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段保良;李文娟;赵运法;李志红;赵永娟【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16(029)004【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4例,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
结果研究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的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 NYHA 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优于常规的西医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143-144)【作者】段保良;李文娟;赵运法;李志红;赵永娟【作者单位】魏县人民医院河北魏县 056800;青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青县062650;魏县人民医院河北魏县 056800;魏县人民医院河北魏县 056800;魏县人民医院河北魏县 05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J], 马朝霞2.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观察 [J], 陈永明;秦牧;曹向前3.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期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贾鹏4.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朱扬进; 马亮; 余燕岚; 吴欣蔚; 陈亚然; 陈斌5.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丽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引言:冠心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病症,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常用药物以及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
一、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等。
这些药物作用于不同的血小板功能靶点,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二、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以抑制血小板产生TXA2为主要作用机制。
它通过不可逆性地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阻断TXA2生成的关键酶,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凝集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与其受体P2Y12的结合,阻断ADP信号转导通路,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的效果。
3. 波立维:波立维是一种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的cAMP水解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凝集功能。
三、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因素1. 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是首选;而对于非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常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或波立维。
2. 防止再发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患者伴随有高度或中度冠状动脉狭窄、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高血压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常会更加积极,如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重对患者进行血压和血糖的综合管理。
3. 个体化治疗:选择抗血小板药物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胃肠道道病变史、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例如,老年患者应慎用氯吡格雷和波立维,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积聚。
四、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出血风险: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特别是伴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
冠心病溶栓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冠心病溶栓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在众多心脑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已成为最严重的“杀手”之一,冠心病一般都会引起溶栓,所谓的溶栓是指冠心病复发之后需要疏通经脉,很多老年人在患有类似疾病之后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到生命危险,那么下面就具体介绍关于冠心病溶栓的一些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在众多心脑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已成为最严重的“杀手”之一。
而在冠心病的内科药物治疗中,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成药,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的方面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具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
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扶正宁心,其中又以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最为广泛。
每味中药“性”不同
传统中药中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很多。
从现代药理学研究来看,似乎其作用机制都差不多,比如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
但是每味中药在其不同的外观形态下所蕴含的药性(寒热温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均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疗效特点,因此,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疗效特点和适应证均有所不同。
再加上中成药中多味药物的配伍,更要考虑其综合药性,准确用药。
速效救心丸主要由川穹、冰片组方,川穹辛温,冰片微寒,综合药性适中,其作用机制更集中在改善供血,其中对心肌缺血兼脑供血不足症见头晕、失眠、健忘者长期应用更为适合。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防治冠心病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不同患
者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辨证施治,才能更好地发挥中成药在冠心病防治过程中的优势,切忌不能够盲目用药,对于老年人这类的弱势群体来说平时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这样也能帮助很好的预防。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冠心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而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指南。
以下是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的简要介绍。
冠心病的分级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个级别:0级、I级、II级和III级。
0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清晰,没有明显的异常。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运动,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或阻塞,但没有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风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有中度狭窄或阻塞,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考虑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通手术(CABG)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I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胸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肌缺血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法缓解症状,因此需要考虑行PCI或CABG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级别划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和控制其他慢性病等;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等;以及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总结起来,冠心病的分级诊疗指南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引起的症状严重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分级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以改善血流供应和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医疗干预外,患者还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参与治疗,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心脏血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24年版的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三个不同的阶段,并为不同阶段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无症状阶段是指患者没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但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此时可通过常规体检或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冠状动脉CTA等)发现心脏病变。
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首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等。
