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裂缝预测(石油勘探)

合集下载

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

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

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王康宁;孙赞东;侯昕晔【摘要】利用地震反射纵波的方位各向异性信息预测地下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情况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常规方法是使用两项Ruger线性近似公式反演得到裂缝相对密度和走向,其计算结果存在多解性且只能计算入射角较小的情况.对任意对称面各向异性介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弱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进行整理,结合Schoenberg线性滑移理论,得到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公式,给出了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纵波方位地震数据裂缝预测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辽河油田雷家地区沙河街组白云岩储层的裂缝预测,并与常规各向异性反演结果及实际成像测井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且不受入射角度的限制,预测的裂缝相对密度与常规反演方法预测的结果精度近似,与成像测井资料吻合,故可作为传统方法的验证和补充.【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5(054)006【总页数】7页(P755-761)【关键词】裂缝预测;傅里叶级数;各向异性;沙河街组;白云岩储层【作者】王康宁;孙赞东;侯昕晔【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涿州07275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天然裂缝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裂缝预测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中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

目前裂缝预测的技术主要包含两大类:一是基于叠后数据的断裂检测技术,在宏观上间接地反映裂缝发育情况;二是基于叠前地震数据根据各向异性原理预测裂缝发育程度。

后者由于其预测结果的直观性以及随着地震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阐述裂缝预测技术

阐述裂缝预测技术

阐述裂缝预测技术0引言20世纪60年代,我国陆续在松辽盆地、四川盆地、吐哈盆地等多个地区发现工业性裂缝油气藏,这些油气藏储量巨大,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有的单井日初产可达上百吨。

该类油气藏的大量发现,使之作为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成为今后重要的一个勘探新领域,也成为新增油气储量的重要来源。

这种裂缝型油气藏有多种类型,目前常见的有致密砂岩裂缝型、泥岩裂缝型、碳酸盐岩裂缝型、变质岩裂缝型和火山岩裂缝型等。

油气藏的构造裂缝不仅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也是形成油气藏的主要动力学诱因,但裂缝型油气藏具有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低渗透、储集空间复杂多变等特点,加大了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技术方法识别和评价难度。

对于储层评价的前提条件是对裂缝发育带的准确预测,这对识别裂缝型油气藏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裂缝预测评价技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裂缝的测井技术方法评价通过测井技术资料分析进行裂缝评价,开展裂缝型油气藏的识别,是当前油气藏勘探工作中广泛采用的方法。

油气藏中裂缝的存在,会使勘探中常规测井曲线等资料出现异常响应,产生一些数据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分析就可识别裂缝的相关特征。

具体裂缝预测评价时,通过获取的岩心资料标定不同地层结构的测井响应,对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每种测井响应形成的模糊概率,从而对裂缝发育段的具体情况用不同响应的联合模糊概率来进行预测和评价。

裂缝的长宽度、产状、密度、泥浆侵入深度、充填性状及地层流体类型等多种因素,决定了裂缝发育段在电阻率曲线上的特征。

低角度裂缝会使曲线形状尖锐,深浅侧向读数降低,显示准“负差异”现象;垂直裂缝及高角度裂缝会使深浅侧向之间相对增大,显示准“正差异”现象。

当滑行波沿岩石骨架传播时,裂缝的存在会导致纵波首波出现变化,时差变大;当裂缝出现进一步发育时,变化会出现更大的变化,首波能量会出现严重衰减,从而引起周波跳跃。

密度补偿曲线能够体现地层密度的不同变化,从而反映裂缝造成井壁不规则的程度。

裂缝参数对纵波各向异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裂缝参数对纵波各向异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2020年6月第55卷 第3期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西南石油大学,610500。

Email:duanxi_2001@swpu.edu.cn本文于2019年8月28日收到,最终修改稿于2020年3月12日收到。

本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体钻井技术基础研究”(51134004)资助。

·地震模拟·文章编号:1000-7210(2020)03-0575-09裂缝参数对纵波各向异性影响的数值模拟段 茜①② 刘向君*① 梁利喜① 熊 健①(①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②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段茜,刘向君,梁利喜,熊健.裂缝参数对纵波各向异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0,55(3):575-583,590.摘要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天然裂缝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目前还缺乏纵波属性对裂缝的敏感性系统分析。

