数量质量不断夯实,进而持续推进烟草行业不断发展为根本目的。为此,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态格局,笔者认

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 摘要:简要回顾了国际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历程,阐述了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衡量指标与基本发展模式等。归纳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福利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特征,重点对市场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集约化投入、工业化装备、社会化服务、福利化支持、政策化保护、知识化农民、技术化支撑、科学化引领、公益化设施、免费化教育、标准化准入等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农业:内涵;特征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background,the main process,inner connotation,essential features,measure index,and basic models of modem agriculture in the world.Summarized the role of factorssuch as market,industry,science,intensiveness,input,service,and government in development of modemagriculture.Analyzed specifically the contribution of market oriented,industrialization,management of enterprise,intensive input,equipment of industry,whole system of industrial,financial support,protection of policy,knowledge for farmer,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leading of science,flee education in rural area,public infra-construction,and standard system to modem agriculture. Key words:Modem agriculture,Connotation,Feature 农业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每次技术的重大突破、劳动工具的改良和生产关系的进步,都将农业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与历史使命,研究和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本质内涵、基本特征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代农业及其由来 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但是,若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学技术等农业生产力构成四大要素的角度看,更有学者将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今的世界农业发展统称为现代农业,以英国工业革命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作为现代农业起始的里程碑性标志【1]。研究发现,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构成四大要素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迥然的,传统农业以劳动为主导(因此称其为劳动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低下,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基本上还处在农业社会;现代农业以资本和科学技术要素为主导(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生产率高,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则进入工业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基本上由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决定,表现在工业为农业提供资金、装备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城市消费农产品和转移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121。因此,把世界农业按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阶段划分,既体现了生产力中要素配置作用的一般经济学规律与本质,也反映了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时还考虑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这样认识和划分农业的发展阶段,有利于今天人们对现代农业产生与发展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历史背景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市场、资本、工业、科技、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催生、引领与主导作用,把握现代农业的内在本质,也有利于人们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面临的多重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深刻理解。其实,

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农业大学烟草学院10烟草,650201) 摘要:我国是烟草大国,但不是烟草强国,随着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化不断进步,烟草农业在新形势下也要有新的突破,因此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成为当前首要任务和重点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实现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目前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针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论述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性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发展策略, 2007年6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成康局长在烟区考察指导工作时提出了烟叶生产要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并指出:“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就是要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即全面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外烟草业迅速发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种植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信息化应用越来越广泛,烟叶生产质量水平迅速提升。而我省虽然是烟草大省,但烟叶整体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科学发展观统领烟叶工作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世界烟草农业发展方向,对提升烟草产业化整体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烟区、促进烟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1】。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省烟草行业该如何应对挑战,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怎样才可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是烟草行业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因此,

就现代烟草农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期对理解和探索现代烟草农业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提供参考。 1 现代烟草农业的定义及发展思路 现代烟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同时又有其鲜明的特点。所谓现代烟草农业,就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运用科学生产方式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产率,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达到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目的的烟草农业形态。 现代烟草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通过加大要素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烟农收入持续增加,构建适应卷烟大企业、大品牌规模要求的原料保障体系,努力为烟草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2 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现状 2.1 逐步完善了烟田基础设施建设 烟区设施装备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目前烟草农业发展中急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省按照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基本要求,示区基本烟田建设结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保证稳定高产的基本烟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了示区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烟农的

乡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共10页】

乡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乡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本情况,xx镇位于师宗县城西南部,与红河州xx县相邻,具有“一脚跨两州”的区位优势,省道“师弥”线穿境而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不仅实现了烤烟产值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现代烟草农业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和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基本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安装灌溉管网,修建坝塘,改造烟区机耕道路,新建密集型卧式烤房等,切实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二)生产经营模式不断转变, (三)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运作, (四)变“零星工程”为“系统工程”, (五)从小农生产到产业化经营, (六)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三、主要经验做法。 乡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面制定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认真研究、不断解