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表现,在体力或情绪激动等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
诊断稳定性心绞痛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治疗方面,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心肌梗死。
对于高危患者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表现,包括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指标等。
治疗方面,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肝素等进行急性期管理,同时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
除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等。
此外,心脏康复程序也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监测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心理支持和教育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综上所述,2024年版的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针对不同阶段的冠心病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手段,达到减轻症状、防止心脏事件和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
冠脉介入手术分级

冠脉介入手术分级
冠脉介入手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常见方法,其分为不同的级别,以
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以下是冠脉介入手术分
级的详细介绍。
一、一级手术
一级手术是指冠脉介入手术中最简单的一种,通常用于治疗单一的冠
状动脉狭窄。
这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风险较小,患者通常可以在手
术后很快恢复。
一级手术通常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短,通常只需要30分钟左右。
二、二级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冠脉介入手术中较为复杂的一种,通常用于治疗多个冠
状动脉狭窄或者狭窄较为严重的病例。
这种手术的成功率较高,但是
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
二级手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
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个小时。
三、三级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冠脉介入手术中最为复杂的一种,通常用于治疗多个冠状动脉狭窄或者狭窄较为严重的病例,并且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或者支架植入术。
这种手术的成功率较低,风险也相对较高,需要非常谨慎地进行。
三级手术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较长,通常需要2-3个小时。
总的来说,冠脉介入手术分级是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以便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在选择手术时,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手术的风险,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便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手术后,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便更好地恢复健康。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一、患者评估1.1 临床表现病情评估1.1.1 症状评估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促等,需细致评估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等。
1.1.2 运动耐量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可以给予不同强度的运动治疗。
1.2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1.2.1 心电图评估病情严重度的首要评估之一是心电图的特点,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1.2.2 心肌梗死评估评估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心肌梗死的面积、部位和血流再灌注情况等。
二、非药物治疗2.1 生活方式干预2.1.1 合理饮食饮食要求低脂、低盐、低糖,并且注重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1.2 适量运动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但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力状况制定运动方案。
2.1.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患者需坚决戒烟戒酒。
2.2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冠心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三、药物治疗3.1 抗血小板治疗3.1.1 阿司匹林对于无禁忌证的患者,阿司匹林是冠心病的基础药物。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1.2 P2Y12受体拮抗剂P2Y1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
3.2 拓展冠脉治疗3.2.1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改善冠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包括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等。
3.2.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3 药物治疗3.3.1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3.3.2 ACEI/ARBACEI/ARB可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预防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3.3.3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血脂的首选药物,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四、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常见的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和细胞坏死,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因之一。
针对不同的病情,冠心病的诊疗应有不同的分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一、冠心病分级1.稳定性心绞痛(1)I级:心绞痛频率少,发作较轻,耐受性较好;(2)Ⅱ级: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需要药物治疗;(3)Ⅲ级: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Ⅳ级:基本无休息缓解,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精神状态。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I级:心肌酶学标志物轻度升高,无临床中度血流动力学异常;(2)Ⅱ级:心肌酶学标志物升高明显,有中度血流动力学异常;(3)Ⅲ级:心肌酶学标志物升高明显,有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4)Ⅳ级:心肌酶学标志物升高明显,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I级:ST段抬高少于2mm,心肌酶学标志物轻度升高,无临床中度血流动力学异常;(2)Ⅱ级:ST段抬高2-3mm,心肌酶学标志物升高明显,有中度血流动力学异常;(3)Ⅲ级:ST段抬高多于3mm,心肌酶学标志物升高明显,有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4)Ⅳ级:ST段抬高多于3mm,心肌酶学标志物升高明显,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二、冠心病治疗1.稳定性心绞痛(1)控制风险因素:戒烟、控制饮食和体重、控制高血压、治疗血脂异常、控制血糖等;(2)药物治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3)介入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严重者可考虑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等;(2)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2)介入治疗:心肌梗死部位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冠状动脉病变 ②痉挛 ③血栓
14
2020/10/20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降血脂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①阿司匹林 ②氯吡格雷(波力维) 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15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 2.硝酸酯类制剂:
①扩张冠状动脉→血供增加 ②扩张静脉系统→回心血流减少→
心脏前负荷减低→心肌耗氧量降 低
8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
3.钙拮抗剂 ⑴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供 ⑵扩张动脉系统→ 降低血压及心 脏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 ⑶减少冠脉痉挛
2020/10/20
9
2020/10/20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改善心绞痛预后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
①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素A-2生成→ 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作用
②波立维:抑制血小板聚集的ADP途径 →抗血小板作用
③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 聚集的最后通路→抗血小板作用
10
2020/10/20
21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 ①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且无PCI禁忌 症者 ②CABG术后,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 不适合再次CABG者
2020/10/20
22
2020/10/2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抬高心肌梗 死患者急诊或尽早PCI的指征
12
2020/10/20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抵抗?
