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专题主要知识点有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均属于光的反射现象)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3、技巧:平面镜成像形状可从纸张背面看4、平面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环境:黑暗环境,方便观察(2)、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的选择: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如果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均成像,在玻璃板后方出现两个相重的影像(4)、玻璃板的放置:竖直放置。
如果玻璃板放置倾斜,则在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物与像重合的点。
(5)、蜡烛的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选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6)、实验次数太少得的结论不可靠,因为:试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7)、玻璃板后蜡烛与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与像大小相等。
(8)、玻璃板后放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平面镜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9)、做完实验,处理白纸的方法:连接物与像的对应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0)、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11)、如果有坐标方格纸,则挑选坐标方格纸而不用白纸,因为使用坐标方格纸可以间接在纸上确定物与像的位置干系。
5、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成像(如:穿衣镜、潜望镜、医学检查牙齿的镜子,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反光镜等)6、凸透镜对光具有发散感化,可以扩展视野。
使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反光镜等7、凹面镜对光具有集聚感化。
应用:汽车前灯反光装置、太阳灶等。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平面镜成像是中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你掌握的如何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中考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一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二成像特点: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白纸(记录平面镜,物、像的位置)。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⑵操作:①在白纸上画一直线,把玻璃板竖直的放在直线上。
②把一只蜡烛放在板前,记录好位置。
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没有点燃的蜡烛,直到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看上去也被点燃了),记好像的位置。
③把一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没有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成在光屏上。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成在光屏上。
④移动前面蜡烛的位置,再做几次得到白纸上的信息。
⑤处理白纸上的信息,链接AA′,BB′,C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像距,物距填入表格。
物到镜面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镜面的距离叫像距。
⑶结论:由完全重合得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由光屏上没有像得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由测得的物距和像距得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综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正立,等大的虚像)平面镜成像1. 探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实验】如图2-4,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实验现象和结论】(1)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它的原理是什么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它的原理是什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它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呢?它的原理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平面镜成像,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
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
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
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镜面反射。
镜子里的影像就叫平面镜成像,经常被缩写为镜像。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平面镜成像作用1、成像:例如舞蹈教室的练舞镜、服装店的穿衣镜、家里的镜子都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用来观察自身状态等。
2、改变光路: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使其在水下就可以观察到水面上或者陆地上的物体。
3、扩大视野范围:面积较小的房子在装修时会选择装饰平面镜,以此达到放大面积的视觉效果。
平面镜成像规律口诀平面镜成像规律口诀:平面镜中成虚像,物象大小是同样。
连线镜面互垂直,距离相等物和像。
移动速度应相等,左右相反物和像。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常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因为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高三物理与光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与光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而光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和光的行为特性。
在高三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物理与光学知识,下面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
一、光的传播和折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真空、空气、水和透明介质传播。
2. 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出现折射现象,并遵循斯涅尔定律。
二、光的反射和成像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角度i等于角度r。
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可以发生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可以形成虚像,虚像与实物相似,位于镜面后方。
4. 球面镜成像:凸透镜可以形成真实倒立的实像,位于透镜的对侧;凹透镜则形成虚像,位于透镜的同侧。
三、光的波动性质1. 光的波长和频率:光既是一种电磁波,也是一种电磁粒子。
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2. 光的干涉现象:当两束光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
3. 光的衍射现象:当光通过一个光阑或者通过物体的缝隙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4. 光的偏振现象:光的偏振是波动方向固定的光。
四、光的颜色和色散1. 光的颜色: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2. 光的色散:当白光通过一个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不同颜色光波的折射角不同。
五、光的能量和光电效应1. 光的能量:光是由许多粒子组成,每个光子携带一定的能量。
2. 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可以使金属发生电子的解离现象。
六、光学仪器与光的利用1. 显微镜:利用透镜或者物镜对微小物体进行观察。
2. 望远镜:透镜或者反射镜用于观察远处物体。
3. 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全反射和波导性质进行信息传输。
以上是高三物理与光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应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光学领域的更多知识。
初中物理专题──光学作图

初中物理专题────光学作图在初中物理中光学作图涉及到四种类型:1、有关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和应用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作图及应用3、光的折射定律及透镜的作图和应用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知识点分析]一、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作图、应用及其与光的反射定律的异同。
(1)相同点①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均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当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和反射角都随之变化。
④在折射和反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2)不同点①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位于界面的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一般不等于入射角,并且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三、透镜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双凸、平凸、凹凸三种,如右图所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双凹、平凹、凸凹三种,如右图所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光的色散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初中物理镜像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镜像知识点总结一、镜面反射1. 反射定律:在光线与平面镜(即光滑的金属或者玻璃等表面)发生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理解镜面反射的关键。
2. 光的反射:当一束光线射到一个光滑的表面上时,光线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确定反射后光线的方向。
3. 镜面反射的特点:镜面反射使光线的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相等,反射光线与法线(垂直于镜面的线)在同一平面内。
二、平面镜成像1. 虚实像:平面镜成像的产生是由于光线的反射,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确定光线的反射路径,从而确定成像的位置。
虚像是光线相交后看上去存在的位置,实像是光线相交后能在屏幕上或者墙上形成实际的投影。
2. 成像规律:涉及到物体的位置、镜子的位置和焦点位置的关系,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成像的位置。
3. 镜像位置:根据成像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追踪光线的方法来确定镜像的位置,例如物体和镜子的相对位置不同,镜像的位置也会有所不同。
4. 镜像大小:镜子成像的过程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在镜像中得以保留,但是镜像的位置和形状是相反的。
三、间接光学仪器1. 反光器:反光器是由多个平面镜组成的光学装置,通过多次反射,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
例如反光镜、激光反射器等。
2. 望远镜:望远镜利用镜子的反射功能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形象,分为反射望远镜和折射望远镜两类。
3. 显微镜:显微镜利用镜子的成像原理可以观察微小的物体,把物体的放大投影到镜筒上,方便观察。
四、曲面镜成像1. 焦距:曲面镜的焦距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镜子的成像效果,也是用来描述镜子的特性的重要参数。
2. 凸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是曲面镜成像的一种,根据反射定律和镜子的特性,我们可以确定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和位置。
