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情况简介

合集下载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简介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清水河配套产业园区简介

清水河国家级开发区(霍城经济开发区)简介霍城经济开发区1992年成立,2000年10月升格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11年9月30日,8平方公里被国务院划定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清水河配套园区,正式更名为清水河国家级开发区。

清水河国家级开发区地处伊犁河谷西端,是中国向西开放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

开发区总面积为366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常住人口约7.5万人,流动人口约2.5万人,是周边5个乡镇和4个团场的中心,辐射人口30万人。

清水河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为外向型经济的“前店后厂”加工集聚区,新丝绸经济带上的商贸物流区和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区。

清水河国家级开发区具有六大优势:一、区位交通优势(两条国道、两条高速、一条铁路、口岸、机场)清水河国家级开发区位于312、218国道交汇处,连霍、伊清霍高速公路、精伊霍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开发区东临乌鲁木齐630公里,西接霍尔果斯口岸28公里,距伊宁机场60公里,距哈国最近的城市雅尔肯特60公里,距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300公里,距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斯坦)493公里,距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980公里,距杜尚别(塔吉克斯坦)1158公里,距阿什哈巴德(土库曼斯坦)1968公里,距德国柏林7300公里,西行班列北线全程运输仅15天,比海运缩短了15天,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亚欧大陆的衔接点,是出入“亚欧大陆桥”和“一带一路”的咽喉要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政策优势(税收、土地、电价、设备补助)1、国发[2011]33号、新政发[2012]48号、新党办发[2014]10号等文件对清水国家级开发区做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税收政策:所得税“五免五减”(前五年免征,后五年地方分享部分免征),如: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开发、管道输煤、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铜、铅、锌、铝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功能性外墙保温涂料、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生产、民族药物开发和生产、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机械制造、天然香料新技术开发与生产、浆果果汁及谷物饮料开发生产、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旅游纪念品生产、5万锭以上棉纺织生产、城市燃气工程、粮食、棉花、食用油、食糖、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现代化物流设施建设、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广告制作等对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在用电、运输等方面给予特殊价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伊犁区域概况

伊犁区域概况

伊犁区域概况伊宁市是是副省级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所在地,2010年5月伊宁市被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十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

2008年伊宁市所在的伊犁河谷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十大新天府,紧随成都平原和台湾嘉定平原后。

新疆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享有“塞外江南”、“苹果之乡”以及“天马故乡”之美誉。

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也是犁河谷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北岸,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02千米。

东与伊宁县相邻,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相接,西北与霍城县相依。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科古琴山,南部为伊犁河冲积平原。

伊犁河沿市区南侧流过。

属温带亚干旱气候,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

年均气温8.4℃,年均降水257毫米。

全市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市辖8乡、1镇、1场、8个街道办事处。

截止2005年底,辖区总人口52万人,有维吾尔、汉、哈克、回、蒙古、锡伯、乌兹别克俄罗斯等35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49.24%,汉族占35.13%,回族占7.57%,哈萨克族占4.49%。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解放路,邮政编码:835000,电话区号:0999 ;代码:654002;拼音:Yining Shi。

伊宁市是祖国西部边陲的一座花园城市,2005年被评为“中国优旅游城市”,2009被建设部评选为“中国园林城市”,并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她北倚天山雪峰,南临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四周是美丽的西部大地,-望无际的草原和神秘的森林。

市内既有宽敞大道和现代建筑群,又有小巷深处绿荫流水的少数民族人家,比较出名的景区有阿拉木图亚风情园、城市海景乐园、汉家公主纪念馆、民族英雄林则徐纪念馆、伊犁河大桥、拜图拉清真寺、伊宁回族大寺、三区革命烈士陵园、维吾尔民居一条街、汉宾乡果园八角凉亭等,以及遍布周围的雪岭冰川、高山湖泊、森林公园、草原毡房,都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伊犁州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伊犁州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伊犁州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28•【字号】伊州政办发〔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伊犁州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伊州政办发〔2021〕6号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自治州直属各县市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人民团体,州直属各企事业单位,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都拉塔口岸、那拉提景区管委会:《2021年伊犁州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自治州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2月28日2021年伊犁州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现制定2021年州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一、环境质量目标2021年,伊宁市、奎屯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分别达到83.3%、80%以上,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1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以下。

