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方法验证

气相色谱方法验证
气相色谱方法验证

方案

第1版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中溶剂A和溶剂B含量的验证

****药业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生效日期:

编写人:日期:

审阅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QA经理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目录

名称页数1.目的··3

2.范围··3

3.仪器与试剂及色谱条件··3

4.验证实验内容··4

5.最终报告··20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一、目的

1.验证顶空气相色谱法能否准确、精密的测定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原料药中溶剂A和溶

剂B的含量。

2.验证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中溶剂A和溶剂B含量是否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3.验证方法在环境、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能否有一定的耐受性。

二、范围

适用于****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药中溶剂A和溶剂B含量的验证,包括:空白试验、精密度、定量限、线性范围、准确度、耐受性等。

三、仪器与试剂及色谱条件

仪器与试剂

GC —HP6890N(FID)

Column:DB-1301(30m×0.32mmI.D.×1μm)

Oven:90℃

Inlet:150℃

Detector: 200℃

Column Pressure:4.8psi

Column flow rate: 0.8ml/min

Split rate: 1:25

Sampler Condition: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Agilent 7694 Head-space Sampler

Equilibration temperature: 80℃

Equilibration time: 45min

Transfer-line temperature: 105℃

Carrier gas: 25ml/min

Pressurisation time: 0.5min

Injection time: 0.20min

移液管:25 ml,10ml,2ml 吸量管:2ml 胶头滴管分析天平顶空瓶(22ml),容量瓶:50ml

微量注射器:25μl

试剂:

DMF(AR)、溶剂B(AR)、溶剂A(AR)、原料药(批号)

无残溶的原料药

四、验证实验内容

1. 空白试验

(1)DMF

用称液管移取2mlDMF于22ml顶空瓶中,加盖,作色谱处理。可接受标准:在溶剂B和溶剂A出峰位置处无干扰峰

验证结果:

结论:

操作者:核对者: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2)空白

取无残留溶媒(在水相结晶,不用溶媒处理)的普青_____g于22ml顶空瓶中,用移液管加入2mlDMF,加盖,摇匀,作色谱分析。

可接受标准:在溶剂B和溶剂A出峰位置处无干扰峰。

验证结果:

结论:

操作者:核对者:

2. 精密度

2.1 系统适应性

溶液配制

贮备液:向50ml容量瓶中精确加入溶剂B0.05g,溶剂A0.5g,用DMF定容。

标准溶液A:称取贮备液1.2800g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溶液定容。

精密称1.0g无残留的原料药于22ml顶空瓶中,加入2ml标准溶液A,加盖作色谱处理,各重复4次,计算4次的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

可接受标准:RSD≤5%

验证结果:

1.贮备液配制:称取溶剂B g,溶剂A g,用DMF定容至50ml。

2.标准溶液A:称取贮备液g于50 ml容量瓶中,用DMF溶液定容.

3.称取无残留的原料药, , , ,于22ml顶空瓶中,加入2 ml标准溶液A,加盖作色谱处理。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标准溶液A色谱数据表

结论:

操作者: 核对者:

3. 线性范围:

3.1 线性标准溶液配制:

贮备液a:用移液管移取10ml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

1#标准液:用吸量管移取1.25ml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制成1#贮备

液。然后精密称g无残留的原料药于22 ml顶空瓶中,加入2ml上述溶

液,混匀。(约含500ppm溶剂A及50ppm溶剂B)。

2#标准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1#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制成2#贮备

液。然后精密称g无残留的原料药于22ml顶空瓶中,加入2ml上述溶液,

混匀。(约含250ppm溶剂A及25ppm溶剂B)。

3#标准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2#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制成3#贮备

液。然后精密称g无残留的原料药于22ml顶空瓶中,加入2ml上述溶液,

混匀。(约含125ppm溶剂A及12.5ppm溶剂B)。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4#标准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3#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制成4#贮备

液。然后精密称g无残留的原料药于22ml顶空瓶中,加入2ml上述溶液,

混匀。(约含62.5ppm溶剂A及6.25ppm溶剂B)。

5#标准液:用移液管移取25ml4#贮备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制成5#贮备

液。然后精密称g无残留的原料药于22ml顶空瓶中,加入2ml上述溶液,

混匀。(约含31.3ppm溶剂A及3.13ppm溶剂B)。

分别取1#、2#、3#、4#、5#线性标准液,加盖作色谱处理。

按照线性标准液1#~5#的浓度与其对应的溶剂B及溶剂A的峰面积,作线性回归得到溶剂B和溶剂A的工作曲线。

可接受标准:γ≥0.99

线性范围数据表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溶剂A线性回归结果:

a=b=r=

工作曲线:y =

溶剂B线性回归结果:

a=b=r=

工作曲线:y =

结论:

操作者:核对者:

4. 定量限

3#贮备液逐级稀释,作色谱分析,按照色谱峰的信噪比为1:10时的浓度作为溶剂A 和溶剂B的定量限。

结论:溶剂B的定量限:

溶剂A的定量限:

