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_张京伟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进展作者:荆长军魏海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18-01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有抗雌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孕酮类、抗孕激素药、抗雄激素药、LH-RH类似物。
1抗雌激素类: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期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
作用机制(1)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激素受体。
形成TAM-受体复合物以降低癌细胞活性,使肿瘤细胞停滞于G期,减少S期细胞的比例;(2)作用于生长因素,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发TGF-β,降低血清TGF水平,前者不管受体状态如何,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后果者则有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分裂作用;(3)促进IL-2的生成,提高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4)抑制作为细胞内增殖因子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蛋白激酶,并通过细胞内生物代谢旁路与ER或PR结合。
1.1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是最常用的非甾体抗雌激素。
1977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
用于(1)绝经前妇女晚期乳腺癌的治疗;(2)联合化疗;(3)绝经后妇女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单独化疗的辅助治疗;(4)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5)男性乳腺癌的治疗。
1998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国际权威协作临床研究报道37000例乳腺癌患者的结果表明:(1)乳腺癌术后辅助TAM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2)TAM对绝经后患者有效,绝经前患者也有一定疗效;(3)ER阳性患者用TAM效果较好,ER不明的患者也有效。
(4)辅助化疗加用TAM能进一步提高疗效;(5)延长服药时间能提高疗效;(6)服用TAM明显降低对侧乳腺癌发生率;(7)长期服用TAM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国际公认TAM是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TAM常用剂是为TAM常用剂量为10-20mg/次,一般认为如治疗有效,则用药不应短于2年,但加大剂量疗效并不增加。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 ] 那彦群, 1 孙则 禹, 叶章群,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 断治疗指南 等. [ ]j京 : M .E 人民卫生出版社 , 0 :1 . 2 7 14 0 [ ] 徐亚文. 2 刘春 晓. 郑少波 , 前列腺 电切术后膀胱 内大 量积血 等. 的腔内处理及 预 防[ ] 中国 内镜杂 志 ,05 5 1 ) 4 0— J. 2 0 , ( 3 :9
现代医院 2 1 0 0年 6月 第 1 O卷第 6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 H sil u 0 0V l 0N dm opt n2 1 o 1 o6 aJ
新 辅助 内分 泌 治 疗 高龄 乳 腺 癌 的 临床 观 察
吴颖猛 梁 毅 姜 海明
V UE OF P OP R I NDOCR NE NE AL RE E ATVE E l OADJ V U AN N T T l HE TRE TM E A NT OF BRE T C AS ANCE L RL OM E R OF E DE Y W N
4 4 9 .
②充盈性尿失禁 [ , 腺体残 留或复发 的增生腺体 长期压迫梗 阻 , 使 外括 约肌处于过度伸长状 态, 收缩力低下 。③ 压力性尿 失禁 ] 术 ,
中损 伤括约肌和 F l oe y导尿管 的球囊压迫括约肌尿道瘢 痕性 狭窄 的 形成 。综合上述情况 , 有以下防治体会 : 练掌 握电切技术 , 中切 熟 术
本 病 死 亡 , 因其 它合 并症 死 亡 。 结论 4例
的。
占60 % ; .6 部分缓解 l 9例, 7 5 % ; 占5 . 8 稳定 7例 , 12 % ; 占2 . 1 进展 5例 , 1. 5 。全组 随访 1~5年 , 占 5 1% 7例在 随访期 间因
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王德伟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5(5)6
【摘要】目的观察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33例高龄乳腺癌患者给予来曲唑2.5mg,口服,1次/d。
结果3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占6%;部分缓解22例,占66.6%;稳定6例,占18.1%;进展3例,占9.1%;总有效率为72.7%。
毒性反应主要是头痛、恶心及关节疼痛。
结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高龄乳腺癌有显著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忍。
【总页数】2页(P1273-1274)
【关键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来曲唑;高龄乳腺癌
【作者】王德伟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J], 马特;李爽;张强;赵林;龙飞;张斌
2.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J], 王嘉伟
3.56例局部晚期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J], 王合兵;肖坚;
陈文新;杨炳林
4.来曲唑在老年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J], 金钟奎;刘长山;徐旺;喻昆霖;罗才路
5.绝经后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J], 谢彦良;朱中慧;孙纪忠;郭翠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要点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要点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辅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副作用。
为了规范和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的子宫内膜病变管理,制定了《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
本指南的要点如下:1.内分泌辅助治疗的基本原则:内分泌辅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阻断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常用的内分泌辅助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和氮芥类物质。
根据患者的年龄、更年期状况、乳腺癌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监测:对于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子宫内膜病变的监测,包括子宫腔镜检查、子宫HSG(宫腔X线造影检查)和子宫超声等。
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适当的生化学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3.管理子宫内膜病变的策略:根据子宫内膜病变的程度和临床病情,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对于轻度子宫内膜增生或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继续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
对于严重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需要中断内分泌辅助治疗,采取手术或其他合适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在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子宫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的子宫出血,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可能包括给予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
此外,也要注意监测和预防其他潜在并发症,如肾功能损害、骨密度减低等。
5.治疗结束后子宫内膜病变的处理:当患者完成内分泌辅助治疗后,需要全面评估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对于无症状或轻度子宫内膜病变,可以继续随访监测。