为此,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设置裂缝参数,采用邻点融合方法建立非均匀性的随机裂缝介质;基于声波波动理论,对随机离散裂缝模型的声波波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计算不同测线方位的声波速度和衰减系数,分析声学参数与裂缝分布、走向、密度及流体间的关系,可较准确地判定裂缝方向。

对随机离散裂缝模型的声波波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缝参数变化对声波衰减系数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声波速度的影响,采用声波衰减系数最小值对应的测线方位可较准确地判定裂缝走向;随着裂缝密度增加,衰减系数相对变化量减小;随着含水饱和度增加,速度和衰减系数的相对变化量均先增大后减小。

关键词 随机裂缝介质 裂缝参数 纵波各向异性 声波波动理论 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03.0120 引言裂缝描述是油藏开发的重要内容,准确预测裂缝发育带的方向以及最大裂缝密度区域是勘探地球物理的一项重大技术难题。

裂缝预测技术在清溪场地区的应用

裂缝预测技术在清溪场地区的应用

构造 。铁 山坡 西南 部 区域 裂缝 较为发 育 ,该 区域 目前
第一作者简介 :胡伟光 ,男 ,工程师 ,19 年毕业 于中国地质 大学 ( 汉)水 文地质及工程地质 专业 ,现从事地震 资料处理 、解释及储 95 武
层反演方法研究工作 。 收 稿 E期 :2 0 - 9 5 l 0 9 0 -2 ;修 改 日期 :20 —1一2 09 l 1
Q 井 的波组 抗 反演剖面 来看 ,裂缝 储层具 有 中等 阻 X3 抗的特 征 , 储层在 飞四 段底部 和飞 三段顶部 接触处 ( 图 2 。图 2中红 色为高 阻抗 , ) 黄绿 色为 中等 阻抗 , 淡蓝 色
为低 阻抗 。低 阻抗一 般为盖 层泥 质灰岩 , 质含量 重 。 泥
图 l 川 东 北 清 溪 场 构 造 分 区 图
另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谢冰等[ 研究, 3 】 的 根
对 气藏的 高产和 增产起 到 了重 要作 用…。 因此 ,研究裂 据F aa 件预测结果 ,川东北部飞 仙关组裂缝发 育的 rc软
缝 的平 面分布及 有效性 , 仍然对 飞仙关组鲕滩 储层的勘 有利 区块 为铁 山坡 、渡 口河 、罗家寨 、 正坝 、滚子坪等 探 开发具 有重要 意义 。
裂缝 是 改善 碳酸盐 岩 储层储 渗性 能 的重要 因素 之

清溪 场构造 位 于 川东北 宣汉一 达县 三维 工 区的清

裂缝 发 育程 度 对气井 产能影 响较 大 ,虽然 对整个 溪场一 苦草场 一带 ( 1 , 图 ) 构造受 清溪场 南 、 北断 层控
川东北部 飞仙 关组来 说 ,裂 缝并不 是产 能的最 重要 因 制 。 西北部 是普 光气 田 , 部是 罗家寨 、 口河 等 气田。 东 渡

裂缝方位预测技术

裂缝方位预测技术

裂缝方位预测技术佚名【摘要】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和M V E裂缝预测软件预测裂缝方位。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1页(P132-132)【关键词】蚂蚁追踪技术;M;V;E裂缝预测软件【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油藏裂缝方位预测是油藏开采中的重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蚂蚁追踪技术,M V E裂缝预测软件两种方法。

1.1 研究方法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构造信息及断裂信息,可有效地的反映大裂缝及中等裂缝信息。

在Petrel软件中,利用地震资料描述储层裂缝分布一般通过“蚂蚁追踪”技术来实现。

即:直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裂缝的信息,采用因素排除法和裂缝引起的方位各向异性提取法实现的。

1.2 工作流程“蚂蚁追踪”技术预测油藏大尺度裂缝及中等尺度裂缝发育程度有几个步骤:①前期地震资料处理,采用任何一种边缘检测手段,如构造平滑处理、混沌处理、作方差体等来增强地震数据在空间上的不连续性并可通过降低噪音来限定地震数据体的提取。

