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学旅行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摘要】研学旅行是一种融合实践和探究的教育方式,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目前的地理教学现状下,研学旅行可以拓展地理教学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

研学旅行也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研学旅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师生互动也会得到促进,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最重要的是,研学旅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展望未来,研学旅行将在地理教学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研学旅行,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意义,拓展内容,提升实践能力,激发兴趣,师生互动,综合素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学旅行的概念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由学校组织的实地考察、调研、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研学旅行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感知和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学生可以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研学旅行的实践过程往往是跳出课本,走向自然、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研学旅行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求知欲,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实际应用,提升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认识世界和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地理教学大多以课本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实地感受和体验。

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局限性和抽象性认识,无法真正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首先,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

课堂教学虽然能够为学生传递大量的地理知识,但对于抽象和看不见的内容,学生们会感到迷茫和无趣。

而研学旅行则是把学生从课堂带到了社会实践的现场,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真实性。

例如,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实地考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在活动中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地理知识。

拥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学生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地理问题。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们常常要进行现场考察和实地调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内容背后所包含的地理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

特别是在基础的知识掌握后,学生们能够较为深入地对课堂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发现与地球保护相关的问题、发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的兴趣。

同时,研学旅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学旅行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需要自己设计实地调查的方案并组成小组进行合作,这也需要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们不仅能够熟练地使用调查工具采集数据,更能够从数据中找到规律、准确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研学旅行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发掘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还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团队意识,获得各种技能与经验,这些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它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们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实际感受、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研学旅行这种方式,积极引导、组织和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去,以此提升地理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学旅行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讨

研学旅行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讨

研学旅行对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讨摘要: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使得中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地理实践力,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形成。

探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研学旅行之间基本关系,对中学适合开展的地理研学活动进行了分类,并就如何通过研学旅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研学旅行;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要能够亲自参与到地理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习,体会地理现象,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地体环境特征,是培养学生从理论走向现实的必然要求。

目前推行的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校内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的有机学习方式,能快速的提高学生的应用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地理实践力培养与研学旅行的关系地理实践力指的是人们在调查、考察和模拟一系列地理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以及意志品质。

主要是将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教师带领学生对区域进行实践,加强学生对区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课堂中学生主要是对理论知识即对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性质、组成、联系等的学习,不断积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为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

研学旅行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考验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学生在整个研学旅行中的衣食住行等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对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进行考察。

第二,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考察。

学生就相关的地理事物研习中采取的学科方法的应用,以及与研学相关的专业仪器是地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学生需要对这些专业的仪器能够熟练操作,并能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三,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研学旅行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专业的认识。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所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互相的讨论交流中分享观点,总结经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研学旅行以其丰富的教育意义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研学旅行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将就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进行一些浅析。

研学旅行可以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知识所涉及到的实际环境,并且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山川河流、观察自然风光、探索地理资源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这种亲身体验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之中,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全面、深入的地理知识体系。

研学旅行可以促进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解决一系列的地理问题和挑战。

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地图、GPS等工具进行定位,通过观察地表特征、气候情况来识别地理要素等,这些都是在实地考察中所必须的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长期的研学旅行,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以得到不断地锻炼和提升,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和应用地理知识。

研学旅行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可以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地理问题,感受到这些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这种直观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地理责任感,从而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更加珍惜和保护地球家园。

研学旅行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需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通过交流合作、相互帮助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研学旅行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以课本知识为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

而研学旅行能够将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和实际应用。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可以直接观察和感受到地理现象、地貌、气候等,这种亲身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

研学旅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学旅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研学旅行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动脑筋、解决困难。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研学旅行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地理学科以地球为研究对象,涉及到全球各个地区的地理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亲眼见到真实的地理情况,感受到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

实地考察也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这样的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

研学旅行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还在于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学科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样的体验能够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有助于塑造他们的良好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研学旅行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研学旅行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地理学习体验。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研学旅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特性,通过课本的学习很难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真实而深刻的理解。

而研学旅行正是利用实地考察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深入了解地理现象,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带着学生去实地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地貌,植被分布等自然地理现象;带着学生去实地考察人文地理环境,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人口分布,城市规划等人文地理现象。

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和体验,学生对地理知识会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研学旅行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需要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而研学旅行正好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通过实地考察地理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地理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与地理相关的历史、生物、地质等学科的知识。

这样一来,研学旅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研学旅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地理学习体验。

只有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地理知识的魅力,培养地理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浅析研学旅行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研学旅行可以丰富地理教材。

地理学科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它探究地球和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了解地理原理,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各类地貌、自然资源、气候变化等,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学生对地理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地理学科强调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测量和分析能力。

