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试验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机能学实验报告本

机能学实验报告本

一、实验名称:心脏兴奋传导实验二、实验目的:1. 观察心脏兴奋的传导过程。

2. 了解心脏各部位的传导特点。

3. 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心脏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等。

通过观察心脏各部位传导兴奋的过程,可以了解心脏的生理功能和心电图的形成原理。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心电图机、手术器械、电刺激器、生理盐水、电极等3. 实验试剂:氯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家兔麻醉,暴露心脏,并连接心电图机。

2. 心电图描记:将电极放置在心脏表面,记录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心电图。

3. 房室传导阻滞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

4. 室性心动过速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5. 室颤实验:通过电刺激器刺激心脏,观察并记录室颤的心电图。

6. 恢复实验:停止电刺激,观察并记录心脏恢复后的心电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群和T波。

2.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和QRS波群之间的时间延长,QRS波群形态正常。

3.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连续出现多个QRS波群,QRS波群形态异常,P波与QRS波群无关。

4.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和T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波形。

5. 心脏恢复后的心电图表现为正常的心脏兴奋传导。

七、实验结论:1. 心脏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

2.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兴奋传导的过程和特点。

3. 通过观察心电图,可以判断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

八、实验讨论:1. 心脏兴奋传导的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

2.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可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机能学基础实验报告(3篇)

机能学基础实验报告(3篇)
4. 理化环境改变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 NaOH溶液能破坏小肠平滑肌细胞膜,导致小肠平滑肌舒张。
- HCl溶液能刺激小肠平滑肌,使其收缩。
六、讨论
1.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理现象,了解了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药物和理化环境等因素均能影响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标本制备流程:
- 击昏家兔: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 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血管结扎,然后剪断血管,将肠管置于盛有适量台氏液的培养皿中。
- 制备平滑肌标本:将肠管剪成2~3cm长的肠段,用镊子将肠段的一端夹住,另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调节换能器,使肠段悬挂在浴槽中,确保肠段无张力。
3. 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器材清洗并归位。
九、参考文献
[1] 周建平,李晓光,生理学实验指导[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 张明,生理学实验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刘吉平,生理学实验[M],科学出版社,2008.
1. 实验动物:家兔
2. 仪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浴槽、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1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
3. 软件: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配套软件
2. 缺氧实验:在缺氧实验条件下,心脏跳动逐渐减弱,心率降低至80次/分钟,心输出量降至30ml/min,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
3. 肾上腺素作用:在肾上腺素作用下,心脏跳动加强,心率增至160次/分钟,心输出量增至100ml/min,心肌收缩力增强。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本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2. 掌握瞳孔大小与光反应的关系;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瞳孔是眼球的一个重要结构,其大小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光照条件下,瞳孔缩小,有利于光线进入眼内,提高视力;在黑暗条件下,瞳孔扩大,有利于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适应暗环境。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瞳孔的影响,可以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变化来体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瞳孔测量仪、显微镜、放大镜、滴管、玻璃片、棉签、生理盐水、阿托品、毛果芸香碱;3. 实验药品: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将家兔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瞳孔测量仪测量其瞳孔直径;2.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生理盐水,观察瞳孔变化;3.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阿托品,观察瞳孔变化;4. 用滴管向家兔右眼滴入毛果芸香碱,观察瞳孔变化;5. 比较不同药物对家兔瞳孔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盐水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无明显变化;2. 阿托品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明显扩大;3. 毛果芸香碱滴入家兔右眼后,瞳孔直径明显缩小。

实验结果表明,阿托品可导致家兔瞳孔扩大,而毛果芸香碱可导致家兔瞳孔缩小。

这是由于阿托品为副交感神经阻滞剂,可抑制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瞳孔扩大;毛果芸香碱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可促进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瞳孔缩小。

六、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为临床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操作规范,避免对实验动物造成伤害;3.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浓度、滴药时间、光照条件等,需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

七、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掌握了瞳孔大小与光反应的关系,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与分析能力。