决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改革烟叶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烟叶工作管理水平。烤烟是XX 镇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XX镇充分利用土地、交通、气候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本情况 XX镇位于师宗县城西南部,与红河州XX县相邻,具有“一脚跨两州”的区位优势,省道“师弥”线穿境而过。全镇辖9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9247户41467人,国土面积21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万亩,属典型的农业大镇。xx年全镇共种植烤烟 4、565万亩,收购烤烟1 5、6万担,同比增长 8、2%;实现产值 1、57亿元,同比增长2 9、75%;平均单价22元/公斤,同比增长1 8、7%。创新收购模式,收购散烟206万公斤,实现产值4705万元;平均单价2 2、84元,比把烟增长 1、3元。据测算,散叶收购亩均分级用工 2、43个,比把烟收购减少亩均用工 1、88个。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不仅实现了烤烟产值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XX镇近年来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试行)

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试行) 为指导基地单元组织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现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推行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基层烟叶业务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1. 基地单元规划建设 1.1 总体要求 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坚持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研主力,建立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品牌导向型原料基地,提升优质烟叶原料保障能力;坚持规模种植、集约经营、专业服务,推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烟区烟农综合发展能力。 基地单元是指地市级公司根据工业企业卷烟品牌原料质量特色需求,将烟叶风格特色、生态环境基本一致的区域,划分为烟叶生产、收购、调拨的基本单位,制定一个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标准,服务一家卷烟工业企业。基地单元规模原则为1.7万亩、5万担左右,单元内划分片区,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烟叶生产。 1.2 运作模式 基地单元按“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三种主体、规模种植,一社两场、专业服务,一站四线、片区管理,工商共建、共同发展”的模式运作。即: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行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选择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三类种植主体,自主生产经营,实现适度规模种植;发展烟农合作经营和合作服务,

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依托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和烟草农机具等专业化服务设施,开展专业服务,推进“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整合建设一个基层站,负责全面管理,安排四条左右收购线,组织烟叶收购,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开展基地烟叶质量评价和质量追踪,加强烟叶风格特色和配方模块研究,提高基地烟叶建设利用率与品牌贡献率。 1.3 建设标准 一个基地单元,设1个基层站、配套4条左右收购线,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一套生产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服务一家卷烟工业企业,原则种植1个品种;配套3.5或5万亩左右烟水、机耕路、减灾设施完善的基本烟田;成立一个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配套1~5个育苗工场、800座左右的密集烤房、2500千瓦左右机械动力及适量专用机具。单元内做到种植制度相同、轮作制度一致,土地合作经营,烟田成方连片,移栽田管同步,采收标准统一。 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原则,建设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基本烟田、烟水工程、机耕路、育苗工场、密集烤房、烟草农机具、烟叶基层站、防灾减灾设施等八大基础工程达标配套。 2.1 基本烟田 2.1.1. 总体要求 坚持“以烟为主、连片建设、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的原则,优化布局,集中连片整理,合理轮作保育,加强建设保护,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大数据对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7623237.html, 大数据对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6年第03期 摘要: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中,将数据定义为国家基础 性战略资源,同时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当下,大数据正在驱动农业生产向智慧型转变,数据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新兴的生产要素。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中,将数据定义为国家基础 性战略资源,同时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当下,大数据正在驱动农业生产向智慧型转变,数据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新兴的生产要素。而农业电商平台作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掌握了大量数据,尤其是能够整合线上线下数据的农业电商平台,是国家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数据对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农业数据呈爆发趋势。数据量级的极速增长,以及数据纬度的多样化发展,开启了了农业大数据时代。星图数据研究中心认为,农业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面上。宏观层面上,农业大数据对于水土资源调节、气候调节、人口粮食资源分配、食品安全等国家政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中观层面上,大数据对农业生产链的各环节都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实现行业内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如育种、施肥、植保、收获、加工、存储等环节)。微观层面,农业数据资产也是农商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农产品企业和商户在农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取得市场成功的重要竞争力。 农业电商平台是农业大数据体系的重要数据来源 2015年政府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之前,一贯先行于政策的互联网行业便已开始有所行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环节资源而实现农业产业链去中间化、提升生产流通效率的农业电商平台已经成形。一方面,既有如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快速布局到农业领域,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如由拥有强大线下农贸资源的人和商业,投资打造的、大型的、专业的农产品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农丰网”。 农业电商平台贯穿了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是上游农业资源与终端消费者对接的整合者,有着最真实和完整的数据库,是利用数据直接调节生产、消费的重要平台。所以,农业电商平台是当前信息时代获取农业数据的重要渠道,是农业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重大作用。近日,农业部在表示要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时,也重点提到要利用好电商平台大数据,调节农产品生产和消费。