②产生地震蚂蚁属性体,并提取断片。

Ant Tracking算法创立了一种新的断层属性,突出了相应的具有方位的断面特征,自动提取一套详细反映不连续断片的地震属性体。

③验证和编辑断片。

为了得到最终的断层与裂缝信息,提取的断片必须要进行评估、编辑和筛选,这是利用交互的立体图和直方图过滤的方法完成的。

④建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裂缝属性模型。

利用PetrelTM 的C reate d iscrete fractu re netw o rk模块,通过确定性建模来建立中等尺度及大尺度的裂缝网络模型,合并微小尺度裂缝网络模型完成任丘潜山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并将裂缝网络模型转换成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预测裂缝发育程度。

该软件是从地质成因的角度对三维裂缝网格进行预测的,通过对地层的构造发育史进行反演和正演计算每期构造运动对地层产生的应变量。

用应变量作为主控参数,也可用曲率等其他地质属性作为控制参数,同时考虑地层厚度、岩性和裂缝发育方向等参数对多个构造运动时期产生的裂缝位置和方向进行预测。

地震综合裂缝预测软件系统GeoFrac

地震综合裂缝预测软件系统GeoFrac

作者: 杨午阳;周春雷;杨庆;王恩利;赵万金;李琳;李海山;鄢高韩;谢春辉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出版物刊名: 石油科技论坛
页码: 5-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S1期
主题词: 裂缝;叠前宽方位;各向异性;地震属性分析;属性融合
摘要:地震综合裂缝预测软件系统Geo Frac从生产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多种信息进行裂缝分析与预测,以不同尺度逐级裂缝识别,为裂缝型油气藏应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利用地质、测井资料获得构造特征,采用高精度叠后技术提取小断裂、低幅构造等信息,针对叠前宽方位地震资料精细化预测微小裂缝发育带,运用色标融合原理进行多属性融合,利用三维雕刻技术多层次刻画探区裂缝分布,为裂缝的有效性评价、井位部署提供参考。

该软件系统应用目标涉及碳酸盐岩、致密泥灰岩等7类储层,配合国内外热点探区提交多口井位部署,取得了良好效果。

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对垂直裂缝井产能的影响

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对垂直裂缝井产能的影响
性储层 , 笔者给 出带有水 力垂直 裂缝 的直井产能 评价方 法 , 讨论 储层渗透 率 的各向异性 对水力 垂直裂缝 工
作效率 的影响.
1 各 向异 性储 层 稳 态渗 流 控 制方 程
C ln 提 出在厚度 为 h的平 面各 向异性 地层 中 , 向异性 地 层 渗透 率分 别 为 K K , 角坐 ol sR E i 各 , 直 标方 向与渗 透率 主轴 方 向一致 , 则处 于 ( Y ) z , 的稳 态点 汇引起 的压力分 布可 以写为

8 ・ 6
第 3期
李 思 源 等 : 层 渗 透 率 各 向 异 性 对垂 直 裂缝 井 产 能 的影 响 储

则 有
△p( y 一 x,
, ( X √ ( ) . p 惫 2 , 7 5 - = 专 z L
( 2 )
 ̄ / K
K h
\c ( ~ K ) ㈤ z √ K 一 ] c 川 ’








第3 4卷
Vo |3 l 4
第 3期
No 3 .
21 0 0年 6月
J i. 2 1 lt f 0 0
J OuRNAI OF DAQI NG PETRO1EUM NS TUTE I TI
储 层 渗 透 率 各 向异 性 对 垂 直 裂 缝 井产 能 的 影 响
李思源 ,罗 万静 ,韩培 慧 ,罗 二辉
(1 .中国 地 质大 学 ( 京 )能 源 学 院 , 京 1 0 8 ; 2 北 北 0 0 3 .大 庆 油 田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龙 江 大 庆 黑

