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篇1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 O多分,数学思维上匕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 5以上的优异成绩。

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

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

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上匕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

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

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

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 1点多甚至1 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 O多秒,发呆或者说话。

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o 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

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他的情绪波动较大,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或发脾气。

在学校里,他和同学相处不融洽,经常与人争吵打架,导致他缺少良好的友谊。

分析:小明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予以解决。

首先,他情绪波动大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缺乏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动情绪的检视,引导他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如通过画画、写日记等方式。

其次,小明与同学冲突的问题可能源于他缺乏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小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小明的沟通能力。

此外,小明缺少友谊的问题可能与他的行为表现有关。

教师可以通过与小明进行单独谈话,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并教导他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同时,教师可以将小明与其他同学合作,通过合作活动加深他与同学之间的互信和友情。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在学习方面表现出色,但总是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够好。

每次考试后,她会焦虑不安,担心自己的成绩不理想。

她经常熬夜学习,导致睡眠不足和精神不稳定。

分析:小红可能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和学习焦虑。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评价小红的学习成绩,让她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她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同时,教师可以给小红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她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不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习技巧和方法,帮助小红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压力。

教师还可以与小红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保证小红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此外,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提供小红与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机会,增强她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支持。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小红寻找其他兴趣爱好,让她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减少对成绩的过度焦虑。

【案例三】小翔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在学校表现积极主动,乐于助人,并且与同学相处融洽。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咨询师,通过接触和处理这些案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将分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案例一:小明,8 岁,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学校里他的老师反映他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

小明的父母也发现他在家做作业时非常拖拉,容易分心。

经过与小明及其父母的多次交流和观察,发现小明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

小明的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这让小明感到不安和焦虑。

此外,小明的日常生活缺乏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

针对小明的情况,首先为他的父母提供了家庭关系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

同时,为小明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培养他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

还通过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讲,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也有所提高。

案例二:小红,10 岁,社交恐惧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在学校里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流。

每当有集体活动时,她总是显得非常紧张和害怕,不敢参与其中。

通过与小红的沟通,了解到她在小时候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和嘲笑,这让她对与人交往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

同时,小红的父母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少给予她表扬和鼓励,这也让她缺乏自信。

为了帮助小红克服社交恐惧,首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让她释放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重新认识过去的经历。

同时,鼓励她从一些简单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步建立自信。

例如,让她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加小组讨论等。

还为小红的父母提供了教育指导,让他们学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儿童心理辅导是一项关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观察孩子行为、情绪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困惑。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儿童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案例一:情绪不稳定的男孩描述: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在学校表现出频繁的躁动和暴力倾向,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他总是沉默寡言,拒绝与父母交流。

父母非常担忧并求助于心理辅导师。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环境问题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缺少陪伴时间。

这种缺乏亲密感和关注也会给小明带来焦虑和不安全感。

解决之道是鼓励父母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加亲子共处时间,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2. 儿童自尊心问题小明在学校中可能遭受了欺凌,这使得他产生自卑感和攻击性行为。

辅导师可以采用肯定和尊重的方式,建立小明的自信心。

同时,促进孩子与同龄人的积极互动以增强社交技能。

3. 学习困难与情绪压力小明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在对成绩要求过高的父母期望下,产生焦虑并表现出逃避行为。

辅导师需要与父母合作,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鼓励孩子从小目标开始,并逐步取得进展来改善其学习状态。

案例二:回避沉默女孩描述:小娟是一个8岁的女孩,她总是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甚至在面对外界问题时选择沉默回避。

心理辅导师认为她有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或抑郁症。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教养方式小娟在家中缺乏主见,父母总是为她做决策。

这样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她没有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辅导师建议父母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孩子的声音,并尊重她的决策。

2. 情绪管理问题小娟缺乏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这使得她在面对挑战时退缩并选择保持沉默。

心理辅导师可以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她学会积极应对各种情绪,并教授一些放松技巧。

3. 心理安全感缺失可能存在某些事件或经历使小娟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

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

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

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更是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1. 案例分析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3岁,入读幼儿园不久就开始表现出分离焦虑的情绪。

每当父母要离开幼儿园时,他便开始哭闹不止,不愿离开父母。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他总是抱怨肚子疼,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甚至影响了他的食欲和睡眠。

针对小明的分离焦虑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家园协同:幼儿园老师与小明的家庭密切合作,给予家长相关分离焦虑的解释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引导小明应对分离焦虑。

2)情境模拟:在幼儿园设置冒险游戏等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小明通过经历和克服,提升自信和勇气。

3)心理疏导:指导小明进行放松训练和情绪释放,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

2. 案例分析二:小华的社交问题小华,4岁,是班上的害羞儿童,不善于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动,经常一个人玩耍,与同伴交流不够,甚至不愿意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针对小华的社交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角色扮演:幼儿园老师可以设置各种角色扮演游戏,让小华有机会扮演不同的人物,增加主动交流的机会。

2)小组活动:安排小华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参与一些小组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意识。

3)激励引导:对小华积极交流和主动参与活动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她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3. 案例分析三:小杰的情绪问题小杰,5岁,性格活泼外向,但最近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的倾向。

有时会突然大哭大闹,有时又无缘无故地沉默不语,给周围同学和老师带来困扰。

针对小杰的情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情绪管理:幼儿园老师通过情绪识别和情绪管理教育,帮助小杰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掌握情绪表达的适当方式。

2)情感培养:引导小杰与同伴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学会关心和接纳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一个实践案例,旨在展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