对于严重子宫内膜病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中,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内分泌治疗的原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
雌激素通过与乳腺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因此,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与E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和芳香化酶抑制剂()。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他莫昔芬(Tamoxifen)是最早使用的SERM类药物,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他莫昔芬通过与ER竞争性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他莫昔芬还能抑制肿瘤血管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他莫昔芬主要用于治疗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氟维司群(Fulvestrant)是一种新型的SERD类药物,通过阻断ER并诱导其降解,从而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氟维司群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对他莫昔芬耐药的患者。
3.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是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来曲唑(Letrozole)、阿那曲唑(Anastrozole)和依西美坦(Exemestane)。
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与他莫昔芬相比,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耐受性。
三、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1.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使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李佰君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年(卷),期】2007(14)6
【总页数】2页(P558-559)
【关键词】乳腺肿瘤;内分泌治疗
【作者】李佰君
【作者单位】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R730.5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服药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菊;张文会;徐林燕;王秋玲
2.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传统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后续强化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莉;尚昆;李琴
3.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和服药信念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J], 刘诗盈;王爱平;金锋;徐蕾;穆晓云;景丽伟
4.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性功能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J], 张莹;王玲;易灿辉
5.ESR1基因突变与雌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关系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J], 张海智;林丹霞;曾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新进展

" E,# N" $%*%
・ LNN・
[!] " 蔡秀军, 郑雪咏, 虞洪, 等# 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 应用# 中华医学杂志, $%%& , ’& : &’( ) &’&# [ *% ] " +,,-. /0, 1-23-4,25 6, 6,789 :, ;8.7 <=# >375,?@A85 BC@7@B3C -2@3C ,4 C3D32,9B,D@B -,-3C ( E@9987 ) F829G9 D,9-82@,2 D32-@3C
【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进展 " " 非酒精性脂肪性脂肪性肝病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坏死 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 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随着肥胖和糖尿病发病 率的增加, )*+,-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治疗旨在使单纯性脂肪肝得到逆转, 使 )*./ 得到缓解, 或阻止 它们的进展。 !# !# 3" 医疗干预: 基础治疗 ; 个月体重下降 < %# =9>?, 或体 血糖、 血压等两项以上指标异 重指数 ( 012)@ $&>? 7 4$ 合并血脂、 常者, 考虑加用西布曲明 ( 9 A 羟色胺重吸收拮抗剂, 抑制食欲) 或 奥利司他 ( 脂肪酶抑制剂, 减少食物中脂肪吸收) 等减肥药物; 对 于 012 @ =%>? 7 4$ 或 012 @ 39>? 7 4$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肥胖相关疾病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 !# $" 纠正不良行为: 纠正不良行为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 生活习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患者多有一些不良的生 活饮食习惯及嗜好, 如过量摄食、 吃零食、 吃夜宵、 不吃早饭、 进食 过快及过分最求高热量、 高蛋白、 高脂的食物, 引起体内脂肪过度 蓄积。饮食方式不规律可扰乱代谢状态, 如进食过快可导致饱腹 感延迟, 成为肥胖发病原因之一。
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最新进展

・
15 6 2・
N . 2 1 o6 0 0
MEDI L I ORMA ON ( NF Ⅱ
综
述
激 可刺激 垂体 上调和 分泌 C H,R R C H激 活垂体 C H1 受体(R — 1, R 型 C H R )对
临 床上应 用特异 性 5H - T再摄 取抑 制剂 , 苯二 氮卓类 药物 、 西汀 、 如 氟
41 . 1皮肤疾病治疗药物主要国 , . 对 1 李桂 明 . 羟色 胺与 精 神相 关 性皮 肤病 [. 皮肤 科杂 志 , 5 一 J1 ]临床
主要 有 : 部用皮质 类 , 糖皮质激 素类 ; 局 如 局部用 钙神经 素抑制剂类 : 他 2 0 ,11) 0— 0 . 如 0 23(2: 0 8 1 8 克 莫司 、 吡美莫司 , 抗组胺类药 ( 抗抑 郁药 )多赛平 ( , 镇定药 )抗 生素类 、 V , U 、 辅 助治疗精神神经性皮肤病取得较好 的疗效如 : 抑郁药氟西汀等 。 抗 4I - 色胺类药 物治疗精 神相关性 皮肤病 。 ..5 羟 2 参与 精神性 相关性 皮肤 病 的发病 机制 的介质 尚不完全 清楚 ,其 中 5 H 、 - T P物质 、 G N F等可 能参 与
43展 望: 神神经 性皮 肤病严 重影响人 类 的健康 , _ 精 大多数 为遗传 因素
系统 生物学 在生 物医药 中 的应 用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精 神性皮肤 疾病 已逐渐
发展 为主要 的治疗 手段。
参考 文献
患 者与正 常人 相 比对 精神 应激有 过 度反应 的倾 向增 多 中枢 和外 周 的 C H R 与环境 因素共 同作用 的结果 。目前 , 皮肤病 治疗存在很 大的局 限性 。 对 随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雌激素的合成与分解
N ENGL J MED 344:No.4. JANUARY 25, 2001
雌激素在绝经前后的合成和靶器官
内分泌治疗的前提----雌激素受体(ER)
ER相关信号传导通路
选择性的药物垂体切除术,药物性卵巢去势 其作用是可逆的 主要应用于绝经前 药物主要有Goserelin等
内分泌治疗的问题----耐药
三苯氧胺耐药
耐药机制
雌激素代偿及三苯氧胺的局部代谢 ERα的缺失和突变 选择性信号传导通路 三苯氧胺的雌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样作用的
平衡
内分泌治疗的问题----不良反应
雄激素: 治疗剂量;骨转移者效果好;丙睾酮;不良反应
黄体酮类药物 甲孕酮;一般作为内分泌二线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抑制脑垂体ACTH的生成
内分泌药物治疗2
抗雌激素药物: Tamoxifen他莫昔芬 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作用机制是与雌二醇在靶器官内争 夺雌激素受体,减少胞质内雌激素受体的含量
AIs Upfront方案临床研究结果
*HR+患者 ** 单药治疗患者
* ATAC试验100个月DFS,提高 4.8%
ATAC Trialists’ Group. Lancet 2005; 69: 60–62.