EPoffice裂缝预测技术

EPoffice裂缝预测技术

FVPA 裂缝孔
隙度
裂 缝 发 育 程 度检测 剖面 FRS+局部构造熵非连续性检测,
与钻井、反演剖面结果对比,检测真 实、有 效
4
多属性各向异性裂缝密度拟合技术
FMI井裂缝约束校正
将成像测井解释数据作为硬数据,对地震裂缝解释数据进行校正和标定。
FMI井裂缝密度统计 地震预测裂缝密度统计
FMI测井、地震数据对于预测裂缝密 度的统 计比较
裂缝型储层地震响应随入射角和方位 角变化 , 模拟结果指导裂缝分析描述
叠前地震方位属性优选技术
运用不同属性分别计算裂缝强度,通过井上FMI裂缝解释标定情况,认为衰 减起始频率(图③)对裂缝最为敏感,选作为裂缝强度计算。
T-256P [MD] 井A
MD 0FPoMints/Ita解dpole释pane裂l 1 缝90 0分.00 布Intensity
重建前
重建后
道集整形前
基于MWNI方法的道集重建技术
道集整形后
叠前道集整形技术
2
叠前地震方位各向异性正演及属性优选技术
岩石物理各向异性正演分析技术
模拟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 介质地震响应特征; 模拟不同方位角地震反射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 交互分析地震方位振幅椭 圆与裂缝发育方向的关系。
裂缝型储层预测解决方案软件 EPoffice FRS+
短轴
R Y
长轴
azimuth
X
方 位 振幅值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LandOcean Energy Services Co.,Ltd.
裂缝型储层预测解决方案软件 EPoffice FRS+
EPoffice FRS+裂缝型储层预测解决方案软件是恒泰艾普公司历经多年在新一代软件平台上 研发的新产品,适用于国内外各大能源公司常规(非常规)裂缝型油气藏研究,形成了从单 井裂缝分析-叠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应力场分析的技术体系,居世界领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向异性裂缝预测(石油勘探)物探技术资料2015年11月-2016年11月Wild Boar前言常规地震勘探中,地下介质总是被假设为各向同性介质,几乎所有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认定的介质模型都是各向同性介质。

例如地震资料处理中,地表高程静校正使用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为常速度,是各向同性的;正常时差校正(NMO),考虑的均方根速度场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层状速度场,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地层内的速度与地震波的传播路径无关,这样简化了时距曲线,同时确认了层内的介质速度是各向同性的;偏移和时深转换都没有考虑地震波沿着射线路径发生变化的过程。

可以说石油勘探目前使用的各种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各向同性介质上的,包括高程校正、剩余静校正、时距曲线方程、NMO、波动方程等等。

人们很早就观察到了介质的各向异性现象,从19世纪50年代,各向异性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最基础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是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介质的属性,物理意义不是很明确,更不用说具体的行业应用了。

此后,多名地震勘探专业的数学家不断完善、扩充基础理论,先后发现了横波分裂现象;提出了各向异性的EDA模型,证实了横波分裂现象的存在性和裂隙引起的各向异性现象;最终Thomsen通过分析弹性系数给出了一套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并于1995年提出了裂隙理论,分析了波在VTI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可见,这套理论是数学理论+基础物理学+专业应用的产物,经历了约150年的发展历史,大约在老佛爷入宫那年老外就研究基础理论了,而那时中华帝国还沉浸在天朝四大发明的往事中。

相对于其它地震理论,各向异性的应用为什么如此滞后呢?俺认为主要是工业需求问题,既然常规的地震勘探理论和商业应用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油气勘探的要求了,为什么还研究应用面狭窄、商业实现复杂、使用疗效未明的各向异性问题?理论发展来源于商业需求,如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一样。

那么,现在为什么在石油勘探领域开始注重各向异性研究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现有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可以满足研究需求,全方位角大数据地震采集技术提供的海量数据中含有各向异性信息,这是各向异性研究的物质基础;其次,现在石油物探已经从粗糙的宏观介质属性研究转向了微观岩石物理结构的研究,需要揭示储层的成分、物理结构等特征,具体商业需求若此,特别是通过地震数据研究储层裂隙分布急需可靠的商业应用;最后,各向异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已经完备,只需把数学物理公式转译为计算机算法,然后在软件上实现即可。