操作者:核对者: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5. 准确度

5.1 系统适用性

a:称取贮备液g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

b:取a液2ml于22ml顶空瓶中,加盖作色谱处理,各重复4次,计算4次的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

可接受标准:RSD≤5%

结论:

5.2 准确度

称取1.0g 普鲁卡因青毒素产品,测出其溶剂B 和溶剂A 的残留量,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三次, ,计算其回收率,可接受标准:回收率应在90%~110%之间。 验证结果: 5.2.1溶剂B 回收率

称取原料药产品 g 于22ml 顶空瓶中,加入2mlDMF 溶液作色谱

处理,根据工作曲线计算出该批产品中的溶剂B 和溶剂A 的含量。

****

有 限 公 司

方 法 验 证

称取原料药产品1.0g 于22ml 顶空瓶中,加入2mlDMF 及10μl,20μl,25μl 的贮备液a ,加盖作色谱处理,根据工作曲线计算溶剂B 和溶剂A 的含量。

溶剂B 回收率:

溶剂A回收率:

结论:

操作者:核对者: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6. 中间精密度

对同一样品进行三次平行测定,连续测定三天(三天均用同一个标准品和检品),由不同人测定。

可接受标准:当天测定结果的RSD 溶剂B≤20%;溶剂A≤15%

大与天之间的测定结果RSD:溶剂B≤30%;溶剂A≤20%

6.1 系统适用性(第一天)

溶液配制:

a:称取贮备液g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

b:取a液2ml于22ml顶空瓶中,加盖作色谱处理,共重复4次,计算4次的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

C:分别称原料药批g, g, g于22 ml顶空瓶中,加入2mlDMF,混匀,加盖作色普处理,根据工作曲线计算出该批产品中溶剂A和溶剂B含量.

可接受标准:RSD≤5%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结论:

操作人:核对者:

6.2 系统适用性(第二天)

溶液配制:

a:称取贮备液g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

b:取a液2ml于22ml顶空瓶中,加盖作色谱处理,共重复4次,计算4次的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

C:分别称原料药批g, g, g于22 ml顶空瓶中,加入2mlDMF,混匀,加盖作色普处理,根据工作曲线计算出该批产品中溶剂A和溶剂B含量.

可接受标准:RSD≤5%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结论:

操作人:核对人:

6.3 系统适用性(第三天)

溶液配制:

a:称取贮备液g于50ml容量瓶中,用DMF定容,摇匀。

b:取a液2ml于22ml顶空瓶中,加盖作色谱处理,共重复4次,计算4次的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

C:分别称原料药批g, g, g于22 ml顶空瓶中,加入2mlDMF,混匀,加盖作色普处理,根据工作曲线计算出该批产品中溶剂A和溶剂B含量.

可接受标准:RSD≤5%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结论:

操作人:核对人:

三天验证结果统计

结论:

操作人: 核对人: 7. 耐受性

对比如下条件的测量结果: a 不同柱温的耐受性

b 不同流速的耐受性

可接受标准: RSD ≤5%

**** 有

限 公 司

方 法 验 证

7.1 使用不同柱温的耐受性 7.1.1 第一种柱温 T = 88℃ 系统精密度

a :称取贮备液 g 于50ml 容量瓶中,用DMF 定容,摇匀。

b :取a 液2ml 于22ml 顶空瓶中,加盖作色谱处理,共重复4次,计算4次的平均值,相

对标准偏差。

结论:

操作人:核对人:

7.1.2 第二种柱温T=90℃

****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内标法与外标法 一、内标法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 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 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 系物。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如果认为方法比较可靠,而色谱固看来也是正常的话,应着重检查积分装置和设置、斜率和峰宽定位。对积分装置发生怀疑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面积比可变,而峰高比保持相对恒定, 在制作内标标准曲线时应注意什么? 在用内标法做色话定量分析时,先配制一定重量比的被测组分和内标样品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1. 范围
准确测定生物基质(如全血、血清、血浆、尿)中的药物浓度,对于药物和 制剂研发非常重要。这些数据可被用于支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或根据毒动 学、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结果做出关键性决定。因此,必须完整地验证和 记录应用的生物分析方法,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本指导原则提供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也涉及非临床或临床试验样品实 际分析的基本要求,以及何时可以使用部分验证或交叉验证,来替代完整验证。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和试验样品分析应符合本指导原则的技术要求。 应该在相应的生物样品分析中遵守 GLP 原则或 GCP 原则。
2. 生物分析方法验证
2.1 分析方法的完整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特定方法对于测定在某种生物基质中分析 物浓度的可靠性。此外,方法验证应采用与试验样品相同的抗凝剂。一般应对每 个物种和每种基质进行完整验证。当难于获得相同的基质时,可以采用适当基质 替代,但要说明理由。
一个生物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征包括:选择性、定量下限、响应函数和校正范 围(标准曲线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分析物在生物基质以及溶液 中储存和处理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有时可能需要测定多个分析物。这可能涉及两种不同的药物,也可能涉及一 个母体药物及其代谢物,或一个药物的对映体或异构体。在这些情况下,验证和 分析的原则适用于所有涉及的分析物。
对照标准物质 在方法验证中,含有分析物对照标准物质的溶液将被加入到空白生物基质 中。此外,色谱方法通常使用适当的内标。 应该从可追溯的来源获得对照标准物质。应该科学论证对照标准物质的适用 性。分析证书应该确认对照标准物质的纯度,并提供储存条件、失效日期和批号。 对于内标,只要能证明其适用性即可,例如显示该物质本身或其相关的任何杂质 不产生干扰。 当在生物分析方法中使用质谱检测时,推荐尽可能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内 标。它们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同位素纯度,并且不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以避免结 果的偏差。
1

