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填空题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相互关系分析、趋势⾯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点,其余⾃⼰看书)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标准正态分布,g2>0⾼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就表⽰收⼊分配差异越⼤;反之,锡尔系数越⼩,就表⽰收⼊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法:㈠平滑法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段)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 进⾏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2)(正偏态);(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
(1)(=Me =Mo );(2)( > Me>Mo );(3)(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1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间隔尺度数据_和⽐例尺度数据。
1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和均衡度来描述。
1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然现象的科学。
地统计学的两个最基本函数:协⽅差函数和变异函数。
(7)--计量地理学试卷12-13(B)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1、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2、众数3、离差4、偏相关系数5、目标约束2、不定项题(20分,每题4分)1、属性数据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据两种类型,以下是品质标志数据的是( )A.间隔尺度数据B.有序数据C.比例尺度数据D.名义尺度数据2、统计学家们提出了常见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有( )A.加法模型B.指数模型C.乘法模型D.球状模型3、常见的时间序列平滑方法有( )A.指数平滑法B.对数平滑法C.移动平均法D.滑动平均法 4、线性规划方程 minZ=7 X 1+2 X 2 的对偶问题为( ) X 1+3 X 2≤5 4 X 1+ X 2≥8X 1, X 2≥0A. maxW=5y 1+8y 2B. maxW=5y 1+8y 2C. maxW=5y 1+8y 2D. maxW=5y 1+8y 2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 y 1+4y 2≤7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 3y 1+y 2≥2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 y 1≥0,y 2≥05、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可以采取( )进行决策。
A.乐观法B.折衷法C.等值法D.悲观法3、计算题(30分,每题10分)1、已知三种产品甲、乙、丙,当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40%,40%,20%,状态转移概率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 i矩阵为:⎪⎪⎪⎭⎫ ⎝⎛=2.02.06.03.03.04.01.01.08.0P ,求最终市场占有率。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B. 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C.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据的存储方式通常采用()。
A. 矢量数据格式B. 栅格数据格式C. 混合数据格式D. 以上都不是3.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A. 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B. 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C. 预测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分为()。
A. 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B. 空间精度和属性精度C. 测量精度和分析精度D. 地理精度和时间精度5. 地理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误差B. 数据处理误差C. 人为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6.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遥感、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________。
8. 空间插值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克里金插值等。
9. 地理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比例尺问题。
10. 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GIS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复杂的空间查询和分析,以及生成各种地图和图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12. 解释什么是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是指在不同尺度上观察同一地理现象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城市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与国家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分析结果。
四、论述题13. 论述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_2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 曾形成了3种主要学派, (1)由赫特纳首倡, 哈特向继承和发展了区域学派。
(2)由洪堡和李特尔创建的人地关系学派。
(3)由施吕特尔提出的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 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
由于观点、研究方向不同, 主要形成了一下三种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
(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
5.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不确定性。
(3)多种时空尺度。
(4)多维性。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怎样造成的?(1)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其要素数目众多, 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2)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从广义上讲, 数据误差也属于不确定性。
在地理数据采集过程中, 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和操作水平等, 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7、平均值(未分组会计算, 分组的看书会做! ! ! ):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8、中位数: 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也从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 样本数n 为奇数, 那么, 中位数就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那个数据;样本数n 为偶数时, 则排在中间卫士的有两个数据, 那么, 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Me 代表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值;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 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d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物理量是:A. 地壳运动B. 震级C. 震源深度D. 地震波传播速度答案:B. 震级2. 以下哪个地震带不是世界上四大地震带之一?A. 太平洋地震带B. 印度洋地震带C. 地中海地震带D. 大西洋地震带答案:D. 大西洋地震带3.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于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周期计B. 地震带C. 地震仪D. 地磁仪答案:C. 地震仪4. 在地理中,经度是用来表示:A. 地球的形状B. 地球的大小C. 地球的纬度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答案:D. 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5.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高度差?A. 放大镜B. 测距仪C. 望远镜D. 倾斜仪答案:D. 倾斜仪6. 对于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纬度,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纬度可以大于90°B. 