因此现在各向异性的研究已经万事俱备了,就差抄一抄老外的文章就可以发表论文了。

虽然介质的各向异性被证实是普遍存在的,但实际的商业化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依旧还是应用各向同性地震波传播理论。

目前对于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是以薄互层与裂隙作为产生各项异性的基础,通过含油气层的裂隙所引起的岩层各向异性研究,可以得到岩层中裂隙的密度和其分布信息,为油气勘探提供储层情况资料;对薄互层的各向异性研究,可以对薄互层的位置、分布、以及物性进行预测。

现在老衲知道的商用的各向异性分析软件只有CGG地震数据处理软件下的各向异性因子扫描模块,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分析处理系统。

各向异性在石油勘探领域理论研究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市场需求始终制约着资本家在此类软件方面的投资,有些技术是通过市场需求和投资之间博弈后产生的。

总之,各向异性成为标准地震勘探处理软件还需要很长的路。

1.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简介各项同性指物体的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质不会因测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特性,既某一物体的沿着不同的方向所测得的物理参数值大小完全相同,又称为均质性。

也可以说成物理性质不随量度方向变化,例如纯水和黄金的密度。

试想一下,如果同样纯度的黄金的密度不一样,银行发行的纪念金币岂不是每块的价格都不一样。

现实生活中,我们多数时候把各种物品的看成各向同性的,买西瓜时,一般人的理解是花的钱越多、买的西瓜就越大,隐含的理解则是不同大小的西瓜密度是一致的,瓜皮和瓜瓤没有区别,它们都是各项同性材料构成的;同样你在买猪肉时肯定也没想过同样的重量,那家的肉密度小些、体积大点,除非你真的测出了低密度猪肉口感好些。

所以宏观的现实世界中,人们一般认为同样材料构成的物品都是个性同性的。

当材料的尺度缩小到微观世界,由于在不同方向构成其结构的分子、原子数目是不同的,很多材料则呈现出了各向异性特征。

各向异性是指晶体沿着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不同,这就是晶体的各向异性。

这里的各向异性特别说明为“晶体”,可见这一概念来源于微观世界,在宏观测量上很多介质则难以表现出各向异性的。

关于各向异性的意义在不同领域中也是不同的,通常来说,在相同位置测量时,当测量方向变化时若介质的物理量也是变化的,则该介质就被称为各向异性介质,如地震波速的各向异性是地震波速度随测量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在地球物理学的领域,一般均匀介质的传播特性是随方向变化而变化的,但对于非均匀的各向异性介质,波的传播特征是另外一种特征。

在地震勘探中,各向异性指的是由于偏振方向的变化,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引起物理性质的数值的变化。

如速度、振幅、频率等地球物理参数的变化。

目前地层的速度各向异性为实际的地震勘探中主要的各向异性。

所以地震勘探的各向异性核心是角度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例如上图所示的一种质点均匀分布的材料,测定其中心A 点密度,这时从水平y 轴方向测量的密度都是相同的,因为这两个方向质点的数目都是5个;而沿着图示L 线方向只有1个质点,密度变为正方向的了。

所以密度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向直接关联,呈现出各向异性,粗俗的解释为各个方向都存在差异的特性。

这玩意有点相对论的味道,观测结果不仅与观测对象有关,而且依赖于观测者所处的观察位置。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根本区别是在于“各向”二字,在同一个物理点,各向异性测定的某一物理属性是空间方向的多值函数,各向同性测量结果则是一个标量,与方向无关。

各种气体、液体和非晶态固体中,原子排布是混乱的,因此在各个方向上的统计结果是相同的,所以是各向同性介质。

大多数情况下,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都属于各向同性介质。

但如果你是一个土豪,购买宝石如同菜市场上买白菜一样,这时就不得不考虑各向异性这样高深的问题了。

宝石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碧玺等,大多数单晶体都是各向异性的,特别表现在光学特性上,在暧昧的灯光照射下,宝石色彩纷呈,不同位置的观众看着有不同的感受,的确能提高身价,总比镶一颗大金牙,四面八方看起来都是黄橙橙的一个色彩档次要威猛一些。

