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货币政策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通货膨胀因素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科研热词 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 需求冲击 通货膨胀目标制 超额工资 货币政策 行业景气 物价波动 涨价趋势 涨价特征 涨价效应 消费需求 最优利率规则 新一轮 投资需求 成本推动 成本传导能力模型 成本传导能力变动指数 向量自回归模型 制度根源 利率稳定性 利率平滑 农产品 价格调控 中国式的财政分权
53 54 55 56 5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59 60 61 62
利率平滑 具有泡沫的戴蒙模型 人民币升值 产出缺口 主要影响因素 不完全汇率传递 不协调 var模型 p-star bvar(p)
推荐指数 6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通货膨胀 var模型 货币政策 通胀预期 货币供应量 生产率增长差异 效率 工业经济 宏观经济 向量自回归模型 svar模型 inflation b-s假说 预测 非经营性收入 门限模型 长三角 银行 金融支农政策 金融抑制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惯性 通胀持久性 输入性通货膨胀 贷款利率 货币需求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增长 货币化红利/负债转化 财政支农政策 财务困境风险 误差修正模型 计量分析 菲利普斯曲线 股票价格指数 综合评价 结构调整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经营性收入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系统动力学 粮食价格波动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科学发展观 猪肉价格 物价波动 物价水平 消费价格指数 汇率波动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十四章答案

第十四章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对;6、对;7、对;8、错;9、错;10、对;11、对;12、错;13、对;14、错;15、对;16、错;17、错;18、错;19、错;20、对。
二、选择题1、B2、B3、A4、D5、AD6、B7、B8、D9、B 10、A11、A 12、B 13、A 14、C 15、A16、D 17、D 18、B 19、C 20、D21、B 22、A 23、A 24、C 25、BC26、BC三、计算题1、① IS 曲线方程:y=c+i+g=20+0.8(y-t)+600-400r+420=20+0.8(y-100)+600-400r+420得:y=4800-2000rLM 曲线方程: L=25+0.4y-400r=345得:y=800+1000r②解方程组y=4800-2000ry=800+1000r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为y=6400/3,r=4/32、①由产品市场上的均衡可得y=c+i=100+0.8y+i,变形得到y=500+5i,由i=150-6r 代入得y=1250-30r ;LM 曲线为货币市场上的均衡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得:0.2y-4r=150,变形得到y=750+20r.②解联立方程组y 125030y 75020r =-⎧⎨=+⎩得到y=950,r=10.③在三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由y=c+i+g=100+0.8(y-0.25y)150-6r+100得出y=875-15r 。
IS 曲线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得出y=750+10r,解这两个方程得出y=800,r=5。
3、①由C=a+bY ,I=e -dr 和Y=C+I 可知Y=a+bY+e -dr此时IS 曲线将为r =1a e b Y d d+-- 于是由(1)的已知条件C =50+0.8Y 和I =100-5r 可得(a)的IS 曲线为 1005010.855r Y +-=- 即 1=3025r Y - ① 同理由(2)的已知条件可得(2)的IS 曲线为1005010.81010Y r Y +-=- 即 1=1550r Y - ② 同样由(3)的已知条件可得(3)的IS 曲线为1005010.751010r Y +-=- 即 1=1540r Y - ③ ② 由(1)和(2)的投资函数比较可知(2)的投资行为对利率更为敏感,而由(1)和(2)的 IS 曲线方程①和②比较可知(2)的IS 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的IS 曲线斜率,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d 越大时,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自考金融学第十四章

)。
【例14-19 单选】中央银行规定与调整再贴现资格着眼于( )。 A.短期供求平衡 B.长期结构调整 C.短期结构调整 D.长期供求平衡 【答案】 B 教材 P320
【例14-20 单选】 既可调节货币总量,又可调节信贷结构的货币政 策工具是( )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再贴现政策 C. 公开市场业务
)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作为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一)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早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是指一般突然间价水平在短期内相对稳定,不发生显著的或剧烈的波动。 (二)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凡有工作能力的且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在较为合理的条件下找到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确定该项货币政策目标的意义在于: (一)它克服了“稳定货币”单一目标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二)它防止了“发展经济、稳定货币”双重目标的相互冲突 (三)它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
【例14-12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货币政 策的最终目标是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工作,通常以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考察 是否实现充分就业的衡量指标。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 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情况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在开放型经济中,保持国际收 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条件。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与中介指
14财政学(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核心问题是地方预算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变化:(1)统收统支体制(1949-1953)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8);(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4)分级预算体制或分税制体制(1994-)。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不是专指联邦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建立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调节政府间收支差距;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从支出角度分析,接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性。
金融学考博试题

复旦大学20021、分析发达国家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原因和效果。