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后,国家烟草专卖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行业稳定发展、确保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思路,明确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五社”的内涵特征和运作模式。 【关键词】烟草、烟草在我州的地位、一基四化五社 一基即打牢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烟区水窖、水池、沟渠、机耕路、烤房等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四化即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五社即育苗服务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烘烤服务社、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2010年烤烟生产基本情况 以XXX为例。XXX位于XXX城东南部,国土面积360平方公里,最高海拨2550米,最低海拔1640米,年平均气温17—18℃,全乡辖8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036人,总耕地面积26839亩。通过多年的培育,烤烟生产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导产业。 2010年全乡种植烤烟9800亩,涉及8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387户。其中规模化连片达47片,面积5078.5亩,完成烟叶收购任务130万公斤,正组均价16.76 元,与上年相比增0.94元,综合均价15.4元,与上年相比增1.24元,实现产值1788.6万元,

比上年增287.64万元;烤烟实现财政收入383.3万元,比上年增 56.3万元;实现烤烟人均增收72.2元。 二、2010年现代烟草农业开展情况 (一)搞好基本烟田建设,夯实烟叶发展后劲 1.烟水、烟路工程。按照“依托水源定项目、围绕烟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设”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全乡1.85万亩基本烟田,规划11个项目,建设水窖1435个,容积28700立方米,泵站2座,建成蓄水池594个,蓄水量达872 2.8立方米,小坝塘共建设5个,蓄水量达19000立方米,建设三面光沟渠82个,总长27179.30米,输水灌溉管道41条,总长34032.1米,已建成田间机耕道8条,总长4232米,已完成烟水配套面积11204亩。 2.育苗设施。全乡按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原则规划建设高标准育苗基地1个,50个大棚,可供大田移栽面积6100亩。 3.密集型烤房。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和基本烟田规划及规模化种植发展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全乡已规划建设密集型烤房15群375座。 4.农机具配套。按照实现烟叶生产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的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机具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地理环境配臵深耕、起垄、中耕培土、植保机械。 (二)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是基础,专业化服务是载体,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是关键,充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的意义现状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的、意义、现状 一、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目的意义 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大举措,顺应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应对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提高烟叶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遵循世界烟草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烟农的愿望,是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二、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内涵 国家局局长姜成康指出:烟叶生产要明确方向,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切实“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化”’,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努力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 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叶工作的基本方向,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围绕基本烟田,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i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种植;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载体,促进烟叶技术集成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复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高烟叶工作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过程中,必须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和卷烟工业的发展需要、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建设相结合,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烟叶工作,以全面推进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建设为载体,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加大烟叶生产投入,提高烟叶生产设施化水平:更加注重培育生产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推进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作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变,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扎实有序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

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2007年01月25日18:44 印】【关闭】 有数据显示,我 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 世界平均水平的 40%,且中低产田占 总面积的2/3以上; 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 教育的农民不足5%;

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然而,我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据估算,粮食需求每年增长80~100亿斤,而资源约束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农业还承担着农民增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任务。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2006年12月23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专家指出,这里面包含了三层积极的意义:第一,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近三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三方面情况值得注意:一是总产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增幅越来越小;二是单产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2005年单产增加1.4公斤,2006年预计增加1.9公斤;三是种粮亩均纯收益不断下降,粮食增产增收潜力很有限,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要稳定粮食面积,稳定、完善和强化农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