而玉石则是单一矿物或多种矿物晶体的集合体,多表现为各向同性,对着光源观察玉器的透光性,不同位置和角度也可以色彩纷呈,实质上是由于玉石内含有多种矿物晶体的比例不同造成的,不纯而已,也与光线穿过玉器不同部位的厚度有关,传播路径引起的差异也是直接原因。

注意钻石是各向同性的物质,其流光溢彩的表现在于切割工艺。

多晶体是由多个单晶体所组成,由于组成它的单晶体在空间上是随机分布的,所以其物理性质在不同方向上的统计效应是相同的,表现为各向同性。

不过俺本人认为各向同性是宏观角度考察物性,各向异性是从微观角度观察目标,只要观测工具足够小,小到可以测量分子的级别,任何介质都是各向异性材料构成的。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是材料自身的固有属性,与材料的尺寸大小,内部原子排列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密切相关。

材料的物理属性很多,例如密度、电阻率、导热率等等,各向异性和各项同性不是一个孤立的物理属性,它是用来修饰基础的物理属性的,例如金属密度的各向同性、半导体在不同方向上导电性的各向异性、晶体的应变的各向异性等等。

所以脱离了具体的物理特性描述,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没有实际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讨论材料的各向同性属性都隐含一个假设:材料的体积无限大。

这种情况下讲木材、沙子、钢铁或者黄金白银的密度当然都是各向同性的,才有实际意义。

估计把任何材料切割成纳米级别,各向异性都不是问题。

研究各向同性材料的结构信息,只需要从整个材料上切割很小的一部分即可查明整个材料的属性,yA部分即可代表全体。

如同观察一个整容后的韩国人,就可以推知所有韩国人整容使用的模具形状一样,问题大大简化。

研究各向异性则复杂多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就是这个体验,古人认为自己是站在观测系统之内才会有这种体会(远近高低各不同,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在研究这种问题的方法绝不能像古代一样,几句定性的古诗就打发了,矢量化的数学工具的引入,定量化的数学描述才是解决各向异性的科学方法。

2.各向异性的应用以下信息部分剽窃于维基百科。

各向异性关注的领域计算机图形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和地质学等等。

现在只讲讲与洒家行业关注的科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

地震的各向异性指的是地震波速度随着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它是一个大尺度范围内介质内物质有序排布的标志,当考出的地震地质对象小于地震波长(例如晶体、裂缝、孔隙、薄层或层间填充物),且其内部物质沿着某一个方向规则分布,这种情况则导致了弹性地震波速度的直接变化。

测量地震数据中的这种各向异性效应能为地震处理和矿物学提供重要信息。

实际上,在地壳、地幔和地核中已经检测到了明显的地震各向异性。

注意,这里研究的地质对象尺寸小于地震波长,也就是地震波长在此处相当于我们的测量尺度,只有在其尺度下的地质体的各向异性才能被地震数据观测研究,但这不是说研究的地质体的最终尺寸一定小于地震波长,别忘了多个薄层是可以叠加的,积少成多。

地震波的波长公式是v=λf,一般地震波波速v变化范围在2000-5000m/s之间,频率在10-60hz之间,取一般目标地震层位的波速v=4000m/s,频率f=30hz,那么地震波波长λ=v/f=4000/30=133m,考察的地层厚度Δh小于波长λ,根据地震双程旅行时公式Δh=vΔt/2,取地层厚度的值为地震波长,则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地层厚度在时间剖面上最大应该为:Δt=2Δh/v=2λ/v=2/30s=66.6ms。

在常规处理剖面上,地震同相轴一般相差20-30ms,所以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地震数据应该不超过2个相位。

具有明显沉积层系的地质构造能够表现出显著的电各向异性,沿着水平地层方向的导电性与垂直地层方向的导电性明显不同。

这一特性在水平井的测井曲线上存在研究价值,不知道使用何种工具研究?多数岩石内含有的矿物是各向异性的,包括石英和长石,使用地震资料研究岩石成分很难,测井资料能够实现,毕竟其采样率是0.125m,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在20-30m之间,相差两个数量级,二者结合的解决方案是反演,但这也是在给定岩石物理模型下,对岩石物理组分的重新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