(20分)2、试从投资成本效应和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评述我国最近几年降低利率的效果。
(30分)3、什么叫可维持的国际收支结构,结合它来分析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20分)4、全面阐述第一代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并结合某国实际来比较分析这二代模型的优劣。
(30分)来源:考复旦2010经济学基础1、政治经济学内容:解释一下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15分)2、政治经济学内容:生产过剩现象是不是市场经济特有的并解释(10分)2、宏观内容:解释一下消费理论,并联系中国现状加以分析(20分)计算题3、索罗增长模型,加入政府因素,政府对产出征税,如果政府是廉洁型的则政府的支出对生产产生作用,如果政府是腐败型的则对产出不产生影响。
(20分)(1)如果政府是腐败型的,求均衡产出均衡税率等(2)如果政府是廉洁型的,求均衡量,。
(忘了)求收敛性的(3)求内生增长条件的4、这题里面有两道题。
一道是公共产品的博弈,私人产品的函数,公共产品的函数,求均纳什均衡解还是占有均衡解的。
第二道是宏观的。
将设一国资本是自由流动的,政府对资本流动征税,如果政府征税的目标是本国居民消费最大化,求政府制定的最优税率并加以解释。
(这道题回忆的应该很全,原题基本是这样语言叙述的。
)5、古诺模型的,两个厂商(1)求古诺均衡解(比较简单);如果第三个厂商要进入市场,给出了一系列数字,第一个厂商有谈判费用和牌照,(2)求第三厂商进入的话,第一个厂商的对其收取的费用最少为多少;(3)证明当且仅当。
是均衡解。
(20分)以上是我个人回忆的今年复旦大学经济学考博试题。
其中前三道45分,后面五道计算题55分金融学1、比较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联系与区别及其特点(25分)2、股票交易有哪两种交易机制并比较这两种机制,我国采取的是哪一种,分析其优缺点。
(25分)3、阐述一下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并分析其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选择。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五版西方经济学14

y1 y2 y3
s
s3
均衡条件i=s
s2
s1
y
i1 i2 i3
i
r%
r1
r2
投资需求函数
i= i(r)
r3
i y
i1 i2 i3
IS曲线的推导图示
济世
2.IS曲线及其斜率
IS斜率
r% IS曲线
y
斜率含义: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曲线越平缓。 反之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曲线越
反之, b越小,IS曲线斜率越大,曲线越陡峭。
济世
三部门经济中:定量税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绝对值(1-b)/d。但是 在比例所得税情况下, IS曲线斜率绝对值就变成了:
所以,曲线斜率除了和d及b有关外,还和税率t有关。在其 他量一定时,t 越小,IS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缓; t越大,IS 曲线越陡峭。因为税率越小,乘数越大;税率越大乘数越小。
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是总需求=总供给, i = s
S=-a+(1-b)y
i= e - dr
得到IS方程:
i= e – dr s = - a + (1-b) y
i=s
济世
s
储蓄函数s= y - c(y)
s3 s2 s1
y1 y2 y3
产品市场均衡
r% i(r) = y - c(y)
r1 r2 r3
切入点:上一章我们假定投资为常数,本章认为投资是
变量。要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必须研究投资本身是怎么决定 的。投资是利率的函数,利率又是货币供求关系确定的,从 而引入货币市场。
济世
一、投资的决定
1.投资:称为资本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它表示 在一定时间内资本的增量,即生产能力的增量。包括厂房、 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设,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 增加。
第1-14课知识汇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点遗址:(1)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和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3.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4.(1)生产和生活特点:开始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2)特征: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3)代表:A黄河中下游: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B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C辽河上游:红山文化5.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6.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1)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2)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7.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1)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2)特征:①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②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③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
8.人文始祖: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代的部落首领。
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9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
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10“万邦”时代: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
有些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1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2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
中央设有专门的机构与职官。
13夏朝灭亡:末代夏王桀暴虐无道,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发兵大败夏桀,夏朝灭亡。
14.商朝的建立: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
15迁都于殷:后来定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
16甲骨文:在河南安阳一带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朱明zhubob-货币银行学习题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一、填空题1、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以国债为对象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正式启动。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
3、我国在1998 年取消了对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管理。
4、货币政策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最终目标;二是主要工具;三是中介目标;四是传导机制。
5、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6、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是自愿性失业,另一种是摩擦性失业。
