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用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需求较小。
城市化水平
02
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通常交通拥堵问题严重,需要更加完善的
城市交通系统。
政策导向
03
政府政策对交通运输布局有重要导向作用,如政府推动新能源
汽车发展,将促进相关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布局。
技术因素
1 2 3
科技水平
先进的科技水平能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性,如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技术等。
产业布局
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布局有不同需求,如工业城市需要 大运量的交通线路,而旅游城市则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
贸易往来
国际贸易和地区间贸易的频繁程度对交通运输布局有重要影响,贸易 量大的地区需要更加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社会因素
人口分布
01
人口密集地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而人口稀疏地区则可能
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助于产业集聚的形成,提高产 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
促进产业多元化
交通运输布局的发展为区域产业多元化提供了可 能,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01
改变城市空间形态
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能够改变城 市的空间形态,如城市中心的转 移、城市副中心的形成等。
02
促进区域空间整合
03
提高运输效率
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方 式,降低物流成本。
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 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推广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 安全水平。
加强区域合作
01
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强跨区域交通基础设 施的互联互通。
02
促进交通与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格局。
04
该地区拥有多个机场,国内外航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60518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60518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 交通运输对山区商业网点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作用
• 1、使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 角度) • 2、使地域之间交通更加便捷,加大地域联系的范围 • 3、加大人流和物流的运输量,或者货物的吞吐量;、 • 4、使货物运输的品种增多,速度更快。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1.交通运输对于商业布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流和 物流来实现的。 2.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 中心。通常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这样 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 商业中心之下有许多商业网点,商业网点由若干商 店组成,多散布于居民区或广大农村。与商业网点 相比,商业中心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更高。
自 然 地 因 形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 山 素 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 地 曲或开凿隧道
区位 因素
水文
主要影响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 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 地质 自 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然 因 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
20160518
交通运输概况
1.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 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 过程。 2.作用: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 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主要方式:铁路、公路、 水运、 航空和管道。
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比较
适合运输 方式 优点 缺点 的货物 运量大、速度快、 大宗、笨重、 造价高、占 铁路 运费较低、受自然 长途运输,如 地大、短途 运输 影响较小、连续性 矿石、金属、 运输成本高 较好 牲畜等 机动灵活、周转速 运量小、耗 公路 度快、装卸方便、 短程、量小的 能多、成本 运输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 货物 高 应性强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科技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渐被打破,

特点 运输方式
运量 运价 运速 灵活性 连续性
成本
水路运输




铁路运输
较快 差
好 投资大,占地广
公路运输
较慢 好
好 短途运输成本低
航空运输



投资大
损耗小、平稳安全
管道运输


、管理方便
投资大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 距离与运费的关系
由图可知,公路适合短途
运输,铁路适合中长途运
自然因素 规划建设;平原地形利于
港口平面布置,但航道容
区位因素
易淤积
腹地范围及其经济发展水
社会经济 平影响港口兴衰;城市为
因素 港口建设提供人力、财力
、物力的支持
选址原则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 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 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 风、避浪、水深的海湾, 位于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 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 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商业中心的繁荣, 又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商业中心通常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 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的结合部。 随着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水域 避风 位于峡湾或盛行风的背风地带,风平浪静
条件
冰期 无冰期,可全年通航;冬季冰期长,通航期短
(1)交通 运输与
交通运输与聚落
:在 ,有利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

•⑴现代交通发展对城镇交通的影响
现代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为主,把
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⑵铁路交通发展与新兴交通枢纽城市
•一些城市多沿铁路线发展起来。如石家庄、郑州、株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第1课时)
•天津
• •
岷 江
•宜宾

陵 江
•武汉
•重庆
•赣州
PPT文档演模板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课时)
•3.交通运输条件变化对城市布局与发展的影响:
•一个地区交通 条件发生变化, 会影响该地区城 市的发展。如扬 州、聊城、临清 等运河城市因大 运河的开通充分 发展,因大运河 的淤塞,海上运 输的发展和京沪 铁路的建成而发 展缓慢。如图3-
人口流动等联系越方便、越频繁,城市就越繁 荣。这种联系主要是通过交通运输来完成的。 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交 通运输的衰落也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课时)
•扬州的变迁
•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 “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 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 南第一大都会。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 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PPT文档演模板
(第1课时)
②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密集,交 通方便的地区
•相当规模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商 业小区
•人口稀少,交 通不便的地区
•更多采用流动形式如货郎担、大篷 车
•电子计算机等 新技术的应用