机能学实验理论考试,

机能学实验理论考试,

蛙类实验1、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如何?、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神经兴奋的客观标志。

处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低于静息部位,当动作电位通过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时的水平,用电生理学实验方法可以引导并记录到此电变化过程。

将两个电极置于完整的神经干表面,当神经干的一端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其兴奋波将先后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

若将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干损伤,此时的兴奋波只通过第一个引导电极处,而不能传至第二个引导电极处,故只能记录到单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单相动作电位。

2、为何神经干复合电位不完全遵循‘全或无”定律?(阈刺激,最大刺激)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尽管每一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但由于神经干中各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不同,因而其阈值也各不相同。

当神经干受到刺激时,其强度低于任何纤维的阈值时,则没有动作电位产生。

当刺激强度达到少数纤维的阈值时,则可出现较小的复合动作电位。

随着刺激的加强,参与兴奋的纤维数目增加,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随之而增大。

当刺激强度加大到可引起全部纤维都兴奋时,其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即达到最大值,再加大刺激强度,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3、何谓起搏点?为什么正常起搏点能主导心脏的节律性活动?起搏点:产生兴奋并控制整个心脏活动的自律组织。

在生理情况下,心脏活动总是按照自律性最高的组织所发出的节律性兴奋来进行的,而其他自律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仅起兴奋传导作用,而不表现出其自身的节律性。

所以正常起搏点能主导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4、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单位时间内给予心肌多个刺激,但心肌收缩的次数有限。

与骨骼肌相比会发现骨骼肌单位时间内受刺激收缩的次数远大于心肌收缩的次数。

5、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是怎样产生的?期前收缩:在正常情况下,当窦房结产生的每一次兴奋传导心房肌和心室肌前一次兴奋的不应期均已结束,因此能不断产生新的兴奋,于是,整个心脏就能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进行活动。

机能学实验考试复习题

机能学实验考试复习题

机能学实验考试复习题1、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1).尽量选用功能、代谢、结构及其他方面与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2).选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3).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和要求的动物进行实验4).选用不同种系的动物的某些特殊反应,使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5).实验动物种属、品系的选择6).遵守动物实验的一般规则2、实验数据的记录至少应包括哪些内容?1)实验对象编号2)随机化处理分组3)观察指标即观察变量4)记录时间。

5)记录人和审核人3、实验观察指标的选择原则是什么?1)该观察指标能灵敏可靠地反映实验对象的某种机能活动及其变化过程。

2)尽量采用可测量的观察指标。

3)有些实验的结果难以用仪器定量记录,但应能客观、具体、准确地描述或用摄像或照相的方法进行记录4、处方由哪些部分组成?处方的组成1.处方前记2.处方正文3.医师签名5、如何捉拿小鼠?捉拿时先用右手抓住其尾提起,放在较粗糙的台面上或鼠笼盖铁纱上,在其向前爬行时,右手向后拉尾,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沿着背向前抓住其头颈部皮肤,并以左手的小指夹住其尾,固定在左手心中。

6、如何捉拿家兔?用右手抓住脊背部近后颈处皮肤,另一手托住家兔的臀部。

7、如何捉拿蟾蜍?用左手抓住蟾蜍背部,用中指和无名指固定前肢,无名指和小指压住左腹侧和后肢,并用食指按住吻端,拇指按住脊柱。

8、捉拿固定动物有哪些注意事项?1).捉拿固定某一动物之前,要对该动物的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2).捉拿固定动物时须小心谨慎,大胆果断,但切不可粗暴。

3).大鼠牙齿锋利,为避免咬伤,捉拿动作要轻,不可鲁莽,如果大鼠过于凶猛,可等安静后再将其捉拿。

4).捉拿动物过程要规范,避免动作粗暴而造成动物的损伤。

5).抓取大鼠或小鼠尾部时动作要轻,防止拉断鼠尾。

6).捉拿动物过程中,若不慎被咬伤、抓伤应及时用碘酒、75%酒精消毒,随后到有关医疗机构诊治。

9、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有哪些?摄入法给药、注射法给药、涂布法给药和吸入法给药10、|如何进行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将动物固定于实验台上,剪去耳缘部位的被毛,用乙醇轻轻擦拭,耳缘静脉即清晰可见。