7、现代通常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是狭义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8、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对货币总量调节的三个传统工具是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9、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菲利普斯曲线。
10、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11、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紧”或“双松”主要解决总量问题。
12、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首次规定各专业银行应缴存准备金。
13、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
14、根据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15、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财政政策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货币政策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16、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17、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二、判断题1、稳定物价就是保持物价水平的绝对稳定。
F2、充分就业是指社会劳动力100%就业。
F3、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必须无顺差或逆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
第十四讲货币政策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黄志刚
本讲导读货币政策的工具二
一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三四
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与作用原理
五
本讲导读
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
01
通货膨胀目标制
02
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03
数量型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框架04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根据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制定与执行权衡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权衡性:货币政策只根据当时环境需要而制定,不考虑货币政策过去的历史,以及该政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相机抉择的特点:
⚫逆周期调控、灵活性强、静态视角
⚫会产生“时间不一致”问题,降低货币政策效果
时间不一致:
⚫事前中央银行承诺的最优货币措施,到了它实施时发现不再是最优的,从而改变政策措施来实现政策目标。
⚫产生时间不一致的原因是货币政策对预期的影响。
货币政策规则:指中央银行事先承诺一种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在以后的政策执行中,按照这一规则行事。
⚫代表性的政策规则:单一规则、泰勒规则、麦卡勒姆规则
单一规则:
⚫弗里德曼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是经济波动的根源,他提出了一个货币稳定计划,建议美国的M2应保持每年4-5%的增长速度,以实现无通胀的经济增长。
泰勒规则:由Taylor(1991)提出
r t=ϕπt+ψy t
⚫泰勒规则是在理论上研究最深入,实践上应用最广泛的货币政策规则。
⚫泰勒原则:
➢名义利率的调整要使得实际利率具有逆周期特征(充分条件是:ϕ>1)
麦卡勒姆规则:由McCallum(1988)提出
ሻ
Δb t=Δx∗−Δv t∗+λ(Δx∗−Δx t
⚫该规则以名义GDP增速为目标,基础货币根据名义GDP增速与目标名义GDP增速的缺口进行调整。
它也被称为“名义收入目标规则”。
通货膨胀目标制:指货币当局明确以稳定中长期的通货膨胀率为首要目标,并将未来一段时间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
⚫不再强调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操作主要依据未来通胀预测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
⚫各国目标通胀率一般设定在2%到4%之间。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要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
⚫中央银行要有精确预测通货膨胀率的能力;
⚫中央银行要有高度的独立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点:
⚫它有助于克服传统货币政策单纯盯住某种经济和金融变量的弊端,实现了规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目标通货膨胀的承诺,能够有效的管理预期,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通常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更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稳定。
非常规货币政策区别于过去主要通过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但没有准确的定义,在实际运行中,主要以“量化宽松”为特点。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指在利率降到零附近导致中央银行无法继续采用利率作为货币工具时,采取以货币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等政策目标。
特点: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总量扩张;
⚫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如购买私人债券;
⚫扭曲性操作。
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
⚫量化宽松政策有效稳定了金融市场;
⚫量化宽松政策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量化宽松政策的不足: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质上也是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体现,难以避免“道德风险”问题;——大而不倒
⚫量化宽松政策面临如何退出的挑战。
04数量型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框架
四、货币政策理论
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
⚫通常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再贷款)政策和信贷政策四种。
➢在传导机制中,存款性公司是最重要的调控对象,中央银行发挥主导调控作用,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调控宏观经济。
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
⚫通常以利率为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几种。
➢在传导机制中,主要通过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化,影响微观主体的财务成本和收入预期,促使微观主体根据宏观调控信号调控自己行为,进而实现政策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逐渐从数量型向价格型政策框架转变。
货币政策是维护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稳定运转的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