①服用阿司匹林仍发生心血管事 件(治疗失败)
②实验室检查确定患者对阿司匹 林的药理作用有抵抗
∎ 目前尚无诊断“阿司匹林抵抗”的金 标准
13
2020/10/20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特点
1.急性发病
①内膜损伤→血管痉挛→继发血栓形成 ②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
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5.虽然是PCI适应症,但拒绝PCI或试行PCI不 成功的心绞痛 6.拒绝CABG或非CABG适应症的心绞痛 7.CABG,冠脉杂交手术,PCI或姑息PCI术后
2020/10/20
5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一般处理
1.去除诱发因素:气候环境因素、劳累、 精神紧张、感染、高血压、甲亢、心动 过速、心衰。
冠心病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
2020/10/20
1
冠心病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2020/10/20
2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经典的治疗方法, 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2020/10/20
3
2020/10/20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适应征
1.无症状心肌缺血或轻微心绞痛 (CCS1或2级):
抗凝血酶治疗
①普通肝素 ②低分、子肝素 曲美他嗪
2020/10/20
16
2020/10/20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CI)
经皮穿刺周围动脉送入球囊导 管或其他器械,解除冠状动脉闭 塞或狭窄,重建冠状动脉血流,消 除症状,改善预后.
该疗法发展迅速,在现代冠心病 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17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术后 心脏不良事件↓↓ 靶病变管腔丢失和再狭窄率↓↓ 并不增加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
①强化抗缺血治疗下仍有心肌缺血发作 ②肌钙蛋白升高 ③ 出现新的ST段压低 ④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⑥六个月内曾行PCI ⑦即往CABG史
23
2020/10/2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1.直接PCI: 较溶栓治疗更有效
①发病12小时以内的患者均可 ② 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 ③一般只对梗死相关动脉行介入治疗 ④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优势:
1977年Gruentzig等成功进行第一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1984年国内第一例PTCA
、
目前将以PTCA为基础的可以解除 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统称 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2020/10/20
18
2020/10/20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PCI的种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 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 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血管内放射治疗 经皮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治疗性血管生成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改善心绞痛预后药物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改善合并高血压、左心衰、OMI、 糖尿病患者预后
3.他汀类降脂药:稳定斑块,降低 ACS、AMI和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率
11
2020/10/20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关于抗血小板药物 ①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仍为首 选(75-150mg/d) ②单用阿司匹林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与氯吡格雷连用 ③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选用 氯吡格雷(50—75mg/d)
19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无症状心肌缺血或轻微心绞痛 ①冠状动脉狭窄>70% ②严重心肌缺血证据:平板运动、 24h动态ECG 、运动核素心肌显像
2020/10/20
20
2020/10/2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稳定性心绞痛
①经药物治疗仍有心绞痛症状(CCS3 级),单支或多支、一处或多处严重病 变,适合做PCI,预期成功率高,并发症 或危险性低者 ②CABG术后,一处或多处大隐静脉桥 局限狭窄并不适合再次手术,而PCI预 期成功率高,并发症或危险性低者
2.治疗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 血症、痛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10/20
6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中止心绞痛发作用药:
1.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舌下含 服 2.硝酸甘油或消心痛气雾剂 3.其他扩冠药物的气雾剂 4.钙拮抗剂的快速新剂型的开发
2020/10/20
7
2020/10/20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⑴小面积心肌缺血 ⑵无心肌缺血客观证据 ⑶冠状动脉狭窄<50%.
2.自发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
(1)“正常”冠脉:内膜损伤? (2)轻度固定狭窄冠脉:
4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适应征
3.微血管性心绞痛: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X
综合征) →直径300微米以下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治疗:钙拮抗剂、中成药