气相色谱仪验证方案

编号:STP-YZ-HY-015-00 检测仪器验证方案 GC-14C气相色谱仪

目录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依据及验证范围 4参与验证的相关部门及其职责 5验证工作小组 6验证内容 6.1安装确认 6.1.1文件资料 6.1.2售后服务 6.1.3消耗性备品备件 6.1.4安装检查 6.2运行确认 6.2.1灵敏度及稳定性测试 6.2.1.1稳定性 6.2.1.2灵敏度 6.3性能确认 6.3.1系统适用性试验: 6.3.2定量重复性试验 7验证结果综合评价: 8偏差说明及措施: 9验证小组人员签字/日期: 10偏差处理及验证总结报 11再验证要求:

1概述 GC-14C 型气相色谱仪为日本岛津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是由单片机控制的有较高性价比的气相色谱仪,采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可以进行恒温及程序升温操作,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2验证目的 为了确保使用该仪器检测数据真实可靠,也为了确认该仪器的各项指标能达到该仪器所设计的性能指标,对该仪器进行验证。 3验证依据及适用范围 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实验室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及《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V E气相色谱法起草本验证方案。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实验室GC-14C 型气相色谱仪的验证。 4参与验证的相关部门及其职责 4.1验证小组 4.1.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4.1.2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4.1.3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 4.1.4负责验证周期的确认; 4.1.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4.2工程部 4.2.1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2.2负责拟定验证周期; 4.2.3负责收集预、安装确认的试验记录; 4.3质量管理部 4.3.1负责对验证参数要求进行确认; 4.3.2负责根据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单; 4.3.3负责仪器、仪表的校验; 4.3.4负责起草设备操作、清洁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标准操作规程; 4.3.5负责设备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 4.3.6负责建立设备档案。

安捷伦气相色谱仪校验方案及记录

气相色谱仪确认文件(2020年)

安捷伦7890A气相色谱仪验证方案及报告 文件编号:GC-V AP-YQ-001-01 文件类别:验证

目录 1、验证目的 2、验证范围 3、验证时间 4、接收标准 5、验证样品 6、责任者 7、分析方法描述 8、验证程序 9、系统确认证明 10、偏差调查 11、结果分析、结论及评价 12、再确认 13、附件

1、验证目的 对使用中的安捷伦7890气相色谱系统进行周期检定,以保证该仪器的检定项目都达到规定技术指标,是合格的仪器,能够有效进行质量控制。 2、验证范围 对该仪器的气路系统,加热系统,进样系统,检测器性能等进行检定。 3、验证时间 年月日。 4、接收标准 5、验证样品 6、责任者 QC分析员:起草方案并按批准的方案进行验证及整理报告; QC经理:对方案和报告进行审核; QA经理:对方案和报告进行批准。 7、分析方法描述 a Agilent7890A检定条件: 色谱柱:DB-624;30m×0.53mm×3μm film thickness; 柱温:70℃进样器温度:150℃;FID检测器温度:180℃ 载气:N2;流速:4.0ml/min恒流;分流比:40:1;

H2流速:35ml/min;Air流速:350 ml/min; 尾吹气流速:20 ml/min;进样量:1.0ul。 b 溶液配制: ⅰ)80%的甲苯溶液:准确移取4.0ml正丁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再移入3.2ml甲苯,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ⅱ)90%的甲苯溶液:准确移取4.0ml正丁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再移入3.6ml甲苯,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ⅲ)100%的甲苯溶液:准确移取4.0ml正丁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再移入4.0ml甲苯,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ⅳ)110%的甲苯溶液:准确移取4.0ml正丁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再移入4.4ml甲苯,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ⅴ)120%的甲苯溶液:准确移取4.0ml正丁醇置于100ml容量瓶中,再移入4.8ml甲苯,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8、验证程序 按方法规定条件设定好仪器系统,待系统稳定后,进行下列试验。 8.1仪器设备: 8.2仪器外观检查 仪器的标识应齐全(包括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序列号);仪器要成套、完整;各旋钮、按键、开关等能正常工作,无松动;指示灯灵敏;电源线、信号电缆等插、接头与插座紧密配合;气体管路应为铜管、不锈钢管、聚四氟乙烯管或尼龙管,接头要紧密、牢固,用试漏液检查气源至仪器所有气体通道的接头,应无泄漏。记录检查结果见下表一。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 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试验目的明确; (二)试验设计合理; (三)分析方法可靠; (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 (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 (一)总体要求 1. 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当给药时间较