Coates AS,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published online Jan 2.
亦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用于绝经前,绝经后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 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需要芳香化酶的作用 芳香化酶抑制剂(AI,Aromatase Inhibitor)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阿诺新,Aromasin) 甾体类,非甾体类 推荐用于绝经后
内分泌药物治疗3
促生殖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a
内分泌治疗的理论基础
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受多种因子的调控:
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生长因子:如EGF、IGF-1
其中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 作用。
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通过激活雌激素敏感 基因,促进细胞生长。
ER
ER可分为ERα和ERß ERα 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包含595个氨
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
内分泌治疗机制
芳香化酶
雄激素
雌二醇
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三苯氧胺
AI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芳香化酶的作用,从而阻 断绝经后妇女体内外源性雄激素向雌激素的 转变。
AI的分类
TAM及其代谢产物的结构式
AI的化学结构式
ER状况与内分泌治疗的关系
ER阳性者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为50-60%; 阴性者低于10%。
AI的安全性特征与TAM不同
二者共有的AEs 绝经症状
TAM更多见的AEs 血栓栓塞、子宫内膜问题、阴道出血/排液
AI 更多见的AEs 肌肉关节症状 BMD 降低,骨质疏松 AI对心血管系统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热潮红
ATAC Trialists’ Group. Lancet. 2005;365:60; Thürlimann et al. , Thurlimann et al. N Engl J Med.2005;353:2747; Coates. ESMO 2006. At: /public/documents/pdf/trial_18-98_big1-98/BIG1-98_ESMO_2006.pdf;
基酸,通过调控雌激素反应基因(ERE)的 转录活性发挥作用,该基因的异常(缺失, 甲基化等)与肿瘤耐药(他莫昔芬)有关
ERß 包含530个氨基酸,可与ERα 形成异 二聚体,其表达与他莫昔芬耐药和肿瘤侵袭 性增加,较差的预后有关
PR
PR蛋白合成受ER所调控,其水平可能提示 ER的功能。
ER和PR共同表达常表示肿瘤对内分泌治疗 有更好的反应。
Sequence主要研究
BIG 1-98
ABCSG 8
R
AI2年 他莫昔芬2年 他莫昔芬2年
他莫昔芬38
Extended研究
MA 17
他莫昔芬5年
R
B 33
AI 5年 Placebo 5年
AIs Upfront 方案临床研究
ATAC Trialists’ Group. Lancet 2005; 69: 60–62. Coates AS,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published online Jan 2.
同时PR受体阳性者,有效率可达70%以上。 ER受体阳性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好。 用于指导制订治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的种类
双侧卵巢切除: 降低或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的作用 手术切除或放射去势
肾上腺切除术及脑垂体切除术 内分泌药物治疗
内分泌药物治疗1
雌激素: 治疗剂量;己烯雌酚;10%患者造成肿瘤的发展
在所有乳腺癌中ER-/PR+的患者占5%左右, 这可能是由于ER检测假阴性的存在或PR有 独立于ER的调节通路。此类患者对内分泌 治疗的反应与ER阳性肿瘤类似。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肿瘤相关作用机制
N ENGL J MED 354:3 JANUARY 19,2006
雌激素合成和代谢基因的异常与罹患肿瘤 风险增加有关
内分泌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
Upfront研究 Switch主要研究 Sequence主要研究 Extended研究
Upfront研究
ATAC
R
BIG 1-98
TEAM
他莫昔芬 芳香化酶抑制剂/灭活剂
5yrs
Switch主要研究
IES 031
他莫昔芬2-3年
R
AI3-2年 他莫昔芬3-2年
关节痛
ATAC Trialists’ Group. Lancet. 2005;365:60; Thürlimann et al. , Thurlimann et al. N Engl J Med.2005;353:2747; Coates. ESMO 2006. At: /public/documents/pdf/trial_18-98_big1-98/BIG1-98_ESMO_200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