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理仪器设备,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帮助他们掌握地理实践技能。

研学活动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探究、思考和实验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

研学旅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和调查考察。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协作、相互借鉴,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研学旅行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观考察,学生可以了解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社会问题,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研学旅行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地理教学是一个以全球视野观察世界的过程,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科的魅力,认识地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学旅行作为地理教学的一种实践方式,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可以丰富地理教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研学旅行,地理教学可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探索地理学科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一、概述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涵盖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还包括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已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实践性、探究性和体验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从而有效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面对真实复杂的地理问题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结合了地理学科知识和实践活动的课程,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通过实际的观察、调查和体验,来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同时,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实践力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的培育和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理实践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地理实践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指的是个体在地理学习与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涵盖了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包括了对地理环境的感知、空间思维的运用以及地理工具和技术的操作。

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地理研学旅行课程中,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和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研学旅行实践与思考
作者:郭顺昌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5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研学旅行越来来越重视,研学旅行已成为研究热点、难点。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发布)和《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的积极响应,本文主要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下,制定了本次的研学旅行方案,分析了研学旅行的教学设计,并阐述了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研学旅行作用与意义分析。

关键词:地理;研学旅行;时间与思考
学习旅游领域中的一个新兴概念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一中有计划,有组织以及有目的的校外体验,要求学生集体参加,是一中基于各种学科需求的课外活动,根据各年级、各年龄段以及各地域的特征,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集体参与旅行学习以及研究,是补充学校以外实践教育的一种模式,它揭示了研学旅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研学旅行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块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对野外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以及描述,并且要求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获取该领域的地理信息,以及具备分析和论证地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可以客观的理解自然环境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全符合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然而要想对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有效的提升,所选择的最理想模式就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研学旅行。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自然地理基础”模块以及高中地理选修与必修课程的相关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野外的地质以及地貌有了基本的認识,对进行野外学习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以及应用和绘制示意图,来对这一地区的景观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对其形成的要素进行分析,并完成观测,测量以及分析该地区地质特征的基本形态的了解。

但是学生们都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指导。

(三)前期准备
(1)签发安全协议,详细告知学生和家长参观考察的地点,时间,内容以及流程等,并他们的参与意向进行征求。

当学生返回学校时,教师将收回安全协议并对参与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来根据实际的参与人数客运车辆。

(2)将基本工具准备充足,如地地质罗盘,地质质锤以及放大镜等等,并为学生准备和发送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预览和使用。

(3)每一小组根据组内异质性和组间同质性的标准进行划分,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小组负责人。

(4)研学旅行要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如遇大雨、暴风等恶劣天气,就要延迟野外的参观考察活动。

(四)课后作业
研学旅行结束以后,学生需要编写研学旅行报告,分小组进行课堂展览,学生自学组织和表达本小组的研学收获,但内容要体现出该小组的人员分工,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

除了深化、拓展地理核心价值外,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创新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研学旅行作用与意义分析
在培养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本次设计、研究的研学旅行教学计划进行深入分析,其中研学旅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喜爱与关注,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在这次研学旅行期间,帮助学生们走出教室,全身心的投入到野外的美丽环境当中。

学生们不仅可以对大自然的无限魅力进行亲身的体验,还通过实地的调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了单元地理课程教学的局限性突破,学生的学习不再完全的是从教材上的获取。

扩展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当前的地理环境,使学生融入自然,将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喜爱之情激发出来,这样可以对学生树立科学的理念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行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

(二)帮助学生掌握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方法,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在这次研学中,学生们利用“空间区域”的视角,对地理环境的不同类型以及规模进行划分,并完成不同地貌类型的识别,需要学生完成地形图以及地质剖面等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这有助于学生从区域角度对地理环境的分析方法进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形成整体认知、分析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这次研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野外地貌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分析,了解野外山体的基本构造,逐步形成动态性,系统性以及综合性的地理环境分析能力,形成对地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思维的分析,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综合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以及探究能力
研学旅行可以使学生们接触到一个开放,生动并且复杂的地理环境。

在实际情境的地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地质以及地貌中对一些更抽象的地理概念以及地理因素进行深入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地理环境当中,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尝试着解决一些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作为一个开放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地理课程活动,它是基于学生在特定地理教学情境中的感知体验,可以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本质和内涵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利用实际的地理教学情境补充了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地理素养核心教育的价值,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理工学校)
作者简介:郭顺昌,1983年生,男,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殷虹刚.研学旅行视域下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和尝试——以“我说山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86-88.
[2]朱伊奇.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研学旅行教学设计——以湖北省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92-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