岛津GC-2014C型气相色谱仪验证方案

GC-2014型气相色谱仪验证方案文件编号: VP-01-06-00-039 方案起草 方案审核 生效日期:年月日

目录 1.项目概述 (2) 2.目的 (3) 3.范围 (3) 4.职责 (3) 5.参考资料 (3) 6.用户需求标准 (4) 6.1工期要求 (4) 6.2法规及标准要求 (4) 6.3安装要求 (4) 6.4持续工作时间要求 (4) 6.5仪器外观要求 (4) 6.6气路系统要求 (5) 6.7柱温箱控制系统要求 (5) 6.8 FID检测器系统要求 (5) 6.9进样器系统要求 (6) 6.10工作站软件要求 (6) 6.11安全要求 (6) 6.12包装及运输要求 (7) 6.13安装及验收要求 (7) 6.14供应商服务要求 (8) 6.15文件要求 (9) 7.附件 (9)

1、概述 本品为岛津公司生产的产品,为了确保使用该仪器检测数据真实可靠,确认该仪器的各项指标能达到该仪器所设计的性能指标,计划对该仪器进行必要的确认。 2、确认目的 按照GMP的要求,需要对该仪器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以确定目前的实验室环境能满足该仪器的正常操作和使用,以确认气相色谱仪的运行、性能确认符合相应的要求,是否可满足验证所接收标准和日常分析测试工作的需要。 3、确认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GC-2014型气相色谱仪的确认。 4 5、仪器描述

6、确认前的风险评估 6.1确认小组人员共同对气相色谱仪确认进行了风险评估,对确认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定性标准如下: 6.1.1严重性(S):危害可能产生后果的程度。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6.1.2可能性(P):影响检测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或概率,建立以下五个等级: 6.1.3可检测性(D):检测到异常情况存在的能力的程度,定义如下:

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年版 9012生物样品定置分析方法验证 指导原则 一、范围 准确测定生物基质(如全血、血清、血浆、尿)中的药物浓度,对于药物和制剂研发非常重要。这些数据可被用于支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或根据毒动学、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结果做出关键性决定。因此,必须完整地验证和记录应用的生物分析方法,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本指导原则提供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也涉及非临床或临床试验样品实际分析的基本要求,以及何时可以使用部分验证或交叉验证,来替代完整验证。本指导原则二和三主要针对色谱分析方法,四针对配体结合分析方法。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和试验样品分析应符合本指导原则的技术要求。应该在相应的生物样品分析中遵守 G L P原则或GC P原则。 二、生物分析方法验证 (一)分析方法的完整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特定方法对于测定在某种生物基质中分析物浓度的可靠性。此外,方法验证应采用与试验样品相同的抗凝剂。一般应对每个新分析方法和新分析物进行完整验证。当难于获得相同的基质时,可以采用适当基质替代,但要说明理由。 一个生物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征包括:选择性、定量下限、响应函数和校正范围(标准曲线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分析物在生物基质以及溶液中储存和处理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有时可能需要测定多个分析物。这可能涉及两种不同的药物,也可能涉及一个母体药物及其代谢物,或一个药物的对映体或异构体。在这些情况下,验证和分析的原则适用于所有涉及的分析物。 对照标准物质 在方法验证中,含有分析物对照标准物质的溶液将被加人到空白生物基质中。此外,色谱方法通常使用适当的内标。 应该从可追溯的来源获得对照标准物质。应该科学论证对照标准物质的适用性。分析证书应该确认对照标准物质的纯度,并提供储存条件、失效日期和批号。对于内标,只要能证明其适用性即可,例如显示该物质本身或其相关的任何杂质不产生干扰。 当在生物分析方法中使用质谱检测时,推荐尽可能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内标。它们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同位素纯度,并且不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以避免结果的偏差。 1.选择性 该分析方法应该能够区分目标分析物和内标与基质的内源性组分或样品中其他组分。应该使用至少6个受试者的适宜的空白基质来证明选择性(动物空白基质可以不同批次混 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合),它们被分别分析并评价干扰。当干扰组分的响应低于分析物定量下限响应的20%,并低于内标响应的5%时,通常即可以接受0 应该考察药物代谢物、经样品预处理生成的分解产物以及可能的同服药物引起干扰的程度。在适当情况下,也应该评价代谢物在分析过程中回复转化为母体分析物的可能性。 2.残留 应该在方法建立中考察残留并使之最小。残留可能不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应通过在注射高浓度样品或校正标样后,注射空白样品来估计残留。高浓度样品之后在空白样品中的残留应不超过定量下限的20%,并且不超过内标的5%。如果残留不可避免,应考虑特殊措施,在方法验证时检验并在试验样品分析时应用这些措施,以确保不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这可能包括在高浓度样品后注射空白样品,然后分析下一个试验样品。 3.定量下限 定量下限是能够被可靠定量的样品中分析物的最低浓度,具有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的最低点,应适用于预期的浓度和试验目的。 4.标准曲线 应该在指定的浓度范围内评价仪器对分析物的响应,获得标准曲线。通过加人已知浓度的分析物(和内标)到空白基质中,制备各浓度的校正标样,其基质应该与目标试验样品基质相同。方法验证中研究的每种分析物和每一分析批,都应该有一条标准曲线。 在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之前,最好应该了解预期的浓度范围。标准曲线范围应该尽量覆盖预期浓度范围,由定量下限和定量上限(校正标样的最髙浓度)来决定。该范围应该足够描述分析物的药动学。 应该使用至少6个校正浓度水平,不包括空白样品(不含分析物和内标的处理过的基质样品)和零浓度样品(含内标的处理过的基质〉。每个校正标样可以被多次处理和分析。 应该使用简单且足够描述仪器对分析物浓度响应的关系式。空白和零浓度样品结果不应参与计算标准曲线参数。 应该提交标准曲线参数,测定校正标样后回算得出的浓度应一并提交。在方法验证中,至少应该评价3条标准曲线。 校正标样回算的浓度一般应该在标示值的:t l5%以内,定量下限处应该在±20%内。至少75%校正标样,含最少6个有效浓度,应满足上述标准。如果某个校正标样结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应该拒绝这一标样,不含这一标样的标准曲线应被重新评价,包括回归分析^ 最好使用新鲜配制的样品建立标准曲线,但如果有稳定性数据支持,也可以使用预先配制并储存的校正标样。 5.准确度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描述该方法测得值与分析物标示浓度的接近程度,表示为:(测得值/真实值)x l00?^应采用加人已知 ? 363