纬度的单位是度和分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D. 纬度是指东西方向的角度答案:C. 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7. 以下哪种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面的垂直位移?A. GPSB. 倾角仪C. 遥感技术D. 雷达测距答案:B. 倾角仪8.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呈现的一种工具。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GIS的主要用途?A. 地图制作B. 空间分析C. 场地勘测D. 地理统计答案:C. 场地勘测9. 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海拔高度?A. 测距仪B. 电子红外水平仪C. GPSD. 倾斜仪答案:C. GPS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陆地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A. 光电距离测量法B. GPS测量法C. 激光扫描测量法D. 遥感技术测量法答案:D. 遥感技术测量法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 地震烈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答案:地震烈度是以地震对人类造成的破坏程度为基础的。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哪一年成立的?答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2001年成立。
计量地理学考试题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按自变量的多少分为(A )正相关与负相关 (B )单相关与复相关(C )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 (D )不相关、完全相关与不完全相关2.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是(A )单相关 (B )线性相关 (C )非线性相关 (D )复相关3.若y 随着x 的变化而等比例变化,则y 与x 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线性相关 (C )非线性相关 (D )复相关4.若两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则属于(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5.若∣r∣在0.3~0.5之间,则表明两变量(A )无直线相关 (B )显著相关 (C )低度相关 (D )高度相关6.r 的取值范围是(A )<1 (B )>l (C )(一1,+1) (D )[一1,+1]7.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A )都是随机变量 (B )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 )都是确定性变量 (D )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变量8.r =0表示(A )不存在相关关系 (B )存在平衡关系(C )两变量独立 (D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9.已知xy L 是yy L 的1.5倍,x σ是y σ的1.8倍,则r 为(A )0.83 (B )0.8 (C )0.9 (D )0.9210.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 =56+8x,这意味着(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平均增加8%(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平均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二、多项选择题1.判断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 )定性判断 (B )相关表 (C )相关图 (D )相关系数 (E )标准差系数2.2cx bx a y ++= 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线性相关 (D )非线性相关 (E )二元相关3.x y 450-= 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是(A )单相关 (B )复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E )线性相关4.bx a y += 中的b 是(A )截距 (B )斜率 (C )回归系数(D )相关系数 (E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数5.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A )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B )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C )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 )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的(A)r和b都无计量单位(B)r是无名数,b是有名数(C)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方向(D)b可反映变量间的相关程度(E)b是无名数,r是有名数7.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两上变量都是随机的(D)因变量是随机的(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F)回归系数只有一个8.直线回归分析中(A)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三、计算题(2)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说明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以上问题均保留四位小数)。
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

考试题型:1.选择题4道3‘=12‘2.填空题201’=20‘;5道3.判断题5道2’=10‘4.固定搭配3道;34’;只填序号5.简答计算2简答;2计算;24‘;简答题进行综合分析一.1.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地理学在中国战国前后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开始萌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①古代地理学;以记载地理知识为主体;②近代地理学;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条理化归纳;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性描述;③现代地理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并预测其未来演变..2. 近代地理学有三种主要学派:①区域学派;代表人物是赫特纳、哈特向..②人地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是洪堡、李特尔、李希霍芬等..③景观学派;代表人物是施吕特尔等..3.计量运动的萌芽德籍旅美地理学家舍弗尔;195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观点.. 他认为;地理学应该是解释现象;而不应该是罗列现象..解释现象必须有法则;应该把地理现象看成是法则的实例..地理学的目的应该与其他科学有相似之处:都是追求、探索法则的..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4.早期计量运动的三种学派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①衣阿华的经济派..代表人物是舍弗尔、麦卡尔蒂..受杜能、廖什、克里斯泰勒等区位论学者影响很深;极力倡导建立地理学法则;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间相互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代表人物是威弗尔、罗宾逊、东坎和仇佐里;以经典着作统计地理学为代表作;主要特征是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司徒瓦特..该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5.计量运动中涌现的着名学派、组织和学术刊物①英国以乔莱、哈格特和哈威等为代表的剑桥学派;②1964年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设立的地理计量学方法委员会;③1967年英国地理学会设立的地理教学采用模型和计量技术委员会;④1968年日本成立的计量地理学研究委员会;1973年又改称理论、计量地理学委员会;⑤1963年英国出版的地理学计量资料杂志和1969年美国出版的地理分析—国际理论地理学杂志..①“反定量化”——反对地理学定量化研究;认为地理现象十分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释;对数学方法采取拒绝和否定态度..代表人物:史密斯、奥格登等..②“定量化”——推崇地理学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分析技术;而且能够导出普遍性规律;能够解决地理学传统研究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理论问题..代表人物如克里斯塔勒、帮吉、乔莱、哈格特等..③“非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只是地理学研究方法之一;只能用来研究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不能用来描述和解释地理规律;不能导出地理学理论;但其观点摇摆不定..8. 数学方法和GIS的结合:①研究一些复杂的地理问题;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数学方法;建立一系列具有分析、模拟、仿真、预测、规划、决策、调控等多种功能的众多模型组成的模型系统..这些模型系统离不开GIS 的支持..②GIS的基本技术及建造空间分析模型需要借助有关的数学方法来实现..