案例一:小明的自尊问题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班级中总是缺乏自信,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排挤。

在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后,教育工作者发现他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这种心理状态对小明的学习和社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可以从多个方面帮助小明。

首先,通过与小明的沟通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他内心的困扰,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小明的归属感和信任感,为他提供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

其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小明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来促进他的自尊心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小明通过反思、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从而增加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认同。

此外,积极的鼓励和奖励也是提高小明自尊心的重要手段。

最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游戏和团体活动的形式,帮助小明建立起健康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小明参与团队合作游戏,引导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教授他一些社交技巧,如倾听、尊重和合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培养小明的人际沟通能力。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对于帮助儿童克服心理问题、提高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来优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1. 创造安全支持的环境: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一个安全、支持和包容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对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2. 培养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每个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建立信任和互相理解的基础。

只有这样,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最终五篇)第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案例一】蒙蒙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孩,她的性格也向她的人一样,遇事第一反应就是哭。

为了搞清她哭的原因,笔者对她进行了跟踪调查。

第一次哭,问起原因是凡凡带糖来吃,没分给她,她就哭了。

凡凡呢,见老师来了,就立刻拿了一块糖给她,她就停住了哭声。

第二次哭,发生在厕所里,经询问,原来是他要上厕所,有人跟她抢第一,她不肯,然后就哭起来,别人见她哭,就让给了她。

第三次哭,在绘画活动中,凡凡因没带画笔,就向她借一支用,她不肯,就哭起来,嘴中还念道:“妈妈不让。

”【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人不敢拿她的东西。

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

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

据了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

【对策】1、冷处理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

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

如过新年时,我们让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同分享快乐。

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一起玩。

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家长配合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

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

【案例二】朵朵是个性情孤僻、不大合群的小女孩。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五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五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五篇)XXX: XXX StudentsIn the last semester。

a new student named Long ** joinedour class。

He was mischievous but cute。

with a score of 30 in Chinese and 18 XXX his homework。

and even when he did。

it was messy and anized。

He ignored all the school rules and never wore the red XXX him to。

and he often spoke out of turn。

XXX。

after observing him。

I XXX。

XXX (ADHD)。

When I spoke to his mother。

she thought her child was doing well and was well-behaved。

However。

after our n。

she realized that her child often skipped school。

and his grandparents were unaware of it。

Long **'XXX shaped his free-spirited and XXX parents worked outside and left him with his grandparents。

XXX。

XXX。

but his XXX.To help Long **。

I took the following steps:1) XXX him love and care。

making him feel that he was not abandoned。

After class。

I provided him with nal support and arranged for him to sit with more outgoing childre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讨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持人给大家出示了下面这个案例,并让大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现将案例及我的发言整理(拓展)后发表在这里
案例:
小学三年级男生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明(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

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

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玩(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

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

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

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林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很渴望有朋友。

但是他在学校却常常受欺负,甚至是被人吐口水。

补充:他的个头在同龄人当中算是比较大块头的,另外,他1~3年级在另一个学校读书,那个学校比较重视兴趣的发展,现在的学校没有。

他是上学期转学到现在的学校留级重读三年级的。

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英语课,数学课表现不清楚,但是他母亲说他常不做课堂作业,因此常被老师留堂,找过心理医生,但只是说是多动症~
请大家先看完,然后思考后再~发言
我的分析及对策
这个案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个案。

我认为此例不是典型的多动症儿童,是“感觉统合失调症”的症状偏多。

一、原因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
1. 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孩子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

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或者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 从心理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

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 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 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孩子自卑和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
1. 父母教育过于严厉,简单粗暴。

2. 住宿学校的管理过于严格,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多或少要失去安全感。

3. 同学对他的歧视:孩子经常挨打、受欺负,甚至是被人吐口水...
在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下成长,孩子的初期社会化过程受到严重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孩子根本无法建立良好的自我意像。

他肯定还有一些强迫行为,逐渐还有可能发展成强迫症。

孩子从六个月开始就有了朦胧的自我意识,就出现了镜像自我,如你对她笑他就开心的笑,你对他怒他就会哭。

所以从六个月开始他们就在别人是怎么看我的心理镜像伴随下成长。

别人的态度和语言评价就是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

进而逐渐形成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像或自我概念。

如果孩子所获得的多数是负面的态度和评价,就自然会渐渐失去自信和自尊。

更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和行为。

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又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

所以说儿童时期的社会化过程非常重要,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对策
对这样孩子的挽救办法,我建议:
1. 需要从生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进行治疗,目前国内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参与“感觉统合训练”,最好在14岁之前进行训练治疗。

这种治疗训练方式一般只有大城市才有的。

据研究表明,采用这种办法治疗这类病情的孩子,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2. 家长、教师和同伴给预孩子更多的关爱,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接纳孩子。

渐渐恢复他的自尊和自信。

尤其是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予孩子合理的爱。

其实,爱,就一个字很简单,但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去爱才是适宜的,这就是艺术了。

因此我建议,教师和家长,了解并掌握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知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子女的健康成长都是绝对必要的。

以上只是在个人理论学习与经验积累基础上进行分析的,因为没有与孩子、教师及家长更多
的沟通,更没有追溯到孩子7岁前的成长经历,所以分析未必准确。

在舒缓及释放负面情绪技巧.亲子关系沟通深
造.人际关系深造.儿童心理.语音程式.
父母心理辅导.管教方法深造.国际标
准餐桌礼仪.资优培育.多元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