醇类气相色谱法方法确认报告

GBZ/T 160.4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醇类化合物--方法确认报告 一、线性 1 目的 确认GBZ/T 160.48-2007用气相色谱法对甲醇、异丙醇、正丁醇检测的线性范围。 2 过程 2.1 2.2 检验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达到最低要求:R>0.999。 3 Results(结果)

4 结论 最终确认正己烷的线性范围达到R >0.999。 二、方法检出限MDL 1 目的 确认GBZ/T 160.48-2007方法中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醇、异丙醇、正丁醇的方法检出限。 2 Procedure(过程) 2.1 将样品空白打入气相色谱中并读取噪声读数。 2.2 计算检出限MDL (等于3倍噪声(单位时间)相对应的浓度)。 3 结果 4 结论 最终确认甲醇、异丙醇、正丁醇的方法检出限为0.54ug/mL 、0.51ug/mL 、0.38ug/mL 。 三、精密度 1 目的 确认GBZ/T 160.48-2007方法检测的精密度。 2 过程

2.1 在不同3天内各取7份空白活性炭管(不含待分析物的空白样品)到解吸瓶中。 2.2 2.3 按照GBZ/T 160.48-2007解吸样品。 2.4 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的甲醇、异丙醇、正丁醇浓度。 2.5 计算精密度(即相对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0%。 3 结果

4 结论 最终确认高、中、低浓度的RSD均小于10%。 四、准确度 1 目的 确认GBZT 160.48-2007方法的准确度。 2 过程 2.1 在不同3天内各取7份空白活性炭管(不含待分析物的空白样品)到解吸瓶中。 2.2 往样品中加入标准溶液中间浓度甲醇:500mg/L,异丙醇:10000mg/L,正丁醇2000 mg/L。 2.3 按照GBZ/T 160.48-2007解吸样品。 2.4 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的甲醇、异丙醇、正丁醇浓度。 2.4 回收率在90%到110%之间。 3 结果 加标回收实验(引用精密度中间浓度测试数据),其结果如下: 4 结论 最终确认准确度符合要求。

气相色谱仪验证方案与报告

GC-安捷伦6820气相色谱仪A验证方 案 文件编码:02-0-F-P-02

目录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依据及验证范围 4.验证工作小组 5.验证方案审批 5.1验证方案起草 5.2验证方案会签 5.3验证方案批准 5.4验证方案实施 6.验证内容 6.1安装确认 6.1.1 文件资料 6.1.2售后服务 6.1.3 消耗性备品备件 6.1.4安装检查 6.1.5安装确认结论及批准 6.2 运行确认 6.2.1 灵敏度及稳定性测试 6.2.2运行确认结论及批准 6.3性能确认 6.3.1 系统适用性试验: 6.3.2定量重复性试验 6.3.3性能确认结论及批准 7.验证结论 8.验证进度计划

1.概述 GC-安捷伦6820型气相色谱仪为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可以进行恒温及程序升温操作,适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我司在购买前对该产品的性能、价格、外观和售后服务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在同类产品中价格适中、性能稳定、美观且售后服务好。2、验证目的 为了确保使用该仪器检测数据真实可靠,也为了确认该仪器的各项指标能达到该仪器所设计的性能指标,对该仪器进行验证。 2.验证依据及适用范围 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实验室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及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V E气相色谱法起草本验证方案。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实验室GC-安捷伦6820 型气相色谱仪的验证。 4.验证工作小组 成立由组成的验证工作小组,担任验证工作小组组长。 5.验证方案审批 6.验证内容 6.1安装确认 6.1.1 文件资料