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践表明,稳定粮食面积难度很大,扶持政策有限,不可能年年出台新政策,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第二,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生产能力,还必须要有竞争力。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据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以2005年的出口额计算,农产品出口共创造约5400万个就业岗位。 第三,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调研表明,2005年种植业收入仅相当于农民纯收入的1/3,打工收入占1/3,而且,非农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农民通过农业产业本身增加收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讲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农业发展的阶段分析 一、原始农业阶段 1、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生 动机:环境变化引起新的食物来源的需要 产生:驯化野生动植物 标志:“神农氏”的出现(约6000年前) 过程: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 2、原始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刀、石斧之类,这些都是用来砍伐树木。 3、原始动物的驯养 (1)由于狩猎的需要,最先驯养的动物可能是狗。(2)到四、五千年前,家畜饲养进一步发展,狗、猪、牛、羊的数量增加。(3)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和鸡在成了饲养的家畜、家禽,后世所称的“六畜”此时都已被人们驯养了。(4)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发展。 二、传统农业阶段 (1)产生:奴隶制后期至蒸汽机发明之前时期。 (2)内涵:在生产过程中以精耕细作、农牧结合、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生产经营;不使用合成农用化学物资,充分利用有机肥进行地力

培肥,保持土壤良好的结构性和耕性,延长土壤的使用寿命;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如多种种植、增加天敌、人工捕捉、合理倒茬和换茬、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逐步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耕作体系。 (3)特点: 1、铁制农具和畜力的广泛使用。 2、畜牧业出现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生产方式。 3、经济形式以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小的自然经济为主体。 三、石油农业发展阶段 “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 特点: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和环境破坏。 后果: 1、破坏土壤,加速水土流失。美国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31亿吨,由土壤流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亿美元。 2、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美国31个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农村钦用水中63%被农药污染。 3、单一作物种植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单一作物种植造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退,病虫害加重。 4、大量消耗能源且能源利用率低。 5、高投入带来高成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增加。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农业科普知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 区别 现代农业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特征。 (1)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谓全过程的机械化,应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餐桌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或者说是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化的支持,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2)生产技术科学化:科技,是农业向现代化进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其涵义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收到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先进科技不断注入农业的过程,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

潍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64 中国烟草科学 2008,29(6):64-67 潍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孟庆宏,王兆群,杜传印* (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61) 摘 要:在我国农业发展由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时期,潍坊烟区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发展烟叶农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烟叶的规模化种植。通过探索,初步建立了适宜于烟叶规模化生产需求的土地流转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服务组织等,较好地推动了潍坊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对潍坊今后进一步发展烟叶规模化种植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烤烟;规模化种植;现代烟草农业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19(2008)06-0064-04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in Weifang MENG Qinghong, WANG Zhaoqun, DU Chuanyin* (Weifang Tobacco Corporation, Weifang Shandong 261061, China ) Abstract: In the time of Chinese agriculture transfor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to the modern one, the tobacco staff in Weifang changed their minds quickly and vigorously and promoted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tobacco leaf by using the tobacco farm as a breakthrough. After a few years exploration, th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mechanism, the venture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the special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s which could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tobacco leaf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had primarily established in Weifa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had accelerated the course the tobacco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The problem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bacco leaf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had also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flue-cured tobacco;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近年来,潍坊烟草有限公司立足本地烤烟生产发展实际,坚持改革创新,以探索发展烟叶农场为突破口,实行规模化种植,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烟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初步形成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格局。 1 潍坊烤烟发展概况 潍坊是中国大陆最早种植烤烟的主产区之一。1913年英美烟草公司派人在潍县坊子试种烤烟成功。上世纪30年代后,烤烟产区由东向西扩展。因所产烤烟品质俱佳,有“颜色金黄、灰白火亮、吸味芬芳”的特点,被称“青州烤烟”并闻名中外[1]。新中国成立后,潍坊的烤烟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很大的变化,烟叶也畅销国内外,成为我国著名的烤烟产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潍坊烤烟发展的高峰期,也是潍坊农业的龙头产业,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到60.3 khm2,收购量达到196.6 kt。所产的烟叶质量上乘,并加入到“555”、“万宝路”、“柔和七星”等国际名牌卷烟的配方,出口量一度占全国烟叶总出口量的30%以上。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潍坊烟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程度逐步提升,高产高效作物的兴起,种烟比较效益降低,导致潍坊烟叶种植面积明显下滑。2005 作者简介:孟庆宏(1968-),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E-mail:duchuanyin@https://www.360docs.net/doc/5c7623237.html, 收稿日期:2007-10-22 修回日期:2008-0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