3. 凹面镜成像:凹面镜成像是另一种曲面镜成像的方式,同样可以通过追踪光线的方法确定成像的位置。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中关于镜像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间接光学仪器、曲面镜成像等内容。
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光现象”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中,关于光现象的高频考点总结如下:
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角的特殊情况是光垂直入射时
反射角等于0°,光平行入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间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
的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距和像距的方向相反,物像间
距等于物距和像距的绝对值之和。
4.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满足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虚焦;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平行光;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焦。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线受到折射的程度不同,产
生出彩色光谱的现象。
常见的造成光的色散的介质有三棱镜和水滴。
6.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互相叠加,产生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常见的干涉现象有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
7.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开口或物体边缘时,光波遇到较大的阻挡而扩
散出去的现象。
常见的衍射现象有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
8.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中电矢量在某一平面上的振动方向。
可以通过偏振片
来实现光的偏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专题主要知识点有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及其应用。
每年中考试卷里考查光学知识大约10—15分左右。
试题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探究题、作图题、简答题。
一、光的反射定律的考法与解法这部分内容要搞好三个考点问题的处理解决办法。
主要包括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光的反射定律应用及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概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下面以典型试题的解析为例,给同学们指导。
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例题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按照要求作答:①画反射光线;②标出反射角.【答案】如图所示。
2.光的反射现象问题【例题2】2017年2月24日,毕节市”五城同创“启动大会召开.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预防对环境的影响.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形成的太阳的像.【答案】噪声;反射;太阳经过树叶缝隙.【解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都是为了减小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大响度,在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标志,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湖边人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一样,成的是虚像;(3)茂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像,树叶缝隙就是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实像.3.光的反射定律应用及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概念【例题3】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小明想用一块平面镜使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答案】漫反射;120°;作图如下。
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1)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
(2)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O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OB;然后作∠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则反射角∠BON=∠AOB=×120°=60°。
作图如下:4.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例题4】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 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
入射光为EO 时,反射光为OF 。
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时,三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在如下表格中。
(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的分析,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把纸板B 向后(或向前)弯折,观察纸板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解析】(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的分析,每次实验能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就是当把纸板B 向后(或向前)弯折,观察纸板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要出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要不出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表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
二、解决平面镜成像问题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6006002500 500 3300300平面镜 O EN F纸板A纸板B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例题5】小明身高1.6m,站在距平面镜3m处,能够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则他的像高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m。
【答案】1.6;3(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当人到镜面的距离3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
2.平面镜成虚像及其光路图(1)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的像,不是真正的物体,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2)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例题6】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例题7】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②眼睛在A的一侧观察。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
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三、光的折射规律1.判断光的折射现象【例题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月食现象的形成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答案】D【解析】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生活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也是光的折射.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的像,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A错误.B.观后镜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故B错误;C.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故C错误.D.从水中钢勺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正确.2.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例题9】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A.0° B.35° C.60° D.90°【答案】B3.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例题10】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答案】B【解析】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玻璃中A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从A出来的折射光线会向上偏转,在图中虚线的上部;光从空气中斜射入B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时的折射角等于A中的入射角),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射出B,如图:.4.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综合应用【例题11】“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答案】B【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看到的水中的鸟是空中的鸟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看到的鱼是由水中的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5.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的作图【例题12】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作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四、透镜成像及其应用问题(一)解决光学问题重要理论知识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判别方法:(1)摸一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看一看: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3)用一用: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4)验一验:能成像在光屏上的是凸透镜(即成实像),无论怎样都不能成像在光屏上的是凹透镜。
2.特殊光线对作光路图的重要性:3.三种成像的比较: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对于近视眼,眼睛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其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需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对于远视眼,眼睛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需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5.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深刻理解:(1)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在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2)2f是成放大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2f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 <u<2f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越小,像越大,像距v也越大;物距u越大,像越小,像距v也越小。
(4)根据u和v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 <v时,像比物大。
(5)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