检查人日期 检查人日期 检查人日期6.1.4安装检查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中文版)

抗药抗体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摘要: 几乎所有的生物制药产品都会引起一定的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反应,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人体内,抗药抗体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反应。但是对于某些治疗性蛋白质,抗药抗体反应能引起各种临床的不良反应,包括温和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临床前研究表明,抗药抗体能对药物暴露、药物毒性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等造成影响。因此治疗性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引起了临床医生、药企及监管机构的注意。为了评估生物药物分子的免疫原性,以及将实验结果与临床事件联系起来,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很有必要开发可靠的能够有效评估抗药抗体反应的实验方法。这里方法学验证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方法学验证是药物上市申请必不可少的。现行的监管文件对于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相当有限,特别是缺乏有关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的验证的指导。因此,本文对抗药抗体免疫分析方法的验证提供科学的建议。在现有的关于生物分析的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加入独特的性能验证。笔者建议采用实验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免疫分析的方法学验证。这些建议被视为最佳的例子,旨在促进整个医药行业形成一个更加统一的抗体检测方法。 1.简介: 生物制药产品包括氨基酸聚合物、碳水化合物或核酸,一般通过人细胞系、哺乳动物细胞或细菌进行表达,比常规的小分子药物更大(一般大于1~3KD)。由于以上特性,生物制药产品引起免疫反应的潜力更大。生物制药的免疫原性与产品的内在因素(种属特异性表位、外源性、糖基化程度、聚合或变性程度、杂质和制剂)、外在因素(给药途径、慢性或急性给药、药代动力学及内源性当量)、患者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和替代疗法)相关。 抗药抗体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包括过敏、自身免疫和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例如,药物中和、生物分布异常和药物清除率增强等均可能会使

PE气相色谱仪验证方案要点

PE Clarus680型气相色谱仪确认方案 2013年11月

目录 1 方案审批................................................................ 11.1 确认方案起草.......................................................... 11. 2 确认方案审核.......................................................... 1 1.3 确认方案批准.......................................................... 1 2 确认时间进度计划........................................................ 2 3 概述.................................................................... 2 3.1 设备基本情况.......................................................... 2 4 确认目的................................................................ 2 5 确认标准和依据.......................................................... 2 6 确认实施人员及有关部门职责.............................................. 2 7 确认内容、认可标准及检查方法............................................ 37.1 设计确认.............................................................. 37.2 安装确认.............................................................. 47.3 运行确认.............................................................. 4 7.4 性能确认.............................................................. 5 8 再确认.................................................................. 6 9 文件要求................................................................ 6 10 附录................................................................... 6 11 记录................................................................... 6

气相色谱仪标准操作程序

气相色谱仪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气相色谱仪操作 三、职责:质量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四、正文: 4 程序: . 打开载气 4.1.1 打开载气(氮气,%)钢瓶高压阀,缓缓旋动减压阀的调节杆,调节气压至约。载气经减压后进入净化器,干燥净化以除去水份及固体杂质,纯化后的载气经过稳压阀后,载气压力随之稳定,流入稳流阀。 4.1.1 调节主机总压为。调节柱前压Ⅰ,即将稳流阀调节至30ml/min。 . 接通电源,依次打开氢气发生器、空气发生器、主机和计算机开关。 4.2.1 氢气发生器 4.2.1.1 先检查仪器各部零件是否良好,接头有无松动脱落现象。 4.2.1.2 配制电解液:将110g分析纯氢氧化钾用40ml纯化水稀释,待溶解冷却后注入注液盒内(池部容积1.5L)然后再向注液盒内补充纯化水至H处(注液盒位于仪器顶部,取下盒盖,即可注液)。注液时,观察液位显示管内部液位的位置,绝对不准超过液位上限,即略低于上限为好。 4.2.1.3 将仪器后面板上“输出”口的密封帽拧下,保持畅通。 4.2.1.4 用电源线与仪器后面板上插座连接牢固,然后接通电源启动开关,此时仪器流量显示应为GHL-300型0-360ml/min。 4.2.1.5 开机正常,三分钟后关机,用密封螺母将输出口拧紧不漏气。 4.2.1.6 开机三分钟左右,LED数码显示为“000”或接近“000”压力指示为,表示仪器正常,否则漏气,请用皂液检漏后排除。 4.2.1.7 关闭电源,将输出口上的密封螺母取下,用外径Φ3管道与使用色谱仪相连并保证密封不漏气,每天工作完毕只需关闭电源开关即可。 4.2.1.8 工作一段时间后观察变色硅胶的变色情况,可根据需要更换硅胶,更换时先关闭电源,待压力指示为零后,将干燥管逆时针方向旋下,从仪器中取出倒置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下上盖,进行更换,然后再按反方向安装好,确保密封。(分子筛的更换与变色硅胶可同时进行,经干燥箱干燥可反复使用) 4.2.1.8 本仪器LED数码显示仅供参考,它是由电解电流转换而来,经过