机能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机能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机能实验复习题及答案机能实验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理解基础医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机能实验的复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器官不属于人体八大系统?A. 心脏B. 肺C. 肝脏D. 肾脏答案:C. 肝脏(肝脏是器官,不是系统)2.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是什么?A. 扁桃体B. 脾脏C. 胸腺D. 淋巴结答案:B. 脾脏3. 以下哪个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A. 胰岛素B. 甲状腺素C. 肾上腺素D. 性激素答案:C. 肾上腺素二、填空题4. 人体的神经系统分为______神经系统和______神经系统。

答案:中枢;周围5. 人体最大的细胞是______。

答案:卵细胞6.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答案:泵血三、简答题7. 简述肺的通气原理。

答案:肺的通气原理基于压力差原理。

当胸廓扩大时,肺内压力降低,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反之,胸廓缩小时,肺内压力升高,空气排出肺外,完成呼气。

8. 描述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答案: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房接收来自肺静脉的氧合血,左心室将氧合血泵入全身;右心房接收来自全身的静脉血,右心室将静脉血泵入肺动脉进行氧合。

四、论述题9. 论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防御机制。

答案:人体免疫系统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部分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粘膜、巨噬细胞等,它们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们能够识别并记忆特定的病原体,产生针对性的免疫反应。

10. 描述肾脏的主要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答案: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分泌激素等。

肾脏通过过滤血液,形成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同时调节钠、钾等电解质的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此外,肾脏还能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激素,参与血压调节和红细胞生成。

以上是机能实验的复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机能学复习资料(1)

机能学复习资料(1)

机能实验2相关知识复习如下,各个实验的内容复习见教材一、抗惊厥实验惊厥系物理、化学或精神性的刺激所引发的全身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常见于小儿高热、破伤风、癫痫大发作、子痫和中枢兴奋药中毒等。

尼可刹米,对延脑的呼吸中枢有直接的兴奋作用,用量较大时可导致惊厥。

小鼠惊厥的表现。

阵挛性惊厥:出现弓背跳跃,触摸刺激后头部高频率颤动,之后四肢阵挛而倒地。

强直性惊厥:四肢伸直,身体僵硬。

注射尼可刹米后,小鼠惊觉先兆可表现为竖尾,跳跃,尖叫,咬齿等惊厥是指骨骼肌异常的非自主性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的运动。

若使用电刺激器,可以形成小鼠头部的强电流,从而产生全身强直性惊厥(前肢屈曲、后肢伸直),故用于模拟癫痫大发作模型。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

如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等。

惊厥大多数为突然发作。

惊厥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急骤发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面部、四肢肌肉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

局部以面部( 特别是眼睑、口唇) 和拇指抽搐为突出表现, 双眼球常有凝视、发直或上翻, 瞳孔扩大。

不同部位肌肉的抽搐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咽喉肌抽搐可致口吐白沫、喉头痰响, 甚至窒息;呼吸肌抽搐可致屏气、发绀, 导致缺氧;膀胱、直肠肌、腹肌抽搐可致大小便失禁;此外, 严重的抽搐可致舌咬伤、肌肉关节损害、跌倒外伤等。

惊厥发作每次为期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部分患儿发作后肌肉软弱无力、嗜睡, 甚至醒后仍然乏力。