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以上,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0.7微克/立方米以下。

霍尔果斯市、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应高于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020年平均浓度以下。

SO2、氮氧化物(NOx)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自治区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以内。

二、重点工作(一)加强源头管理,坚持高质量发展1.严格项目准入,优化产业布局。

严禁“三高”项目进伊犁,坚持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

伊犁农业市场调研报告

伊犁农业市场调研报告

伊犁农业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伊犁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伊犁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伊犁农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报告将介绍伊犁农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伊犁农业现状2.1 农业产业结构伊犁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果业和畜牧业等。

伊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其中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要的农作物,奶牛、绵羊和肉牛是主要的养殖业品种。

此外,伊犁还以苹果、葡萄和瓜果为代表的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农业生产情况伊犁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技术不断更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升。

然而,农业生产中也存在着土地退化、水资源紧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亟需解决。

2.3 农业市场现状伊犁农产品市场较为发达,主要以伊宁市为中心。

农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平台进行。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相对比较独立,市场竞争相对较小。

3. 伊犁农业市场竞争格局3.1 农产品品种竞争伊犁地区的农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

例如,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农民利润相对较低。

而水果和畜产品的竞争相对较小,价格相对较高。

3.2 农产品质量竞争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逐渐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日益突出。

伊犁地区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例如农药残留和农产品认证等问题,这也制约着伊犁农产品的市场开拓。

3.3 农产品价格竞争伊犁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利润空间有限。

因此,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以提高价格竞争力是伊犁农业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4. 伊犁农业市场发展前景4.1 市场机遇伊犁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情况简介

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情况简介

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地情况简介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2007年组织申报到2010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以来,得到自治区、自治州及霍城县两届援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清水河作为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建设工作一直紧锣密鼓的开展,霍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署,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钱志福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费晓忠为副组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清水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清水镇政府办公大楼内,已安排4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一、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概况园区采用“一园三区”建设模式,其中“清水河核心区”建在霍城县清水河镇;“察布查尔现代农业示范区”建在察布查尔县绰霍尔乡和南岸干渠新垦土地开发区内;“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在特克斯县草原畜牧区内。

园区规划总规模为3552.1公顷,其中:清水河核心区为612.1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17.23%,该区包括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区(311.4公顷)、农林牧产品加工区(154.3公顷)和农牧产品仓储物流园(146.4公顷)三个示范区;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1360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38.29%,其中包括高效农区畜牧业示范区(666.7公顷)和高效草地畜牧业示范区(693.3公顷)两个示范区;察布查尔高效林业示范区为1580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44.48%,该区包括新垦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1333.33公顷)和高效林业示范区(246.67公顷)两个示范区。

二、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1)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新疆农业科技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围绕伊犁河流域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以下游引导上游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优势,突出科技引领和产业带动,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引领伊犁河流域380万亩水土资源开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组长:贾敬敦副组长:赵红光王振林杨经学主要研究人员:杨经学张亮王强霍明李俊清张超王云诚宋长青马伟编者按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前沿阵地,农业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的摇篮,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培育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力引擎。

其创新能力评价既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5》是2015年度国家创新调查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系列报告的延续,是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尺度形成的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以及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

报告包含园区创新支撑、创新水平和创新绩效三个一级指标和十八个二级指标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14年10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填报数据,采用赋权加总、差异分析、效率测算、聚类分析以及纵向对比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总体创新能力发展以及各分项创新能力指标的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仍然存在园区之间、地域之间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创新水平略显不足等问题,但较2013年相比,园区多方发展已经有所改善,整体发展呈现上升态势。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以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加速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总体评价篇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总体发展情况从10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指数来看,2014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差异仍然较大,变异系数为26.49%,但相对于2013年的园区创新能力变异系数为38.53%有所下降,这说明园区之间创新能力指数的差异有所缩小。

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

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于2010年12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第三批2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目前我区第二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为加快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作用,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依据科技部《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国科发农社字〔2001〕339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科技部指导下,成立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园区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执行,指导和监督园区规划、本管理办法的实施。