气相色谱验证性实验

实验二 甲醇、异丙醇与正丁醇的气相色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归一化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气相色谱操作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原理 1. 纯物质保留时间定性分析 利用同一种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应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的特点,采用纯物质定性法,对混合物中的甲醇、异丙醇与正丁醇进行定性,以确定混合物样品中甲醇、异丙醇与正丁醇的存在与否,并得出它们相应的出峰顺序。 2. 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 应用归一化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要求试样中各组分都必须全部流出并得到完全分离,根据色谱图中各色谱峰的数据,可按下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100%1?∑==n i fiAi fiAi ci 本实验以峰面积A i 为测定参数,假定fi 恒等于1,利用FL9500色谱工作站对进样后所得到的各色谱峰进行直接定量,并打印出样品组分的色谱分析结果报告单。 三、仪器与试剂 1. 福立气相色谱仪 2. 微量注射器 0.5 uL 3. 高纯氮、高纯氢、低噪声空气净化源 4. 甲醇(AR );异丙醇(AR );正丁醇(AR ); 甲醇、异丙醇与正丁醇的混合液

四、色谱条件 1. 固定液:聚甲基硅烷(非极性);色谱柱:毛细管0.32×30 mm/m 2. 柱温:80 ℃;气化室温度:150 ℃;检测器温度:150 ℃ 3. 载气:氮气;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4. 进样量:0.1 uL 五、实验步骤 1 . 开N2钢瓶:⑴逆时针转动减压阀手柄至放松位置,此时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 ⑵逆时针打开钢瓶上的总阀门,并记录瓶中余气压力. ⑶顺时针旋紧减压阀,直至分压值达所需压力0.5 Mpa. 2. 接通电源,开净化器,三个全打开. 3. 开色谱仪上的两电源,并调毛细管柱前压(主机顶上表压力)0.06 Mpa. 4. 设置参数,选择优化条件:1.柱温(柱箱键). 2. 汽化室(辅助I). 3. FID(检测器). 4. 其它参数(参数键,通过上行和下行调出极性,量程等参数). 5. 待所设参数达到设置条件时(显示键查看),开H2钢瓶. H2钢瓶的开法:⑴.逆时针转动减压阀手柄至放松位置. ⑵.逆时针打开钢瓶上的总阀门. ⑶.逆时针打开减压阀左边的小通道(使用阀). ⑷. 顺时针旋紧减压阀直至分压值达所需压力0.2 Mpa. 6. 调色谱仪主板上H2表Ⅱ的压力为0.1 Mpa. 7. 开低噪声空气净化源,调色谱仪主板上空气压力为0.03 Mpa. 8. 点火,若点火困难,可先调高氢气至0.15 Mpa,点火后调回至0.1 Mpa. 9. 打开电脑,点桌面上的FL9500色谱工作站图标进入系统,点通道1或2,在菜单样品设置中点新建,输入样品名及各种信息.点下一步,点下一步选择定量方法等,点下一步,点下一步,点下一步,点完成,填入仪器条件,点确定. 10. 待基线平直后,即可进样,进样后按工作站的通道A或B上的按时器或在工作界面上 点击开始按钮即进行进样分析。(注意:进样前一定要将微量注射器用相应试剂清洗干净,清洗干净的微量注射器应该专用,不能与准备进样别的试剂的微量注射器混用). 11. 采样结束后点停止,若想处理色谱图点进样后处理,点转入再处理,打印结果,待所有 样品采样结束后,关色谱程序窗,关电脑.

气相色谱仪验证方案07June2018(2)

精品文档

目录 1 验证概述......................................................................................................第1页2 相关文件......................................................................................................第1页 3 验证目的.................. ....................................................................................第1页 4 验证职责......................................................................................................第1页 5 风险评估... .............................................................................................第1页 6 验证安排..........................................................................................第2页7 验证内容和方法..........................................................................................第3页8 验证结论 (6)

7890B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安捷伦7890B GC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使检验人员能够正确的使用安捷伦7890B GC气相色谱仪。 2、适用范围:气态有机化合物或较易挥发的液体、固体有机化合物样品。 3、责任人:检测员 4、正文: 4.1 操作步骤 4.1.1 操作前准备 4.1.1.1 色谱柱的检查与安装首先打开柱温箱门看是否是所需用的色谱柱,若不是则旋下毛细管柱按进样口和检测器的螺母,卸下毛细管柱。取出所需毛细管柱,放上螺母,并在毛细管柱两端各放一个石墨环,然后将两侧柱端截去1~2mm,进样口一端石墨环和柱末端之间长度为4~6mm,检测器一端将柱插到底,轻轻回拉1mm左右,然后用手将螺母旋紧,不需用板手,新柱老化时,将进样口一端接入进样器接口,另一端放空在柱温箱内,检测器一端封住,新柱在低于最高使用温度20~30℃以下,通过较高流速载气连续老化24小时以上。 4.1.1.2 气体流量的调节 4.1.1.2.1 载气(氮气)开启氮气钢瓶高压阀前,首先检查低压阀的调节杆应处于释 (400-690kPa)放状态,打开高压阀,缓缓旋动低压阀的调节杆,调节至约0.55MPa。 4.1.1.2.2 氢气打开氢气钢瓶,调节输出压至0.41MPa。(400-690kPa) 4.1.1.2.3 空气打开空气钢瓶,调节输出压至0.55MPa。(550-690kPa) 4.1.1.3 检漏用检漏液检查柱及管路是否漏气。 4.1.2 主机操作 4.1.2.1 接通电源,打开电脑,进入windows 主菜单界面。然后开启主机,主机进行自检,自检通过主机屏幕显示power on successul,进入Windows系统后,双击电脑桌面的(Instrument Online)图标,使仪器和工作联接。 4.1.2.2 编辑新方法 4.1.2.2.1 从“Method”菜单中选择“Edit Entire Method”,根据需要钩选项目,“Method Information”(方法信息),“Instrument/Acquisition”(仪器参数/数据采集条件),“Data Analysis”(数据分析条件),“Run Time Checklist”(运行时间顺