严重持续惊厥或频繁惊厥中间无清醒期持续超过30分钟,称为惊厥持续状态, 有时还伴有暂时性瘫痪(Todd氏瘫痪)。

新生儿期的惊厥发作往往表现不典型, 可表现为轻微的局限性抽搐如凝视、眼球偏斜、眼睑颤动、面肌抽搐、呼吸不规则等。

由于幅度轻微, 表现不典型, 常常易被忽视。

机能试验考试备考资料1

机能试验考试备考资料1

1.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C )A.基强度B.时值C.阈值D.阈电位2.在动物实验中,给予肌肉一次电刺激使其发生收缩,主要应考虑刺激的( D )A.持续时间B.强度C.强度-时间变化率D.以上都考虑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C )A.阈电位B.刺激频率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4.阈刺激指的是( C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5.刺激的参数主要是( B )A.刺激强度B.刺激持续时间C.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6.时间-强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 B )A.时值 B.一定强度和作用时间的阈刺激C.阈强度D.时间阈值7.在正常人体内,骨骼肌收缩属于( C )A.不完全强直收缩B.强直收缩和单收缩C.强直收缩D.单收缩8.使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最低刺激频率取决于( B )A.肌肉的兴奋值B.单收缩的时程 C.刺激强度D.肌纤维数目9.连续刺激时,刺激落在前一刺激引起的骨骼肌收缩期内会引起( C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肌肉震颤10.连续刺激时,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的舒张期内会引起( D )A.等张收缩B.单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11.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B )A.阈电位 B.阈强度 C.刺激强度的变化率D.刺激频率12.连续刺激时,两次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可引起骨骼肌出现( B )A.一连串单收缩 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强直收缩 D.一次单收缩13.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 D )A.横桥运动酶活性C.动作电位D.胞浆内2+浓度升高14.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 B )A.刺激强度B.刺激频率C.刺激时间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15.通常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B )A.阈电位B.阈强度C.基强度D.动作电位幅度16.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D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丝D.肌小节17.骨骼肌发生完全性强直收缩是由于( D )A.连续的阈下刺激发生总和B.在收缩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复合C.在舒张期发生动作电位的复合D.在收缩期发生收缩的复合18.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组织的( D )A.阈值减小B.时值减小C.基强度减小D.强度时间曲线向右上方移位19.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是( D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20.安静状态下,神经和肌肉的细胞膜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B )2+21.可兴奋组织受到阈上刺激后,首先出现( B )A.锋电位B.局部兴奋C.正后电位D.负后电位22.骨骼肌发生收缩时,下列哪一项的长度不变( B )A.明带B.暗带带线间距23.引起肌丝滑行的始动步骤是( A )A.肌浆中的2+及肌钙蛋白结合B.横桥酶活性增高,使分解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结合D.钙泵活动增强24.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可兴奋组织将( B )A.不引起任何反应B.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兴奋C.引起呈减衰传导的动作电位D.引起可扩布的动作电位2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D )A.依靠化学传递B.单方向,易受药物及环境因素影响C.有时间延搁D.可双向传递26.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主要物质是( A )2+ 2+27.在一定限定内肌肉初长度和收缩力量( B )A.呈反变B.呈正变C.无关D.呈指数关系28.当前负荷不变而增大后负荷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D )A.肌张力增大B.肌肉缩短出现晚C.肌肉缩短的初速度小D.肌肉缩短程度增大29..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B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去甲肾上腺素D.γ-氨基丁酸30.肌肉收缩中后负荷主要影响( D )A.兴奋性B.传导性C.初长度D.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31.只发生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的肌肉收缩叫做( A )A.等张收缩B.等长收缩C.单收缩D.强直收缩32.组成骨骼肌粗肌丝的主要蛋白质是( C )A.肌纤蛋白B.肌钙蛋白C.肌凝蛋白D.原肌凝蛋白33.能不断回收肌浆中2+的钙泵主要分布在( D )A.肌膜B.肌细胞核膜C.横管膜D.终池膜34.下列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是( C )A.肌肉的舒张过程B.肌肉的收缩过程由细胞内流出细胞外由细胞内流出细胞外35.安静时在体骨骼肌小节的长度约为:( B )A1.5-1.6 B2.0-2.2 C2.5-3.0 D3.5-4.036.骨骼肌中能及2+结合的位点在:( D )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37.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 B )A发生叠加或总和B不发生叠加或总和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38.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B )A单收缩 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强直收缩 D等张收缩39.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则出现:( D )A一连串单收缩B一次单收缩C无收缩反应D完全强直收缩40.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B )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B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D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41.扣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 B )A 肌紧张B 腱反射C 屈肌反射D 姿势反射42.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时,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少数支配心室肌,兴奋时,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减慢)2.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分布在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外的全身各处的血管平滑肌上,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与运动时骨骼肌血流调节和防御反应有关。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只分布于少数器官,如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及外生殖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仅具调节局部血流的作用。