近几年来出现的基于知识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苏理宏等;2000就是数学方法、人工智能技术与GIS技术在地理学应用研究领域中相互结合的成功典范..二、1. 地理数据的类型举例及分类应用1空间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空间数据的表达:点、线、面、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三种基本的地理几何实体及其组合2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属性数据的类型:1数量标志数据①间隔尺度数据: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数据: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 2品质标志数据①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只是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 ②二元数据: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③名义尺度数据: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①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②不确定性③多种时空尺度④多维性3. 地理数据的渠道来源 :①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②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③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④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⑤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⑥互联网的有关共享数据..⑦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影像地图、专题地图等..⑧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各种航空遥感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 ⑨其它来源的有关数据..4.统计整理的分组标志、组中距、频数等例: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数据;步骤如下: ①以地块面积作为统计分组标志进行分组;②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1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1平均值反映了地理数据一般水平..2中位数①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样本数n为奇数时;中位数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数据;样本数n为偶数时;中位数是排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平均值.. ②分组的地理数据中位数的计算步骤 : 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位置;按公式计算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2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1极差;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离差;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3离差平方和:从总体上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4方差与标准差;从平均概况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5变异系数;表示了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计算6. 地理数据分布指数及其用途1罗伦次曲线:首先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罗伦次曲线的上凸程度;就表示农户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部门集中化程度..上凸程度越大;就表示农户家庭经营性纯收入越是集中于某些产业部门..2集中化指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I 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3基尼系数:用于对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等均衡不均衡状况;进行定量化的描述..4锡尔系数: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三、1. 相关分析的任务;是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来完成的..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假设有两个地理要素变量x 和y;x 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则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式中:a 和b 为待定参数; 为各组观测数据的下标;为随机变量.. 记 和 分别为参数a 与b 的拟合值;则 代表x 与y 之间相关关系的拟合直线;称为回归直线; 是y 的估计值;亦称回归值..3.时间序列的组合成份 ①长期趋势T;是时间序列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或减少的长期变化之趋势..②季节变动S;是时间序列在一年中或固定时间内;呈现出的固定规则的变动..③循环变动S;是指沿着趋势线如钟摆般地循环变动;又称景气循环变动④不规则变动R;是指在时间序列中由于随机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变动4.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当分类要素的对象确定之后;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首先要对聚类要素进行数据处理.. αααε++=bxa y n ,1,2, =αxb a y ˆˆˆ+=a ˆb 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2.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论述计量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4.简述计量地理学与传统地理学的区别
5.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6.简述地理系统中“系统”的含义
7.简述地理系统的性质
第二章地理数据系统
8.简述地理数据中属性数据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9.简述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10.简述地理数据的来源
11.简述按照组距式对地理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
12.论述地理的数据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应的描述指标
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和时间序列
13.简述地理学中研究空间分布的必要性
14.简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并举
例说明
15.简述衡量点状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测
度中的顺序法的具体过程
16.简述根据邻点平均数衡量各点之间
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
17.根据右图采用标号法计算v1→v9的
最短路径及其长度
18.根据下图计算确定网络图中的中心
点
19.根据下图确定网络图中的中央点
20.简述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做法
第五章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1.简述地理要素相关的含义
22.简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异同
23.简述地理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24.推导一元线性地理回归模型
25.简述一元线性地理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并作图说明
26.简述空间趋势面分析的数学原理
第六章地理系统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27.简述最优回归方程的含义
28. 简述确定最优回归方程的方法 29. 简述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原理
30. 采用求解求逆紧凑变换的公式按照x2→x3→x1的次序解方程组,并计算其系数矩阵的逆阵
⎪⎩⎪
⎨⎧=++=++=++3
434437744710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第七章 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31. 简述聚类的过程
32. 简述聚类分析中数据处理的必要性 33. 阐述聚类分析中所使用的统计量
34.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已标准化)采用绝对值距离计算距离矩阵,然后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系
统聚类,并绘出其谱系图
35. 简述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异同 36. 简述判别分析的作用 37. 简述判别分析中的费歇准则 38. 简述判别分析中贝叶斯准则
第八章地理系统要素关系的主成份分析
39.简述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40.叙述主成分分析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