气相色谱验证报告

目录 1.确认目的 (2) 2.确认范围 (2) 3.方案说明 (2) 4.验证职责 (2) 5.仪器概述 (2) 6.确认步骤 (2) 7.偏差处理 (7) 8.风险评估 (7) 9.确认总结 (7) 10.再验证周期 (8) 11.验证证书 (9)

一、确认目的 此验证是为确认气相色谱仪的运行和各种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二、确认范围 证明并保证本仪器确认后,经本仪器检验的数据真实可靠。 三、方案说明 1.尽可能详细地填写本方案中的所有表格。用墨水笔填写。完成表格的人员应签上姓名和日期。如果 由一个以上的人填写,那么每一个人都应签上姓名和日期。 2.方案执行时可能会发现偏差。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应将一份“异常情况报告”送交验证领导小组进 行处理。 3.验证小组最终做出验证报告,该报告由公司验证负责人批准。 四、验证职责 1.验证领导小组 负责验证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批。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2. 质量部 负责验证的检验工作。负责保管验证文件。 五、设备概述 1、设备概述:本仪器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要用于实验的检测,存放于气液相室。该仪器更快的柱箱降温速率和更强的反吹功能,使您的分析时间更短,样品的分析成本更低。第五代电子气路控制 (EPC)和数字电路为压力设定和保留时间锁定 (RTL)的精度(0.001psi)设置了新的标准,使安捷伦GC7820A具有前所未有的可靠性。 2、设备名称:气相色谱仪 3、设备型号:GC7820A 4、制造商:安捷伦仪器有限公司 六、确认步骤 1、人员培训确认 进行测试的人员必须接受足够的培训并将培训计划和考核结果存档(培训是现行GMP所要求的),熟悉检验仪器的操作原则,理解人员安全要求,全面理解仪器及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确认: A.已建立适当的培训计划。 是:否: B.操作人员已接受正常的指导。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3Q)

气相色谱仪的确认 本仪器为气相色谱仪,专供测定原辅料的含量、杂质、水分和产品残留溶媒等之用.由机箱、双填充柱进样器、毛细管分流进样器、全套填充柱及毛细管载气和辅助气路、微机温度控制器、热导池检测器(TC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微电流放大器、工作站和色谱柱等部件组成. 二.安装确认(IQ) (1)参加人员: (2)检查清单 服务单位名称: 地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4) 结论:所有物品与检查清单相符.化验室水、电、气设计安装合理,化验室通风系统运行良好,符合仪器安装要求. 签名/日期: 三.运行确认(OQ) 目的为在不使用任何试样的前提下,确认该仪器达到设计要求. (1)试验项目及限度

1.载气流速稳定性检查 选择适当的载气流速,待稳定后,用流量计测量,连续测量6次,其平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 1%. 载气流速稳定性检查记录 2.柱温温度稳定性检查 把铂电阻温度计的连线连接到数字多用表上,然后把温度计的探头固定在柱温中部,设定柱温温度为70℃.加热升温,待温度稳定后,观察10min ,每变化一个数记录一次,求出数字多用表最大值与最小值所对应的温度值.其差值与10min 内温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的比值,即为柱温温度稳定性.

柱温温度稳定性记录 3.程序升温重复性检查 按1的检定条件和检定方法进行程序升温重复性检定.选定初温50℃,终温200℃.升温速率10℃/min左右.待初温稳定后,开始程序升温,每分钟记录数据一次,直至终温稳定.此实验重复2~3次,求出相应点的最大相对偏差,其值应≤2%.结果按右式计算:相对偏差=(t max-t min)/t平均*100% 式中:t max-----相应点的最大温度(℃);t min----相应点的最小温度(℃); t平均----相应点的平均温度(℃). 程序升温重复性检查记录

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可向待测制剂中加人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人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可用对照品进行加样回收率测定,即向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人一定量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须注意对照品的加人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加入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回收率:%= (C - A ) /S X 100% 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B 为加入对照品量; C 为实测值。 4.校正因子的准确度 对色谱方法而言,绝对(或定量)校正因子是指单位面积的色谱峰代表的待测物质的量。待测定物质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法常应用于化学药有关物质的测定、中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多指标成分的测定。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很多,本指导原则中的校正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