3.手术中出血如何处理?1)组织渗血可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2)较大血管出血必须要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及其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

4.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为什么?血压升高。

机制如下: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同侧颈动脉窦血流量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导致:1)心迷走中枢抑制,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减小,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心交感中枢兴奋,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3)缩血管中枢兴奋,缩血管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增高。

5.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如何变化及为什么?由于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使之兴奋并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M受体激活后转而激活G蛋白,G蛋白一方面调制K+通道,增强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抑制细胞的活动;另一方面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调制钙通道,使钙通道关闭,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血压下降。

6.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a受体;肾上腺素既能激活a受体,又能激活β受体,但对a受体的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强。

1)对心脏的作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在完整机体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由于血压明显升高,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2)对血管的作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a受体,而大多数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为a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大多数血管发生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对以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收缩;对以β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舒张。

因此,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调节全身器官的血液分配。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开始肾上腺素浓度较高,对心脏和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逐渐降低,对β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故出现动脉血压先增高,后降低,再逐步恢复正常的变化过程。

7.吸入CO2后,动物的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及为什么?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重要生理性刺激因素。

吸入一定量的CO2后,导致肺泡气PCO2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增加。

其作用通过两条途径实现:1)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冲动传入延髓呼吸中枢,使其兴奋,引起呼吸加深加快;2)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影响呼吸,其机理是CO2是脂溶性的,经血脑屏障扩散进入脑脊液,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H2O+CO2→H2CO3→H++HCO3-,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加强。

其中后一条是主要的。

8.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呼吸变深变慢。

家兔的肺牵张感受器较为敏感,家兔正常的呼吸受肺牵张反射的调节,阻止吸气活动过长,加速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的交替。

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

当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作用被解除,动物呼吸出现吸气延长、加深,变为深而慢的呼吸。

9.比较CO2分压升高,O2分压及PH降低对呼吸的影响有何异同?三者变化对呼吸的影响效应是一致的,都使呼吸运动加强。

低O2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而CO2分压及H+浓度增加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作用。

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实质上是CO2经扩散透过血脑屏障后通过水合作用产生H+,而H+才是真正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因素。

吸入气中CO2分压增加超过一定限度(7%以上)对呼吸中枢有抑制和麻醉作用,甚至可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即CO2麻醉)。

10.什么是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何意义?细胞外液是每个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定是体内各细胞器官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的基础。

1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收缩与骨骼肌、心肌比较有何特点?(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这些特性的表现均有其自己的特点。

1.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较骨骼肌为低。

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所占的时间比骨骼肌的长得多,而且变异很大。

2.消化道平滑肌在离体后,置于适宜的环境内,仍能进行良好的节律性运动,但其收缩很缓慢,节律性远不如心肌规则。

3.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消化道各部分,如胃、肠等之所以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同平滑肌的紧张性在重要的关系;紧张性还使消化道的管腔内经常保持着一定的基础压力;平滑肌的各种收缩活动也就是在紧张性基础上发生的。

4.消化道平滑肌能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作很很大的伸展。

作为中空的容纳器官来说,这一特性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它的消化道有可能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初体积的食物。

5.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较不敏感,但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则特别敏感,轻微的刺激常可引起强烈的收缩。