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科技局,负责园区具体事务的协调管理。

第二条成立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园区管委会)。

园区管委会作为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接受自治区科技厅及自治区、州两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指导。

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园区管委会可以设置相应的工作机构,工商、税务、国土资源等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可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

第三条园区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园区建设的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

第四条园区管委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辐射农业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并对全区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完善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对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条园区建设纳入国家农业相关科技计划与自治区、州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科技发展计划,并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纲格式) (1)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纲格式) (1)

关于批准北京顺义等27个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通知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1年01月04日来源:科技部国科发农[2010]704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科技部决定启动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经地方推荐和专家评审,科技部研究决定,批准北京顺义等27个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见附件1),建设期为三年。

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科技主管部门,以及园区所在地(市)政府进一步重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力争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试验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

请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单位按照《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十一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纲要》的要求,修改完善园区总体规划,编写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纲见附件2),于2011年3月1日前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一式四份)报送科技部审核备案。

材料报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邮编:100045。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科技部农村司,王亚武,。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王强杨经学,(兼传真);电子邮件: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1 北京顺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 天津滨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4 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 辽宁海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6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7 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8 浙江杭州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9 安徽芜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0 江西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2 河南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3 湖北仙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4 湖南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5 广西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6 海南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7 重庆忠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8 四川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9 贵州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 陕西杨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1 甘肃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2 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4 新疆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6 厦门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7 深圳宝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附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园区名称建设单位科学技术部编制年月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编写提纲1、基本情况表2、园区概况(包括园区建设地点、面积、时间、管理机构、主要技术支持与合作单位、主导产业(产品)、企业与农户等方面的总体情况)3、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包括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地情况简介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2007年组织申报到2010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以来,得到自治区、自治州及霍城县两届援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清水河作为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建设工作一直紧锣密鼓的开展,霍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署,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钱志福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费晓忠为副组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清水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清水镇政府办公大楼内,已安排4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一、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概况园区采用“一园三区”建设模式,其中“清水河核心区”建在霍城县清水河镇;“察布查尔现代农业示范区”建在察布查尔县绰霍尔乡和南岸干渠新垦土地开发区内;“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在特克斯县草原畜牧区内。

园区规划总规模为3552.1公顷,其中:清水河核心区为612.1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17.23%,该区包括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区(311.4公顷)、农林牧产品加工区(154.3公顷)和农牧产品仓储物流园(146.4公顷)三个示范区;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1360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38.29%,其中包括高效农区畜牧业示范区(666.7公顷)和高效草地畜牧业示范区(693.3公顷)两个示范区;察布查尔高效林业示范区为1580公顷,占园区总面积的44.48%,该区包括新垦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1333.33公顷)和高效林业示范区(246.67公顷)两个示范区。

二、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1)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新疆农业科技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围绕伊犁河流域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以下游引导上游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优势,突出科技引领和产业带动,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引领伊犁河流域380万亩水土资源开发;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将园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现代农业的科技示范基地和对中亚地区的科技展示的窗口,全面促进伊犁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2)园区建设的指导原则伊犁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遵循以下四方面原则:一是有利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二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提高各族农牧民收入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四是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园区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园区建设立足于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的科技需求,面向中亚市场,体现国家向西开放宏伟战略目标的实施,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

组装集成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解决一批影响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建设3-5个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与带动作用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培育和孵化5-1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集团,实现我国对中亚、西亚科技战略目标。

三、园区的布局、功能与发展重点伊犁农业科技园区分布在伊犁河谷(图2),以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自治区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依托霍尔果斯口岸,面向中亚市场需求,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集成创新与自主开发相结合,通过科技示范、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全面引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创建面向中亚的出口导向型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图2 伊犁农业科技园区分区布局图1.园区的主要功能园区的功能定位为“一个核心、三个定位、四大任务、五大功能”:一个核心:通过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促进伊犁河流域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各族农牧民收入。