交通运输布局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 小,连续性好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投资少,运量大,成本低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成本高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输气、液,损耗小, 连续性好,运量大,方便管理
考考你
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分布与 形态 。
地区
聚落形态
北方 多呈团块状,
形状比较则,
形成原因
地形平坦开阔
南方
沿河道、铁路、公路 呈带状分布
河网密度较大;铁路、公路 的兴建使聚落多沿铁路线和 公路线发展
2.铁路交通与城镇发展变化
一些城市多沿铁路线发展起来。如石家庄、郑 州、株洲和怀化。
3.交通运输条件变化对 城市布局与发展的影响
A.地形平坦
B.气候温和
D C.安全防卫好 D.水运发达
C 2.石家庄的兴起与哪一种运输方式联系密切
A.京杭大运河的疏浚 B.高速公路的发展
C.铁路修建
D.航空事业的发展
B 3.我国扬州和济宁等城市的兴衰,说明了
A.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多少,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
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路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分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
引言
交通运输
1.概念: 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使旅客、货物沿 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 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 地区与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方式
3.现代交 通运输
铁路、公路、海运、河 运、航空、管道
综合体系 ①高速度 ②网络化 的特点 ③全方位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4章 课时59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4章 课时59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59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便捷的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各要素流动速度加快,效率提高,实现的产值增大。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区域,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2.影响聚落发展(1)对城市形成的影响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对聚落变化的影响①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②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交通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影响城市空间形态,而且交通的发展能消除城市发展的各种局限与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场狭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点)附近。

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经济效益角度具体表现三次产业第一产业促进沿线农产品外运,提高商品率,扩大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第二产业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地区产业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①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距离,节约运营时间和运输成本;②提升运输能力: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缓解原有运输方式的压力;③带动沿线旅游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口促进了人口迁移城市①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②扩大城市经济腹地(服务范围),利于与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③改善基础设施(2)社会效益:①有利于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致富速度;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③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2.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变化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及形态的影响(2021·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1.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和设施能够促进物流和货运的畅通,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区域产业的融合升级。

2.人员流动与就业机会:交通运输布局便于人员的流动和通勤,为就业机会的扩大提供了便利条件。

畅通的交通网络能够连接工作地和居住地,拓展人员就业和居住的选择范围,增加人员流动性,使得人员资源能够更好地匹配就业需求。

3.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对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

它能够引导城市的扩张方向和速度,优化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确保城市内部的交通畅通,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4.区域一体化与合作发展:交通运输布局能够促进区域的一体化和合作发展。

畅通的交通网络和通道能够促进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扩大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和桥梁,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

5.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良好的交通运输布局对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降低交通噪音和交通事故的风险,提升城市的宜居性,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和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人员流动与就业机会、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区域一体化与合作发展,以及改善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可以实现区域的发展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经济繁荣。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就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 业,可以直接带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1
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例如:陕西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交通运输布局与乡村 聚落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 赞誉与向往,历史上扬州曾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 之一,运输方式的改变,使区域之间联系速度加快,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运输方 式的改变,可以扩大区域或城市的辐射范围。
1
2、改变聚落的地位
2、改变聚落的地位
2、改变聚落的地位
3、交通运输布局与乡村聚落
3、影响聚落的形态
2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3)交通运输布局与乡村聚落
• 传统的乡村聚落一般较为分散,位置偏远、 交通不便。
• 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我国正在有计划地对 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 的乡村聚落。
据四川、江西等地区反映,近两 年新输出劳动力有超过50万流向长三 角地区。
• 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 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 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 上的优化配置。
• 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 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 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 也就越大。
1 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缩短区域间时空距离,扩大市场范围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从海 陆位置看,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 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 要道上,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 东南亚、东亚各港口及大洋洲最短 航线的必经之路,扼守“十字路口” 的交通“咽喉”,又有天然良港有 利于各国船舶的停靠、中转。 海上航运十分繁忙。这种地理优势 有利于发展本国的对外贸易,促进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案例3
P85案例3 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
钟鼓楼市场 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环路沿线商业 中心出现
钟鼓楼市场 的出现与当 时的大运河 相关
三个相隔离的 商业区的出现 与当时城内交 通的阻隔相关
前门和王府井两在 商业中心的出现与 铁路与公路运输的 发展相关




宜家家居

金四季购物中心
3、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 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辨析判断题】交通运输只会促进城市的 发展,不会削弱城市的发展。
答: 不对。
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会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城 市迅速发展起来,但有可能造成其他运输线路上城市的衰落。
当某一种运输方式的地位或能力在该地区下降和减弱时,沿线 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双安商场
燕莎友谊商场

山姆会员店 城乡贸易中心
华联商厦
赛特商城
百盛购物
中心
燕莎奥特莱斯
心 分 布


4.集镇的形成与交通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交通运 输线路 的变化 对集镇 商业的 影响
航道的起点、终点或交通 的交叉点
因航道延伸或交通线路的 改线
促进集镇商业繁荣 使集镇商业衰落
【课堂练习】
1.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西柳服装市场的区位因素是(D)
√ A河流 B人口 C铁路 D公路
7、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批发中心应位于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城市的行政中心
√ C居民的住宅区内 D市区环路的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课堂练习】
C 8、关于交通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1)铁路运输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 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等特点(2)公路运输的发展速 度不如铁路运输快 (3)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较,水路 运输方式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 (4)航空运输是最快捷 的现代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商业网 点密度 小
山区 < 平原
交通运输线路密集 平原 地形平坦
交通运输方式多样
商业网 点密度 大
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 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因此商业网点要尽量靠近商品产地和消费区, 以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活动
读图分析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 业中心的原因。
相当规模的固定形式 如商业街、商业小区
人口稀少,交 通不便的地区
电子计算机等 新技术的应用
更多采用流动形式 如货郎担、大篷车
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 如网上购物、自动售 货机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每个商业 企业