消化道平滑肌的这一特性是与它所处的生理环境分不开的,消化道内容物对平滑肌的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是引起内容物推进或排空的自然刺激因素。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的形式要比骨骼肌复杂得多,其电生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种,即静息膜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膜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的静息膜电位很不稳定,波动较大,其实测值为-60—-50mV,静息电位主要由K+的平衡电位形成,但Na+、Cl-、Ca2+以及生电性钠泵活动也参与了静息膜电位的产生。

2.慢波电位消化道的平滑肌细胞可产生节律性的自发性去极化;以静息膜电位为基础的这种周期性波动,由于其发生频率较慢而被称为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BER)。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慢波频率不同,在人类,胃的慢波频率为3次/min,十二指肠为12次/min,回肠末端为8-9次/min。

慢波的波幅约为10-15mV,持续时间由数秒至十几秒。

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时,慢波多表现为单向波,包括初期的快速去极化和缓慢的复极化平台。

关于慢波产生的离子基础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它的产生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的活动具有波动性有关,当钠泵的活动暂时受抑制时,膜便发生去极化;当钠泵活动恢复时,膜的极化加强,膜电位便又回到原来的水平。

实验证明,用抑制钠泵的药物哇巴因后,胃肠平滑肌的慢波电位消失。

在通常情况下,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的纵行肌,以电紧张形式扩布到环行肌。

由于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或用药物阻断神经冲动后,慢波电位仍然存在,表明它的产生可能是肌源性的。

慢波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便它可以反映平滑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慢波可使静息膜电位接近于产生动作电位的阈电位,一旦达到阈电位,膜上的电压依从性离子通道便开放而产生动作电位。

12.平滑肌的动作电位与神经和骨骼肌的动作电位的区别?①峰电位上升慢,持续时间长;②平滑肌的动作电位不受钠通道阻断剂的影响,但可被Ca2+通道阻断剂所阻断,这表明它的产生主要依赖Ca2+的内流;③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复极化与骨骼肌相同,都是通过K+的外流,不同的是,平滑肌K+的外向电流与Ca2+的内向电流在时间过程上不相同,因此,峰电位的幅度低,而且大小不等。

且由于平滑肌动作电位发生时Ca2+内流的速度已足以引起平滑肌的收缩,因此,峰电位与收缩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每个慢波上所出现锋电位的数目,可作为收缩力大小的指标。

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可简要归纳为: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因此,慢波电位本身虽不能引起平滑肌的收缩,但却被认为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13.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作用于平滑肌后有何改变?具体机制如何?Ach与小肠平滑肌肌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①自动节律性活动加强;②细胞去极,诱发动作电位;加快细胞间兴奋的传递,各细胞的收缩更趋于同步化,收缩加强。

在一般情况下,迷走神经通过其末梢释放Ach,引起胃肠平滑肌发生上述改变。

adr与小肠平滑肌肌膜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使膜超极化,抑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收缩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末梢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同样作用于胃肠平滑肌β受体而发生上述抑止作用。

14.酸碱度和温度变化时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平滑肌的收缩?组织细胞的正常活动有赖于适宜的pH环境和温度,主要是因为各种酶、离子通道、泵等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带电荷情况及空间结构又易受酸、碱作用而发生变化,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另外各种生理反应需要合适的温度,平滑肌机能活动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15.维持家兔离体小肠和离体蛙心活动所需的条件有何不同?为什么?家兔小肠和蛙心均要求其存在的液体环境具有一定的离子组成,渗透压和酸碱度,但有一些差异,前者适用台氏液,后者则要求任氏液。

此外,家兔小肠还要求供氧充足,温度适宜。

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小肠、心脏二者的组织结构及代谢水平不同,其二则应归于动物的种属差异。

家兔属较高等的恒温哺乳动物,随进化过程发展起来的更精确高效的代谢机制对温度有较严格的要求;而蛙属较低等的变温两栖动物,尚无精细的体温调节机制,故其代谢自然不可能依赖恒定的体温。

16.为什么离体小肠具有自律性运动?基本电节律是一种肌源性的、自发的、周期性的去极化波,脱离了外来神经支配依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