三个定位:国家对西北农业科技战略的窗口;伊犁河谷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以及人才、技术的培训基地;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四大任务:(1)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根据园区自然条件与经济特点,以开发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优质农产品为核心,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力求种养业“品种新、品质优、结构佳、投入低、效益高”,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研究农产品保鲜、加工、仓储及相关配套技术,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地域优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化和市场化。

(3)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针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实现种苗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种养业规模化、专业化示范,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等,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4)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

五大功能:(1)充分展示我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及对中西亚地区交流和辐射功能通过绿色农业新技术研发试验中心、绿色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使之成为新疆乃至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技术展示的窗口与交流平台,并以此引领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进入中西亚市场,并向东欧、俄罗斯等国市场冲击。

(2)现代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示范、转化功能立足于伊犁河流域大规模水土资源开发和伊犁河谷农业科技需求,引进、试验、转化一批先进实用的土地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使之成为伊犁河谷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

(3)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一方面通过技术引进和企业创业环境建设,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开放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制定优惠的科技创业政策和机制,吸引国内外科技人才来园创业,创办企业。

另一方面在资金、土地、税收服务等多方面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使园区成为新疆科技成果转化和外向型农业科技企业成长的“孵化器”。

(4)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牧民技术培训功能通过引进农业科研院、校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农业适用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基地,为园区乃至园区周边和整个伊犁河谷农牧民和科技人员提供农业新技术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使之成为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培训的中心。

(5)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和推广功能通过科技转化示范基地、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的产业化建设,全面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各族农牧民收入,力争将园区建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成为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示范。

2.园区的发展方向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霍尔果斯口岸向西开放的通道优势,以发展外向型农业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服务、农业技术集成与研究、农产品实验示范区、农产品示范区与仓储物流的功能;以科技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核心,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与产业增效、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通过水土资源开发、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在园区内建成“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四大产业,四大职能”。

“一个中心”即以霍城县清水河核心区为中心,包括综合服务、试验示范、特色农产品种植、绿色农牧产品加工业、畜牧养殖示范及仓储物流区等;“两个基地”即包括以新垦土地综合开发技术、高效林业为主要内容的察布查尔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以草地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特克斯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四大产业”即畜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示范推广体系。

不断提升园区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辐射带动伊犁河流域现代农业发展和边缘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前开展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位于清水开发区西部,基础设施不到位,霍城县委政府及清水开发区为了配合和推动核心区建设,集中人力和物力,先期开展了基础设施改造和延伸工作。

一是投资约1000万元对城区三个一公里主干路网及附属地下管线进行建设,投资2600万元用于北区和城区供排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投资约7500万元用于北区18.1公里道路建设,投资356.9万元用于可克达拉村10.25公里村级道路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的交通路网,投资3800万元新建清水河自来水厂,投资5500万元用于城区供热站及配套工程建设,全年完成土建工程以及主要设备的安装任务,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竣工、当年使用。

二是征地动迁工作全力推进。

为进一步加快核心区大开发、大建设步伐,开发区特成立动迁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区的各项征迁工作,先后有17名领导配合协调动迁工作,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30人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动迁工作,目前已完成动迁总面积1622亩,完成总动迁量得40%。

五、以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为主线,产业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通过积极开发农业科技园核心区的示范效应,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完善设施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膜下滴灌4200亩;完成主要农作物主产优质千元示范田4.98万亩;二是特色林果业发展显著加快。

进一步扩大城西二村西梅基地、二道河村树上干杏基地、双沟二村苗圃基地、城西一村葡萄滴灌示范基地的种植规模。

共计完成造林7470.7亩。

通过更为高效、科学的管理,新栽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

三是优质畜牧业发展步伐显著加快。

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完成“瘦肉精”检测牛羊280份,品种改良1600头,做到动物防疫率95%,实现疫情零发生;四是科技兴农战略实施显著加快。

推广甜菜种植13408亩;深入开展了第二十二届“科技之冬”科普培训活动,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93期,培训农牧民3570人次。

六、编制完成了核心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2010年12月科技部批准成立国家园区后,清水开发区和科技局组织专人进行了园区人口和地籍情况摸底。

2011年3月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编制了国家农业园区清水核心区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1年9月7日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达成协议,就核心区1.2万亩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制定工作,估计在今年11月初可拿出初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