商业 网点
商业 中心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
1.河流(水运)和城市区位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为何古代著名城市多数诞生 于河流的中下游?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 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 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天津
沿河设城的类型 武汉南京上海 宜宾重庆 赣州
广州
1.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河流的交汇处 3.河口 4.陆上交通的过河点
活动: 我国南方和北方聚落形态各有 什么特征?简要分析其原因。
(2)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
地区
聚落形状
形成原因
多呈团块式:形状 北方 比较规则,
地形平坦开阔 道路呈棋盘式
多呈带状分布:沿 南方 河道、铁路、公路
分布
河网密度较大,地形破碎; 沿河道、铁路、公路 用水和交通方便。
三.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 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处
3、对商业中心的影响 商业中心是指多个商业企业在空间上积聚形成, 规模大的物资集散地。
广义:城市 狭义:城市中商业集中地段
3、管道
4、社会 经济
技术
2、铁路 海洋 自然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CCDDCCA
D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 B AC BD B B C B D A 三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D A B C C D B D B AB C
A.历史原因 B.自然条件好 C.国家政策 D.交通便利
2.形成商业中心最主要的条件有( A)
A.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B.社会发展,有一定政治历史地位 C.环境优美,可发展购物旅游 D.经济欠发达、人口稀疏
3.现在,株洲市的空间聚落形态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河流 B.地形
C.铁路 D.气候
4.关于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分布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的分布决定着聚落空间形态
√B.军事因素对现代城市分布的影响在加大
C.交通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依然很大 D.政治因素对聚落空间形态起决定作用
【课堂练习】 5、商业网点的密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A经济 B交通 C自然环境 D宗教
6、石家庄和郑州等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2.铁路交通和城市区位
石家庄的形成与发展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 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 济发展,促进城市的 崛起和繁荣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 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时,把 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 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 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 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后
(3)根据以上结论分
析,株洲城市形态发
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火车拉来的城市
郑州: 位于
京广、陇海干 线交汇处,是中 国第二大客运 站
宝鸡:
位于陇海、
宝成、宝中三大 铁路干线交汇处, 是中国铁路的主 要货物编组站之 一。
蚌埠:
位于京沪铁路 与千里淮河的交汇 处,是淮河上最大 的港口。
小结:我国城市分布与交通运输布局有什么 关系?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思考: 商业网点的密度是不是越密越好?
不是,需要因地而异,山区人口 稀少,不宜过密。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山区的商业网点示意
平原的商业网点示意
读图分析,图中两个商业网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密度为什么不同?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密集,交 通方便的地区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3.商业网点 (1)概念 若干个商店组成商业网点
(2)形成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2)形成 原因:
商业中心往往是以寺庙、教堂、行 政中心、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 自发形成的。
条件:
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 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 于商品的集散。
因为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P79活动】
1、上海位于长江河口地区,广州位于珠江河口地区,武 汉位于汉江与长江的汇合处,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 请说明这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想一想,在黄河入海口, 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呢?
答: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的形成和发展皆得益于水运。 黄河入海口未能形成大城市,其原因如下:①历史上黄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形态—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 流等)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阅读案例2分析: 1、嘉兴市聚落形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什么运输的发展而 变化的?
嘉兴市的城市形态变化,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 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星 状
2.影响聚落的空间布局和形态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1.商业
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 运和储存的行业。
储存、调运
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
收购 商业活动的前提
销售 商业活动的终结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2.商业中心:
(1)概念
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 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某个 地点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多了,商品 交换的数量、品种多了,就逐渐发 展成为市场,成为商业中心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沿线
九江
无锡
长沙
芜湖
(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沈大高速公路边上的服装市场
返回
【P77活动】完成1~2题
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对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流动、物质交换等非常频繁, 形成了纵横交错,立体交叉,海、河、陆、空并存的立 体化交通网络。这种经济方便、快捷迅速的交通网络促 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员和信息的沟通。
东部地区经
济的发展
相互促进
交通网络的 形成和发展
2.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影响 交通线的发展 促进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延 伸发展
交通线的衰落 城市发展缓慢或衰落 城市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运河通,城市兴;运河塞,城市衰。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
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 稀少,多沿河谷山谷分布,居 民点和商业点稀少
受交通条件限制,商品流通很 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难伸展, 商业网点密度小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 路众多,居民点和商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